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石油就是财富,石油就是权力。历史上的历次石油危机引发了怎样的政治斗争和国际冲突?现在全世界正在面临的新的石油恐慌,会不会引发新的冲突?石油消费大国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
《石油大博弈(追逐石油、金钱与权力的斗争)》为您揭晓!
本册为上册,分“石油恐慌”风雨欲来、石油奠基者们、全球大博弈、石油战争和石油战略这四个部分为大家揭示资本主义和现代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说明石油与国家战略、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阐述石油如何对当代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石油大博弈(追逐石油金钱与权力的斗争上)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美)丹尼尔·耶金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今世界,石油就是财富,石油就是权力。历史上的历次石油危机引发了怎样的政治斗争和国际冲突?现在全世界正在面临的新的石油恐慌,会不会引发新的冲突?石油消费大国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 《石油大博弈(追逐石油、金钱与权力的斗争)》为您揭晓! 本册为上册,分“石油恐慌”风雨欲来、石油奠基者们、全球大博弈、石油战争和石油战略这四个部分为大家揭示资本主义和现代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说明石油与国家战略、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阐述石油如何对当代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内容推荐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全世界各国发展强大的首要战略问题。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谁就能控制对手!在20世纪,石油促使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工业的真正发达;石油造成了世界强权与地缘政治的错综纠结:石油,也把人类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组合。但,不论我们要从发展的角度歌颂石油,还是从生态的立场痛恨石油,都必须先了解石油的故事。 本书是对石油历史的一个全景式的扫描——对财富与权力的争夺总是伴随在石油周围。这种争夺动摇了世界的经济,支配了战争的结果并且改变了人和国家的命运。《石油大博弈》既是20世纪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也是一段石油发展史。本书场景极其宏大——从宾夕法尼亚第一口油井的钻出,到两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再到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沙漠风暴”行动,最后到2008年,作者又把锐利的眼光瞄向了全球迅速飙升的油价…… 本书的角色众多,从石油投机商、市井无赖到石油巨头,从温斯顿·丘吉尔、伊本·沙特到乔治·布什和萨达姆·侯赛因。作为一部关于石油的权威性作品和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非凡作品,《石油大博弈》是一部非常有深度、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 不论你是研究石油问题的专家,还是对石油感兴趣的读者,你的书架上放上这么一部史诗般的巨著,已足矣! 目录 写给中国读者 专家导读 序言 第一部分 “石油恐慌”风雨欲来 第一章 新的“石油恐慌” 第二部分 石油奠基者们 第二章 脑中的石油:初始阶段 第三章 “我们的计划”:约翰·洛克菲勒和美国石油联合体 第四章 商业大竞争 第五章 新世纪的到来 第六章 “巨龙”被肢解了 第七章 石油战争:皇家荷兰公司的兴起和沙俄帝国的衰落 第八章 波斯:处于你争我抢之中 第九章 冒险一搏 第三部分 全球大博弈 第十章 石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之血 第十一章 开启中东的大门:土耳其石油公司 第十二章 从短缺到过剩:汽油时代的来临 第十三章 石油争夺新格局 第十四章 谁来管理泛滥的石油 第十五章 “朋友”与敌人的较量 第十六章 阿拉伯特许权:佛兰克·霍尔姆斯让世界不再平静 第四部分 石油战争和石油战略 第十七章 日本通向战争之路 第十八章 德国的战争谋划 第十九章 日本的阿基里斯之踵 第二十章 石油大较量 试读章节 “石油恐慌”指的是石油价格突然大幅度升高,从而给石油消费行业和其他商业领域带来巨大的负担,而且还会破坏正常的经济关系,带来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即低经济增长率和高通货膨胀率。而眼下,我们的世界就处于一个这样的时代。在这里,我想,《石油大博弈》一书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了解这种周期变化的背景和框架,以及石油消费国和出口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991年,当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世界对石油的争夺已经结束了,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的世界秩序”。后来,当20世纪90年代亚洲的经济发展奇迹被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代替的时候,石油价格跌到了每桶10美元。人们又一次预计,全球石油的价格会稳定在每桶20美元或30美元左右。 但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石油和其他产品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了出来——紧接着,这一影响又迅速加深了。在2004年,石油的价格是每桶40美元。2007年,这一价格已经上升到了每桶70美元。我在写作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石油的价格已经逼近每桶150美元,而更具警告性的预测是石油价格很快会升至每桶200~250美元——甚至是更高。可以预计,在2008年,石油消费国会投入2.5万亿美元用于购买进口石油。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当这种历史性巨变发生的时候,人们都有一种寻找单一解释的倾向。