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和脊柱不正密切相关已被众所认同,然而视力障碍、耳聋耳鸣、心律失常、失眠、腹泻、胃肠溃疡、肥胖、性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上百种疾病都可能是脊柱惹的祸却鲜为人知。
本书作者在对颈椎病病人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体验,从而得到对颈椎病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技术的提高,融于本书编写之中,以供同道参考。较系统地介绍了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保健理疗措施,指明了该病易发潜在人群,详尽地指导读者怎样从细节入手,改正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远离颈椎病的困挠。堪称是颈椎病高危人群、颈椎病患者及专业医护人员的实用宝典。
颈椎病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一种新的时代症侯,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保健理疗措施,指明了该病易发潜在人群,详细地指导现代人怎样从细节入手,改正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远离颈椎病的困扰。堪称是颈椎病高危人群、颈椎病患者及专业医护人员的实用宝典。
颈椎病诊治误区
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颈椎病的诊治水平逐年得到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诊治误区。
误区1:单纯依靠影像学检查做诊断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把颈椎病定义为: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的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对于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是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对了解颈椎骨骼结构的基本状况是必不可少的检查。单纯是赖CT,MRI检查而忽视临床体检是应当避免的一种诊断误区。有些患者虽然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或神经根已经存在很严重的压迫,但是临床检查却无任何相应的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就不能诊断成颈椎病,更不能不论临床表现如何就进行手术。
误区2:治疗不分颈椎病类型
根据病理损害和临床的表现,颈椎病分成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四个基本型,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时称作混合型。
通常情况下,在椎管内的脊髓周围有较大的储备间隙。当椎管狭窄时,储备间隙就变得很小,一旦出现了椎间盘突出、骨刺生成,脊髓就容易受压迫。在我国,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0%。而68%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也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说明脊髓型颈椎病多发于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人群中。如病人被确诊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就该积极手术,否则越是拖延,脊髓损害越严重,疗效越差。
目前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根据入路分前路和后路。前路减压属于直接减压,即直接去除致压物;后路减压是间接减压,即通过扩大椎管,让脊髓后移,从而避开致压物。实践证明,对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如采取前路减压,往往出现减压范围不够、减压不彻底、易复发甚至无效等现象。因此,对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选择后路减压术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方法。
对于其他各型颈椎病患者则应尽量采取保守疗法。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各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加椎体间植骨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
误区3:多活动脖子是“良方”
多活动脖子,或请人拿捏几下,成了许多人治疗初期颈椎病的“良方”。但从医学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有时甚至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颈椎是连接头颅跟胸廓的重要部位,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灵敏的肌肉,一个正常人每天的颈部活动多达1万次左右,退变和损耗必不可避免的。而椎间盘的退变是引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压迫脊髓就会产生了严重后果。按摩、推拿等外力的作用,或许可以使病人的颈部肌肉舒缓、松弛,但是也很可能会加剧颈椎组织的退变,所以不适用于颈椎这一人体的特殊部位。让颈椎休息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养方法,治疗者取平卧姿势,避免着凉、落枕,平时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或者躺在床上看电视,这种休养方式是十分正确的。
据悉,我国上世纪80年代颈椎病高发年龄段为55周岁,而近年来提早到了40周岁左右,生活节奏的加快,变成现代颈椎病多发的重要因素。采用外力来“治疗”颈椎病,更会使得原本很“辛劳”的颈椎“雪上加霜”。不正确的按摩会造成组织严重粘连,加大以后治疗的难度,甚至有可能加重颈椎病病情,导致截瘫。因此理疗按摩治疗必须有专业水准的医师才可以进行。
容易被误诊和误治的颈椎病
