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亲爱的孔子老师(子贡的10堂智慧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吴甘霖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人都渴求全面学到孔子的智慧,可孔子距离我们总是那样遥远。孔子得意弟子“儒商始祖”子贡的现身说法,不仅为我们还原一个活在身边的孔子老师,更让我们获得最能解决问题的种种智慧……

最好看的孔子故事,最管用的孔子智慧!你可以放弃所有关于孔子的书,但你必须拿起这本书……

内容推荐

《亲爱的孔子老师》是一本被誉为“最好看的孔子故事,最管用的孔子智慧”的小说新作。通过孔子得意弟子、“儒商始祖”子贡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来展示孔子一生的追求和非凡的智慧。

独特的写作手法,瓦解了古人与今人之间的那堵高墙。因为子贡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当代人同样会遇到的问题。子贡在10堂课所学到的种种智慧,正是当代人在工作与生活中最渴求学到的种种智慧……

鲜活而丰富的的故事、全面而有效的智慧,必然能让广大读者轻松快乐阅读的同时,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领略在成功、幸福、处世、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突破与成长。

目录

序 那轮千古的明月

第壹章 不一样的孔子老师

 一.千万别当书呆子

 二.动机好.未必结果好

 三.不要曲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贰章 死知识,活智慧

 一.轻率一时,可能错过一生

 二.知识重要,智慧更重要

 三.教化比拳头更有力

 四.两手都得抓,两手都得硬 

第叁章 漂泊的命运,安然的心

 一.圣人难敌“美人计”

 二.忍辱才能负重

 三.笑是化解困境的最好手段

 四.做一只伟大的“丧家犬”

 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肆章 越能读懂人性,越能拥有成功

 一.千万别碰人性“雷区”

 二.身正也怕影子斜

 三.标准要高,姿态要低

 四.人性=神性+魔性

第伍章 善学,你也可能成“天才"

 一.“天才”并非天生之才

 二.高效学习的四大诀窍

 三.人人是可学的老师,处处是可学的良机

 四.学其形,更要得其魂 

 五.会读书,更要会办事

第陆章 抓住领导学的“根”

 一.先吃黍,还是先吃桃?

 二.“政”,首先是“正”

 三.谁比老虎更可怕?

 四.让“仁”插上“智”的翅膀

第柒章 让你的生命诗意起来

 一.思无邪:生命最好的状态

 二.学会惜缘,就是学会珍惜阳光

 三.天边星斗美,路边野花香

 四.在野菜中吃出天堂

 五.把心修成那轮明月

第捌章 《易经》:人人能掌握的最高智慧

 一.洞悉进退就是圣人之道

 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三.乾卦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四.坤卦智慧: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五.最吉祥的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第玖章 中庸:一等高明的处世艺术

 一.尽孝过头也是愚

 二.薄葬高徒也正常

 三.欹器与过犹不及

 四.君子不器,智慧如水

第拾章 “人”字能够写多大

 一.感悟死亡,才能更好认识生命

 二.让老师的形象真实还原

 三.避免误解老师的四大要点

 四.让有限的生命无限延伸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老木”曾参又挨老师骂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笑出了泪水。

这一笑,让我一下子惊醒过来。这才发觉,自己刚才做了一场梦。

我躺在床上,痴痴地看着窗外。月明星稀,秋风瑟瑟。

我回想着刚才的梦境,也回想着和老师一起度过的所有岁月。

那些美好的往昔,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历历如画。

仿佛一切都没有失去,仿佛老师还在我的身边。

但这已经不可能了,老师早已逝去,留下我和那些弟子们,在怀念中度过新的一天又一天。想到这里,泪水又悄然打湿了但是,为什么梦中又想起曾参来呢?

为什么他被老师“赳”,我反而那样高兴呢?

要知道,他可是老师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啊!

要知道,老师还将自己的孙子子思托付给他教育啊!

要知道,他被人称为“超级孝子”啊!

到底在哪一点上,使我觉得与他格格不入呢?

我躺在床上,痴痴发呆,眼前不由浮现出这样一个的情景——

那天,我遵照老师的吩咐去外地办事,回来后,正要进学堂的大门,却发现曾参,这个成为老师的弟子还不到十天的小师弟,呆呆地站在门口,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我不由问:“小师弟,你怎么不进去啊?”

