本书要追求的宗旨和意境也是给人的心灵以调适,予自我的精神以解脱。
全书共分四个专辑:第一编“人生心路探幽”,主要以案例故事为主,关注现代社会人生百态;第二编“揭示心灵奥秘”,主要运用报告文学或童话故事的笔法,也有的是用影视文学剧本的手法,结合心理自测量表而写成,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自我”;第三编“心灵智慧之旅”,是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拓展视野;第四编“文化心理析微”主要从古典名著和世界名人入手,结合童话和寓言,来展示文化与心理的关系。
本书配以许多生动、精美的插图,大大提升了阅读的快感,提供了绝妙的视觉享受,给广大读者带来了阅读心理学科普知识的愉悦。
阅读本书,相信读者能在自我的人生或心灵之旅途上,点起一盏明亮的心灯,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以及精神的休养生息。
本书共分四个专辑:第一编“人生心路探幽”,主要以案例故事为主,关注现代社会人生百态;第二编“揭示心灵奥秘”,主要运用报告文学或童话故事的笔法,也有的是用影视文学剧本的手法,结合心理自测量表而写成,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自我”;第三编“心灵智慧之旅”,是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拓展视野;第四编“文化心理析微”主要从古典名著和世界名人入手,结合童话和寓言,来展示文化与心理的关系。
前言/001
第一编 人生心路探幽
枪响之后/003
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启示/003
生离死别的惨案/004
案例点评/006
附录: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008
白领“工作中毒症”/010
案例点评/011
第四种情感/016
案例点评/018
青鸟症候群/020
案例点评/022
“逃跑”的新娘/025
案例点评/028
网络成瘾与脑神经中毒/031
案例点评/033
青涩的苹果/037
案例点评/038
青春期“心理离乳”/04l
案例点评/043
一个女孩“性创伤”的经历/047
追求梦幻般的淘金生活/047
耻辱的足浴职业/048
“性”是一种报复的武器/049
开始新的人生/050
案例点评/051
都市中年女性的“思秋期”/054
尴尬的母子关系/054
困惑的婚姻/055
婚外情/056
案例点评/057
年终工钱/059
案例点评/061
婚外恋之剧/064
电话中的声音/064
街上的“侦察”/065
最后的“决战”/066
案例点评/067
恐怖的少年心理
——来自日本社会的教育案例剖析/068
残忍的分尸奇案/068
中学生杀小学生/069
案例点评:社会的盲点,教育的缺陷/070
微型案例咨询手记/072
乳房/072
窥视/074
潜意识中的那一吻/076
证件恐瞑症/078
茶杯的去向/080
“问题行为”儿童/082
案例点评/084
第二编 揭示心灵奥秘
梦的心理分析/089
心理测试:梦的心理分析训练测试/091
解梦30例集锦/098
1.梦见自己在拍偶像剧/098
2.在校园里看到爸妈/099
3.乘上一辆奇怪的车/099
4.自己突然变老/100
5.浑身被乱线纠缠/101
6.被蛇攻击/101
7.森林里遇到小男孩/102
8.梦见爸爸突然去世/103
9.医院里面没生成孩子/103
10.攻打城池遇到大火/104
11.疯狂购物最后成空/105
12.小学考试迟到/105
13.梦里掉落牙齿/106
14.股票大跌梦里受气/107
15.梦里棺材被惊醒/107
16.半空中竟能飞起来/108
17.穿着休闲装参加婚礼/109
18.妈妈得了癌症/109
19.衣不蔽体/110
20.黑房子/111
21.找不着鞋的新娘/111
22.误杀他人/112
23.取钱受阻/113
24.前男友入梦/113
25.打不通的电话/114
26.战争的梦/115
27.头发掉下/115
28.手表坏了/116
29.给尸体化妆/117
30.电梯至地下五十多层/117
男人的爱,女人的爱/119
心理测试:你的爱情是给予型的还是接受型的?/121
笑,精神的呵痒/124
心理测试:你的笑声属于哪一种类型?/125
白领人士“时间活用术”/128
心理测试:你的时间管理与利用效率/132
危机与成长/136
心理测试:你是否需要心理咨询?/138
童话的心理分析/142
童话测验:婚姻、家庭生活、性格类型/145
