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注定要成为载入史册的年份。世界经济大船驶入了一段风高浪急的危险海域——不可预测的暗流,乍隐乍现的怪峰,还有雷鸣电闪、狂风暴雨……
次贷危机,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放出的魔鬼差不多要吞噬整个华尔街,贝尔斯登隐遁,“两房”倒塌,雷曼兄弟破产,“互助银行”要靠别人救助才能勉强撑过这关。死亡笔记上又不知要画上谁的名子……格林斯潘打破泡沫了吗?罗杰斯是预言家还是阴谋家?金融风暴:全球风险分散还是风险共振……本书将为大家揭晓谜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融大风暴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王宇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08,注定要成为载入史册的年份。世界经济大船驶入了一段风高浪急的危险海域——不可预测的暗流,乍隐乍现的怪峰,还有雷鸣电闪、狂风暴雨…… 次贷危机,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放出的魔鬼差不多要吞噬整个华尔街,贝尔斯登隐遁,“两房”倒塌,雷曼兄弟破产,“互助银行”要靠别人救助才能勉强撑过这关。死亡笔记上又不知要画上谁的名子……格林斯潘打破泡沫了吗?罗杰斯是预言家还是阴谋家?金融风暴:全球风险分散还是风险共振……本书将为大家揭晓谜底。 内容推荐 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激烈,本书详细地为大家进述了正在你身边发生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机制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眼前的这场金融危机让人不得不想起十年前由泰国引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是否,这场金融危机会轻易地粉碎了目前的繁荣景象,本书也将为大家揭晓谜底。 这次金融风暴给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考验,他们都纷纷提出应付危机的对策,本书也向大家讲述了各个国家是如何在危机中探寻生存之道的。危机的来临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想必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虽然本书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危机并不可怕,要努力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才是正道。 目录 绪言 全球面临严峻的金融危机和挑战 第一章 世界性金融危机警声再响 1.金融危机,聚焦所有人的目光 2.高额汇率 3.2008全球金融危机演变历程 4.美国的次贷危机 5.罗杰斯的预言与金融危机的序幕 6.金融危机,格林斯潘难辞其咎? 7.金融风暴:全球风险分散还是风险共振 8.去杠杆化的金融大危机是真实的还是阴谋? 9.“新亚”金融危机的差异 10.华尔街的蝴蝶效应 11.金融危机震荡世界能源变动格局 1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融危机期待重建体系 13.警惕另一场可能的金融风暴:杠杆贷款危机 第二章 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1.金融危机为何“物”? 2.是谁,制造了华尔街金融危机 3.金融危机形成的国际因素分析 4.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5.金融危机中的“多米诺效应” 第三章 回顾十年的“泰铢保卫战” 1.泰铢保卫战怎能使泰国全线崩溃 2.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 3.马来西亚快速下马 4.新加坡在风暴中全力抵抗 5.韩国在艰难中认识金融 6.金融市场的强权统治 第四章 金融将走向何处 1.全球变暖 2.产业结构 3.高油价 第五章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1.金融风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认识并了解金融风险的形成 3.金融风险度识别与监管 4.金融风险隐患的表现 5.用信息披露制度来防范金融风险 6.防范九大金融风险 7.巧用金融发展化解金融风险 第六章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3.金融危机中的股市 4.金融危机扰乱欧美银行业 5.金融危机正威胁实体经济 6.金融风暴袭击汽车行业 第七章 纵览时事新闻,揭密谜团背后 1.2008金融危机对欧美经济的影响 2.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身处风暴中心的华尔街 4.金融危机扰乱美国大选格局 5.房贷市场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6.IMF排除韩国再陷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7.美国金融危机还要再持续2年? 第八章 金融危机中的生存之道 1.新金融危机,中国该怎样面对? 2.英国出台新金融稳定法规对应银行危机 3.美联储以降息来应对金融危机 4.日本极力寻求对策应对金融危机 5.韩国下调银行基准利率以稳定其金融市场 6.全球协同救市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金融风暴,何以独善其身? 试读章节 2008,注定成为要载入史册的年份。 风险与危机,俨然已成为2008年提到频率最高的词语。 我们选择了生命,当然就要选择迎接危机,迎接挑战! 世界经济大船已驶入了一段风高浪急的危险海域,物价飞涨所引起的大规模骚乱让人措手不及。次贷危机犹如一只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放出的魔鬼差不多要吞噬了整个华尔街。金融市场的山崩地裂,聚焦了全球50多亿人的目光。 亚洲区 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本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然而,十年后,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把亚洲经济推到了悬崖边儿上,亚洲经济命悬一线,岌岌可危。那这一次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中国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铺天盖地而来,亚洲区的中国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在美国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其中,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而且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此外,中国的出口企业也将大受打击,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将受到重创。 