他哭丧着脸说:“老师在生我的气,不让我进去。”

我抬头一看,门果然是关的。

据我所知,老师固然有时候对学生很严厉,但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惩罚。何况,曾参还是一个刚刚入学不久的新生。

“究竟为什么啊?”我关切地问。

“我也不知道。”曾参一脸的茫然。

我开始“咚咚咚咚”地敲门。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师弟冉求的声音:“别敲了,曾参,等你想通以后再来吧!”

“冉求,开门,是我。”我大声说。

门“吱呀”一声开了。我快步走了进去,曾参也想跟进来,但冉求将他挡在了门外。大门又关上了。

老师正在讲课,见我进来,微微点了点头,示意我快点坐好。

终于下课了,老师向我简单询问了一下办事的情况,然后问:“曾参还在门口吗?”

“在。”

“曾点呢?”

“老师,我在。”

曾点皱着眉头站起来,看起来很不开心。他是曾参的父亲,也是老师的学生。

“好,既然曾点也来了,就把曾参叫进来吧。”

曾参低着头怯生生地走进来,似乎真的犯了什么大错。

不知为什么,我很看不惯他那毕恭毕敬的样子,就在他成为新生的第一天,我偷偷给他取了一个外号——“老木”。

你看他,年纪不大,却是一副干什么都循规蹈矩的模样。老师说一他就绝对是一,老师说二他就绝对是二。嘴唇总是绷得紧紧的,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这些天,就没见他笑过。

他看来不是一个惹事的人啊,怎么会遭到老师这样重的处罚呢?

这时,老师先看了看曾点,又看了看曾参,然后慢慢地说:“你们是父子,又都是我的学生,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

过了许久,曾点说:“我知道错了,我不应该那样打儿子。”

老师微微点了点头,又转过脸来问曾参:“那你呢?你挨了打,我为什么还要罚你站在门外呢?”

“肯定是我帮父亲做事时不用心,我以后一定改正。”

老师看了他好一会儿,接着又问:“还有别的原因吗?”

“老木”很认真地想了好一会,最后摇了摇头说:“老师,弟子愚钝,想不出更多的原因来。如果有,肯定是我孝心不够,惹得父亲生气。”“老木”仍旧一脸的茫然。

老师叹了口气说:“唉,你呀!”接着,对曾点说,“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说一下吧。”

原来,曾参前两天帮助父亲在瓜田锄草,干活时,不知又想起老师讲过的哪句话,锄头下去,没有锄到草,却将瓜秧根铲断了。

在前面干活的曾点不经意间回头看到了这样的_幕,连忙喊:“唉,往哪里锄啊,小心瓜秧……”话还没说完,又一棵瓜秧被铲断了!

曾点气急了,一把夺过锄头,大声责骂:“你瞎了吗?看看你干的好事!”

曾参这才猛然惊醒,小声说:“我刚刚在想老师讲的课……”

这一辩解,曾点的气就更不打一处来了。他随手抄过一根粗木棍,对着曾参就是一顿痛打:“这是在教室里还是在田里?别人是越学越聪明,你是越学越愚蠢。有你这样混账的儿子吗?”

曾参既不躲闪也不求饶。曾点越打越生气,曾参被打得昏倒在地,好久才苏醒过来。

曾点吓得不知所措。没想到的是,曾参一醒过来,竟然不顾伤痛,强撑着站起来,笑容满面地对父亲说:“刚才您那么费力地教育我,该不会累坏了吧?”过了一会儿,他回到屋里,拿起琴边弹边唱起来,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身体安然无恙。

听完曾点的讲述,老师要大家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子游也是一个新同学,比曾参入学早不了几天,两人年龄相仿。他看了看老师,说:“我们几位新同学的意见是,曾参铲断瓜秧固然不对,可是他后面的行为却做得很好。这些天老师一直给我们讲孝道,曾参的做法,正符合老师的教导啊。”

他的发言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赞同。

老师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将目光转向曾参说:“曾参,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曾参说:“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既然犯错惹父亲不高兴,就应该接受父亲的责罚。您多次教导我们为人子女要懂得‘孝’,而能够赡养父母只是最低层次的孝,最难的是能始终对父母和颜悦色,不让他们不高兴。所以我才装作若无其事,以免父亲担心。”

“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啊!”老师说。但接下来的话又让我们大吃一惊,“可惜,你是一个十分愚蠢的孝子!