然而,历史却有力地证明了这种巨变的发生并不仅仅是由一种原因,而是数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在本书中,对20世纪70年代“石油恐慌”的案例研究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作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能源巨变的时代。当我们考虑能源市场的压力、能源对消费行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巨大转变时,我们实际上考虑的只是这个石油世界的一个短暂时期。 当今时代的高油价可以从“传统的恐慌因素”以及我们所称的“新的恐慌因素”中寻求解释。 传统的恐慌因素 讨论任何问题都应该首先想到供求关系。这也是我从《石油大博弈》中获得的一个根本的经验。在这部洋洋洒洒达60万字的著作中,有两个最重要的词汇就是“供应”与“需求”。 比较明确的是,就需求而言,我们要讨论的是全球经济的迅速腾飞。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全球经济的增长率达到了每年5%——这是在一代人所经历的时间里最快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速度使全球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已经从经济相对封闭的状态走了出来,并融入全球经济的大潮之中。事实上,今天的全球经济如果没有中国的核心作用将是无法想象的。 全球不断增长的收入和生活状况的改善迅速提升了人们对石油等能源和其他产品的需求。在这里我们比较一下这种不同。在1998~2002年的5年时间里(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时的经济发展低迷时期),世界石油需求每年的增长率是1.1%——每天的绝对增长量是420万桶。在2003~2007年的5年时间里,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增长率是2.1%——每天的绝对增长量是820万桶。 石油供应跟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显得比较困难了。石油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已经越来越紧张。石油供应增长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世界上很多产油国已经开始限制石油产业的发展。第二个原因是对石油产业的投资、财政赤字和管理调控机制还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当石油产业处于不确定之中时,投资就会出现停滞和小心谨慎的状况。第三个原因是石油产业人员、设备、技术和产品的短缺——对这一点我在后文中还要进一步解释。 石油冶炼问题加剧了世界石油市场的紧张状况。当然,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柴油作为燃料是增长最快的一个石油品种,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用于交通运输的柴油需求量增长了34%,而汽油需求量增长了13%。在亚洲,柴油生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欧洲,有一半以上的新型汽车使用的是柴油发动机。然而在亚洲和欧洲——柴油机迅速增长的两大市场——对柴油的生产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限制性因素,因此还需要扩大生产并加大投资力度。 地缘政治因素也被看做是传统的造成世界石油市场恐慌的因素之一。从某些方面来看,地缘政治因素还是影响石油市场的主要因素。地缘政治在人们察觉到石油供应可靠性所面临的风险,并对这种风险感到害怕时,或者在供应突然中断的背景下,往往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这部《石油大博弈》中,你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故事发生。 在当今这个时代,世界不会出现我在这部书中所描述的20世纪70年代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事件(首先是在1973年发生了阿拉伯世界的石油禁运,接着在1979~1981年发生了伊朗革命,这次革命导致世界石油市场减少了500万桶的供应量)。然而,当你把最近一些年的各类石油中断供应量统计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加起来的中断供应量”每天都在200万~300万桶之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尼日利亚——它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由于反对派的攻击,尼日利亚的石油供应量减少了20%~30%。而有的时候,由于受到当地暴力事件的影响,尼日利亚的石油供应量甚至会减少40%,也就是相当于每天减产100万桶。而委内瑞拉的政治局势也时常动荡不安,所以其石油产量也会有大幅度的波动。伊拉克的石油产量仍旧低于被占领前的水平——虽然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它有可能恢复甚至是超过以前的产量水平。由于受到投资资金不足和国际投资的诸多限制,墨西哥的石油产量也在下降。在前几年,俄罗斯的石油输出量一直在增长,这也使得俄罗斯一度成为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现在其产量也一直处于平稳状态,俄罗斯政府正在改变它的税收体系以鼓励创建新的石油生产体系。 以上因素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石油市场的日益紧张——指的是石油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这种紧张状况的严重程度要远远高于最近几十年的石油市场紧张状况。石油市场的紧张状况可以用“剩余产能”这一指标来衡量——指的是在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情况下可以发挥作用的那部分未投入使用的石油产能。剩余产能是衡量石油危机的关键性指标,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这一指标也贯穿于石油故事的各个情节之中。在2002年,全球的石油剩余产能是每天500万桶。而到2005年,这一数字就下降到了每天100万桶。在2007年,这种剩余产能又增长到了每天250万桶,但随着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的增加,剩余产能又开始下降了。在一个石油供应比较紧张的市场中,石油价格会飞快上涨。