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儒章太炎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秀丽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空前的社会大变动,孕育了一大批披荆斩棘、承前启后的时代巨子,章太炎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作为一名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具有为国为民的抱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作为一名学者,他具有“上天以国粹付余”的学术自负,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以新眼读旧书,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位大家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章太炎,上天以国粹付余,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是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他不仅在生活中特立独行,不拘一格,而且具有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自觉心,具有上天以国粹付余的学术自负,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光大传统文化而努力。

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位伟人的生平事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 世代书香之家

 二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三 衣、食、住、行的乖异

第二章 进则为民请命

 一 掌控舆论喉舌

 二 震惊中外的“《苏报》案”

 三 《民报》主笔

第三章 退则阐扬文化

 一 对有神论的批判

 二 以宗教发起信心

 三 以国粹激动种姓

第四章 政坛沉浮

 一 与革命党人的离合

 二 由拥袁而倒袁

第五章 以新眼读旧书

 一 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二 以西学融化旧知

第六章 师友往还

 一 良师诤友

 二 章门弟子

第七章 老树春深更著花

 一 潜心学术

 二 力主抗日

 三 春蚕到死丝方尽

余论 “疯子”不疯——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

后记

试读章节

章太炎的舅舅朱子春先生,是一位风趣的人物,章太炎幼年时,常常和舅舅在一起。他这位舅舅,善画仕女画,沿袭的是顾恺之的手法,绘画手法高妙。家里一贫如洗,在家里教书,虽然经常入不敷出,但是特别嗜好饮酒。

有一年的秋天,忽然听到门外有小贩高呼卖蟹,舅舅快活地跳起来说:“我要买些蟹下酒吃。”“家里一个钱也没有呀。”家里人告诉他。但是舅舅顾不了这么多,一边奔出去一边喊:“河蟹老酒,虽然典当了裤子,我一定要吃的。”正要解下裤子的时候,恰好有个人前来求画,拿五百钱换了一幅画去,而平时这幅画可值黄金四两。舅舅急着买蟹下酒,就便宜卖出了。这位舅舅的言传身教当然对章太炎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章太炎那嗜酒和狂放不羁的性格直接可以在朱子春身上找到影子。

章太炎自小体弱多病,身形消瘦,但自六岁时便已开始受教育,由父亲章溶亲自教读和点窜文字。陪章太炎一起读书的还有其二兄章箴(炳业),他的长兄章筏(炳森)已考中秀才,可以帮助父亲一起辅导章太炎读书。在父亲和长兄的指点下,章太炎以较多的时间研读“经学”,他阅读了“九经义疏”、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等书。

章太炎的外祖父朱有虔,字左卿,浙江海盐人。朱有虔的祖父朱兰馨是乾隆辛丑进士,官至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著有《松乔诗抄》。其父朱锦琮,最初在国史馆担任誊录,历任安徽、江西、山东等地的知县、知府,著有《治经堂诗文集》四十卷、《信疑随笔》十二卷及《治经堂外集》。朱有虔的四个哥哥也都做过官。朱有虔本人也是庠生,撰有《双桂轩集》二十卷、《读书随笔》若干卷。朱有虔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底、治学严谨而且富有民族主义思想,最早把民族主义思想灌输给章太炎的就是这位外祖父。自1876年(光绪二年)章太炎九岁时,已经六十多岁的外祖父从海盐来到余杭县章家闲住,成了章太炎的启蒙老师。朱老先生很严格,教导外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用功。在祖父的亲自指点下,章太炎开始接触了一些古代典籍,从“小学”开始读起,逐步把字认清,把字音念准。对于经典中的字义,也开始有了粗略了解。这样,在外祖父三年的严格教育下,章太炎对于传统文化典籍有了相当的了解。

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外祖父还在闲暇之余给章太炎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比如明末清初有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事迹。有一天,章太炎翻阅到蒋良骐的《东华录》,其中记载有吕留良、戴名世、曾静、查嗣庭等人的“文字狱”事件,他不能理解。外祖父便给他讲解,并告诉他这里面所暗含的民族隐痛。外祖父感叹地说:“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章太炎听后,好奇地追问:“以前的人有说过类似的话的吗?”外祖父严肃地说:“有过,王船山、顾炎武早就说过,尤其是王船山的话,更是说得透彻。顾炎武说:‘历代亡国,无足轻重,只有南宋的灭亡,连衣冠文物亦一起灭亡了。”’章太炎听着这些话,大胆地对祖父说出自己的想法:“明朝亡于清朝,倒不如亡给李闯了。”这样的话从小孩子嘴里说出来,着实让外祖父大大吃了一凉。他悄悄地告诉外孙:“如果李闯真的夺了明朝的天下,李闯虽然不是好人,但他的子孙却未必都不好。但现在不必作这种议论。”在外祖父的影响下,年少的章太炎对于种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为此后从事排满革命埋下了伏笔。后来章太炎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余之革命思想即伏根于此,依外祖父之言观之,可见种族革命思想原在汉人心中,惟隐而不显耳”。

