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以前要知道的地理常识》紧紧围绕人们生活、身边的地理常识,以及青少年普遍感兴趣的相关知识,涵盖了地球的奥秘、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气候气象、自然资源、灾害和环境,以及文化和景观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一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中,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为营造健康快乐的人类生存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优秀的人首先必须要有学问,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无论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他没有知识,那么这一目标只能是海市蜃楼。即便是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如果储备足够多的知识,并将之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也同样可以做出出类拔萃的事情来。而地理学又是很多其他自然科学和我们认识身边的自然世界的基础。因此,每个青少年都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是现代文化人不可缺少的知识素养。地理学本身是宏观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空间秩序的。它又是很多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如地质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工作者都必须具备地理学知识,而地理学的发展又直接推动这些科学的发展。
一、地球的奥秘篇: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水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的发展/3
关于地球起源的各种假说/5
怎样才能科学地推算出地球的年龄/8
地球地质年代名称的由来/9
人们是怎么认识到“大地确实是球形”的/10
地球内部结构的奥秘/11
地壳究竟有多厚/14
怎样才能计算出地球的周长/14
如何称出地球的重量/15
地球大气是从哪里来的/17
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用不完/18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水/19
时刻处于运动之中的地壳/20
海底荒漠中的绿洲/21
南极冷还是北极冷/23
地球任何地方每天都有昼夜更替吗/24
新的一天从地球上的哪里开始/25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奇妙现象/27
为什么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9
极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30
二、中国地理篇:中国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
中国为什么又称华夏/35
中国为什么称九州/35
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36
为什么中国北方海岸大多比较平直/38
中国的主要沙漠是怎样形成的/39
中国沿边界线同哪些国家相邻/40
中国沿海有哪些著名的岛屿/41
中国曾有过几条“丝绸之路”/42
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44
中国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45
珠穆朗玛峰名称的由来/47
中国河流湖泊里的水都流到了哪里/47
中国的民族和分布概况/49
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原意/50
中国的行政区域是怎样划分的/51
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52
有趣的地名及其历史意义/61
中国一些地名的正确读法/62
中国的地理之最集锦/63
三、世界地理篇:世界的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全世界的主要语系和分布情况/69
七大洲的名称趣谈/70
拉丁美洲的地名趣谈/72
“美洲”地名的由来/73
“太平洋”的名称是怎么来的/75
世界的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75
世界陆地地形结构有什么基本特征/77
什么是“地理大发现”/78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80
亚美两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81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82
穿越多个重要地理区域的经纬线/84
有趣的国家别称/86
世界上有哪些岛国/90
有多个首都的国家/90
为什么南极洲陆上比海域动植物贫乏/92
去南极考察应选择什么时间/92
一些国名、地名的含义/93
误会得来的国名/97
世界上有哪些国际河流/98
究竟哪条河流最长/99
世界自然地理之最集锦/100
四、气候和气象篇:中国的降雨分布为什么很不均匀
地球上的五个基本气候带及其特点/105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6
地球上的气候曾有过哪些变迁/108
地球的气候为什么能基本保持稳定/110
气候异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112
“厄尔尼诺”现象是怎样产生的/114
6月为什么会下雪/116
产生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17
雷雨形成的奥秘/118
避雷与招雷的秘诀/121
一些预防雷击的基本常识/122
罕见的闪电奇观/124
中国的降雨分布为什么很不均匀/126
有趣的世界气候之最/127
漫谈有趣的风/129
风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130
中国的东部地区为什么冬季多刮偏北风/131
中国的气候之最/133
为什么南北方冬天的温差大。夏天小/134
四季是怎样划分的/135
春天从哪一天开始/136
四季反常的特殊地带/138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140
