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人为什么爱猿猴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荷兰)斯坦恩·詹森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搜集了有关类人猿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介绍了包括简·古道尔、戴安·福茜和碧露蒂·高地卡斯这三位女专家在内的学者们的丰硕成果,同时结合《金刚》等20世纪影响最大的影片和小说,对有关类人猿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详尽的分析,使本书成为一本既有科学依据又富于幻想的科普读物,相信读者会开卷有益,从中获得关于类人猿的知识和阅读的乐趣。

内容推荐

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它们的命运正在日益受到人类的关注。专家们研究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作家们则把它们写进电影和小说。荷兰女学者斯坦恩·詹森对类人猿情有独钟,为此搜集了丰富的资料并进行详尽的阐述,向我们描述了几百年来猿猴与女人,其实是同人类的关系是如何发生根本转变的,从而使本书成为饶有趣味的文化读物。

目录

译者前言/1

导言/1

女人与猿猴/1

第一章 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大猩猩

  可悲的金刚之死/1

一 金刚的对照/3

二 大猩猩,嗜血的怪兽还是亲切的巨人?/6

三 《金刚》(1933)/12

四 作为“他者”的金刚/19

五 从《金刚之子》到《金刚女王》/29

六 摆脱迷雾的大猩猩/33

七 “是美人杀死了野兽”/38

第二章 女科学家为什么爱猿猴

  围绕简·古道尔、戴安·福茜和碧露蒂·高地

  卡斯的表现行业/41

一 作为中介人的女专家/46

二 “科学家自传”/51

三 过于人性化的类人猿/59

四 布拉柴维尔海滨的爱之罪/65

五 《迷雾中的大猩猩》和坏名声/75

六 小说与诽谤:《追踪》和《丛林杀手》/81

七 矮黑猩猩的芭比娃娃/86

第三章 猿猴:一种理想的人类?

  《大猿猴项目》/95

一 超越种类/97

二 “大猿项”的修辞手法/100

三 一篇文化的还是科学的文本?/110

四 回归《女人与猿猴》里的乐园/116

五 从强奸的猿猴到理想的男人/124

六 最后一个男人/130

七 哈哈镜里的文学/133

八 超越文学/139

第四章 女人为什么爱猿猴

  从猿猴的角度来看/143

一 一只关在笼里的猿猴的各种思考/146

二 作为猿猴的读者/154

三 弗朗斯·德沃尔眼里的文化/157

四 一个爱情、文化和科学的故事/161

结论

猿猴,人类的未来?/166

插图出处/172

人名索引/172

试读章节

一 金刚的对照

“是美人杀死了野兽。”经典的《金刚》(1933)里最后的话无疑构成了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结束语之一。巨人般的大猩猩刚刚从帝国大厦上倒下来。在一群好奇的人当中,有个人注视着金刚的巨大尸体,说杀死他的不是打中他的子弹,而是一个女人的美貌。当大猩猩的头颅喷出鲜血的时候,他还沉浸在对一位美女的爱情之中,观众对猿猴的痛苦极为同情。这只钟情的大猩猩的悲惨故事,在经常被提到的著名的金刚——手中握着一个毫不抵抗的纤小少女——的泰然自若的形象里得到了延续。

在《金刚》上演60多年之后,观看的人都只能把它看成是好莱坞出品的显然是最能迎合大众趣味的影片。金发的小女孩安不停地私语和喊叫;中国厨师查利不会发“r”这个音,总是把“吉尔”说成“少女”;古怪地化装成猿猴的土著人跳着一种仪式的舞蹈;水手杰克像所有的老水手一样,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这部“影片中的影片”里,出场的一队人准备拍摄金刚的故事,不断地以夸张的用语提醒他们正在筹备一部杰作。担任导演的人物卡尔·邓纳姆动不动就喊道:“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影片!感人至极!”“美女与野兽”这个无所不在的题目,初看之下不再有继续解释的余地。从第一个画面开始,影片就打出了写在羊皮纸上的阿拉伯的一句古老格言:“安拉,注视过美人面孔的野兽不忍杀死她,而他从那天之后却犹如死去一般。”由作者想象出来的警句被看成像一句明智的、非常古老的东方格言。对此没有留意的观众,在影片的过程中会多次被提醒这个题目。当邓纳姆证实安穿着一条漂亮的连衣裙,看到她在和一只年轻的猿猴伊吉玩耍的时候,他喊叫起来:“哎哟!美女与野兽。”