“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亲叫瞽瞍。舜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父亲要使唤他,他总是在旁边,但父亲想杀掉他时,他却每次都会想办法逃掉。父亲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会逃走。舜这样做的结果,使瞽瞍没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责,而舜也没有丧失孝道。可你呢,父亲大发雷霆时,你宁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尽了孝道,但万一你被打死了怎么办?不仅会给你父亲留下一辈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会让你父亲陷于杀子的不义之中。有哪一种行为比这更不孝呢?”

“老木”脸色惨白,额头沁出了汗珠儿,说:“老师,我知错了,以后一定改。”

老师接着对曾点说:“你是最早跟随我的学生之一,经过这么长时问的学习,更应该懂得为人、为父和君子之道。孩子犯了一点错误,怎么能够这样痛打他?我曾再三对你们说:我们的学问,以修身为本,只有修身修得好,才能持家;只有持家得好,才能治国平天下。你应不应该反思啊?”

“老师指责的是,弟子记住了,今后一定改正。”曾点也满头是汗地点头。

这天的情景,深深刻在了所有学生的心中,更刻在了我的心中。由此,我们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老师的学问,是鲜活的,而不是死板一块。

而且,这不仅固化了我认为曾参真是“老木”的印象,同时也加强了我对学习应该更加灵活的重视。

P14-18

序言

“孔子先生,您愿意我这样来重新展示您的形象吗?”

明月当空,在静寂的孔林,我向两千年前的这位圣贤问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深秋,我先是参观了孔庙,之后在孔林中的孔子墓前站立了许久,思考了许久。当我确定《亲爱的孔子老师》的整体构思时,不禁心生此问。

我相信,以我这样的写法,不少当代读者应该是能接受甚至喜爱的。但是。这毫无疑问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写法,是否能得到这位千古圣贤本人的认可呢?

想创作一本关于孔子及其智慧的书,已经很多年。

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越来越觉得孔子的智慧,对我们时代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对孔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越来越觉得他被误读得厉害,很有恢复孔子本来面目、以让大家全面学习他智慧的必要。

在中国历史上,对孔子的误读主要有两点:一是将他神化,二是将他妖魔化。在封建社会时期,是神化的阶段;可是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文革”时期,他被妖魔化得很厉害,甚至一度成为了要全面打倒的对象。

但是,如果我们拨开浓雾,努力从历史中去重新寻找孔子的足迹,就会发现他和许多人心目中的孔子有很大区别。我们会发现一个浑身散发着人性光芒并对我们有着极大帮助的孔子。这帮助,绝非来自“死的知识”,而是来自“活的智慧”。即使过了两千多年,到了充满多种问题与困难的当代,这些智慧也没有过时,仍然有巨大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于是,我确定了以“人性”和“活的智慧”来作为表达孔子的基本格调。

之后,另外一个问题又摆到我的面前:

如何以一种当代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塑造孔子的形象,展示孔子的智慧呢?

这些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我越来越认识到,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重新绽放异彩,必须把握四个字:还原、激活。

“还原”就是要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激活”就是要激活出当代人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这就必须与当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紧密挂钩,并与当代人喜欢的学习方式结合。

让孔子回到充满人性和智慧的本来面目,这是“还原”。要找到最适合表达孔子的形式,这是“激活”。

我对此书的构思用了约三年的时间,直到我来到山东曲阜孔子的老家,在孔庙、孔林中不断徜徉、思考,来到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地点——“子贡植庐处”,终于一下子找到了灵感。

相传,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为他守墓三年,而他的得意弟子子贡,又“结庐”再为他守墓三年。他还从卫国移来楷树苗植于墓前,日久天长,长成挺拔大树。这一情景不仅把我的想象力一下拉到两千多年前孔子和子弟们在一起的日子,而且也让我得出了表现孔子的理想形式——

是啊,为什么不能借用小说体的方式,借用这位孔子得意弟子的视角,来展示孔子一生的追求和智慧呢?

