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律的真谛是实践--沈四宝教授作品集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作者 沈四宝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将律师和教授这两个职业完美地结合、统一起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正是沈四宝教授追求的目标和独到之处。

一个好的法律工作者,知识体系不能仅仅局限在法律上,而应该是全方位的……

内容推荐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法制建设已初具规模,时代赋予我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外国介绍中国法,这也是“走出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法律工作者,知识体系不能仅仅局限在法律上,而应该是全方位的……

本书是作者基于几十年学习、教学、从事教学行政乃至生活的经验的总结,希望能给年轻的学子们带来某些启发。

目录

一、演讲选录

 (一)师德篇

无高徒,何以成名师——在祝贺沈四宝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设立“沈四宝奖学金”及60华诞会议上的讲话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在2006年经贸大学优秀教师表彰会上的发言

树立科学的金钱观和权力观——在无锡法官班及北京法官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二)传道篇

与公司法同行数十年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前言

“在线仲裁项目”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在EU-China Information Society Project上的发言

在仲裁管辖权争议中的发言

着眼未来 携手共进——作为首席仲裁员在促进当事人和解时的发言

 (三)情谊篇

敬贺恩师芮沐先生百岁华诞

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友谊——忆我的美国朋友Paul P.Schnell律师

追忆与王选教授为邻的日子——记与王选教授同住北大佟府乙8号的日子

对母校北大法律系的寄语

 (四)育人篇

法律人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在多所法学院的讲话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级硕士生和博士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1999年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学生与教师最易友好相处——在第三届JD班师生联谊会上的讲话

 (五)思想篇

在首届中国法学会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国际商法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在全国高等院校国际商法教学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沟通与实践及其他学科的关系是国际商法发展的力量所在——在“国际商法”教学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提高社会和谐程度加强民事审判工作——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分组发言

在申请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会上的陈述

在2000年中美投资和保险法律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仲裁员要学会尊重他人

 (六)创业篇

在北京华贸律师事务所和硅谷律师事务所合并时的讲话

在“华贸硅谷所战略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七)管理篇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成立大会上的就职发言

国际商法的奠基者——在沈达明先生八十六岁华诞为法学博士生上课时的讲话

搞好教学工作要有“三才”——在纪念冯大同教授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将难求——在校学术委员会讨论王军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发言

 (八)亲情篇

在大儿子沈伟结婚典礼上的讲话

感情与责任的结合是婚姻家庭美满的基础——在刘彤老师结婚典礼上的讲话

在赵莉同学婚礼上的证婚讲话

在李雷律师婚礼上的讲话

在学生婚礼上的讲话

和祖母在一起的日子——回忆我的中小学时代

二、学术文章

 (一)经济全球化,WTO与FTA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

WTO与和谐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发展区域贸易安排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急迫和必然战略选择

国际反倾销规则与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比较研究——兼论对我国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构建

 (二)对外贸易法律制度解析

对外贸易法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新外贸法的新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解读

 (三)商事法律新动向

美国合伙制企业法比较及对中国法的借鉴意义

新《公司法》的新亮点

论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对我国公司法司法实践的借鉴意义

公司章程在新《公司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四)对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

坚持国际化特色努力为两个市场培养法律专门人才

三、专访及新闻稿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沈四宝

 十年磨两剑——法学院院长沈四宝教授专访

 打造学科精品,跻身全国一流

 在多重角色中追求卓越——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沈四宝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对外贸易法律制度若干问题》法制讲座

 沈四宝院长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21世纪论坛”2006年会议

附录 学生感言

 在庆贺沈四宝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

 称号暨“沈四宝奖学金”设立仪式上的发言张丽霞

 老师沈四宝钱锋

 寿诞三颂——喜贺沈老师六十华诞 王晓川

 多彩人生阳光历程——写在沈四宝先生六十华诞之际 王继军

 从善如流实至名归——在庆祝沈老师荣获全国名师奖暨六十华诞纪念会上的发言 翁国民

 良师益友治学楷模——记我的导师沈四宝教授 张进先

 贺恩师沈教授六十华诞盛建明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记我的导师沈四宝教授马其家

 记沈老师薛源

 大行兼细谨 务实又宽容——记我的导师沈四宝教授 王秉乾

 立德立功立言马艳艳

试读章节

(一)师德篇

无高徒,何以成名师——在祝贺沈四宝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设立“沈四宝奖学金"及60华诞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9月

