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全书书写了杜平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各个时期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出生入死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场景,同时以入情入理的笔调描绘了他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大度风范、道德情操等诸多情结。
本书资料丰富、笔调生动、评价客观,对于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杜平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杜平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全书书写了杜平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各个时期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出生入死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场景,同时以入情入理的笔调描绘了他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大度风范、道德情操等诸多情结。 本书资料丰富、笔调生动、评价客观,对于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推荐 杜平,1929年秋参加革命,1930年4月参加工农红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于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临危受命,勇敢地挑起领导志愿军政治工作的艰巨任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全过程。1954年4月回国后,他担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度重视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部队建设。他最早提出在部队中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并为雷锋事迹向全国宣传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1963年3月他到南京军区任政治委员后,十分关心“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建设,多次到该连视察和蹲点,手把手的传帮带。他还组织总结推广了“军民联防模范连”、“勤俭创业修理连”、“硬骨头六连”、“角斜红旗民兵团”和郭兴福教学法等先进典型,为部队建设树立了学习榜样。十年动乱期间,他担任江苏省军管会主任,后又兼任江苏省委书记。这期间人被批,家被抄,但他始终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致力于军队“三化”建设。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一直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在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目录 第一章 英明决策 一、战略预备队 二、组成东北边防军 三、沈阳会议 四、箭在弦上 五、彭总挂帅 六、跨过鸭绿江 第二章 序战胜利 一、兵团入朝 二、战机问题 三、政治动员令 四、临机应变 五、云山告捷 六、美中不足 七、大榆洞会议 第三章 扭转战局 一、诱敌深入 二、首释战俘 三、总部被炸 四、抢占三所里 五、“万岁军” 六、妙香山上战旗妍 七、政治训令 第四章 新年攻势 一、收复平壤 二、向南挺进 三、马歇尔故技 四、突破三八线 五、解放汉城 六、《志愿军》报 第五章 积极防御 一、拥政爱民 二、两军高干会议 三、横城反击 四、机动防御 五、欢迎慰问团 第六章 大举出击 一、周密部署 二、改善供应 三、胜利出击 四、收兵受挫 五、动员再战 第七章 战略转变 一、六月会议 二、和谈开始 三、准备第六次战役 四、阵地防御 五、巩固内部 第八章 归国观礼 一、光荣进京 二、向毛主席敬酒 三、国庆观礼 四、向抗美援朝总会献旗 五、在政协会议上 六、重返战场 第九章 新的使命 一、向彭总汇报 二、接受新任务 三、进抵开城 四、军事分界线的斗争 五、强硬的对策 六、大炮与机关枪的辩论 第十章 风云板门店 一、从开城到板门店 二、第二项议程达成协议 三、停战监督遇到麻烦 四、顺利与挫折 第十一章 战俘问题 一、谈判桌上的唇枪舌战 二、“死亡之岛”上的抗争 三、从“逃会”到“无限期休会” 第十二章 碧潼战俘营 一、战俘营的组建 二、战俘营的生活 三、碧潼敌军工作会议 第十三章 “八一”运动会 一、沈阳练兵 二、北京参赛 三、意志的较量 四、祖国之鹰 五、文艺之花 第十四章 回到战场 一、在桧仓 二、上甘岭战役 三、受命西海岸 第十五章 停战 一、打破僵局 二、交换病伤战俘 三、停战在望 四、最后一击 五、胜利的时刻 第十六章 停战以后 一、陪彭总战地视察 二、维护停战协定 三、罩在“红十字”上的阴云 四、战俘的控诉 五、九十天解释 六 、胜利的启示 附录 杜平同志生平 试读章节 一、战略预备队 1950年,火红的岁月,又一个不平常的年份。当时,除去西藏、台湾以外,鲜艳的五星红旗已几乎插遍全部国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正由乡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经济建设。 那一年的春天,好像来的特别早。在桃李吐艳、鲜花盛开的时候,我由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调任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 由汉口去郑州赴任,望着车窗外的田野里一片和平建设的景象,我不禁想起了我所要去的第十三兵团,想起了这支英雄部队所走过的光荣历程。时下,第十三兵团辖3个军: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这是第四野战军的3个主力军。辽沈战役胜利的旗帜上写下过他们的名字,平津战役的功臣史册上辉映着他们的荣誉。1949年5月起,3个军又先后配合兄弟部队,按中央军委预定部署,为歼灭白崇禧集团,解放中南大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几十年征战,几十年搏斗,是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把“和平”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我记起了1950年元旦前后协助苏联摄制组拍摄《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纪录片的情景。当时,第四野战军组织了一个班子随摄制组到锦州、长春、北平、天津等地补拍一些战斗和欢庆解放等场面的镜头。刘震、苏静同志是军事顾问,我是政治方面的顾问。听说我们来拍欢庆解放的电影,各地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唱呀,跳呀,敲锣打鼓,几乎用不着去导演。在一片欢笑声中,有一位老工人竞放声大哭,别人怎么劝都劝不住,他说:“你们别劝,我这是高兴,就让我痛痛快快哭一回吧!”我理解老工人的心情。他流的是胜利的喜泪,流去的是当牛做马的耻辱,流出的是当家做主的自豪…… 到郑州后,我与政治部秘书处住在一条南北大街路西的一所房子里。据说,这儿原先是个棉花店。在我的印象中,当时的郑州城不是很大,因为刚解放,显得有些乱,马路上不时扬起一阵阵尘土。我到郑州不几天,黄永胜率司令部也到了。至此,调整后的第十三兵团机关建制基本健全:司令员黄永胜,参谋长曾国华,后勤部长邱国光,政治部主任杜平。其他如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等都未到职或空缺。 在郑州第十三兵团政治部机关驻地稍作安排后,我就带着工作组下部队去了。 第十三兵团是1949年底,根据中央军委部署班师河南的。第三十八军驻信阳,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第三十九军驻漯河,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第四十军准备驻洛阳,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此时正忙于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尚未归建。 我带工作组先到信阳,参加了第三十八军首届党代表大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总结作战经验,表彰先进,动员部队大力搞好生产。五一节过后,我们又到漯河参加了第三十九军同样内容的党代表大会。 