有很多在机关里从事秘书工作的年轻人。平日里,常觉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因为身材比较瘦弱,便自认为是因为身体虚弱造成的。于是,购买了大量补品。吃下去之后,并未见什么疗效。后来,又去医院治疗,中药西药吃了一大堆,也是没有明显效果。于是非常苦恼,经常性的头晕眼花常常使他们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万般无奈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想到中医。于是,在推拿科的诊室里,主诉自己的症状。由于很像颈椎病,经摄片证实诊断也是正确的。通常仅仅用一个疗程的推拿治疗,患者的症状就基本消失了。
专家指出,其实,像这样的病症是非常容易被误诊的。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慢性退行为主的病变。由于颈椎间盘的退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而引起颈椎骨、关节和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的软组织,出现颈臂麻木、疼痛、头晕、头疼、心悸甚至是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症状,而这些症状又极易与内科、神经科疾病如脑供血不足、内分泌失调、耳源性眩晕等疾病相混淆。这是因为颈椎病的几个特点使人们产生错觉:一是颈部症状轻,颈部以外症状重,患者往往想不到自己有颈椎病;二是病变范围广,常会涉及四肢、头部、躯干、内脏;三是脊髓性颈椎病愈后较差,若不及时治疗,可致终身残疾,遇到这类病人,医生只要想到有颈椎病的可能,做一个颈部x线片或颈部CT,便可确诊或排除。
专家还表示,颈椎病一旦确诊,有很多治疗方法可选择,但主要是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绝大多数病人都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解除病痛。而在各科非手术治疗中,推拿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之首选疗法,越来越受社会重视。特别对颈型、神经根型、颈动脉型有较好的疗效。推拿疗法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并且能够纠正紊乱的颈椎小关节,使局部经络通畅,诸症自然消失。但手法应轻柔和缓,切不可粗暴猛烈,尤其是在进行颈部旋转扳法时,不能超越生理范围,以免因方法不当引起医源性损伤而加重病情。这一点不仅医生要高度重视,患者在求医时也要谨慎选择医师。
孩子得颈椎病勿误诊
生活中经常听说某些高考生在高考前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常出现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精神烦躁等神经衰弱现象。有些家长疼爱自己的儿女,为了金榜题名,又是补脑,又是吸氧,买了大量补品,花费大量金钱,情况依然未改善,殊不知,这正是颈椎病在作怪。
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初中或是高中学生因紧张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而就诊,这些患者中,颈部检查都存在颈肌紧张、挛缩现象,甚至有颈肌钝厚,小关节移位等,通过手法松解外贴治疗,加强体育锻炼,上述状况可得到迅速改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那他们为什么会得颈椎病呢?这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同学们长时间处在伏案状态下,坐姿不正,而这期间的体育活动又少,加上全社会正在普及电脑,而有些学生沉迷其中,可想而知,这种状况造成颈肌及其他软组织的损害是多严重,以致大脑承受过重的学习负荷而发生的。
P24-27
脊柱不正是百病之源。人人都有脊柱,但很少有人真正地了解脊柱,更少有人懂得呵护和保养它,其实人类许多的现代病的根源皆出于自己本身对健康的无知以至于使许多病患的治疗和康复一再延误,更多地走进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和脊柱不正密切相关已被众所认同,然而视力障碍、耳聋耳鸣、心律失常、失眠、腹泻、胃肠溃疡、肥胖、性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上百种疾病都可能是脊柱惹的祸却鲜为人知。
从猿到人的进化,劳动使人学会了直立行走,但脊柱则开始承受起身体行动的所有压力,亦是人类为结束爬行所付出的沉重代价。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加速了改变生存方式的步伐,使直立为主的生存状态迅速演变成坐位为主的工作生活方式,使脊柱尤其是腰椎和颈椎的压力越来越大,使患脊柱相关疾病的人群迅速扩展,令众多现代人百病缠身或生活在“亚健康状态”,关注脊柱健康已刻不容缓!
“颈椎病与颈源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大多中医骨伤医师及基层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方法治疗,常获立竿见影、手到病除之效,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一古老的中医手法及保健治疗方法更加突出其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
从医50多年,在颈椎的的手法和治疗道路上,我是亲身体验与受益者。对颈椎病病人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体验,从而得到对颈椎病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技术的提高,融于本书编写之中,以供同道参考。
在今天,颈椎病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一种新的时代症候,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保健理疗措施,指明了该病易发潜在人群,详尽地指导读者怎样从细节入手,改正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远离颈椎病的困挠。堪称是颈椎病高危人群、颈椎病患者及专业医护人员的实用宝典。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医传统技法发扬光大、惠泽世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引用了多部著作中的内容,丰富了本书的水平,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
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桑长利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