我觉得,这种写法,可能带来如下好的效果:

第一,构思新奇,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

在以往关于孔子及其他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的一种套路:找出一些孔子或前人的观点,然后去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这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是由于大多数作者都这样来写,往往大同小异,容易落入俗套,有的书甚至“掉书袋”和教导的痕迹太浓,便更容易受到读者的排斥。  而我的这种写法,也许能给读者创造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他们不必抬头看天,就能感受到有个最优秀的老师在自己身边;他们也不必正襟危坐,对这位老师洗耳恭听,就能在他春风化雨式的滋润中,享受快速的成长。

第二,打破古人与今人之间的那堵高墙,让读者直接领略孔子的非凡智慧。

我们都渴求得到孔子的智慧,但是,由于年代、语言及其他方面的障碍,往往觉得孔子离我们太遥远。而这种写法,等于当代人借用子贡的眼睛去观察,借用子贡的脑袋去思考,借用子贡的心灵去感受。

当我们看到子贡所遇到的生活、管理、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困惑,在孔子面前迎刃而解的时候,我们就会于不知不觉间发现古人与今人之间的那堵高墙瓦解了。因为子贡所遇到的问题,就是当代人同样会遇到的问题。当我们学到孔子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智慧时,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拥有了解决它们的金钥匙。

至于为什么是借用子贡而不是其他人的视角,原因很简单:在孔子的弟子中,他不仅是跟随孔子最久、情感最深的弟子之一,而且根据有关记载,他是与孔子交流最多的人之一。不仅如此,还有格外重要的一点:虽然他是一个古代的学生,但他在孔子的弟子中,是一个最有现代个性和追求的人。他是儒商的始祖,是著名的口才大师,还是著名的外交家,曾经一出马就改变了五国的命运,这些都与当代读者在心理上有最大的亲近性。他所感受和思考的问题,对当代人可能更为接近。

第三,与当代人遇到的问题紧密挂钩,让他们感到读这本书绝对有价值。

当代人学习孔子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是要以孔子的智慧来解决他们当下的问题。所以本书十章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是当代人在工作与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通过孔子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和启示,我们不仅得到一些具体的指点,更能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从而让自己在遇到有关问题时,更容易迎刃而解。

第四,让读者在轻松快乐阅读的同时得到有效的感悟。

毫无疑问,孔子是深刻的,但是深刻并不代表着深奥。孔子也是伟大的,但是伟大并不意味着复杂。

对广大读者而言,假如能用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学到孔子伟大而深刻的智慧,这种阅读不仅会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而且往往更为有效。

所以,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不仅格外强调以朴实的语言来表述,而且采取主要以故事说话的方式来表述。现代人喜欢以故事的方式来领悟道理,甚至像IBM、惠普、海尔等著名企业,都在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抓管理。因为故事不仅容易吸引人,更容易让人记得住。

本书从《孔子家语》 《史记》 《孔子集语》等著作中采用了大量的故事,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文学加工。为了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本书在编排上也下了一点功夫:每一章节前都有提要,将故事和关键观点提出,以吸引大家好好看下去。每一节的主要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一节后,都有一个“子贡学记”,是子贡每次的学习感悟,这样可以给大家以更直接和有效的启示。

本书的标题定为“亲爱的孔子老师”,就是要一改在许多人印象中,孔子那种高高在上、古板生硬的形象。我希望广大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得出这样一个感受——这是最好看的孔子故事,最管用的孔子智慧。

我知道,我这种写法,用在千百年来人们景仰的孔子身上,可能会有一些人并不认可。但我格外喜欢这样一句话: “行文简、浅、显;做人诚、平、恒。”

我也格外赞赏著名艺术家罗丹关于最高艺术境界的精彩理念——  “寓伟大于简雅。”

通过对孔子的研究,我不仅能感受到他那种既让人尊重又倍感亲切的人格魅力,同时也相信:作为一个“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对我把他定位为“亲爱的孔子老师”的做法,以及我这种力图让每个普通大众都能读懂并学到他的智慧的做法,应该也会微笑着点头认可。

应该说,当我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八易其稿,将本书的定稿交给编辑时,心里还是产生了一丝历经艰辛终于爬上一座山后的欣慰。