而且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会更易于出现危机,更易于受到石油供应中断的影响。 与伊朗核试验项目相关的危险和不确定性也是当今世界石油市场一个非常突出而无法忽视的特点。面对伊朗的铀离心机能够生产出大量浓缩铀的状况,人们对于那种潜在的危机和冲突的担心就会升级。这些危机不仅会影响到伊朗石油供应的可靠性,而且还会影响到穿过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通道——这个运输通道所运输的石油占到了世界石油贸易的40%。如果这个地方发生事端,那可真的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一场噩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伊朗所面对的危机就是影响今天石油价格的重要因素。P4-6 序言 解历史之迷径谋未来之对策 今天,石油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家们逢会必谈的话题,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领导人须谨慎对待、慎重处理的国际国内重大问题之一;它既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间争执的起因,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民众街谈巷议的话题之一。造成以上现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高涨的国际石油价格,尤其是2008年油价不断刷新的纪录。对于我们专业从事石油问题研究的人员来说,梦寐以求的就是,对自197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的原因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并能据此预测未来国际石油价格的趋势,从而小到对个人的生活、中到对企业的经营、大到对国家安全及经济和能源战略有所裨益。丹尼尔·耶金先生的这一本《石油大博弈》,在对世界石油工业历史娓娓道来中,既解释了过去150多年间世界纷繁复杂的众多事件背后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可视为对当前高涨的国际石油价格给出了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理由。 “石油在整个20世纪都意味着控制权,而对这一控制权的角逐正是本书所要讲述的故事。”在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开宗明义点明了本书的主题。《石油大博弈》全书共有5部分、37章,中文译文约60万字,从篇幅和字数上来说,这是一部需静下心来和需耗费较长时间读的“厚书”。但是,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关于头绪众多的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作者以纪实文学的笔调、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而非常有条理地展现给广大读者,因而事实上读这本书就如同看一本小说,轻松自在。本书跨越的时间达150多年,讲叙的事件广泛,这些故事既是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起来引人人胜:其涉及的人物众多,有广大读者熟悉的如丘吉尔、希特勒、斯大林、基辛格、布什和萨达姆等著名政治人物,也有读者可能不太熟悉的如保罗·戈蒂、阿曼德,哈默、布恩‘皮肯斯等石油行业人物,书中展示的这些人物的故事和趣事读起来令人莞尔,但更多的可能是掩卷深思。作者认为,150多年世界石油工业纷繁的历史,说明的问题只有三个:石油就是金钱;石油就是权力;如果世界上的油井突然干涸,现代文明就将崩溃。 2008年6月,国际油价达到每桶近140美元的价位。这一价格水平,是身在石油行业的人员所不敢想象的。国内外大部分专家学者普遍较一致的看法是,当前的国际油价已与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没有关系,主要是位于美国纽约的商品交易所和英国伦敦的国际石油交易所期货炒作的结果,众多的机构出于逐利的目的和一些国家政府出于其他原因,疯狂炒高国际石油价格。目前,这一看法可以从一些政府机构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加以印证,但还不能从一些当事人和相关文件中加以证实。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之年。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位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作为一个亲历30年改革开放进程的普通民众,我坚信未来3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稳定增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仍会得到持续改善。但是,作为一个专业从事石油问题研究的工作者,我看到的则是我国能源、石油消费的持续增长和随之而来可能产生的复杂问题。2007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为3,68亿吨,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9%。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超过4亿吨,2020年将超过5亿吨。2020年,进口石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超过60%。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与石油相关的不断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外交事件,我国政府的决策、执行能力和社会大众的心理将一次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因而,在当前形势下,中信出版社组织出版本书非常适合时宜。 《石油大博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获得的奖项是普利策纪实文学奖,其对150多年来世界石油工业大事小事的叙说用的是讲故事的方式,因而读起来并不难。但是,本书揭示出的世界石油工业背后的故事,对当今中国具有非常现实的参考意义,相信广大读者看完这本书也会对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能源及国家安全有所思考。