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扰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人传(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国)罗曼·罗兰 |
出版社 | 广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扰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内容推荐 这本《名人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分组成。他们一个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一个是俄国的文坛巨匠。这三个人物在罗曼·罗兰的心中是人生不败的斗士,是人类精神领域里的英雄。他没有像大多数传记作家们一样满足于追溯名人们荣耀的生平,进行简单的事实堆砌,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用感人肺腑的笔墨刻画了他们为追求人类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目录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试读章节 与命运抗争 一七八九年五月十四日,贝多芬人读波恩大学。 那场席卷欧洲的革命爆发了,贝多芬的心也被革命所占据。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汇集地,当时,著名的厄洛热·施奈德教授在波恩大学讲授德国文学课,他后来成为了下莱茵州的检察官。当波恩的人们得到巴士底狱被攻克的消息时,还在上课的施奈德在课堂上即兴朗诵了一首诗,这首诗慷慨激昂,一下子就激发了同学们火热的激情。第二年,厄洛热·施奈德教授的一本革命诗集发表了。关于这本诗集,有一份预定名单,在这份名单里,我们可以找到贝多芬和布勒宁家人的名字。 一七九二年十一月,战争日渐逼近,贝多芬离开了波恩。他去了维也纳,在这个德意志的音乐之都定居下来。在去维也纳的路上,他遇到了黑森军队正在向法国挺进,这激起了他的爱国之情。他开始动手为弗里贝格的战斗诗篇谱曲,在一七九六年和一七九七年,他谱写了一支《出征歌》和一支《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人民》的合唱曲。 大革命征服世界,也征服了贝多芬。自一七九八年起,虽然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紧张,但贝多芬还是跟法国人和使馆频繁交往。贝尔纳多特将军刚到维也纳时,贝多芬也和他有着亲密的接触。在这种交往之中,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共和派倾向。在他以后的岁月里,人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个倾向更加明显了。 那个时候他是什么形象呢?在施坦豪泽曾给他画的一张像里,可以较好地体现出来。比起实际年龄来,画中的贝多芬显得年纪更小一些。一张严峻的脸上,燃烧着勃勃野心的烈焰。身材瘦而挺直,领口高高的,僵直地支起他的脖子。目光里满是鄙夷,却又有些紧张的神色。他对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力量充满信心。一七九六年,在他的笔记本里,他这么写道:“要勇敢!我有我的天才,虽然身体虚弱,但这份天才一定会大放异彩……二十五岁!我不是已经二十五岁了吗?……在这个年龄,一个人应该为他这辈子打造出一个完整的雏形。” 按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克的话来说,贝多芬粗鲁傲慢、抑郁寡欢、说话一口外地腔。但是,只有他的几个密友才了解,在他这种傲然的笨拙下,藏匿的却是一颗善良的心。在给韦格勒的信中,他首先的想法是:“例如,我见到一个朋友生活困难,我要帮助他,但是依我的经济能力却办不到,那么,我只消坐到书桌前,动手干点活,片刻之后,我就可以使他从困境里走出……这是多美的事。”接下来不久,他又这样写道:“我的艺术应该为穷人创造利益。” 可是,痛苦却找上了他,并与他纠缠了一辈子。在一七九六年到一八○○年间,耳朵里日夜不停地嗡嗡响,听力越来越差,而且内脏疾病也带给他很多痛楚。这样过了好几年,他都没有把这些告诉任何人,哪怕是他最亲爱的朋友他都不说。因为担心别人会发现自己的残疾,他老是躲着别人。这个可怕的秘密,他将它深深隐藏起来了。直到一八○一年,他隐瞒不下去了,才告诉了他的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 “我亲爱的、善良的阿曼达,我的挚友……真希望你可以经常和我待在一起!你的贝多芬实在是非常不幸。我的听觉——我自身最高贵的部分——已经变得很弱了。早在你还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已感觉到征兆了,只是我在瞒着。后来,情况就越来越糟糕了……是否能治,目前尚不得而知,我的肚子不舒服大概与此有关。肚子的不适几乎已全好了,但听觉是不是也可以治好?当然,我希望能治好,但这很困难,因为这类疾病是无法医治的。我得凄凄惨惨地生活了,在这个可悲、自私的世界里,我不得不避开我所珍视的一切……我只能在凄惨的隐匿中听任命运安排!当然,我确实考虑过,要战胜这一切的灾祸,可是,这怎么可能实现……” 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他说:“……我过着凄惨的生活。近来,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我避免所有的交际活动,因为我不能和人交谈:我是个聋子。如果我干的是别的行当,这也许无碍,可是,对于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来说,这种情况就.太可怕了。我的仇敌们会怎么说呀?他们可是为数不少啊!……在剧院里,我一定得坐得离乐队特别近才行,不然我就听不到演员们说的台词。要是坐得稍远一点的话,就连乐器和歌声的高音都听不到了……别人说话轻声一点,我差不多听不见,可我又无法忍受别人冲着我大喊大叫的样子……对我的这一生,我总是不停地诅咒……古希腊的传记作家普吕塔克劝我听从命运的安排。要是有可能的话,我倒是想跟命运挑战,可是,我一生中的某些时刻,却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么可悲的逃避啊!但是,我却只剩下这条唯一的路了!” 他这一时期的一些作品,如作品第十三号《悲怆奏鸣曲》(一七九九年),作品第十号钢琴曲《第三奏鸣曲》的广板(一七九八年),反映了他当时那种悲剧式的痛苦。奇怪的是,像一八○○年所作的欢快的《七重奏》和清丽的《第一交响乐》,还有另外的许多作品,却并不带着这种痛苦,反而充满了年轻人的快乐。 也许,让心灵习惯痛苦必定需要一段时间。心灵极其需要欢乐,所以当它没有欢乐时,它就得自己制造欢乐。当现实太残酷,它就会寻找过去。羁旅在维也纳的贝多芬,常沉浸在对故乡的回忆里,他当时的思想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七重奏》中一段变奏的行板主题就是一支莱茵歌谣。《第一交响曲》也是一支赞美莱茵河的曲子,是对年轻人的梦的赞美。它快乐又慵懒,可以体味出一种讨人喜欢的欲念。