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智慧书、修养书,也是一部铸造豪杰、铸造领袖、铸造伟人、铸造圣人的书。其所引述古人昭示的做人、做事之原理和原则,全是从千万卷名书圣典中选录出来的,敲骨存髓,取精撷华,并予以融会之、贯通之、系统之、条理之。以道为体,以术为用;以理为经,以事为证;以人为则,以言为训;以德为本,以艺为末,纷衍为万,合则为一。孟子有言:“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本书自始至终,无不在条理之中,亦即所以尽智与圣之事于万一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修养最高境界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胡均亮 |
出版社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智慧书、修养书,也是一部铸造豪杰、铸造领袖、铸造伟人、铸造圣人的书。其所引述古人昭示的做人、做事之原理和原则,全是从千万卷名书圣典中选录出来的,敲骨存髓,取精撷华,并予以融会之、贯通之、系统之、条理之。以道为体,以术为用;以理为经,以事为证;以人为则,以言为训;以德为本,以艺为末,纷衍为万,合则为一。孟子有言:“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本书自始至终,无不在条理之中,亦即所以尽智与圣之事于万一也。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成熟、内圣、外王、平衡四部分。书中所辑录古人言,无不“一字可为天下法,片言足为万世师”。循之则成,违之则败。寓神奇于平淡,揭玄秘于寻常,致博大于精微,极高明于中庸。以之内修则内圣,以之外治则外王,以之对人则人服,以之临事则事理。本末兼顾,体用无遗,切不可以老生常谈视之也。 目录 本书特色推荐 序:修养是人生第一要务 第一部分 成熟—一双向人生 两个向度 内外双修 身心互动 方圆有度 本立道生 第二部分 内圣——以德立人 内立强志 内输正气 内修上德 内增智慧 内养心性 第三部分 外王——以爱服人 处世之道 御人之道 谋事之道 领导之道 管理之道 第四部分 平衡——和谐大道 阴阳互补 以和为贵 知行合一 中庸求适 平衡大道 试读章节 41.南方某中等城市中,有一位姓蒋的先生,以卖烤红薯为生,人们在他那里买红薯吃的时候,发现他的面相酷似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先生。于是观瞻者日增,烤红薯生意也红火起来。后来一家电视台拍摄南岳风景旅游片时需要拍一个蒋总统在南岳的镜头,有人推荐他去当特型演员。试镜后导演夸他有表演才能。接着一家夜总会老板让他客串晚会,竟使晚会场场客满,生意火爆。于是他不卖烤红薯了,专事夜总会、饭店的串演,收入颇丰。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位“蒋总统”戒了茶,只喝白开水;留起了小胡须,不知从哪张漫画上学到的在左太阳穴上贴了一块黑膏药;又不知从哪部电影中学会了话中带江浙口音,并且一天到晚把“娘希匹”’挂在嘴上。他还读了不少蒋氏家族、宋氏家族的传记故事,用以强化自己的形象,真的成了蒋、宋崇拜者。请他去表演的商家也更多了,一时间他成了天天吃饭有人请,吃了还有拿,次次有意外之财的风光人物。后来他干脆放胆说自己真的就是蒋氏家族的远房亲戚,有些人还信以为真。正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不期被一件经济纠纷案弄得声名狼藉,从此没人再请他去表演,再卖烤红薯又觉得丢面子,终于神经错乱,成了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病人。 42.这位先生虽然也姓蒋,但此蒋先生绝非彼蒋先生也。他的虚荣心由“像某人”跳跃到“有表演天才的特型演员”,再发展到“就是某人的族系”。在物质诱惑的强力作用下一步步踩着自己的阴影往前走,越走越虚,越走越黑,那虚荣的阴影也越拉越长,最后自己成了阴影。当他卖烤红薯的时候,他是属于自己的,他干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当他沉迷于虚荣之后,他是按着人们“搞笑”“取乐”的需要塑造着“自己”,而且入戏之后,他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归路。