天气预报的来历/142
看云识天气的常识/144
有趣的民谚识天气/145
五、自然资源篇:中国的煤炭资源种类有哪些
什么是矿物/153
矿物是如何形成的/154
矿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55
矿物的多种用途/159
怎样去识别矿物/160
关于岩石的基本知识/162
有关石油的基本知识/163
有关煤的基本知识/166
中国的煤炭资源种类有哪些/168
有关地热的基本知识/171
有关水资源的基本知识/173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现状/175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176
开发水电资源有哪些优点/177
有关黄金的基本知识/179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81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4
中国的森林资源/186
中国珍稀的野生动物资源/187
海洋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189
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概况/191
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2
海底的矿产资源/195
海底为什么会有煤/197
什么是能源和“能源问题”/199
六、灾害和环境篇:人人应掌握的地震安全知识
什么是自然灾害/203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204
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和规律/206
现代灾害系统的一般特征/207
人类在减灾防灾中的地位和作用/209
为什么说必须提高全民族的减灾意识与减灾能力/210
世界上两条最大的自然灾害带/211
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性规律/212
地震的基本概念/212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214
人人应掌握的地震安全知识/216
有关海啸的基本知识/220
怎样识别和判断滑坡/221
影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生成的主要因素/223
有关火山的基本知识/224
有关洪水的基本知识/225
台风的等级和类型/228
台风的形成/230
台风是怎样命名和编号的/231
台风的危害和利用/233
龙卷风的形成过程/234
龙卷风袭来时的安全躲避常识/236
有关旱灾的知识/237
有关雪崩的知识/238
人类对地球的影响/240
全球环境恶化的各种现象/243
“世界地球日”的由来/245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246
怎样减少大气污染/249
空气质量周报是怎么回事/252
酸雨有什么危害/253
为什么要下大力气保护生物资源/255
七、文化和景观篇:全球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哪些
什么是旅游资源/261
什么是生态旅游/263
世界奇城大观/264
世界各国过年习俗集锦/268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见面礼节/274
国际交往中的赠礼有什么规矩/275
全球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哪些/278
有趣的地理现象/279
地球上的神秘、异常地带/282
有关死海的奥秘/283
五光十色的大干世界/285
形形色色的岛屿/287
有趣的动物岛/289
世界上奇异的河流/291
神奇的水泉大观/293
世界神奇湖集锦/295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瀑布/300
中国最美、最壮观的七大瀑布/302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的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对茫茫的宇宙就充满了遐想。各种各样的宇宙观从幼稚到成熟,从神话到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于宇宙的认识,曾经流行过的主要学说如下:
(1)自然说
产生于古印度。古印度人把地球设想为驮在4只大象身上,而大象竟是站在一只漂浮于大海上的海龟背上。
(2)盖天说
又称“天圆地方说”,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认为人类脚下这块静止不动的大地就是宇宙的中心。地像一方形大棋盘,天如同圆状大盖,倒扣在大地上,上面布满了数以千计的闪光体。
(3)宣夜说
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汉代得到进一步明确。宣夜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宇宙中充满了气体,所有天体都在气体中飘浮运动。星辰日月都有由它们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规律。
(4)浑天说
是继盖天说1000年后,由中国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的蛋白包着蛋黄,
地被天包在其中。
(5)中心火学说
由古希腊学者菲洛劳斯提出。他受了前辈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火是世界本原思想的影响,认为火是最高贵的元素,由此提出宇宙结构的“中心火学说”,即宇宙的中心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地球(每天一周)、月球(每月一周)、太阳(每年一周)和行星都围绕着天火运行。
(6)地心说
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地球为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从地球往外,依次有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和土星,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7)日心说
1543年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他将宇宙中心的宝座交给了太阳,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像陀螺一样自转着,同时与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
(8)星云说