中国香港在2008年10月27日启动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大规模注资动作:中国香港金管局通过卖出港元买入美元的方式,分别于2008年10月27日上午和下午向市场注入77.54亿港元和77.53亿港元,向市场注资共计155.07亿港元。注资后,中国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在29日将增至314.59亿港元。此前,中国香港金管局曾分别在2008年9月19日、9月25日、10月23日向市场注资15.56亿、38.83亿和38.77亿港元。这一切就说明,中国香港已经投人到救市的行列中。有人说,这次中国香港的救市行动若“失火”,必会殃及内地。 日本 由于强势的金融危机,日本股市在2008年10月27日跌至26年以来的最低点,日本首相急召政府高官举行会议,下达制定紧急救市措施的命令。有关措施包括强化股市卖空限制、扩大向金融机构注资以及延长股市投资税收优惠等。他表示,政府可能扩大一项针对银行的政府注资方案。据称,政府可能将对银行的注资规模提高到近1100亿美元。他还透露,政府可能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收购银行的股份。此外,日本有关部门还考虑放松对银行融资的限制。对此,日本首相呼吁延长股市投资的税收优惠措施。总而言之,日本相关人员断言,如果日本在金融危机中什么都不做的话,日本的实体经济将遇到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韩国 自金融危机暴发以来,韩国又再现募集潮。韩国央行在2008年10月28日出人意料地将基准利率下调75个基点至4.25%,目的是想缓解当前金融市场动荡对整体经济冲击。据有关媒体报道,这次的下调是韩国有史以来减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对于此举的做法,韩国政府是这样解释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扩散到全球,不仅对国内金融市场,而且对实体经济也开始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这样大幅度的降息只是为了能够及时阻止金融危机带来的恶性循环,属于积极的救市行动。P8-9 后记 后记 金融风暴,何以独善其身?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全球、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影响深度和范围日渐扩大。通过本书的阐述,我们可以把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归结为“金融创新扩张”经济发展模式的崩溃。换个角度来看,“金融创新扩张”具有“传销模式”的特征。所谓“传销模式”,就是向投资者宣称某项投资能够获得高收益,吸引他们购入,再拿后期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投资者的高收益,如此循环,直至后续资金无法维持、或投资者信心动摇时,整个系统迅速崩溃。 中国经济何以成为金融风暴的“避风港”? 其一,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的冲击。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相对独立,成为一道“防火墙”,而我国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的规模比,要比金融发达国家低很多。 其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偏执状态,金融危机的连带影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和作用,它抑制了经济过热增长,同时也使之避免了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式的影响。 其三,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状态,与全球金融资产过度膨胀而导致的美元过度投放、与石油等资源的过度炒作有直接的联系,当金融泡沫破灭后,这些因素自然消失,我国经济价格水平相应地会回归合理状态。 其四,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全球经济体对受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经济增长有较大信心。 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极大冲击以及日后的威胁亦不容忽视,它极可能导致出口的负增长、投资增长的放缓以及外汇资产的贬值或损失。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因而金融危机最大的影响将体现在出口方面。全球经济未来增长的放缓甚至衰退,将导致出口需求大幅减少;同时国内经济体没有出口意愿,出口换来的外汇,不仅缺乏投资出路,还要因汇率贬值或外汇金融资产贬值而承担巨大风险。 要长久地在金融风暴肆虐下独善其身,我们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美国金融危机的事实再次证明了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必将导致市场危机,对于金融自由化我们必须谨慎。要坚决避免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必要时候设置“防火墙”,防止国外金融危机传染到本国金融体系。 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一定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早已经告诫我们,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又缺乏相应的管制举措,它演变成投机经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美国经济危机无疑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避免美国经济所走的弯路、避免经济过度虚拟化后形成泡沫经济,该怎样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再次,监管金融衍生产品的措施必须马上落实。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美国的次贷风暴即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加强监管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品和业务创新,杜绝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的现象,对风险的规模加以有效控制。 最后,要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最根本还是扩大内需。要用财政手段支持和扩大居民消费,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促进需求和就业。围绕实体经济有效地进行金融创新,通过减税、减息、有效融资等方式给予实体经济一定的利润空间,使之加速发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