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中老年人常见的饮食误区提醒,68个食物制作及饮食宜忌常识,36种对中老年人健康有益的食物,为12种中老年人最常见健康问题精心设计的300多款食谱。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希望在中老年人的饮食中,全面融人中医补养原则,以符合中老年人体质和健康标准,强调采用科学合理的营养理论、营养标准、加工方法以及进食方式。同时,针对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常见的饮食误区给予提醒,以帮助老爸老妈们彻底改变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抵抗疾病的侵扰。
如果您本人正处于中老年期,就可以利用本书知识来安排饮食,以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家中有中老年人,也可以用本书中的知识为老爸老妈安排营养食谱,让老爸老妈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安享快乐晚年。
本书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针对最常见的12种健康问题,精心设计了能够满足中老年人需要的饮食调养方案,内容包括主要食物介绍、食物的制作常识、饮食宜忌等,并推荐了多款具有保健作用的食谱,帮助中老年人通过健康饮食预防和应对疾病的困扰。
第一章 老爸老妈最需要的营养元素
脂肪:科学饮食的一分子
“发胖”、“体形臃肿”、“脂肪堆积”,这些健康问题困扰着中老年人,另外,脂肪还被看做是导致冠心病的元凶,这不禁让中老年人谈“脂”色变,认为脂肪不利于健康。但事实上,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适量摄入脂肪对维持中老年人的合理营养和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脂肪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37.7千焦(9千卡)能量,比蛋白质和糖类(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能量总和还多;脂肪还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重要部分;脂肪能防止体热散失,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且可以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不受损伤;此外,脂肪产生的特殊香味能够促进人的食欲。因此,拒绝所有的脂肪,实在不利于中老年人的健康建设,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选择健康的脂肪吃。
至于如何选择健康脂肪,中老年人可以采用一些最简单的办法。例如,中老年人可以将脂肪食物分为两类:第一类脂肪食物会大量增加人体胆固醇含量,如各种畜肉及制品、奶油与奶酪中的脂肪等,应少吃或不吃;第二类脂肪食物对胆固醇含量影响甚微,有的还能够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如鸡肉、蛋类、甲壳类动物脂肪、橄榄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以及鱼肉脂肪等。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第二类脂肪食物才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地摄入脂肪还要充分考虑中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由于中老年人的血脂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因此,中老年人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应比青年人略低些,每天最好不要超过60克(总脂肪量),每天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500毫克,特别是患有高脂血症时更要格外注意,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300毫克。
蛋白质:维持身体健康
蛋白质对于中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它是血液、肌肉、肌腱等组织修补更新的材料,也是形成骨骼的基本材料。此外,酶、抗体、激素也都由蛋白质构成,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身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就可能出现消瘦、体重下降、头晕、精神不振、水肿、贫血、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
由此可见,蛋白质是身体必不可少的,但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一部分不能由身体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食物中的蛋白质则以动物性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一般称为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类、牛肉、猪肉、羊肉和大豆等中的蛋白质。其中蛋类的白蛋白、乳类中的乳白蛋白、骨头中的骨白蛋白及核桃中的核白蛋白,都含有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这两类蛋白质是连接纤维和组织、骨骼的重要成分。因此,为了补充蛋白质,中老年人平常要多吃些奶类食物、蛋类食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入量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损害肝和肾的健康。另外,由于蛋白质摄入量过多同时食物咀嚼不细时,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可能会被腐败菌分解,产生胺类等有毒物质,引起呕吐、头痛、变应性皮炎和血压升高,甚至休克而死亡,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因此,中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应适量,40岁以上每日每千克体重应摄入蛋白质1克,其中动物性优质蛋白质至少应占50%。如果平日以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比较低,那么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应增加到1.3克左右,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糖类:平衡摄取最关键
糖类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氢、氧、碳三种元素组成,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为单糖;乳糖、蔗糖、麦芽糖为双糖;五谷类淀粉为多糖。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糖类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热量。糖类就像身体的燃料,让体内器官能够正常运转,还能帮助构成身体的组织成分。如果膳食中糖类不足,总热能不足,身体将过量消耗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来满足需要,就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如果每100毫升血液中的糖分低于45毫克,就会出现低血糖,引起头晕、恶心、心情烦躁、意识不清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昏迷。而缓解这些症状的有效措施就是尽快补充人体吸收最快的葡萄糖,等身体将糖分完全吸收,症状便可以消除。
在日常饮食中,大多数糖类来自于植物、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如豌豆和蚕豆)等,如大米、面粉、杂粮中的淀粉和食糖都是常用的糖类来源。所以中老年人要经常吃一些由玉米、小米、面粉、糯米、黄豆、绿豆、赤小豆等做成的食品。
不过,由于中老年人对糖的吸收能力变差,补糖多了,过多的热量就容易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使身体发胖,加重心脏的负担,容易患上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而且蔗糖除供给热量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若吃得过多,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平衡。所以中老年人要注意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千万别把“补糖”当成大嚼糖块或拼命地吃白糖、红糖,这样做是有害无益的。
其实我们所说的“糖”的概念很广泛,并不只限于蔗糖。对身体来说,最好的糖是所谓的“慢性糖”,即从米饭、面包、玉米、马铃薯(土豆)等食物中获得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这些糖的特点就是“细水长流”,在消化过程中缓慢、连续地释放出来,而不是一下子就产生大量的能量,也不是断断续续地供应,这样身体细胞就能源源不断地接受营养供应。所以,中老年人补糖的形式应尽量以淀粉为主,并适当摄取纤维素及果胶。糖类的摄入量应占每日膳食总热量的55%~60%,其中纯糖不要超过10%。
番茄红素:细胞再生的重要原料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它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再生,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另外,番茄红素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对于预防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一定功效。因此,番茄红素是中老年人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要素。
许多水果中都含有番茄红素,如番茄、西瓜、葡萄、葡萄柚、柑橘等,这些水果之所以具有红或黄颜色,主要就是由番茄红素引起的。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尤为丰富,而且番茄的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的含量就越多。例如,颜色非常红的番茄每千克可能含有50毫克的番茄红素,而较黄的番茄可能仅含5毫克番茄红素。此外,用番茄加工成的番茄汁、番茄酱等也可以作为膳食中番茄红素的主要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的,所以日常加热、淋油烹制过的番茄菜肴,所含有的番茄红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中老年人可以将番茄做熟食用,与鸡蛋同炒,或与紫菜、油菜等做成汤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番茄红素如果遇到光、热和空气中的氧气就会发生分解,所以烹制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高温或长时间的加热,这样才能保留住更多的番茄红素,使番茄红素起到应有的保健作用。
P1-5
健康长寿是每一个人的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确实大大延长了。但远未达到真正的“长寿”标准,很多中老年人的健康质量并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饮食营养则是重要方面。营养不足和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失眠、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贫血、癌症等,无不与营养失调有关。因此,科学地安排饮食,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和战胜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中老年人的饮食中,全面融人中医补养原则,以符合中老年人体质和健康标准,强调采用科学合理的营养理论、营养标准、加工方法以及进食方式。同时,针对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常见的饮食误区给予提醒,以帮助老爸老妈们彻底改变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抵抗疾病的侵扰。
如果您本人正处于中老年期,就可以利用本书知识来安排饮食,以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家中有中老年人,也可以用本书中的知识为老爸老妈安排营养食谱,让老爸老妈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安享快乐晚年。
编者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