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壮哉唐诗
分类
作者 李敬一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根据北京卫视“中华文明大讲堂”同名节目整理而成,用诗一般的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唐诗之盛、唐诗之美,以及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代表性诗人的创作特点及诗歌背后的故事,将诗歌意境的品鉴与诗人的人生相结合,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特色,力求展现故事背后的文化,从而让广大观众对唐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内容推荐

《壮哉唐诗》系列讲座是《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致力于传承中华文明的又一成果。《中华文明大讲堂》从唐诗切入,把眼光对准了中国古典文学生机无限之风光和恢弘高远之境界,显示了栏目正以日益成熟、开放、兼容的视野,创造有丰富文化内涵、有广泛影响力、有深度价值的节目,为观众提供一种更高层次的视角,使观众获得经验,提升精神境界和鉴赏力,体现了栏目和文化、文明保持对话关系的能力。而李敬一教授的讲解,更让这次尝试取得了料想之外的成功。

目录

第一讲 唐诗之盛

一、唐诗: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

二、唐代,哪些人在写诗?

三、唐诗,大约有多少首?

四、诗歌,为什么鼎盛于唐朝?

第二讲 唐诗之美

一、唐诗之境界崇高

二、唐诗之语言精美

三、唐诗之形式多样

第三讲 初唐诗人的人生感悟

一、华美的初唐诗歌

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红颜”与“白头”之叹

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宇宙”与“人生”之辨

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古人”与“来者”之怨

第四讲 盛唐诗人的壮烈情怀

一、旗亭画壁

二、盛唐气象

三、“未得报恩不得归”——李颀《古意》

四、“功名只向马上取”——岑参的边塞诗

五、“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的豪壮

第五讲 仰天长啸的诗仙李白

一、学文习武少年志

二、辞亲远游十七年

三、蹉跎岁月长安道

四、两番投军留遗恨

五、直抒胸臆唱千古

六、清水芙蓉咏蛾眉

七、亲下傲上真君子

八、谪仙亦是酒中仙

九、学士吟诗讽杨妃

十、别样李白能击剑

第六讲 悲天悯人的诗圣杜甫

一、浪漫少年

二、残杯与冷炙

三、穷年忧黎元

四、一棵枣树

五、诗圣之死

第七讲 中唐诗歌与元稹悼亡

一、“中唐之再盛”——精美的中唐诗歌

二、美男子潘安与悼亡诗

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哭妻

第八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讽谕诗

一、刘白对诗

二、变革者的歌唱

三、玄都观桃树的故事

四、乌衣巷口咏史

五、多情刘郎

第九讲 自居易与《长恨歌》

一、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二、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三、此恨绵绵无绝期

四、同是天涯沦落人

五、花非花,雾非雾

第十讲 险怪派与“鬼才”李贺

一、一群失意人,一个“险怪”派

二、“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李贺的“心事”

三、“石破夭惊逗秋雨”——唐代最“怪”的音乐诗

四、“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怀古

第十一讲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与晚唐战士诗

一、凄美的晚唐诗歌

二、晚唐小诗集锦

三、黄巢咏菊

第十二讲 杜牧对历史的反思

一、“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笔下的赤壁大战

二、“赢得青楼薄俸名”——多情杜郎诗

三、“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在黄州

第十三讲 “无题”诗人李商隐

一、“无端嫁得金龟婿”——李商隐的婚姻与政治

二、“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诗的奥秘

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晚唐之叹

第十四讲 中秋节与咏月诗词

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与历史

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与人情

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与中秋

第十五讲 屈原与端午节

一、端午故事

二、屈原传奇

三、楚辞之花

四、屈子精神

试读章节

一、唐诗: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

唐诗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人的骄傲。就像英国人以莎士比亚而自豪、法国人以雨果和巴尔扎克而自豪一样,中罔人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会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们的唐诗。我们的李白、杜甫……

所以,唐诗是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宣示着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文明的发达和艺术的精美!作为炎黄子孙,你不一定要做唐诗研究的专家,但你一定要继承这一份宝贵遗产,要读几首唐诗、欣赏几首唐诗,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

事实上,唐诗不仅属于过去的时代,而且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它从不同侧面融进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比如说,报道某次少儿诗词朗诵比赛,某报的标题是:《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风声》,用的是晚唐李商隐的涛;报道某国总理竞选,前任总理上次落选,此次再度上台执政,我通讯社的标题是:《前度刘郎今义来》,用的是中唐刘禹锡的诗;报道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新的家用电器或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报纸喜用的标题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报道社会改革开放进程时,报纸常见的标题是:《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均为刘禹锡诗)。又如,社会上的流行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唱的是盛唐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还有“月落乌啼,总是干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化用的是中唐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再如旅游,不拘小节的会带一把小刀,在旅游景点里刻几个字:“×××到此一游”,真是大杀风景;稍有文化者会带一部相机,在景点里拍几张含有特殊标志的照片,以示曾经到过某景点,其实也不过是“到此一游”而已;高品位的应该欣赏景点文化,每个旅游景点除了自然景观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文景观。因为,仅从自然景观方面看是很难判断这个景点是否是美的,美不美需结合各地的风俗人情、每个人的主观感受来综合评价。比如说,你游黄鹤楼,看什么?看建筑,但大多数人不懂建筑美学。那就看文化,登上黄鹤楼,读一读楼上刻写的盛唐诗人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你会感到天地之浩茫,人生之渺小,会激励你抓住机会建功立业。在黄鹤楼上,你还会读到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几尢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以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义如游岳阳楼,你会读到一副对联:

其中“杜少陵五言绝唱”,就是指盛唐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可见,唐涛与今天的人们息息相关,你甚至无法拒绝它,只有老老实实地接受它。比如老人,你可以读一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诗);中青年可以读一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诗);少年郎可以读一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诗)。一年四季,春花秋月,你很想写一首诗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但你可能写不出来。没关系,你可以读一读唐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诗)、“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诗)……

正因为唐诗是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正因为唐诗仍然“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学习唐诗是接受一次教育,承担一份责任,获取一种享受。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对唐诗也并非陌生,一般都读过几十首、上百首,也能脱口而出、背诵几首,但大多数人对唐诗的总体面貌、唐诗的艺术特征,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的作者和风格流派等,却知之甚少,这会影响我们对唐诗的思想艺术性的理解。大家知道,每一个时代总有它的文学特点,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学样式,唐诗就是唐代的所谓“一代之文学”。我们说“一代之文学”,就是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学潮流,文学的主要成就。

二、唐代,哪些人在写诗?

唐诗代表了庸代的文学潮流。说它能“代表”,自然会有一些特征、或者说一些标志,比方说诗人的数量多,诗歌作品多,诗歌风格流派多,诗歌内容丰富。诗歌艺术精湛等等。下面先跟大家聊聊唐代的诗人。我们先看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题日叫《赠萧踽》。萧璃,本是南朝梁政权的后裔,曾经在隋朝及唐高祖李渊手下做官。半李世民与几个兄弟争夺政权,在玄武门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萧踽坚定地站在了李世民一边,可以说,他跟李世民的关系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是共患过难、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当李世民得天下后。萧踽也自然受到信任,成为重臣。

萧踽之所以深受李世民喜爱,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凶为他为人耿介。为官清正。李世民曾评价萧踽说:“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旧唐书·萧璃传》),意思是说,萧踽这个人,你打他、杀他,他都不怕,依然会坚持原则,这样的人才真正是国家的栋梁。

所以,萧踽被唐太宗找画师画了像,刻在凌炯阁上。这个凌烟阁,在我们今天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名人蜡像馆一类的,是国家功臣榜,所以说是很高的荣誉了。

后来,萧踽的官一直做到太子太保,并被封为宋国公,唐太宗送了一首诗给他,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那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疾风知劲草”比较容易理解:只有在大风当中,才知道哪一种草是吹不断、吹不弯的。“板荡识诚臣”中的“板荡”是什么意思呢?“板荡”不是板子在荡,“板”和“荡”是《诗经》里面两首诗的名字,一篇叫《板》,一篇叫《荡》,因为《诗经》的这些诗,是在社会动乱时期写的。所以后世就把“板荡”作为社会动乱一个代名词,如,“中原板荡,夷狄交侵”(岳飞语)。这里是说,板荡之中,才能知道谁是真正的忠臣。后面讲“勇夫安识义”,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头脑,没有一点原则。不知道坚持真理,他不过是一介勇夫,而一介勇夫是不知道大义的。 “智者必怀仁”。一个智者,一定怀着仁爱之心、仁义之心。

这首诗最有名的两句就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讲的是大臣对国家是否忠诚。这个忠诚。在和平时期大家都说我忠于祖国,但是真正是否忠于祖国、是否忠于这个政权,在社会动乱时才看得出来,大风大浪中,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劲节。对国家是这样的,对朋友呢?对一个企业呢?对一个团队呢?也是这样的,平时大家都是哥们儿,喝酒吃肉,称兄道弟,全是酒肉朋友。只有灾难来临时,或者当你陷入困顿时,才能知道谁平时说的话是发自肺腑的,谁是真正能和你共患难的。或者说你在很顺利的时候,你可能朋友很多,当你不顺利的时候,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那时候还有朋友,才是真朋友。

……

P3-7

序言

《中华文明大讲堂》之《壮哉唐诗》序

《壮哉唐诗》系列讲座是《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致力于传承中华文明的又一成果。自栏目开播以来,每推一个系列,就有出版社主动来联系图书出版发行,而且往往不止一家。从阎崇年先生《清宫疑案正解》开始,至今已出版发行了十一本图书。