直至发展为说起戏中角色的台词就像发自自己的内心一样,声情并茂,并且辅以动作,惟妙惟肖。假话讲惯了,他自己也以为那是真的了,前一句假话为后一句假话作铺垫,后一句假话为更后一句假话作依据,居然把人们认同的复制出来的英雄当成了真英雄,又把真英雄等同于自己。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幻象消失重归于真时,巨大的失落感使他连原来的获得也失去了。这种沉沦难道仅仅是外部世界的物质诱惑造成的吗? 43.“面对日趋严重的自我沉沦现象,我们的主要对策是什么?”这是意犹未尽的第四个问题。从刚才的这位蒋先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沉沦的主观原因也在自己身上,解铃还需系铃人。把自己从沉沦中挣脱出来,要靠自己。从理性角度讲,社会成员两个世界的平衡要靠每一单个个体学会用综合型的生命哲学来自主经营好自己,正如孔子所言“从吾所好”。通俗地讲,就是要走自己的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人,而不要一味地按别人的需要塑造自己。 44.英国哲学大师汤因比指出:“人是他自己的星辰。”你自己就是一颗星,就可以发出灿烂的光芒,为什么要按人家的完美标准去求光芒四射呢?现实生活中想这样求完美的人永远达不到完美。“他是如此的不完美,他是如此的一个悲剧性的高尚与丑恶的混合物。”“人性的荣耀之一,就是我们对没有直接功利的事物怀有好奇心,人在想象有关于星辰的知识可以对农民或航海员具有实际用途之前,早就已经对星辰怀有好奇心了。假如他没有这种无私的好奇心,没有这种超越于运动之上的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那么功利也就不会接踵而来。” 45.“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世间所有的功利,其根源都在内心。一个个体所好奇、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同类也会同样好奇、感兴趣。只要他凭着好奇、好玩、好学的内心需求去努力发现、寻觅,说不定哪一天这件东西就被他找到了。而找到的这件东西,既是“余心之所善”,又恰恰有着意想不到的独特功利价值。人类如此丰富的功利成果,不都是这样来的吗? 46.拳王阿里在1961年赢得了奥运会金牌,但人们称他为世界“最伟大的运动员”,喜爱他、推崇他,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拳击冠军,而是他天真率直的独特个性。阿里的口头禅:“我是最伟大的!”“我不要做你们要我做的,我要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阿里说蚊子能拉犁,不要问怎么拉犁,相信他!”成了面对媒体的经典名言。阿里的女朋友曾披露,他第一次接吻时居然昏了过去。当记者们问起他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时,他开玩笑说要娶四个妻子:一个给他擦皮鞋,一个喂他吃葡萄,一个为他肌肉上涂油,还有一个要起名为“桃子”。阿里说他小时候总爱开玩笑,搞恶作剧。他最大的快乐是吓唬他的父母——头上蒙着被单从柜子里面跳出来,或者在卧室窗帘上拉根绳,等他们上床后再像拉舞台幕布一样把窗帘徐徐拉开。后来,阿里因拒绝服兵役掀起轩然大波,他说的“我不想和越共打仗”成为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政府对他逃兵役提起诉讼,拳击运动协会吊销了他的职业运动员资格。在他的职业生涯巅峰时期,他赋闲在家达三年半之久,但阿里毫无怨言。重返拳坛之后,阿里在扎伊尔大赛中,在第八个回合就把他的对手打昏过去。 序言 没有人不想完成其价值人生,不想登堂入室,直达高明博大之境;没有人不想与天地同辉,与日月争光。然价值人生之实现,如西天取经,山高路远,何其艰辛。若无坚定不移之志,若无降妖除魔之能,便只能折戟沉沙、望洋兴叹!然大志气、大智慧却非先天带来,而是后天习得。因此,欲成大事者,必先自强自圣,必先加强自身之修养,除此之外,难有他途! 价值人生之完成,必先落在“修养”二字上。无论是从内在心性上、品德上、人格上之完成来说,还是就其外在事功上、学问上、艺术上之建立而言,终不能脱离修养一途。