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最新力作,献给在家庭教育中茫然无助的家长!
风靡全国的家教经典著作《换种方式做父母》姊妹篇;创造了媒体持续追踪报道20多年的奇迹,改变了成千上万家庭的命运;中央电视台继多年的不断报道后,近期隆重邀请周弘老师在《新闻会客厅》《名师名校》《西部教育》等栏目接受专访。2008年,周弘老师将继续应邀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演讲,将赏识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风头正劲、受众日广、影响日深的培训课程将为本书销售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附光盘) |
分类 | |
作者 | 周弘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最新力作,献给在家庭教育中茫然无助的家长! 风靡全国的家教经典著作《换种方式做父母》姊妹篇;创造了媒体持续追踪报道20多年的奇迹,改变了成千上万家庭的命运;中央电视台继多年的不断报道后,近期隆重邀请周弘老师在《新闻会客厅》《名师名校》《西部教育》等栏目接受专访。2008年,周弘老师将继续应邀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演讲,将赏识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风头正劲、受众日广、影响日深的培训课程将为本书销售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内容推荐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本书为你讲述一种全新的家教方法。引领你直抵孩子的心房,陪着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整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来信实录及分析。第二部分从传统的教育方式入手,讲述父母现有教育方法的弊端。第三部分讲述父母的婚姻关系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以及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目录 第一章 16封来信实录 第1封信 孩子教会我做父亲 第2封信 坏妈妈,请别伤害孩子 第3封信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了 第4封信 倒数第一又何妨 第5封信 孩子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第6封信 孩子的恐惧因何而起 第7封信 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8封信 总在担心的妈妈 第9封信 母亲的醒悟 第10封信 儿子曾经是神童 第11封信 心中的呐喊 第12封信 孩子需要坚强的父母 第13封信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第14封信 别把爱变成锁链 第15封信 爱的“战争” 第16封信 陪女儿HAPPY的父母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错了 第一节 寻根求源 1.一手遮天 2.万事求稳 3.人生要事 4.吃饭第一 5.惯于保守 6.失重 7.笨孩子 8.不打不成材 第二节 过去的梦,又飞了回来 1.让孩子完成父辈的心愿 2.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和焦点 3.完善游戏的规则 4.急于求成总是事倍功半 5.书中自有黄金屋 6.听别人的话,走别人的路 第三节 不同的眼睛看世界 1.玩着长大 2.猪屁股 3.生活是一个秘密 4.情绪会污染 5.爱不是砝码 6.爸爸为什么会让座 第四节 来自孩子的声音 1.心中的爸爸妈妈 2.孩子不愿做台前的木偶 3.妈妈,我也很脆弱 4.给孩子心理的依靠 5.杜绝母乳的危害 6.到底谁说了算 7.给孩子探索的空间 第三章 好父母,好孩子 第一节 让生命开花 1.为爱导航 2.撑起孩子的天空 3.挖出心中的地雷 4.三种婚姻关系 5.学习不仅仅是孩子的事 6.成长的脚印 第二节 家庭互动关系 1.学习之重与生命之轻 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是老师还是保姆 4.教与不教 5.两种教育成果 6.民主与专制 7.小鸟和老鹰 8.方法一变,奇迹出现 第三节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 1.有效的方式 2.人生的上坡路,总会有雾气 3.哭就哭个痛快 4.距离美 5.伸出温暖的手帮孩子卸载 6.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7.抓住教育的良机 第四节 怎样做父母 1.木桶定律 2.生命的宽度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唤醒孩子心中的动力 5.有了爬,孩子才有矫健的双腿 6.成长是条曲线 7.爱是阳光,温暖人生 8.失衡的情感天平 9.自然之爱是根本 10.