和外祖父朝夕相处了四年之后,章太炎十三岁那年,外祖父回海盐老家休养去了,于是章太炎又跟着自己的父亲学习。而当父亲忙碌或者外出顾不上章太炎时,他就丢开课本,随着自己的兴趣,翻阅父亲的书架。除了四书五经之外,章太炎还广泛涉猎史传,浏览老庄。后来读到了《明季稗史》十七种,其中的《烈皇小识》、《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诸篇,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明朝亡国和清军入关时屠杀汉族民众的情形,使他更清楚地知道了明朝亡国的经过和戴名世、吕留良等人“文字狱”的经过。翻阅了全祖望关于记叙南田、台湾事件的文字后,便知道了郑成功据守台湾抗清的事迹。后来又看了王夫之的《黄书》,更加坚定了他排满的信念。章太炎在对朱希祖口述少年事迹时也说自己在十九、二十岁时,得《明季稗史》十七种,排满思想始盛。

章太炎后来走上民族革命的道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仓前镇一直都有深厚的民族主义传统。余杭仓前原有张老相公庙,离仓前七里许。原余杭县城所在地的溪塘上,也有张老相公殿,庙内祀奉之神,就是明末抗清英雄张煌言。清兵下江南,张煌言等奉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在东南各地率领义军,屡抗清兵。兵败后在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张煌言隐居于今象山县东南岛上,被清兵捕获解往杭州,不屈被害。余杭县父老慕其忠烈,在余杭县城内及仓前等地建庙纪念,托名祭祀潮神。溪塘上的张老相公殿除塑有高大端庄的坐像外,后殿还有眉目清秀、神采飞扬、大小与真人相等、栩栩如生的行像一座。遇有丰年阴历六月“东岳会”,便被抬着参加赛会。在赛会的诸多菩萨中,他地位非常显赫,仅次于东岳大帝,名列第二,被称为亚岳大帝。前有手执十八般兵器的仪仗,后有龙凤掌扇和黄缎彩伞,前呼后拥,八抬大轿中坐着身穿锦袍的张老相公,显得十分威严气派,望之令人肃然起敬。

章太炎小时候常到张老相公庙,也曾亲眼见到了赛会的盛况,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读了《张苍水集》、全祖望的《张公神道碑铭》等,对张煌言和清军艰苦斗争十九年,三渡闽海、四入长江、两遭飓风,临危赋诗明志,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对他更为钦佩。这一切在章太炎的一生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促使他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章太炎在《兴浙会序》中说:“使浙人不忘隐痛者,实赖斯人。”并在险恶境遇中,常以张公绝命诗“西子湖头有我师”自励,故“七被追捕,三入牢狱,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章太炎曾说,对张煌言“知之愈多,仰之弥高”。1926年春章太炎回余杭扫墓,还再一次到张老相公庙,“过杭州南屏出谒张苍水墓,问守墓者甚详。次年撰张督师词记”,文中有督师“智勇忠勋不可殚述”、“夫妇皆著忠烈”、“配享非徒然”等语(张煌言官至兵部尚书,故称督师)。仰慕之情,跃然纸上。

章太炎的父亲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去世的时候嘱咐章太炎要以深衣入殓,他说:“我们家族自从清朝入关以来,经过了七八代,先祖去世的时候都用古代的礼服深衣入殓。我虽然得过一份差事侍奉地方官,但是从来没有去谒见过吏部等显贵,我快要死了,历代相沿的家规不能违背,殓葬时不要给我穿上清朝的章服。”这给章太炎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民族主义思想便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终致促使他走上了排满复汉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章太炎后来草拟的遗嘱上也仅仅有两句话,他说:“设有‘异族入主中原,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这与他一贯以来崇尚民族气节,以张煌言为楷模是一脉相承的。

……

P5-7

序言

在清末民初这个特殊的时代环境里,诞生了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学人,而章太炎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以其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其引经据典、佶屈聱牙的学风备受世人瞩目。为了实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实现学术上的梦想,尽管遭遇了不少艰难险阻,章太炎仍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生活中,章太炎表现出了其成大事而不拘小节的性格,其衣、食、住、行诸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地方。他的着衣在时人的眼里是比较怪异的,经常是不修边幅。据他的学生回忆,章太炎喜欢在长袍外面另加一件和服,一年四季手执一把羽扇,上课的时候会拿袖子擦鼻涕,衣服长时间不洗,以致油亮油亮的。他经常忘记理发,以致要有人提醒,而对于经常帮他付理发费的朋友竟然说不认识。章太炎有很精辟的“两元钱”交情论,可让时人捧腹。他在吃的方面不太讲究,通常只吃面前的那份菜,所以时间久了汤夫人就知道应该给他布菜,不要以为他挑食,这是因为他的心思根本就没用在个人享受上,只是填饱肚子就好。章太炎闹的笑话不止这些,经常有找不到回家的路而由夫人发动众多学生才找回的事。而他对于钱更是没有概念,以致打发仆人买菜拨款五元,给儿子做衣服也拨款五元,盖一栋房子还是拨款五元。而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以大勋章作扇坠,大骂总统府的事情。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时人送他一个外号“章疯子”,章太炎并不以为忤,反而有一篇很精辟的“疯子论”文章,指出只有疯癫的人才可成大事。

