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是李开复崭露头角的一年,他不仅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而且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他所开发出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也因击败了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毕业后,李开复先后在著名的IT企业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又加盟微软公司。当年8月,受比尔·盖茨的委派,李开复来到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当时许多人对在中国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做法表示怀疑,但李开复却对这一目标充满信心。在他的领导下,经过海内外杰出华人专家的共同努力,不到两年,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成为亚洲最优秀的研究团队之一。2000年,李开复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2005年7月,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除了IT研究、管理工作外,李开复还致力于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探讨的内容,涵盖人生、职业与成功等诸多方面。李开复与中国青少年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当时,他到多所国内高校进行演讲。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向李开复抛出问题,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的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就是他努力想要揭示的答案,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中十分畅销。
李开复很认同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的目标是发现“统一场论”,但他最终没有实现这一理想,但他还是发现了相对论,获得了伟大的阶段性成果,并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一次,在新浪网的聊天室里,一个网友问李开复:“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李开复脱口而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也就是说,我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其实,李开复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了。李开复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对世界有所贡献,如老师教育了学生、医生帮助了病人,清洁工美化了环境,等等。总之,只要真心帮助过别人,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无论是计算机软件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他都希望尽力使自己产生最大的正面影响力。
至于什么是“影响力”,李开复解释说,读大学二年级时,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讨论人生意义时用了一个简单的英文词组:“Make a difference”。这三个英文单词,正好对应了那三个掷地有声的汉字——“影响力”。
李开复牢牢记住了老教授的话:“知道什么是‘makea difference’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difference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