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现场来宾,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观众,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谈一个听起来很专业,但实际上与你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那就是:我们的金融环境出了什么问题?你平常在电视上面看到一大堆名词:利率、汇率、货币政策……还有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存款准备金,CPI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利息。我1983年去美国沃顿商学院念博士。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有一天突然宣布要调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你知道很多银行打电话到美国的所谓中央银行问什么问题吗?“什么叫存款准备金?”所以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不理解这些概念是可以理解的。目前所谓的宏观调控,基本上通过两个方式来进行。
第一个是提高利率,第二个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那么利率是什么意思?央行现在能够控制的利率基本上是存款利率,也就是利息。比如说,目前的利率是6%,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存100块钱,一年可以拿6块钱利息。利率乘以本金,你就可以拿到6块钱的利息。理解我的意思吧,这就是利率和利息的差别。中央银行不断提高利率的结果,会使得我们老百姓的存款利息相对应增加,这是好事,而且目前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情况之下,利息如果不高,就会出现负利息,或者负利率。
那我们如何来衡量通货膨胀率呢?这个就叫CPI,CPI是一个英文,我现在发现没有人讲中文了,都讲CPI。什么叫CPI?CPI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所以你可以理解大家为什么讲英文,就是中文太长了。CPI怎么计算的?就是把我们这个鸡鸭鱼肉、文具铅笔……所有的消费品价格做成一个某种程度意义上的平均数,这就是CPI。
CPI的整个计算过程你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知道,CPI就是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指数。通常你买矿泉水,吃猪肉的平均价格就是CPI。2007年11月,CPI上升3%,也就是说,在那个月,你日常的花费增加了3%。
但是真实的物价情况CPI.是反映不出来的,比如说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包括猪肉、鸡肉、鸭肉、鸡蛋、粮油的价格。这和电视机、电冰箱的价格不一样。电视机、电冰箱价格上涨了,我们不买就是了;房价有泡沫,买不起就不买了,就跟爸妈挤,或者租一间房子。
CPI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被严重低估的就是鸡鸭鱼肉的价格——它导致你吃饭的花费大幅上涨。我给你们一个数据。2007年5月,猪肉价格上涨26%,蛋类价格上涨37%,也就是说你咬一口肉就多付26%的钱,多吃一口蛋就多付37%的钱。从5月份到8月份,情况持续恶化,没有改善的迹象,我们每一个老百姓吃饭的花费平均增加了50%,也就是说,你吃个早饭要多付50%的钱,吃个午饭要多付50%的钱,吃个晚饭又要多付50%的钱。
这个50%吃饭费用的上升没有直接反映在CPI里面,为什么呢?因为CPI是你所有用到的消费品的平均数,你这个3%代表所有消费品的增长是3%,但是真正重要的指标要单个来看,看猪肉价格上升多少,鸡肉价格上升多少,粮油价格上升多少。所以,各位观众、各位来宾不要被CPI所误导,这个不能反映你日常生活费用的增长,你想了解日常生活费用的增长,就要逐个去看。
目前CPI增长幅度在3%以上,这已经很高了。这么高的原因在哪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吃饭的费用增加了,这是CPI上升的主因之一。在通货膨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中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呢?一般的做法是这样的,今天之所以猪肉价格这么贵,鸡肉价格这么贵,原因是我们的钱太多了,政府印了太多的钞票。钞票多了,需求增加,供给有限,所以造成物价上升。
P1-3
我这本书有点特别。特别之处首先在于有别于一般的经济学著作:翻开目录,你见不到经济学里面那些“价格理论”、“制度经济学”之类的绷着脸唬人的词语。第二点特别之处在于,读者虽然见不到什么“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第二定理”之类的空洞讨论,却能明白我“批评房地产”,其实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更特别之处是,在与你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时,我非但不空谈理论,更苦口婆心地给你分析“人民币升值让你更富裕了吗”。
为什么我的这本书里不怎么谈理论呢?我之所以在这里不谈理论,是因为我想告诉大家:真正的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的,应该是能指导各方面实际问题的,应该是能挺立在时代潮头的!
这本书看似洋洋洒洒,实质上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又一个核心问题进行严谨又不失形象生动的讨论。翻看这本书讨论房地产、资本市场与金融监管、次级债危机的这些章节,你是否认同我的观点?如果你读到我专门写《士兵突击》的一章,很可能要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不小心把影评加进来了。然而,“你想到的,都是错的!”实际上,如果读者此刻还以为这些与经济学完全无关,那么你实在有必要读读这本书,以正本清源!