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化国际石油公司总经济师 王能全 2008年6月25日 北京西郊稻香园 书评(媒体评论) 《石油大博弈》一书所涉及的场景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国家和公司利益的相互交织,也有利益冲突、战略制定、局势误判等的精彩博弈,甚至还穿插了一些愚蠢而荒唐可笑的行动。但它的叙述是极其巧妙的。 ——美国前国防部长、前能源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 这是一部历史史诗,它的场景极其宏大,叙述的历史跨度接近150年。 ——《波士顿环球报》 《石油大博弈》极富有激情、极其迷人……只有这种荷马史诗般的巨著才能让融入其中的读者在更高生活层面上读懂芸芸众生中哪些是政治英雄人物,哪些是流氓与恶棍。 ——《旧金山观察家报》 波澜壮阔、场景宏大……叙述得精妙绝伦。 ——《华尔街日报》 对历史和石油政治的不朽分析……是研究领域一部划时代的经典作品。 ——《新闻周刊》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那么耶金这部关于石油历史精彩绝伦分析的作品一定是你必读的。 ——《时代周刊》 完全可以看成是一部探讨石油的标准教科书。 ——《纽约时报》,莱斯利·H·盖尔伯 毫无疑问,耶金的基本理念是:石油就是权力,而且是很大的权力……在这部书中,耶金有很多要告诉你的东西。 ——《华盛顿邮报》,西奥多·C·索伦森 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它澄清了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真实脉络。 ——《洛杉矶时报》 耶金不是在写石油的历史,而是以石油的观点写这个世界的历史。他写得非常好,他的视野宽广,描写的很多细节读起来都非常有趣……他凭借自己深厚的语言功底,让很多读者赞叹不已……耶金不仅是一位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还是一位心理学家——他能清楚地知道石油在哪里,石油在地下有多深,他还知道石油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两个响亮的名称:财富和权力。 ——《芝加哥论坛报》,罗伯特·马布罗 《石油大博弈》极其吸引人……丹尼尔·耶金极其熟练地为石油和国际外交架起了一座桥梁……他的作品不亚于对历史的改写,他是把石油真真切切地带到了政府的内阁会议室里。 ——《七姐妹》、《观察者》作者 安东尼·桑普森 《石油大博弈》一书绝不仅仅是一部吸引人的国际政治著作,它还记载了石油在塑造20世纪以高速公路、地铁、污染为特征的“碳化氢时代”中的作用,以及我们作为“碳化氢人”丝毫也不愿意放弃汽车、郊外住所和其他以石油为特征的基本生活的倾向。 ——《亚特兰大宪政报》 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部探究20世纪石油如何控制并塑造这个世界的杰作。 ——《伦敦标准晚报》,杰瑞米·坎贝尔 这是迄今为止以石油为题材的最佳杰作……耶金的叙述(尤其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非常具有说服力、非常吸引人……《石油大博弈》让我们明白了石油的世纪。 ——《商业周刊》 这是一部关于贪欲、野心和对权力追逐的作品。它讲的是与石油有关的人的故事——从亚马尼和乔治·布什,到阿曼德·哈默和萨达姆,侯赛因……耶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讲述者。 ——《金融时报》,斯蒂芬·巴特勒 这是一部必读书……丹尼尔·耶金的这部作品是从政府总理到新一代的石油人都需要阅读的一部书。 ——《每日邮报》 强烈推荐阅读这部书。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康纳·克鲁斯·奥布赖恩 《石油大博弈》所讲述的是石油作为一种“普通”商品如何塑造了20世纪的国际政治,以及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 ——《休斯敦纪事报》 非常吸引人,内容非常翔实……他的叙述就像我们这个时代渐变的影像。 ——《纽约客》 非常令人着迷……《石油大博弈》简直就是戏剧。 ——《经济学人》 一部精彩的著作,同时还是一部令人难以置信的著作……非常好读,而且能激起人们内心的共鸣……政治家、高级官员和任何对20世纪的精彩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的经典杰作。 ——《独立报》,英国前贸易与工业部部长彼得·沃克 精彩绝伦……阅读此书,读者将会获益匪浅……如果没有石油,将无法衡量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朝日新闻》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著作,讲述了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这部著作是石油行业的扛鼎之作。 ——壳牌运输与贸易部主席 彼得·赫尔姆斯 《石油大博弈》既是一部正统的社会经济史,又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娱乐读物。耶金简直把他笔下的人物写活了……石油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超过了国家和个人。 ——《远东经济评论》 如果不读一读丹尼尔·耶金先生的这部《石油大博弈》,我们根本就无法了解20世纪这个石油的世纪……《石油大博弈》极其精彩,石油开创者、实业家和政治人物等角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有血有肉……它虽然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细节材料,但却写得精彩、生动,读起来让你精神振奋…… ——《国家评论》,杰夫·桑迪弗 本书研究细致认真,写作手法纯熟……阅读此书,你既能一窥石油行业的各色鲜活人物,也能理清这些人物在争夺石油、金钱与权力中的是非、成败与沉浮。 ——《公司》杂志,乔治·詹德隆 一部非常精彩的史诗著作……石油的世纪在21世纪还会继续延伸。 ——《日本经济新闻》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阎学通 《石油大博弈》是我所看到的最吸引人的石油著作。它通过叙述石油历史将其巨大政治作用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读了这本书我们能更深刻地领悟到国际关系的本质。 美国前国防部长、前能源部长 詹姆斯·施莱辛格 《石油大博弈》一书所涉及的场景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国家和公司利益的相互交织,也有利益冲突、战略制定、局势误判等的精彩博弈。 《国家评论》 如果不读一读丹尼尔·耶金先生的这部《石油大博弈》,我们根本就无法了解20世纪这个石油的世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