然而出现在银幕上的是什么种类的“野兽”呢?又是什么类型的“美人”呢?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金刚与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当代怪兽毫无可比之处。1933年原版影片中巨人般的大猩猩相当夸张,而在今天,他感人的一面所引起的与其说是焦虑还不如说是笑声。他的行为往往是吓人的——他压死过几个人——但他同样令人感动。他爱上了漂亮的金发少女安,不是把她当作一件玩物,而是当作一件他应该非常小心地拿着的珍贵玩具。当他把她放在他巨大的手里的时候,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亲切得像个母亲,而又是个父亲那样的保护者。他的行事像一个真正的绅士。她倒是在喊叫,但仍然用诱惑的大眼睛注视着雄伟的大猩猩。

可是金刚却作为一个《killer king》(“杀手之王”)、一个残忍的强奸者和一个嗜血成性的怪兽进入了故事。从1950年代开始,这部影片就被视为一部“经典的恐怖片”。在她的著作《Tracking king kong.AH01lywood Icon in World Culture》(《追踪金刚,文化世界里的一幅好莱坞的图像》,1998)里,评论家辛西娅·厄尔布怀疑1933年的观众有没有这种感觉。按照她的看法,《金刚》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只大猩猩与一位少女之间的牧歌式的故事来介绍的,而在1933年,它在观众眼里是一部丛林片,符合《大探险》(范德克,1931)和《人猿泰山》(范德克,1932)的传统。但是在它包含的“恐怖”因素的基础上,著名的灵长目学的学者戴安·福茜——影片《迷雾中的大猩猩》(米歇尔·阿普特,1988)再现了她的生平——要求好莱坞的猿猴为大猩猩使人感到不是“可亲的巨人”,而是作为“杀手之王”被屠杀和介绍的负面形象负责。在戴安·福茜看来,金刚是大猩猩的一个被歪曲的形象,而她并不是唯一提到金刚的灵长目学的学者。确实,幻想出来的大猩猩就像“真实的”大猩猩的源头一样,充斥在各种普及的科学出版物里,例如萨拉·戈德温的《大猩猩》(1990),弗朗斯·德沃尔的《矮黑猩猩,成为猿猴的幸运》(1997),以及碧露蒂·高地卡斯的《艾登回忆录》(1993)。

大猩猩是凶恶还是亲切的?他们怨恨女人吗?影片《金刚》及其诞生、人们对它的解释以及它受到欢迎的过程,显示出由于大猩猩在文化表现方面的暖昧性而从19世纪就开始提出的问题。与亲切或凶恶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始终要提出来的是这只非洲的类人猿属于什么种类的问题:是属于人类还是猿猴?我们在这里要考察的问题是《金刚》的制作以及对它的解释。人们是在1920年代,在关于大猩猩的身份和本性进行争论的背景中评述这部影片的。女人在其中同样扮演了一种角色,据说大猩猩疯狂地迷恋她们。

关于大猩猩的身份和本性没有取得过任何共识。流行的观念是把大猩猩当成一种怪兽和强奸者,就像美国探险家和旅行家保尔·迪夏宇从一开始就认定的那样。1930年代初,这些观念有了一次突变,耶基斯夫妇试图科学地证明大猩猩是友好的、与人类亲近的动物。大猩猩本性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在影片《金刚》设计大猩猩的时候被公诸于世,特别是因为电影艺术家们是以矛盾的科学信息为依据的。如果分析一下影片所受到的欢迎,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猩猩的这种暖昧性所引起的争论。文化批评家在金刚身上已经和正在看到的,是一个属于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范畴的人的象征性的表现。按照他们对把大猩猩与少女结合在一起的关系(强奸或者保护性的关爱)的解释,他们把金刚表现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或者袭击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科学家都把金刚主要看成是在歪曲地表现一只猿猴,不过他们密切关注的是他的行为的暖昧一件。

P3-6

序言

灵长目学又称“猿猴学”,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都属于这类高等哺乳动物。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演变而来的。现代科学更证明了人类与类人猿有着99%左右相同的遗传基因,这也许就是我们对猿猴特别感到兴趣的缘故吧,我小时候喜欢到庙会上去看江湖艺人的耍猴表演,成年后也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猿猴情结”,因为它们是我们的近亲呀!