城市物语/149
在上海的屋檐下/149
彼此之间如此接近又如此遥远/150
有这样一座“桥”/152
心理测试:你的社会人际关系/153
脑力革命/156
药物与大脑/156
糖分与大脑/157
刺激品与大脑/158
心理测试:你的脑力综合水平/160
第三编 心灵智慧之旅
心理咨询座右铭/167
心理咨询:一种精神救赎/169
找一个“新的水缸”/169
不要因习惯而做蠢事/170
付出有时并不会失去/171
不要因小而失大/171
设身处地,以退为进/172
21世纪现代人的心理健康/174
“心理健康”的含义/174
生涯发展的心理健康/176
心理危机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77
心理健康的历史发展与国际动向/179
中国:心理健康的课题/180
东京夜曲:心理咨询师的两个故事/182
中国朋友的故事/182
日本朋友的故事/184
现代时尚观/187
时尚的泛滥/187
新的宠儿/189
时尚是一种巨大的资源/190
“新新人类”族/192
论性感/195
精神分析与裸身愿望/199
猫型性格,狗型性格/202
眼泪/205
婚姻物语/207
安徒生笔下的童话/208
新年礼物/209
微型影视剧/210
话说日本的接吻日/213
一吻定江山/213
接吻文化的比较/214
向左吻,向右吻/215
在日本生活:10个微妙的心理瞬间/217
他乡异性/217
午夜梦醒/217
入管等候/218
付钱买单/218
寻求打工/219
电脑死机/219
空间隔阂/220
妆饰呆板/220
独卧病床/221
警官询问/221
最后忠告/222
美国心理教育一瞥/223
取得签证/223
美国的大学风光/224
心理健康是一门重要的学问/226
音“药”疗法/228
基因革命带来的心理危机/232
第四编 文化心理析微
《红楼梦》人物心理诊断/237
秦可卿玉消香殒之谜/237
贾瑞遗精症的背后/240
薛蟠的性嗜好异常/245
晴雯的被撵和屈死/248
林黛玉哀莫大于心死/251
附录1:抑郁症倾向心理预诊方法/255
附录2:常见的抑郁症状表现参考表/258
《儒林外史》人物心理诊断/259
穷愁潦倒的老秀才/259
一朝中举喜疯范进/262
新婚烦恼的鲁小姐/265
附录:你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压力/269
梵·高的恋爱心理分析/272
被抛弃的孕妇/272
娶她是最好的选择/274
并不在乎世俗的婚姻/274
真实的情感/276
分析与点评/277
“才”不过三代
——名人后代之命运/279
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的后代/279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后代/281
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后代/282
法国文坛泰斗雨果的后代/284
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后代/286
分析与点评/287
现代心理教育寓言/290
我们应该如何办学校/290
老师应该如何教孩子/292
做父母的应该如何“护”孩子/293
教师和家长应如何评价孩子/295
分析与点评/298
心理童话两篇/299
魔术大师的手杖/299
“鬼国”的微笑/303
心理幽默随笔/310
透明人会出现吗?/310
“圣诞节”是不是基督的诞生日?/311
世界上最早的征婚广告始于何时?/312
戏说《水浒》征婚广告/313
电脑的性别是什么?/314
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启示
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工学院发生枪击事件,一名男子当天上午7时在学院一幢宿舍楼开枪,打死2人,打伤多人。大约两个小时后,距宿舍楼约800米远的一幢教学楼内又响起枪声,凶手在打死30人、打伤10多人后自杀。
这起校园枪击事件,包括凶手在内共33人死亡,20多人受伤,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枪击案。校园内伤亡人数之多,震惊了全世界,也强烈地冲击了人们的心灵。
在两天后的大洋彼岸,即2007年4月18日,中国辽宁铁岭清河特殊钢厂的钢包“意外”脱落,32名职工当场死亡,另有6名炉前作业人员受伤,其中2人重伤。被称为“建国以来钢铁企业发生的最严重的恶性事故”。