然芸芸众生,皆难免与草芥同生死,不能超越恒流,脱凡尘而登圣域者,在未能深切了解人生修养之大道,以善自创其自我,完成其自我,则终为环境所拘,为际遇所困耳! 古往今来,凡创造时代、改变历史之圣贤豪杰,本无异于常人,考其终能出类拔萃,光耀寰宇,参天地赞化育而万古不朽,在人生修养上,能深造有得,毋违宇宙间成事、成人、成熟之原理和原则而已!故说,修养为人生之首务! 唯修养可以提高气质,唯修养可以提升人格,唯修养可以完成事功,唯修养可以光耀人性。 修养之目的就是要自己征服自己! 平庸和平凡,一旦征服,人就会变得胸怀宽广、深沉厚重、浩气充盈、爱心洋溢。此时他已经不再以别人的礼赞为转移,他包容别人,启发别人,引领别人,他与别人在一起,他的能量与别人合在一起,他就是一颗“精神原子弹”,就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太阳,给大地带来阳光,给万物送去温暖! 修养之目的就是要使自己走向成熟! 判断一个人在心性上是否成熟,那就是看一个人的胸怀与气概。本人简单地梳理了七个标准,以判断一个人心性上是否真正成熟。 一是否有穷根究底的锐气。二是否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三是否有为而不争的淡定。四是否有温暖别人的情怀。五是否有启发他人的柔情。六是否有百折不挠的耐心。七是否有心平气和的从容。 如果一个人的身、心、行不符合此七个标准,或是离这七个标准甚远,那不管他读了多少书,也不管他干了多少事,本人都强烈建议:回家再读书!再提高!再修炼!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夫己者,人之本;德者,业之本。故一个人如欲以自己生命、灵魂之力,以风驰电掣之势奔赴于迷离浇漓之将来,而冲破其天赋之睿智所划囿的封界与命运所筑建的坚固堤防,则首先使之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强人、一个有拔山盖世的才力。 古人所谓“内圣而外王”“修己以治人”与“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者即如此。古往今来,己不立而能立人,己不达而能达人者,未之有也;己身不“强”,而能创造一个时代之历史者,则更未之有也。事功之基石,实为吾人本身之充实与各种条件之具备所凝成,而此种生命之充实,即是修养。 一个人总要力求能力完成一个我,完成一个人,冀其能有异于草芥者,进而完成其为一个超乎凡流的圣贤豪杰,方没白活一回。人人能完成一个我,完成一个人,则进而完成一个国家,完成一个世界。 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此“三不朽”事业,世人皆可为之,以天所赋予者,世人皆同也。故孟子日:“尧舜与人同也。”然则为凡夫、小人、盗贼,或为君子、豪杰、圣人,一则与草木同朽,一则与日月争光,其结果有天壤之别者,即在修养之有无与修养之功夫如何耳! “百炼钢成绕指柔”,人要充实人生,提高境界,亦全靠锻炼,靠修养,靠功夫,靠定性定力。故古人云:“欲成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业,须向薄冰上履过。”天所赋予人的资质,只是一块料子,或为画栋雕梁,或为土舍茅屋,全在自己。能自强者,天不能陷;能自立者,天不能倾;能自达者,天不能穷。故《淮南子》谓“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而德亦可强修,圣亦可强至也。 世人常说“做人”,此“做”字即是修养,即是功夫。做一日人,便不可一日不讲修养;一息尚存,功夫不容稍懈。 讲修养,便有阶程有境界,修养之程度不同,境界之高低有别。故有小入境界,有凡夫境界,有君子境界,有英雄境界,有圣人境界,有天地境界。 人之所以异于草芥者,即是人有修养,有由修养而所至之各种境界,而草芥则不然;人能借修养以增益其所不能,以提高其人格精神,而草芥则不能;人可借修养以充实其自然生命,扩大其人生之意义与价值,而草芥则不可;人能借修养以使其对人生有觉悟,对世界有贡献,对后世有影响,而草芥则不能。 人除自然的生死外,尚有精神的生死、心灵的生命、历史的生命,而草芥则无也。老子谓“死而不亡者寿”,世人常说“精神不死”,这死而不死,死而与天地合一、与宇宙共存者,就全在修养。 拿破仑曾说:“人生在世,不能流芳百年,亦当遗臭万年。如与草木同腐,不足道也。”此为处在“枭雄境界’’者的话,实大错而特错。