我用房地产一个章节就讲完了“厂商理论”、“消费者理论”、“价格理论”、“社会福利”和“政府干预”这五个话题,也就讲完了微观经济学的全部。因为透过房地产一个行业,我就带你分析完了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究竟面对着怎样的困境,这就是“厂商理论”;老百姓作为消费者为什么要买房却又买不起房子,这就是“消费者理论”;针对房价,我专门为你分析了楼市是否已经到了拐点,这就是“价格理论”;自始至终,我批评房地产,就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社会福利理论”实际上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是我的终极目标,为什么这也应该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最后,我帮大家解读了“房地产的问题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投资经商环境恶化的结果”,并由此断言,“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失效”,因此要“反对‘以GDP为纲’”。
你可能有要担心了,我一个章节就把经济学讲完了,那接下来岂不是注定要跑题了?我想提醒你一下:微观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全部!那么经济学还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这也正是余下十二个章节里,我要跟大家讲的。政治经济学还应该探讨比较政治的问题、再分配政治的问题、动态政治的问题、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问题。
什么是比较政治问题呢?选举规则与竞选、制度与责任,还有政治体制,这都是比较政治的问题。所以我带领大家从奥巴马与希拉里之争看美国,就是要研讨美国的制度与责任文化、美国竞选的政治问题。相关章节深刻指出了美国现行政治体制下较为突出的两个弊端:种族冲突,谁演技高谁当总统。中国政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好政府,正是清楚地看到了这样的弊端,才小心翼翼地推动渐进式政治体制改革。基于同样的考虑,我奉劝大家不要走马观花看香港,你要看到香港的精髓是法制意识,而且,我还以新加坡的法制观念来做比较,并借由香港对交通的管理,深刻挖掘了资本主义的灵魂。更为关键的是,我希望大家通过这种借鉴,思考我们在大国崛起过程中的法治化进程,思考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与民主化进程的关系,还要思考中国应如何实现法制化建设等重要的现实问题。
很多人以为说只有一般性的转移支付问题、养老金问题、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才是再分配政治问题。但本质上,我认为,资本市场才是中国最大的再分配政治问题!股市应该是政府藏富于民、公平地转移社会财富的重要工具,所以政府应该毫不犹豫地优先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毫不动摇地打击地下金融。基于这样的分析,我才会认为“基金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严格监管”,才会建议“证监会的职责是监管市场,不是打压泡沫”,而重中之重就是毫不犹豫而且毫不动摇地坚决打击内幕交易,特别是与政治游说和特殊利益集团相配合的内幕交易。作为借鉴,我特别介绍了美国在打击内幕交易方面的措施和经验。作为预防措施,我还要特别强调指出:引入国际金融大鳄,先要健全法律制度,否则他们就会成为最大的内幕交易集团。
第三方面是动态政治问题。这个词的确有点绕嘴,不过,税收政策、公债和经济增长中的各种动态问题都属于这个范畴。我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具体谈税收政策和我国债券市场中的问题。
在这本书里,我简要品评了《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其实,我希望大家思考这个问题:现代社会是否给年轻人提供了足够的机会?而这部片子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反映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苦恼。这个苦恼和企业家的困境类似,企业家所面临的投资经商环境也在迅速恶化。举例而言,楼市泡沫和股市泡沫是民营企业投资经商环境恶化的结果,因为某些领域过冷,他们不愿意投资,所以去炒楼、炒股去了。经济同时过热完全是我们政治上或是体制上的因素造成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造成和建设有关的部门是过热,这就是二元经济。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调控措施从他们被制定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是要失败的!
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也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货币政策应该以经济稳健成长和人民福利提高作为终极目标,所以我在介绍过金融领域的几个基本概念之后,就尖锐地指出货币政策应该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依归;所以我点出我们生活在负利率时代,重点分析汇率上升对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也正因为这本书的本质是政治经济学,所以我才会将“十七大精神与宏观调控”列为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分析的重点。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大谈特谈教育呢?甚至为此不惜笔墨,谈完内地教育,又讲香港教育,还对比着讲,辩证地分析。因为教育政策说到底是经济政策!为什么内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内地大学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因为从经济结构上来说,中国根本就不是制造业大国。在高校扩招之前,我们没有搞清,我们是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的,因为我们的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价值最低的环节。如果你不来听我讲课,你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你甚至还会责怪自己:是不是在学校学习不努力,是不是在学校天天谈恋爱,因此把成绩搞差了?早知道我就不谈恋爱好好学习了。其实,这是我们产业链定位错误造成的结果。为什么香港的大学生就业率高?因为香港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并且只有服务业才能吸纳那么多大学生就业。以我们香港中文大学为例,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是100%,那么薪水多高呢?2007年,最低9000块,最高4万块。商学院的毕业生,其就业率有保证,理工科的毕业生就不能保证了。因为香港经济完全以服务业为主,在这种软环节体制下,雇主对理工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不大,这导致他们很难找到工作。所以,学生报考香港学校的时候,尖子学生都去了商学院和法学院。
当我把这本书这样总结下来,我想你们就理解我开篇时那句话了:这本书看似洋洋洒洒,实质上却是在围绕着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又一个核心问题进行严谨又不失形象生动的讨论。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这本政治经济学写得也比较失败:文字浅白,没有数学符号和那些绕口的经济学术语。但是,这本书把政治经济学方方面面都交代了,所以大家一读完这本书就都成了经济学家,而且是挺立在时代潮头的经济学家!
郎咸平
2008年7月3日
物价高涨为何工资不涨?人民币升值了为何钱却不值钱了?房价为何比“猪坚强”?股市为何“跌跌不休”?大学为何毕业即失业?政府和公司该如何应对当前危机?——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
·我最讨厌文过饰非的学者,你以为把事情压着,问题就能解决吗?
·中国楼市产生泡沫,是中国投资经商环境持续恶化造成的。
·我认为,真正能挣钱的好项目,应该由我们全体老百姓来做。
·你敢内幕交易,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未可知。
·如果没有规则,金融大鳄进来之后,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我们被迫将产品大量出口到别的国家,赚取一些必定贬值的美元。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储蓄是美德。因为我们社会保障条件不足,逼得你不得不储蓄。
·你如果想在香港请法官吃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法官根本不敢跟你去吃饭。
·为什么美国大学生专业不对口能找到工作,而我们中国大学生专业不对口就找不到工作?
·你知道许三多薪水多少吗?900块。那他凭什么热爱他的工作呢?
·美国人纪律性之强是你不可想象的。
揭示热点背后的本质,解读百姓关心的话题。
看得懂的中国经济!
经济热点问题的郎式解读!
在物价高涨的2008年上半年,当提着菜篮子的老大妈都开始关注CPI的时候,郎咸平第一个“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用老大妈都能听得懂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热点背后的本质,使得老百姓不再“迷迷糊糊”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