部队参加生产建设,这在我军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1940年冬,为了解决因国民党封锁而造成的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困难,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指示第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屯田开荒,经过不到三年的奋战,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此后,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的包围和军事进攻,加上华北地区连续几年的水、旱、虫灾害,各抗日根据地均出现了极端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口号,我党领导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开展了大规模生产运动。我当时在陕甘宁边区警备一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亲身参加了那令人难忘的大生产运动。 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的物质困难,巩固了解放区,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正因为我军有参加生产建设的光荣传统,两个军的党代表大会,特别是参加会议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对中央军委1949年12月《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对两个军搞大生产的新任务,一致表示理解、拥护。记得有位团政治委员画龙点睛地说:部队为什么要参加大生产呢?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过了,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嘛! 从代表们的发言和下部队调查了解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志,主要是基层干部和战士,对部队参加生产劳动,思想上并不很通。他们认为:打了那么多年仗,从北边的黑龙江打到南边的广东、广西。现在全国胜利了,仗打完了,该好好休息休息,喘口气。还有的同志说:“当兵的历来是吃粮(旧军队叫当兵为‘吃粮’),哪有自己种粮的事?”“要种地,干嘛在部队,还不如让我回家去守着老婆孩子种哩!” 当然,有这些想法也是不难理解的。在戎马倥偬中南征北战,多少次枪林弹雨,多少次出生入死,好不容易不打仗了,谁不想过安宁轻松的日子?但是,形势却不容许我们坐下来松一口气。在参加两个军的党代表大会期间,我除反复宣传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参加生产的指示,讲军队参加生产的重大意义以外,还特别讲了我向毛主席、朱总司令要字的故事。我由北平随部队南下前,曾通过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叶子龙同志,请毛主席、朱总司令给我题字。不几天,我收到了两张宣纸。打开一看,一张是毛主席的题词:“团结人民,发展生产。”一张是朱总司令的题词:“拥政爱民,帮助生产。”同志们听后很受感动,纷纷表示:毛主席、朱总司令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现在,他们命令向生产进军,我们就坚决打好生产这一仗。 部队的生产热情很快就鼓起来了。干部战士鸡鸣下地,星出入宿,用辛勤的劳动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荒地。没有犁杖用镐刨,没有牲口用人力拖拉。到了六七月份,各军生产地里,庄稼长得绿油油的,煞是喜人。 在开荒生产的同时,各部队还积极兴修水利,组织运输。第三十八军的部队就担任过运输粮食的任务。在运输行列里,有军、师、团各级领导干部,也有战士、卫生员和炊事人员,蜿蜒数百里运输线上,独轮车车声载道,扁担队气势昂扬,歌声、欢笑声和催春的布谷鸣啼融为一体,组成了一支春回大地的合唱曲。记得第一一三师还在潢川县城开了个油坊,自己发电,还给县城装上了电灯,入夜一片光明。短短几月,饱受战乱之苦的豫南地区处处充满了蓬勃生机。P1-4 序言 我的父亲杜平,1908年12月生于江西省万载县。在纪念他百年诞辰之际,他生前撰写的回忆录《在志愿军总部》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以大开本全新形式面世,这就充分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父亲1929年秋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农会活动,1930年4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攻打文家市、长沙、吉安、漳州、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及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中,他积极宣传革命鼓舞士气,为巩固部队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2月担任红三十军政治委员的父亲,率部参加了东征和西征战役,胜利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回师陕北、迟滞国民党军西渡黄河和保卫党中央机关安全等任务,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父亲率部守卫黄河河防,抵御日军和国民党军多次进犯,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贯彻谭政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报告精神,他所作的《反对军阀主义倾向》的讲话,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军政、军民和官兵关系作了深刻阐述,得到予西北局领导的肯定和推广,为统一官兵思想、团结一致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先后在东北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任政治部副秘书长、秘书长兼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了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等重大战役,并为建立和健全野战军以上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具体组织工作,以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了作战任务的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于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临危受命,勇敢地挑起领导志愿军政治工作的艰巨任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全过程。1954年4月回国后,他担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度重视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部队建设。他最早提出在部队中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并为雷锋事迹向全国宣传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1963年3月父亲到南京军区任政治委员后,十分关心“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建设,多次到该连视察和蹲点,手把手的传帮带。他还组织总结推广了“军民联防模范连”、“勤俭创业修理连”、“硬骨头六连”、“角斜红旗民兵团”和郭兴福教学法等先进典型,为部队建设树立了学习榜样。十年动乱期间,父亲担任江苏省军管会主任,后又兼任江苏省委书记。这期间人被批,家被抄,但他始终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四人帮”后,父亲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致力于军队“三化”建设。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一直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在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父亲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父亲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亲切……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作为杜平的女儿,在纪念他的百年诞辰之际,感谢解放军出版社再版他的回忆录,并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诚挚的敬和爱。 崑岑 2008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