若对于处在“圣人境界”中的人来说,则应为“人生在世,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可遗臭万年,方能免于与小人、恶人为伍”。 我以为遗臭万年,则草芥之不如矣!又何其为人哉?人之所以贵乎为人者,在其能尽己之功,以期能有益于人,有益于家国天下,有益于世界人类与后世也!舍此而不由,则谬矣。不然,何贵乎有修养?这只是任性任才之发展,而非为尽心尽性之完成也。 修养之道有千百种,就其心性上之悟解言,则靠学问;就其行为上之轨范言,则靠道德;就其事功上之宏达言,则靠才气。学问所以充实其智慧,而日就于高明;道德所以涵融其品德,而日就于博大;才气所以光大其肆用,而日就于悠久。高明配天,博大配地,悠久无疆。锲而不舍,精进不已,便自可完成一切,涵盖一切,而超越一切,以上入于圣人境界、天地境界矣。 学问、道德与才气,全自修养中来。修养乃人之所以为人之本,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之本,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本。故日:自圣人以至凡夫,皆是以修养为本。 自物质文明盛而道德衰。利令智昏,欲令神迷。、竞于物则遗于道,争于名则累于德,纵于欲则害于仁,逐于利则亡于义。道德泯,仁义绝,则身未有能修,心未有能正,而事未有不废,国未有不乱者也。孔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处功利世界、物质世界,举世滔滔,能“明其道而不计其功,正其义而不谋其利”,以自免沦为小人者,有几? 古圣有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斯“三不朽",首之以德,而亦贯之以德。德不立,功与言,便失其据矣!功盖天下而鲜德行,定是奸雄之流;言冠古今而鲜德行,必为狂慧之徒。 唯有德弥宇宙,就算立功立言不多,亦可进入圣人之行列。英雄豪杰之辈,虽以完成其事功为主旨,然如能立德以自正,因德以化世,则天下事,只在举手投足之间,垂拱而功立,不言而事成矣! 人人是英雄,人人是圣人。然而举世滔滔,奔竞者如牛毛,而能至者如麟角。众人皆懵懵懂懂,只在金钱上讨活计,在物欲上放纵享受,在功利上钻牛角,舍本而逐末也!不正其体,不齐其本,又怎可得而至?故特就先圣先贤所垂示修养的原理、原则,凡可“放之四海而皆准,万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归纳而列举之,并加以阐述之以明其义,亦即所以端其本也。故序修养为卷首,借为修德入圣之门耳。 那么,修养智慧亦浩如烟海,我们应从何处着手呢?我读书过万卷,历经数十载后得出结论——欲直登修养境界须从“圣”字入手。因圣为人生之最高境界!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较甚,人确有境界之分。现将不同之境界叙说如下: 一是功利境界,亦可称之为凡夫境界。凡沉溺于富贵功名与物质境界中不能超凡脱俗者,皆凡夫也。能用存养省察正心养性及克己归仁功夫,力自修养以向上者,即可由凡夫而为君子为贤人,上而超凡入圣。 修养之道,在能去人欲存天理,去俗念存道心,以超脱凡夫境界(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事功境界中人,亦皆在凡夫与君子贤人境界中)。人类大都为物欲所蔽、名利所陷,愈陷愈深,灵明尽丧,鲜有人迷途知返,能毅然超脱功利境界者,深可痛惜也! 二是道德境界。旨在能解脱功利境界、物质境界之束缚,尽心尽性、立德养气以修养,使气质变化,超世独立,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中,保其本性灵根(即圣人种子),全其天真,即是圣人。 三是圣人境界。此即超道德境界,于超凡入强后,继续自强人起修,向上迈进一步,而至超凡入圣。 人生之境界,在于人之自我创造。创造之目的,在求成熟其人生,遵循一定之轨范,求得自我之修养,精进不已,自能达到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 另外,本书引用了古今中外880多位专家、学者、大师和伟人的观点和资料,没有他们的珍贵资料和成果,是不可能有本书出版的,也是不可能给读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人生福音的,在此致以真诚的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