此外,章太炎具有强烈的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自觉心。为了革命事业,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几度乘桴远游避难,被人们称作“有学问的革命家”。鲁迅后来回忆说,当时听章太炎的课,具体讲了些什么倒不记得了,但是其革命的气息却是很鼓舞人心的。章太炎很小的时候就受外祖父的影响,接触了《东华录》之类的书籍,其排满思想大概就在此时孕育。父亲去世时叮嘱儿子要以深衣殓,更加触动了章太炎的满汉情结。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章太炎再也不能安然地稳坐书斋,毅然和自己的老师分道扬镳,写下《谢本师》,走上了“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革命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章太炎以他学问家的身份,充分利用了报刊的大众传媒作用,掌握了宣传革命的舆论喉舌。先后为“强学会”、《时务报》、《经世报》、《正学报》、《昌言报》、《台湾日日新报》、《民报》等报刊撰写文章宣传革命思想。然而,章太炎虽然对于国家民族怀有一腔热血,但在政治上表现得并不怎么高明。他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离合关系表现了其不顾大局、敌我不分的偏执的一面,成为敌人攻击、瓦解革命党人的口实。他一度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接受了其任职,但随后就认识到袁世凯政权的本质,宋教仁被刺杀后,积极从事倒袁活动,从而有羁滞龙泉这一段故事。此后,抗日战争时期,章太炎和夫人汤国梨积极抗日,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大师,安身立命之所的学问始终是章太炎的最爱,在任何时候他都没有放弃笔杆子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他不仅积极撰文宣传革命,把学问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还具有“上天以国粹付余”的学术自负,主动承担起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主持《民报》期间,他明确提出了“以国粹激动种姓”和“以宗教发起信心”两个口号,以学术与政治相互参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章太炎还接受西学的影响,以刚接受的新学、新知整理旧学,以新眼读旧书,从而使传统学术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光辉。晚年章太炎淡出政治舞台,退入书斋潜心学术,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于学问上仍有精进,不能不说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在文学、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他所著的《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一生著作颇多,约有四百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一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本身的刻苦努力之外,还得益于师友之间的切磋琢磨。章太炎的本师俞樾是有名的朴学大师,讲学于诂经精舍,章太炎从师学习七载,受到了严格的治学方法的训练。而谭献、黄以周、孙诒让、高学治等人则在亦师亦友间,对于章太炎学问的精进很有助益。宋恕精通佛典,与章太炎转入佛学及在佛学上的造诣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和章太炎一同学习的同学和朋友,也对章太炎有过重要作用,像杨誉龙、夏曾佑等人,对他在学问或者革命思想的启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另外,章太炎的弟子遍布大江南北,师徒之间互相启迪,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太炎学派。此后很长时间内都是太炎学派把持学术重镇,直到不得不让位于后起的新汉学。

综其一生,章太炎不仅在生活中特立独行,不拘一格,而且具有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自觉心,具有上天以国粹付余的学术自负,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光大传统文化而努力。章太炎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不仅开风气之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也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学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而且对于西学有相当的了解和运用,这是后代学人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对此问题刘梦溪先生有精辟的阐述,他说,“当时一批大师巨子,其人其学其绩其迹,足可以传之后世而不被忘记。他们撰写的学术著作,在知识建构上固然博大精深,同时闪现着时代的理性之光,其开辟意义、其精神价值,都可以作为现代学术的经典之作而当之无愧。甚至可以说,他们之中的第一流人物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就个人学养而言又是空前绝后的。因为他们得之于时代的赐予,在学术观念上有机会吸收西方的新方法,这是乾嘉诸老所不具备的,所以可以说是空前;而在传统学问的累积方面,也就是家学渊源和国学根底,后来者恐怕是无法与他们相比肩了。”承前启后四字,足以凸显章太炎在时代长河中所闪现的熠熠光辉。

后记

自读研究生以来,有幸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魏永生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昭军教授的鼓励和悉心指导下,选择了以《章太炎与近代自然科学》为论文题目。章太炎的文笔古奥,又喜引经据典,笔者在读研期间吃尽了苦头,对章太炎的全集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仍有许多不甚明了之处;但也初步领略了大师的风采,章太炎的形象逐渐在我的眼前血肉丰满、鲜活了起来。

时隔多年后的今天,非常感谢华文出版社尤其是吴晶老师提供的这个宝贵的机会,使我将自己对章太炎那一点有限的、粗疏的认识得以表达出来。经过紧张的筹备,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稿的最后写作,而笔者的心中丝毫没有感觉到轻松。我深知自己在学识、学力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而且正处于博士论文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其中肯定存有疏漏之处,恳请方家不吝指正!

此外,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大量参考、翻阅了前辈学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敢掠美,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对于始终支持与鼓励我的家人以及师长、亲朋好友表示由衷的谢意!

张秀丽

2008年11月12日于山大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