60多条人命的瞬间消逝令人惋惜和痛心不已,回想时更是让人心有余悸。校园枪击案件夺去了30多条人命,人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是巨大的。那些灾难事件的幸存者,必定会蒙受重大的心理创伤。而目睹者的诉说和痛苦的回忆,会使周围的亲人朋友也感到一种悲惨和抑郁的气氛,或者产生恐惧和愤怒的情绪,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精神创伤后的一种环境气氛方面的“接触感染”。
校园枪击、恐怖袭击、劫机、沉船和撞车等突发事件,以及地震、洪水和火灾等自然灾难,对于没有危机意识,生活在和平日子里的人冲击性最大,许多人的精神会在一瞬间崩溃。灾难发生时一些人被封闭在废墟和瓦砾堆等狭小、恐怖的空间里,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中,一瞬的恐怖之中,生命就会消逝;周围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断肢残足、受伤的人尖利惨叫、歇斯底里的哭声,使目击者和幸存者浑身僵硬,沮丧绝望。在以后进入医院护理的日子里,有些幸存者会出现无言、没有反应、丧失记忆、乏力、战栗、睡眠困难等现象。
在以前,这种心理症状在英国被称之为“精神崩溃症”(mental breakdown)。当初,英国的医学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精神崩溃”是由于身体原因所造成的。他们在诊断中指出,炸弹的爆裂、火光和烟雾的冲击,以及四处狂奔的人群,会对人造成不可避免的“脑震荡”,引发了神经系统的障碍。他们还把上述这些心理症状定名为“炸弹冲击症”,而且不承认这是心理学方面的“精神创伤”。直到20世纪80年代,因突发事件或灾难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形成的一种心理上不可避免的“后遗症”,才得到精神医学界的认可。美国的精神医学学会根据心理外伤的特征及其临床症候群的表现样式,将它正式定名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Llmatic Stress I)isorder,简称PTSD)。这一心理症状的临床表现为四十年欧洲各国医学界人士所描述的“精神崩溃”或精神外伤性的神经症,两者的症状表现是一致的。
生离死别的惨案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这种遭受校园枪击事件惊吓而引发的“精神创伤”案例也时有发生。有一位男青年是科技工作者,他的未婚妻是一位记者,他们在遭到一次不幸的恐怖袭击事件后,惨痛地永远生离死别了。这位幸存的男青年在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困扰之后,经过心理治疗才走出精神的阴影。下面是他叙述的个人遭遇。
我喜欢春天,准备在这年五月迎娶我的新娘。记得那天是星期天,阳光出奇的好,照在人身上温暖而惬意。原本说好了这天和未婚妻小馨去拍结婚照的,但因身为记者的她临时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去市重点中学采访一位优秀教师,所以我们商量以工作为重,我先陪她去采访,然后再去拍照。
小馨可爱又美丽,她在大学毕业时,拒绝了其他的追求者,不顾父母的阻拦,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毅然和我一起回到我土生土长的苏北老城。她没有南方姑娘的娇气,努力地耕耘着她的事业。作为一名电台记者,上班第一年,她的发稿量就列居全台第一,她说要和已是市委宣传部骨干的我比翼齐飞。小馨又有着一般南方姑娘的精致与细腻,她给我母亲织了毛衣,为我坐月子的嫂子炖了一大锅当归鸡汤,还将我们的新居布置得温馨而舒适。不光是我,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都为我能拥有这样一个新娘而感到高兴。
我和小馨热烈地相爱,在甜蜜中谁会想到不幸的降临呢?那天上午,快到小馨要采访的那所学校时,我们突然看见一辆形迹可疑、仓皇而逃的大卡车从不远处的路坡上风驰电掣般地向我们这边高速驶来,后面还响起尖利地拉着警笛的警车追踪之声。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伙抢劫犯,他们抢劫了一家银行后,被警察发现,便仓皇逃窜。歹徒的大卡车眼看就要撞上我们了,说时迟,那时快,小馨大叫一声,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她一把把一个正在路口玩耍的孩子推走,就在这时,那辆大卡车飞速碾来,孩子已被推到一边,但小馨,不知是衣服,还是身体本身被卡车挂住了,也随着卡车继续前冲……