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试读章节 第二节 家庭互动关系 传统型的家庭互动关系强调父母的权威和权力,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以父母的意见和主张为中心,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对待孩子上,以限制居多,容易在生活上娇惯孩子,在错误上羞辱惩罚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条条框框里,没有自己的主见,以服从和退缩为习惯,丧失了独立精神和能力。 对孩子,这是一种剥夺和压制。 民主型的家庭互动关系强调平等和交流,以孩子的自然成长为主旨,给孩子足够的地位和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父母努力理解孩子,不刻意要求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做事。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能够养成个体意识、自制能力,会与人恰当地交往,对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有很大作用。 1.学习之重与生命之轻 不久前,媒体曾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发生在上海的一起女儿杀母的恶性事件。 躺在医院里的母亲睁大迷茫的双眼,似乎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坐在少年监狱里的女儿依然执著地说:我不后悔。 是什么力量让女儿举起了刺向母亲的刀子?是什么魔力使家庭的亲情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令人震惊,使人不解。难道血肉相连的母女之情竟然负载不起生命的重量吗? 小欧的爸爸是上海支边的知青,他们一家三u已经在北方这座小城住了十年。从小,小欧就是听着爸爸讲的大上海的故事长大的。无形中,她也觉得自己与梦里繁华的上海有着许多必然的联系。妈妈虽然不是上海人,可对这座陌生的城市似乎比她和爸爸更执著。 小欧知道,父母给她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们一家三口能像海鸥一样飞回上海。印象里,小欧觉得他们总是在做着随时出发的准备。他们的家很简单,从不添置什么东西。妈妈说:这样,走时就不会那么麻烦。等到了上海,我们再好好置办,真正好好过日子。妈妈更以北方女人的特色督促带有上海人特有柔弱之气的爸爸四方打听消息,争取回上海的机会。 终于,在政策落实之后,他们幸福地“回到了”上海。 大上海和他们住的那个小城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一切都需要花钱。他们刚回来时生活很紧巴,幸亏妈妈会算计。爸爸的钱交到妈妈手里总能灵活轻巧地过完一个又一个月。就是这样,小欧的水果、牛奶总是缺不了的。妈妈总是一边小心地削每一个小苹果给小欧,一边说:你用脑子多,要添营养。现在我们这么苦供你,就是希望你将来有出息,让爸妈过得像个人样。小欧看着上下飞转的水果刀,呆呆地走了神。 小欧的学习是很好的,从来不用父母操心。再说,他们也辅导不了。但是,回到上海之后,妈妈对小欧的学习要求多了,关注多了。一开始,是说怕小欧带着边疆小城的学习底子会跟不上,就省出钱来找人给她补习。小欧得了儿次第一。再后来,妈妈说,要想保持住这样的成绩,就得笨鸟先飞,以后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妈妈还说,咱们家在大上海没钱、没人、没权的,只能靠自己了。只有学习好,将来找个好工作,这才是唯一的出路。小欧有时候也觉得妈妈的分析是对的。妈妈总在送她上学、接她放学的路上重复这些话。 小欧心里是很烦的,可是看到了爸妈细心为她准备每件东西,悄无声息为她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给她水果、牛奶、新衣的待遇时,她又觉得愧疚。她拼命去追一个个第一给爸妈,可是,她也觉得好累,像要走不动了。 小欧的作文写得很好,老师总夸她。小欧知道,这是因为,她不知道该和谁说心里话。她没时间,没机会交朋友,亲戚们走动很少。妈妈的目光像永远不灭的电筒一样追着。她觉得,无论走到哪里,好像永远都走不出妈妈的视线。只有在书桌前,她好像才感到轻松。于是,她回忆爸爸下乡支边的那个草原的美景,想象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并把这些写进作文。 小欧上初中了,妈妈更小心地伺候她,但也更多地说着“将来只有靠自己,所以现在……”的话。妈妈甚至在休息天出去买菜时将小欧反锁在家里。只要她不在书桌前,妈妈的脸色就很难看。小欧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坐牢一样,坐在妈妈的牢里。但她又走不出妈妈的牢。她只盼着快点升学,快点结束上学的日子。 越是这样想,越是努力地学,小欧的成绩却不如以前好了。最后,小欧考上了一所中专。 刚上中专时,小欧很高兴,这与她原来的生活是不一样的。但是,妈妈说:现在社会太复杂,特别是一个女孩子。我们就你这一个孩子,得为你负责。于是,小欧又开始了原来的生活。妈妈天天接送她。 小欧一回到家里就觉得闷,空气好像是不流通的,到处都是妈妈的话,妈妈的影子。虽然妈妈像个仆人似的忙来忙去,可在她心里,她觉得妈妈是这个家的慈禧太后。她想和同学们一样热热闹闹地打排球、唱歌、嬉笑打闹,可是,她又觉得自己和同学们离得那么远,她不知道怎样加入这个行列。 日子沉闷而压抑,没有一丝风吹来。 