但是,在某些段落中,通过《引子》,通过一些低音乐器的和声,通过一些荒诞的谐谑曲,我们可以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青春的面孔上发现天才的目光。就像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在《圣家庭》中所画的婴儿的眼睛一样,人们已经认为,从中可以找到悲剧将要来临的迹象了。 在他肉体的痛苦之外,又增加了另一种痛苦。 要寻找贝多芬音乐灵感的源泉,必须深入到他的爱情与他的傲慢个性相抗争的过程中,去体会他那骄傲的性格被爱情所压抑的痛苦。 贝多芬的心灵中,带有某种清教徒的东西。他讨厌粗俗的谈论和思想。据说,对于莫扎特写《唐璜》这部歌剧,他始终都不能原谅,他认为莫扎特是在糟践才华。对于爱情的神圣,他也有着自己毫不含糊的看法。 韦格勒说,他所见过的贝多芬,始终都是激情高昂的。而他的这些激情是与欢娱无关,是纯洁的、无邪的。他的挚友辛德勒说得非常肯定:“他以儿童般的纯洁走完了一辈子,从未有过任何缺德需要忏悔。” 这样的人是注定要被爱情欺骗和伤害的。贝多芬就是这样,他一直都在痴情地恋爱,在追求着梦想中的幸福,然而,幸福的幻想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的煎熬。P10-13 序言 《名人传》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三部伟人传记的合称。小说饱蘸浓墨,真实地刻画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各自历尽挫折和磨难的人生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广阔的胸襟,为我们谱写了一阕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一八六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城镇克拉姆斯,十五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一八八九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随即被公费派往意大利留学,一八九二年从罗马返回法国,先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音乐艺术史,并从此开始了他的文艺创作。 二十世纪初,罗曼·罗兰的创作方向从历史题材的戏剧转向了名人传记。自一九○三年至一九一一年,他先后创作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同期发表了他的长篇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长篇小说于一九一三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一九一五年,瑞典文学院把这一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罗曼·罗兰,以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则把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本土的难民组织。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曼·罗兰深刻体察法西斯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痛苦,撰写了一系列的反战文章,揭露侵略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沉重灾难。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出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对人类的自由、民主和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九三五年六月,罗曼·罗兰应苏联作家协会主席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受到了当时的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亲切接见。 罗曼·罗兰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三十日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热爱真理、毕生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罗曼·罗兰满怀着一种无法释怀的“英雄情结”,满怀着一腔醒世励人的激情为伟大人物树碑立传,他自己也因而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殿堂里一位不朽的英雄。在罗曼·罗兰所生活的时代,“世界追求的是利益而不是信仰和精神力量”,在这种混浊世唯我独醒的痛苦抗争中,他看到这个世界缺少的正是英雄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于是,他希望唤起人们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激情,希望以英雄人物的伟大品格唤醒“意志薄弱、精神不振、被征服了的一代”,而编撰英雄人物的传记就成了罗曼·罗兰的唯一选择。在撰写《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过程中,罗曼·罗兰对英雄人物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真正的英雄是诞生于孤独之中并勇于和苦难抗争的人;真正的英雄是直面痛苦、“懂得生活而且热爱生活”的人;真正的英雄是不畏牺牲、敢于为终极真理奋斗的人。“贝多芬中年耳聋是命运中的不幸,米开朗琪罗的悲惨命运是其本性使然,托尔斯泰则是自己精心选择了命运”,三种不同的命运,经历着相同的苦难,造就了三个不平凡的英雄。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罗曼·罗兰——欧洲历史上的最后一个骑士如此向整个欧洲、向全人类大声疾呼。他的《名人传》从多个侧面集中表现了德国古典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等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重重磨难,歌颂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人类的高尚品格,弘扬了他们誓死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抗争精神。一百多年来,《名人传》召唤着那些正在遭遇坎坷和不幸的人们,“人类中最优秀的代表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一百多年来,《名人传》鼓舞着无数身处逆境中的热血青年像贝多芬一样“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战胜挫折、奋发图强、自我激励的力量源泉。 编委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