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的公主与巨猿的爱情故事,到我国《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关于猿猴的神话和传说在东方由来已久。中国不产猩猩,但是《吕氏春秋·本味》中早有记载:“肉之美者,猩猩之唇”,以至于后世竟把猩唇列为八珍之一,不知从何说起。但当代有些人为了吃猴脑滋补,竟活活地击碎猴子的头颅。可见古代记载也并非空穴来风,后来有些例如用酒来诱捕猩猩的故事,大概也起源于此。更有“猩红”一词以誉红色之瑰丽犹如猩猩之鲜血,若要考证起来恐怕于猩猩也极为不利。

西方似乎少有这方面的神话传说,不过西方人在发现类人猿方面却功不可没。类人猿上肢奇长,适于攀援,在密林中跳跃自如。猩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的森林里,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则分布在非洲东西部和赤道附近。西方人喜欢探险,他们来到非洲,深入密林。通常认为他们发现类人猿的年份是1699年。大猩猩在1847年被正式发现,而矮黑猩猩直到1929年才被发现。

自从被人类发现之后,类人猿就失去了自由的生活。从总体上来说,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滥伐森林,猿猴数量大为减少,以至到了濒危的地步。例如黑猩猩的数量在1960年代大约有100万之多,现在大约只剩下20万了。它们若被人类捕获,则用作医学试验,或训练后进行表演,处境最好的也就是关在动物园里,再也回不到故乡的森林中去了。

不仅如此,随着殖民主义的对外扩张,西方人还怀着对蛮荒之地的猎奇心理,在20世纪创作了大量关于猿猴的小说和电影,其中《人猿泰山》和《金刚》等都一版再版、尽人皆知。它们往往用猿猴与女人相爱的故事来吸引观众,同时也极力抬高猿猴的地位,以此来讽刺人类社会的弊端。

早在1824年,英国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保护组织“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到1840年更名为“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英国在1876年还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物保护法《防止虐待动物法》。到20世纪,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认识到了人类保护地球资源和与万物和谐共存的必要性。于是保护类人猿的人士和组织就应运而生。其中三位女专家在研究类人猿方面的成就尤为令人瞩目,她们就是被称为“灵长类三女”的简·古道尔、戴安·福茜和碧露蒂·高地卡斯。

简·古道尔(1934—)生于英国,她于1957年23岁时离开伦敦来到非洲,在坦桑尼亚研究野生黑猩猩,并于1961年在贡贝自然保护区定居。她被称为黑猩猩的保姆,发现了黑猩猩会制作和使用工具。为了保护黑猩猩,她在1977年设立了“简·古道尔教育与保育协会”,还在97个国家里推广名为“根与芽”的环保教育计划。她的业绩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赞誉,她被许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还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

戴安·福茜(1932—1985)生于美国旧金山,1967年去卢旺达定居;在非洲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研究大猩猩达18年之久。她竭尽全力为大猩猩争取到了被保护物种的身份,可是她最宠爱的大猩猩迪吉特被偷猎者杀死,她为此用读者的捐款成立了“大猩猩迪吉特基金会”,不久就在与偷猎者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被安葬在迪吉特的坟墓旁边。

碧露蒂·高地卡斯在三位研究者中是最年轻的,她于1971年到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研究猩猩,她的绰号就是“猿猴之母”。

1975年,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出版了“当代动物权利运动的圣经”——《动物解放》,把动物保护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关注动物的福利到关注动物的权利。在保护类人猿方面,一个名为“大猿猴项目”的国际组织成立后,出版了一本名为《大猿猴项目》的书,宣扬自己的主张,认为应该赋予类人猿以人权。

凭心而论,类人猿确实有着较高的智力,这已经由无数的报道予以证实。仅以近年为例,就有英国贝德福德郡惠普斯奈德动物园里的两只黑猩猩逃走,据说它们为了自由竞费时三年偷偷挖掘地道。意大利布林的西市动物园里一位游客辱骂大猩猩,大猩猩一拳打掉了他的几颗门牙,说明动物也有尊严。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黑猩猩不仅瞬间记忆力胜过人类,而且还有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精神。但尽管如此,是否应该赋予类人猿以人权,由于涉及人类学、动物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个领域,显然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重大问题。

本书作者斯坦·詹森搜集了有关类人猿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介绍了包括简·古道尔、戴安·福茜和碧露蒂·高地卡斯这三位女专家在内的学者们的丰硕成果,同时结合《金刚》等20世纪影响最大的影片和小说,对有关类人猿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详尽的分析,使本书成为一本既有科学依据又富于幻想的科普读物,相信读者会开卷有益,从中获得关于类人猿的知识和阅读的乐趣。

花城出版社与荷兰方面积极合作,促成了这本人类学图书在我国的翻译出版,林宋瑜女士在联系译者和校对书稿方面无不尽心竭力,我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吴岳添

2008年春节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