我想我当时肯定是呆了或者是傻了,我就看着卡车带着我的未婚妻小馨撞进了路旁的油站……在火光中,我已看不见小馨,等我找到她时,我不能相信这个面目全非的“焦炭”会是我那美丽的未婚妻……
之后,我走过了一段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我把自己关在我和小馨准备结婚的新房里,整整有一个星期不吃不喝。我在深深地自责,如果是我去救那个孩子,小馨就不会死,如果我能及时救她,她也不会死。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怕见卡车,怕见火,怕听广播,甚至怕见春天里明媚的阳光,只要是和小馨有关的一切,我都无法接受。那段时间我觉得我的整个精神都已崩溃了,生对我还有何意义?
直到我被满脸泪水的哥嫂送到大城市S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整个心灵才仿佛从地狱中又重回到人间。
P3-6
崇尚清静自然,心灵调适的道家作品《庄子·逍遥游》描述北冥鲲鱼潜藏海底,深积厚养,成为一只大鹏鸟,转而扶摇直上云霄,举目舒展天际,振翅高飞九万里,逍遥游于虚空之中。这实质上是精神世界中心灵之旅的壮举,庄子是中国古代通晓心灵治疗、精神解脱的第一人。
参禅的佛门僧人也喜好人生之旅,名之为“云游”。僧人为了寻师访道,芒鞋踏破千山万水,身形就像溪流里不系之舟筏,洒落自在,不拘于一处;而心灵则超然物外,无牵无挂,处于空灵愉悦的境界,享受着心境俱泯的忘机禅悦,为的是寻求了然于心的人生真谛大问。
本书要追求的宗旨和意境也是如此,给人的心灵以调适,予自我的精神以解脱。人生几十载,不如意事常常十之八九。人生遇到困境,要能“脱”,要能“旅”;不可“滞”,更不可“钻”,钻牛角尖,空间就愈狭窄,最后必然窒息而死。人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唐诗指点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陶渊明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找到了人世间向往的桃花源;而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独领生趣,不计得失,也就得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间至境。以困惑之心来对待人生,清明也变成混沌;反之,以觉悟之心来观照人间,必能转昏蒙为澄静。当环境不能改变时,要用智慧之旅去走出困境,亦叫做“转变心境”,即所谓“心能转境,不随境转”。
本书共分四个专辑:第一编“人生心路探幽”,主要以案例故事为主,关注现代社会人生百态;第二编“揭示心灵奥秘”,主要运用报告文学或童话故事的笔法,也有的是用影视文学剧本的手法,结合心理自测量表而写成,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自我”;第三编“心灵智慧之旅”,是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拓展视野;第四编“文化心理析微”主要从古典名著和世界名人入手,结合童话和寓言,来展示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事实上,我们今天大伤脑筋的许多问题,是人类所共有的问题;它们是所有时代,所有地域的人所共同经历过的旅程。
本书定稿之际,由我所指导的研究生孙菊霞博士进行了全面的校订,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使本书的文风增色不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不辞辛劳,精心编排了本书,并配以许多生动、精美的插图,大大提升了阅读的快感,提供了绝妙的视觉享受,给广大读者带来了阅读心理学科普知识的愉悦。笔者谨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阅读本书,相信读者能在自我的人生或心灵之旅途上,点起一盏明亮的心灯,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以及精神的休养生息。
徐光兴
2008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