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渐渐来了,这样的时刻小欧盼了很久,这让她欣喜得发狂。 中专毕业前,小欧随学校进了一家歌舞厅实习。灯红酒绿的绚烂和人们恣意放松的欢快给了小欧很大的感染,她才觉得,原来生活可以这么有意思。妈妈对学校的实习很反感,但是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也不能怎么样,就对小欧提了许多要求:不要随便和别人交谈,工资要交,不能学坏……还依然是像上学一样接送她。小欧知道反对是没有用的。但这样她已经很满足了。 小欧的脸上渐渐变得红润了,她常常悄悄微笑。她的心里有了一个秘密,一个比她小几个月的男孩子走进了她的世界。他也是歌舞厅的员工,与她一样有着一张苍白的脸,他总暗地里帮助小欧,空闲里他们相互了解到:原来他们有着一样的经历,一样的憧憬和梦想……他们相恋了。歌舞厅就是他们的伊甸园,上班时间就是他们的甜蜜约会。小欧觉得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来临了。 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后,男孩子被歌舞厅开除了。他们简直失去了一切,小欧只有在歌舞厅是“自由的”,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别的机会。再让他们回到没有对方的日子,那就像是人间地狱。小欧作出了一个她十几年人生的第一个决定:她欺骗了妈妈。她还像原来一样在妈妈的接送下到歌舞厅“上班”,这段时间就是他们的幸福时光。 事情并不像这两个不涪世事的年轻人想得那样简单,小欧每个月的工资是要上交的,没了经济来源的工资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做法将被识破。一个月,两个月……凑钱、撒谎、拖延……小欧用了她从来没有用过的招数。妈妈的眼神越来越疑惑了,盘问越来越多了,小欧越来越招架不住了…… 可是,小欧是不愿意回到原来那样的生活的,她怕极了。她手里的这根幸福之草太难得了,她也觉得它太弱小了。妈妈手里有一只收服她的魔瓶,只要妈妈发现并把她吸回去,她觉得那盖子是永远开不了的了。她又怕又急,心里总是怦怦乱跳,她怕见到妈妈,妈妈的眼光犀利地像要穿透她的心房…… 又一个交工资的日子到了,小欧到处躲着妈妈。妈妈的追问越来越急,小欧要爆发了,她发疯似的举起了刀子,向着妈妈……妈妈的眼神暗淡了,疑惑地看着她,小欧看见自己手里的刀子滴着妈妈的血,那刀子是平时妈妈给她削苹果的刀子,刀子无力地掉在了地上…… 看完故事的始末原委,这起家庭悲剧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这样的家庭缺乏互动,父母高高在上指挥着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虽然物质上体现了父母无条件的爱,但在精神上对孩子更像是一种剥削。这样的家庭关系阻碍了人格的发展,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的心态。早晚有一天,火山爆发般的力量足以摧毁一切。 P158-163 序言 铺开一封又一封信,随着信中或沉重或焦虑或急迫的种种故事和心情的展露,一种感悟竞也渐渐走近,代替了最初的迷惑和忙乱。这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我总以为找到了每封信下面的些许答案。一种想说出来与父母和孩子共享的冲动使我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事实上,在家庭教育上,如果我们把紧迫的脚步暂时停留一下,回头看看我们悠久的过去,向外看看其他的民族,就会减少一些因盲目疾行,不做任何思考而带来的遗憾。 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在家庭教育上有许多褐色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习惯影响着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发挥更好的作用。中国孩子的沉重和西方孩子的活泼形成的鲜明对比,也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在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上,我们依惯性做的很多,依理性想的太少。兴许,这些看似细小的差别,就是多年来我们还未出现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 所以,为了帮助父母摆脱一些当局者迷的局限,我们选取了16封父母和孩子的来信。也许“别人的故事”能给父母带来更清晰的感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外,为了能涉及更多的层面,本书借助于大量信件的分析整理,回顾了历史,肯定了它给我们留下的精华,同时,对不可避免附带而来的一些陈年积淀心理做了一些对比,抱着拿来的态度,想给父母以提醒。同时,把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摆出来与父母共同探讨,并提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家庭互动关系的新的家庭模式。 最后,为尊重父母和孩子的权益,所引来信,都已做了技术性处理,请勿对号入座。 2008年1月于广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