这次出版社又邀我做序,既有所感,北京电视台一档文化栏目在观众、读者中有这么好的反响,说明电视媒体在普及中华文化方面,空间广阔;又有所思,电视媒体推出这样一档栏目并不容易,而且已经有了广泛的影响力,从文明传承的使命出发,我们也要更好的发展这个节目。言归正传,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敬一教授主讲的“壮哉唐诗”系列,风格独到,见解不凡,他从唐诗中读出思潮史,读出风俗史,读出心灵史,既能融入历史时代,从诗人的角度、以诗人的体验来演绎唐诗,声情并茂;并且能超越局限,用当代人的眼光,把唐诗的意韵演绎得雅俗共赏,让经典文化为大众所接受。这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大讲堂》的传播理念,打通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代文化心理的交往空间、打通知识间的壁垒,把文化的品位和深度,与受众精神和心灵的审美愉悦相结合,既传播文化、文明的内涵和价值,又能为社会普遍接受。

从中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优秀文学艺术展示了中华民族细腻而又丰满的艺术情趣,是中华文明史册中色彩瑰丽的篇章。《中华文明大讲堂》从唐诗切入,把眼光对准了中国古典文学生机无限之风光和恢弘高远之境界,显示了栏目正以日益成熟、开放、兼容的视野,创造有丰富文化内涵、有广泛影响力、有深度价值的节目,为观众提供一种更高层次的视角,使观众获得经验,提升精神境界和鉴赏力,体现了栏目和文化、文明保持对话关系的能力。而李敬一教授的讲解,更让这次尝试取得了料想之外的成功。李敬一教授从教近四十年,先后在武汉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新闻史等课程,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早听说他讲唐诗,在武汉大学是为一绝。他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唐诗宋词欣赏”,能容纳数百人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场场爆棚。由于名声在外,国内许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甚至企事业单位都专门请李教授前去讲唐诗,以提高员工文化修养。

《壮哉唐诗》系列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既有对唐代诗歌的整体讲述,更有对大诗人的细致演绎,李教授的讲解,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我们普通观众更多看到的可能是李杜的不同。李教授却要讲李杜之同,“杜甫活脱脱的第二个李白,李白在某种意义上讲,活脱脱的第二个杜甫。”他举“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等杜甫的诗,来说明李杜所共有的“气派”。这种比较阅读,显然能更加立体的展示诗人的形象,让也观众、读者能更加全面认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再比如,他讲被称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时,那份投入的情感,使人油然入境,真正体味到了此诗的真境界。他讲李白的《将进酒》,用的是诗一样的语言,“‘万古愁’怀,如火山进发;跌宕的诗情,如黄河飞泻;飘逸的神韵,似空中流云”,观众、读者听到、看到这样的语言,阐释诗情,已是一种享受。这样精到的概括,李教授总能信手拈来,比如他概括岑参的浪漫“在于他对边塞生活充满热情,再苦再累的经历,在他的笔下依然富有乐趣和豪情;再荒凉、冷寂的事物,在他的笔下依然显得美丽而充满生机。”

李教授的《壮哉唐诗》对唐诗审美价值和审美情感开掘之深,远超许多同类作品。例如他分析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字之中,描写了六种景物;荒村野店之中,鸡声唤起赶路的旅客,残月犹自挂在天边;店外一道小河,河上一座板桥,桥上白霜正重,留下了早行人匆忙的脚印……诗人以最精练的语言,表现了一种野店霜晨、旅客道路辛苦的生动意境。宛如当今的电视短片,推、拉、摇、移的镜头都有。”精细的呈现了诗的审美意境。又如他讲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抓住关键词,细腻的分析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写作此序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而开幕式对中国文化的精彩演绎,依然令我难以忘怀,深感欣慰的是我们有《中华文明大讲堂》这个承载中华文明的广阔平台,诠释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但欣慰之余,也不免生发一些联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栏目雄厚的资源支撑,如何开采、使用这些资源,并产生最大的资源效用,是我们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中华文明大讲堂》开播快两年了,在这成长的两年中,许多专家为此付出了心血,我要表示感谢,也由衷的期待,更多专家学者走进我们的节目。在此,我还要感谢支持、关心我们的观众和读者,这同样是栏目成长的动力。借用诗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朋友们共勉。是为序。

北京电视台台长

书评(媒体评论)

李敬一教授讲李白的《将进酒》,用的是诗一样的语言“‘万古愁’怀,如火山进发;跌宕的诗情。如黄河飞泻;飘逸的神韵。似空中流云”,观众、读者听到、看到这样的语言。阐释诗情,已是一种享受。

李敬一教授的《壮哉唐诗》对唐诗审美价值和审美情感开掘之深,远超许多同类作品。例如他分析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字之中,描写了六种景物;荒村野店之中,鸡声唤起赶路的旅客,残月犹自挂在天边;店外一道小河,河上一座板桥,桥上白霜正重,留下了早行人匆忙的脚印……诗人以最精练的语言,表现了一种野店霜晨、旅客道路辛苦的生动意境。宛如当今电视短片中的推、拉、摇、移等镜头。

——刘爱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