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底两万里(中外名著榜中榜)/六角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凡尔纳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底两万里》叙述的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探海旅行的故事。本书通过对“海上怪物”的追踪,描绘出了神奇的海底世界,这里有海底平原、海底森林、海底墓场、珍珠世界、沉没的大洲和古城堡……凡尔纳还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设置了很多惊险的场面,使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险象环生,海底的旅行险象环生,凶猛的大白鲨,难缠的章鱼……潜在的危险时刻都在身边!浪漫迷人,海底的旅行又是诗性画意的,那里有美丽的海底森林和珊瑚王国,神秘的宝藏和沉船残骸……开阔眼界:从未见过的海洋生物、先进神奇的“鹦鹉螺”号让我们不知不觉增长了生物、科技与地理知识。

目录

一 飞逝的巨礁

二 赞成与反对

三 随先生尊便

四 内德·兰德

五 向冒险迎去

六 全速前进

七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八 动中之动

九 内德·兰德的怒火

十 海洋人

十一 鹦鹉螺号

十二 一切都用电

十三 几组数字

十四 黑潮

十五 一封邀请信

十六 漫步海底平原

十七 海底森林

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米

十九 瓦尼可罗群岛

二十 托雷斯海峡

二十一 陆上几日

二十二 尼摩艇长的闪电

二十三 强制性睡眠

二十四 珊瑚王国

二十五 印度洋

二十六 尼摩艇长的新建议

二十七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二十八 红海

二十九 阿拉伯隧道

三十 希腊群岛

三十一 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

三十二 维哥湾

三十三 失踪的大陆

三十四 海底煤矿

三十五 马尾藻海

三十六 抹香鲸和长须鲸

三十七 大冰盖

三十八 南极

三十九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四十 缺氧

四十一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四十二 章鱼

四十三 墨西哥湾暖流

四十四 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四十五 大屠杀

四十六 尼摩艇长最后的话

四十七 尾声

试读章节

看完这位尊敬的海军部长的信之后三秒钟,我便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心愿,我平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捕捉到这个令人焦虑不安的怪物,把它从这个世界上给清除掉。这可是与我返回祖国的道正好是反方向的呀。

“孔塞伊!”我不耐烦地喊了一声。

孔塞伊是我的仆人。他是个忠心耿耿的小伙子,我每次旅行他都跟随着我。由于同我们这些巴黎植物园的学者圈子中的人经常接触,孔塞伊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觉得他都快成了专家了。他对博物学的分类非常精通。不过,他的学问也仅限于此。他对分类掌握得十分娴熟,其他方面就不行了。小伙子三十岁;我今年已年届四十。

不过,孔塞伊也有个缺点:他过分地拘礼,跟我说话都客气得过分,使用第三人称。

“孔塞伊!”我又叫了一声,一边在准备行装。

孔塞伊来了。

“先生叫我?”他边走进屋里边问。

“是呀,小伙子。帮我准备一下,你自己也准备一下。我们两小时后出发。”

“随先生尊便。”孔塞伊平静地回答。

“一分钟也不能耽误。把我所有的旅行必需品,衣服、衬衫、袜子等,不用数了,尽量地多拿,往我的大箱子里塞。赶快去弄吧!”

“那先生的标本怎么办?”

“以后冉说u岂。”

“怎么!先生的那些原始兽类、蹄兔目兽类、羚羊属动物以及其他动物的骨骼标本都怎么办呀?”

“先寄存在饭店里吧。”

“那先生的那只活鹿豚呢?”

“我们不在时,请别人给喂喂吧。另外,你让人把我们的那些用于研究的动物想法运回法国去。”

“这么说,我们不回巴黎了?”孔塞伊问。

“你知道,我的朋友,事关那个怪物……就是那头深海独角鲸……我们要把它从海上清除掉……我是《海底的秘密》这本四开两卷本一书的作者,是不能不随法拉格特舰长一起出海的。这任务很光荣,不过……也是个危险的任务!我们不知道要跑到哪儿去寻找它!这种动物可能变化多端,反复无常!可我们仍然得去找它!好在我们有一位胆大心细的舰长!……”

“先生去哪儿,我跟你到哪儿。”孔塞伊回答道。

“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的好!我实不相瞒,这种远航很可能会有去无回的!”

“随先生尊便。”

一刻钟后,我们的箱子收拾停当了。然后,我们到了一层。在大柜台前,我结清了账。我交代饭店的人把用稻草填塞好的动物标本和风干的植物标本邮寄到巴黎。我还留下了些钱,足够让人代喂我的那头鹿豚的。这之后,孔塞伊随我上了一辆马车出发了,到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停泊的码头。这艘驱逐舰的两个大烟囱正在冒着浓烟,升火待发。

我急匆匆地登上船去,询问法拉格特舰长在哪里。一名水手领着我来到艉楼,我看见了一位气宇轩昂的军官,他向我伸出手来。

“是皮埃尔·阿罗纳克斯先生?”他问我道。

“正是,”我回答道,“您就是法拉格特舰长?”