我希望这本书能得到读者们的喜欢。当然,以我浅薄的学识,要对孔子这位大师进行研究和表述,毕竟会有不少缺陷,而且由于是以小说体的方式写作,不能全面以史学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文字,所以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并给予批评与指教。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对下列人士要格外感谢:

邓光圣老师和黄景湘老师,是我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启蒙老师。正是由于他们引导我走向传统文化,我不仅学到了不少包括孔子在内的众多传统智慧,而且很早就感到有一种复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

感谢南怀瑾先生,1994年,我很偶然地看到他的《论语别裁》一书,这不仅使我明白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去阅读《论语》和孔子,而且也激发了我自己亲自创造一本关于孔子智慧著作的最早愿望。

感谢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副总编辑张水舟、副社长扈文健,正是由于他们的高度重视,本书才能作为作家出版社的重点书,以最快的速度出版。感谢作家出版社三编室主任张亚丽、编辑李明宇,她们作为我的责任编辑,以最大的负责精神与专业素养,为做好这本书,做了许多重要而细致的工作,使我敬佩的同时也格外感动。

何建明、张炜、欧阳祥山、王振滔、李而亮、张坤、姜水等著名人士和朋友很热心地为本书写了推荐词,十分感谢他们的肯定与支持。

美术编辑高亮做了很好的封面设计,董巧俐配了很好的插图,为此书增色不少;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副理事长邓小兰老师,为本书做了一些细心而重要的文字把关工作,深表感谢。

本书参考了一些著作,对这些著作的作者,我也要特别感谢(详见本书结尾“主要参考书目”)。

作家出版社的其他工作人员还有我的不少朋友与学员为此书做了很多工作,一并致谢。

当然,要永远感谢的,还有孔子老师。

孔子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人,正如前人所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且多年来,他也照亮了我的心灵和生活,使我觉得有使命感,要将我研究他的一些心得与广大读者分享。

我深切地希望:广大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看到一个既“仁”又“智”又很可爱的孔子老师,而且能掌握他的智慧精髓,并以此更好地武装和提升自己,活出最有价值的一生。

我想,我们再次走近孔子,绝对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因为,我们绝对可以相信:

那是一轮千古的明月,不仅能照亮过去,也能照亮未来,更能照亮当代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

吴甘霖

2008年12月8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你可以放弃所有关于孔子的书,但你必须拿起这本书认真读一遍。这个“亲爱的孔子老师”会让你感受到超然的智慧、教化的力量和人类的全部悟性。有了这个老师,你还怕不成大器吗?

著名作家 作家出版社社长 何建明

深刻的道理完全可以写成极有趣味的故事,伟大并不意味着古板。《亲爱的孔子老师》还原了一个亲切、鲜活而充满睿智的孔子形象,他离我们如此之近,读来好似声气相闻。

《亲爱的孔子老师》不仅告诉了我们治国安邦、人际交往、学习和修身等大道理,更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智慧,让人不至于错过仅有的一生。在众多有关孔子的著作中,它以最动人的语气写出了这一切。

著名作家 山东作协主席 张炜

本书教给了我们永不过时的高超智慧,那就是一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10堂智慧课所涉及的种种问题,正是当代人在工作与生活中会遇到的种种困惑;子贡从孔子那里所学到的智慧,也正是当代人要成为单位与社会的栋梁而最需要掌握的智慧。

《中华英才》社长 李而亮

这是一本让读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孔子智慧精华的著作,尤其是它所强调的“死知识、活智慧”,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对所有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具有很有效的指导性和帮助作用。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 张坤

这些年,我和我的朋友及家人一直在寻觅一位亲切有效的人生导师,现在终于找到了——吴甘霖笔下的“孔子老师”,让我们不必抬头看天,就能亲近到最伟大的老师。

深圳美丽集团总裁 欧阳祥山

这是一本每个企业家都应好好学习的著作。因为,学到了本书的道理,就掌握了子贡为何成为“儒商始祖”的真正秘密。

“中国鞋王”奥康集团总裁 王振滔

本书是一本让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单位和社会的首选图书。因为,它所倡导的“千万不当‘书呆子’、‘不仅要读书,更要会办事’”等理念,正是单位和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

北京住总集团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姜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