原先说好的,不要搞任何活动庆祝我六十岁的生日,但这么多学生坚持认为:这次是三喜同庆,一定要开个会表示一下。我也不好再坚持了,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谈几点对人生和对教授工作的看法。

所谓三喜,也真是很凑巧,一是我六十岁生日,此谓一喜;二是前几天我刚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第三喜是,经过一段时间酝酿,资金已凑齐200多万元人民币,决定以我的名字冠名设立一项奖学金,即,沈四宝奖学金,以奖励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特别高兴的是,同学们还请到了陈准民校长和陈建香副书记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如此热情洋溢的讲话,真是令人感动!

这次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既是对我近几十年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为经贸大学这个集体争了光,同样也为自己的学生争了光。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历来都要求学生为母校争光,为导师争气,这一次我总算也为学生们争了气,也争了一次光!心里感觉特别舒畅。“名师”之称号,归根结底,应归功于广大的学生们,原因很简单:无学生,何以有老师;无高徒,何以成名师。名师的称号,应归功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我们优秀的学生们。

就教学名师问题,我得到了两个启示:第一个启示就是名校、名师和名校友的关系,如果一个名师出不了高徒,就不是名师;同样,出了很多高徒的老师们,即使没有评上教学名师,他们仍是名师,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名师。我认为,要想当名师,核心是要出高徒,在培养学生上下工夫,培养出一批知名学者、教授、企业家、律师、公检法及党政干部。如果把名师只限于把课上好,把文章写好,不培养出一批好学生,就算不得名师。教师对学生的服务,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或科研,也不应只限于在校期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出一批高徒,还应该对学生跟踪服务,即离校后,还应利用老师的影响或资源,帮助其成功!把帮助学生早成才、成大才作为老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而不能只满足于讲好课或共同从事科研,要延长和延伸为学生的服务。有了一批高徒和名师,学校的知名度自然会提高,名校也会自然产生。因此,名校的基础是名师,名师的基础是高徒。

第二个启示就是知识、能力、做人的统一,这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在探索的课题,尽管各国“做人”(道德)标准不同,但都予以同样高度的重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成为能力需要转化才成,但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使具有了创新的能力,也不等于懂得了做人。做人的核心是尊重人,乐于助人,起码不能侵犯别人的利益,小才成于志,大才成于德,厚德才能载大物。我们还要做到聪明和智慧的统一。知识是基础,聪明是有很强的办事能力,是能运用知识和经验妥善地处理好当前的手头的事情的能力。智慧是能适当地把握未来,预见未来。各种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讲未来,马克思主义同样要以唯物辩证法来预测未来,这是高境界,要学会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我们在各行各业工作,都应成为智慧者,都应能预测到自己所在行业的近期、中期、远期可能出现的发展轨迹,成为智慧之士。

其实,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是矛盾的。比如,今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过去的努力工作而为集体、为自己的学生争了光;但,同时也感到一些遗憾,今天我就满六十岁了,这个年龄并不是个好年龄,因为我不可能再有第二个60年,也就是说,未来的日子很难再多于已过去的日子了,尽管我对自己仍充满了信心!  今天也是我们这个奖学金正式成立的日子,之所以要设立这个奖学金.就是要不断告诫自己和学生,不要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我自己是从贫穷中走过来的,其实这奖学金的主要捐助者也都是从贫穷中走过来的学生们,我们都清楚贫穷意味着什么。设立奖学金可以帮助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也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奋发向上,希望这个奖学金的成立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成才,成为学生们交流、互助的一个平台,也希望这一平台可以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此时此刻,我正在想我今后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想起码要健健康康地工作到九十岁,健健康康地活过一百岁,让我的学生们能引以为豪!在此我也祝愿我的学生们以及在座的每位嘉宾都健康长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在2006年经贸大学优秀教师表彰会上的发言

2006年9月

当我得知我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时,十分激动。第一感受就是三个没有想到:第一个没有想到的是,对外经贸大学能在一千几百所高校的竞争中,争得这个荣誉,因为只有65个高校有此幸运,10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是从全国97万教师中评选出来的;第二个想不到是,这个机会能落到法学院,因为我们在整个学校中只是个小院,小单位;第三个想不到是,这个荣誉能落到我头上。全校有七百多名老师,很多老教师,他们辛勤耕耘了一生,尽管我也在经贸大学教了整整23年书,但比起这些教授来我自愧不如。此外。全国法学院教师数万人,很多教授的贡献远远超过我,因此得此殊荣,我深感不安!