18世纪下半叶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认为太阳系是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剩余的星云物质又进一步收缩深化,形成行星和其他小天体。 (9)大爆炸说
1948年由俄裔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提出。他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最基本的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也称“原始蛋”)。这个火球不断迅速膨胀,它的演化过程就像一次巨大的爆炸,爆炸中形成了无数的天体,构成了宇宙。
关于地球起源的各种假说
我们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同地球分不开了。地球作为我们诞生、劳动、生息、繁衍的地方,人类共有的家园,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那么,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于这一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它有着种种解释,也留下了很多的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辟地”之说。相传,世界原本是一个黑暗混沌的大团团,外面包裹着一个坚硬的外壳,就像一只大鹅蛋。多年以后,这个大黑团中诞生了一个神人——盘古。他睁开眼睛,可周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挥起神斧,劈开混沌,于是,清而轻的部分上升成了天空,浊而重的部分下沉成了大地……
在西方国家,据《圣经》记载,上帝耶和华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天地和世间万物。第一天,他将光明从黑暗里分出来,使白天和夜晚相互更替;第二天,他创造了天,将水分开成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第三天,他使大地披上一层绿装,点缀着树木花草,空气里飘荡着花果的芳香;第四天,他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分管白天和夜晚;第五天,他创造了飞禽走兽;第六天,他创造了管理万物的人;第七天,上帝休息了,这一天称为“安息日”,也就是现在的星期天……
现在看来,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太阳系的认识也逐渐深刻。18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很多假说。近数十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天文学的进步、宇航事业的兴起等为地球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帮助,现介绍几种假说供参考。但要解开宇宙之谜,还须我们不懈的努力。
(1)星云说
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于1796年发表的《天体力学》及后来的《宇宙的叙述》中提出太阳系成因的假说——星云说。他认为,太阳是太阳系中最早存在的星体,这个原始太阳比现在大得多,是由一团灼热的稀薄物质组成,内部较致密,周围是较稀薄的气体圈,形状是一个中心厚而边缘薄的饼状体,在不断缓慢地旋转。经过长期不断冷却和本身的引力作用,星云逐渐变得致密,体积逐渐缩小,旋转加快,因此愈来愈扁。这样位于它边缘的物质,特别是赤道部分,当离心加速度超过中心引力加速度时,便离开原始太阳,形成无数同心圆状轮环(如同现在土星周围的环带),相当于现在各行星的运行轨道位置。由于环带性质不均一,并且带有一些聚集凝结的团块,这样在引力作用下,环带中残余物质,都被凝固吸引,形成大小不一的行星,地球即是其中一个。各轮环中心最大的凝团,便是太阳,其余围绕太阳旋转,由于行星自转因此也可以产生卫星,例如地球的卫星——月亮,这样,地球便随太阳系的产生而产生了。P3-6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这件事情:
2004年12月26日那天,跟随父母前往泰国海滩旅游的一个英国的10岁小女孩蒂莉·史密斯,运用在圣诞节前两周学到的有关海啸的地理知识,救了玩味正浓的100个人!
这件事情是发人深省的:这100个人当中,难道每一个人都对地理知识一窍不通?难道没有一个人觉察到有什么不正常的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竟然毫无反应呢,甚至有人还对小蒂莉的善意提醒将信将疑?这难道是那些游客知识不够吗?显然不是,那个小蒂莉才10岁,想必知识一定很有限。是缺失最基本的生存经验吗?显然更不是,论经验,那100个人当中,肯定有很多很有社会阅历、经验丰富的人。那么,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他们知觉灭顶之灾并进而采取及时行动的反应呢?尽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小蒂莉掌握了一定的海啸(地理)知识,并在关键的时候,很好地利用了它们:而其他人则没有!
小蒂莉之所以能活学活用才学不久的地理知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将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并真正掌握和能够灵活运用——小蒂莉能从海啸到来的第一个“小波”就意识到大的海啸会随之而来,这是化险为夷的关键。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那被救的100个人当中,肯定有人不是少了地理知识。而是少了一种对地理知识灵活运用的意识和能力——原来所学地理知识或者已被他们淡忘,或者在他们眼中只是点缀,与自己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似乎毫无关联。当然,也就在关键之时派不上用场了,以致在巨大的灾难威胁面前毫无察觉,束手无策。
看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对于每个青少年都是非常重要的。
《18岁以前要知道的地理常识》紧紧围绕人们生活、身边的地理常识,以及青少年普遍感兴趣的相关知识,涵盖了地球的奥秘、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气候气象、自然资源、灾害和环境,以及文化和景观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一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中,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为营造健康快乐的人类生存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