“是的。欢迎您,教授先生。您的舱室已经准备好了。”

水手把我领到为我准备好的那间舱室去。

林肯号是为了此项新任务而专门挑选并加以改造了的。这是一艘快速驱逐舰,配有高压蒸汽机,蒸汽可达七个大气压。有了这么大的气压,林肯号的平均时速可以达到十八点三海里。这一速度已经非同小可了,但要与那头鲸类动物搏斗,尚嫌逊色。

驱逐舰的内部装备符合这次远航的要求。我对我的那间舱室也很满意。我的舱室在舰的尾部,对门就是军官们的休息室。

我让孔塞伊留在舱室把我们的箱笼固定好,我自己则上了甲板,看看起航的准备情况。

这时候,法拉格特舰长正下令解开把林肯号拴在布鲁克林码头上的最后的那几条缆绳。这么说,要是我晚到一刻钟,此舰就会不等我就开走了,我也就错过了这次特别的、奇妙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远航了。说实在的,对这次远航,即使真实地记录下来,也将会有人表示怀疑的。

法拉格特舰长一天、甚至一个小时也不想耽搁,以便尽快地驶往那个怪物近来出没过的海域。

“起锚!”法拉格特舰长大声命令道。

命令通过压缩空气装置下达到轮机舱。轮机员接到命令,立即让机轮运转起来。蒸汽带着哨音冲进半闭半合的进气阀。横向排列的长长的活塞发出噗噗的声响,推动着机轴的连动杆。螺旋桨的叶片速度在加快,有力地拍击着水面。林肯号在站满着送行的人的成百只渡轮和小艇之间,威然地起航了。

布鲁克林码头,埃斯特河沿岸,全都挤满了好奇的人们。五十万人齐声三呼“万岁”,声震云霄。成千上万条手绢在黑压压的人头上方挥动着,向林肯号送别,直到该舰驶入哈得孙河口,到达构成纽约城的长形半岛顶端看不见为止。

送行的渡轮和小艇一直尾随着驱逐舰,直到信号灯船处才离去;信号灯船上有两盏灯,标明那里是纽约航路的出口处。

此时正是午后三点。驱逐舰添煤加火,螺旋桨更快地在拍击着水面。它正沿着长岛那低矮的黄色海岸行驶。晚上八点,长岛的灯光在西北方向消失了,驱逐舰在大西洋那昏暗的海面上全速前进着。P6-8

序言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将《中外名著榜中榜》的书目寄给了我。看到这些书目,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实在是一些再熟悉不过的书名,让我一下子回到了4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1959年,我读完小学,考上初中。这在今日,实属平常,但在当时,还真算回事儿。家里人认为,中学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变了,待遇也随之改变。印象深刻的有三条:一是有了早餐费,可以到街上“自主择食” (上小学时只能在家吃早点);二是可以使用钢笔(上小学时只能使用铅笔);三就是可以读大人们读的书了(上小学时只能看童话和连环画)。这第三条待遇我还提前享受了:在开学前的暑假中,我一口气读了许多“大人书”。

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我的母亲在大学里当资料员,借书有“近水楼台”之便,每天下班,她都会给我带书回来,我也就一通狼吞虎咽,看完再让母亲去借。读些什么,早已记不清了,无非挑那些好玩的读,半懂不懂,囫囵吞枣。现在回忆起来,最喜欢读的外国名著,竟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了。这些书,肯定读了不止一遍,否则不会如此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书决不是我的启蒙读物。我的启蒙读物和许多孩子一样,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等等。但为什么记忆深刻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带有探索(探案或探险)性质的书呢?我想,这与心智的逐渐成熟有关。初中,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我们看见外面那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时期,读到什么并不重要,读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是想读,是读个没完。

有了这份好奇心,就有了阅读名著的冲动;而有了这份冲动,就能培养阅读的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了。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时阅读的,当然还有契诃夫的小说和泰戈尔的诗。至于中国文学名著,则最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杂文。我很晚才读《红楼梦》(这与时代有关),但我认为:《红楼梦》是最应该推荐的不朽之作。

说这些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讲讲个人的经历和心得体会;提到的那些书,也未必人人必读,不过举例说明而已。

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顿,心智得到开启,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或强求。也因此,我不主张什么“青年必读书”。在我看来,书只有“可读”,没有“必读”(做研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荐”,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荐,因为在我看来,这套丛书所选,大多都值得推荐。

尤其值得一提的,光明日报出版社还做了一件极好的事,就是把这些书的价格定到了最低。这可真是功德无量!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虽然家境尚好,却也买不起许多书。每次逛书店,往往乘兴而去,惆怅而归。我们知道,名著,并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它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名著,也不该束之高阁,让人仰望,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就在我们身边。这就需要将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想,这大约是这套丛书的又一个意义吧!

易中天

2007年6月17日于厦门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