虽然这个荣誉给了我,但应该归功于对外经贸大学,没有她近几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从校园面貌、校园文化到学风、科研成果、211等项目的成功。以及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这个荣誉!!

同样,它应该归功于法学院广大师生们,包括二位奠基人沈达明教授、冯大同教授的长期努力,没有大家二十年来的同心协力地工作,从而把法学院跻身全国法学界的先进行列,也不会产生这个荣誉!

在这个荣誉面前,特别要提到,我校的党委和校领导及校直机关,如果没有他们在这次全国性的评选中对我的信任和信心,我也不可能作为经贸大学的代表得到这个荣誉。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在中国这个环境中,一个单位的水准,一个单位的先进程度,往往取决于该单位领导班子的水平,尤其是取决于领导班子中一、二把手的水平。因此,这个荣誉的产生,确实反映了我校领导班子的水平,事实证明,在这个领导班子领导下,是有能力产生国家级名师的。

最后,我们还记得,再过三天,即9月9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逝世30周年的纪念日,我想把他的一句名言作为结束语,那就是: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P3-7

序言

在北大法律系上研究生时,我的导师是芮沐教授。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是巨大的,可以这么说,没有芮教授在80年代初给予我的决定性的帮助,就很难想象我能有今天这种抓住机会的能力。芮教授的很多学术思想,包括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开创性思路,给了我极大的启迪;但对我影响最深刻的,可以说是渗透到我血液中的观念,则是他所具有的这一深刻思想“法学是一门行为科学、实践科学。”这是真理!它引导着我身体力行了几十年,因此我把这本书定名为“法律的真谛在于实践”。我想以此种方式向自己的导师表示感谢,同时也是对自己多年的法学教学、法学教学行政、社会法律服务以及商事法律实践的经验总结,与诸位同行切磋。

应该说,我的法学基础和法律意识主要是在北大法律系培养起来的,我于1965年考入北大法律系,一直到1983年才离开北大来到对外经贸大学,除去1981年去美国的一年多时间,在北大整整16个年头!在这16年的学习、教学生活中,我受益匪浅;但为我提供实践平台的,则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是一所观念开放、生机勃勃的大学,我在这里已整整工作了25个年头。我的前任冯大同教授也毕业于北大法律系,他与我在北大的另一位恩师魏振瀛教授是同班同学,可以说是他们手把手地培养了我,更以他们自己的模范行为为我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榜样,让我有决心和力量去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冯教授英年早逝,这也给我压上了很重的担子,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克服困难,团结同事,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办出特色,走到前列!我1994年接过冯教授国际经济法系系主任职务时,已经48岁,已近“知天命”的年龄了。从那时起,尤其是从1996年组建法学院并担任法学院院长以来,作为一个有心人,我把许多场合的讲话收集起来。

尤其是我在有些特殊场合的讲演保存了下来,它们都是我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的表露,也正是因为表露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总是免不了会带有某些片面性。鉴于这些讲话都是在特定场合、针对特定的人和事、有感而发的评论和见解,请读者不要把这些在具体场合下的发言绝对化,当成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但我想基于我几十年学习、教学、从事教学行政乃至生活的经验。这些小文仍能给年轻的学子们带来某些启发。

在前言中,除了要提到我的恩师芮沐教授、魏振瀛教授以及冯大同教授外,还要提到为这本书的完成而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学生们,包括张丽霞、钱锋、王继军、翁国民、周林彬等,特别要提到的是硕士研究生马艳艳同学,她为本书的最终出版花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总之一句话,我能为法学教学出点力,上靠我的老师们对我的培养,下靠学生们的鼎力相助。没有他们,或者说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有这本书的出版。

最后,向我一直引以为豪的已年过百岁的导师芮沐教授、向我的学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