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吸收了国内外新颖的理财观念,结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收支情况,介绍了很多实用、有效的理财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战指导意义。同时,还详细论述了最常用的理财工具,从信用卡、房产、股票、基金、外汇、期货、债券到教育投资、保险规划、养老规划和储蓄,涵盖了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理财方法;提供了针对不同人群量身定做的理财规划和一些值得借鉴的理财案例;分析了如何规避风险,让理财进行得更理性、更安全。本书对理财工具的介绍全面细致;讲授的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推荐的方法科学实用,切实可行;内容贴近生活,紧跟时尚,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科学理财之需。它将以专家顾问和参谋助手的身份,为您的理财事务提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参考意见,帮您把握时代脉搏,发掘创业商机,共济财富自由。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是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的必修课。很多人也已经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行动起来,他们的理由是没财可理。其实,这是对理财的误解,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理财不是用大笔的钱进行投资,而是对自己的收入进行合理的安排。不管收入是多是少,只要找到合理的投资工具,并借助时间和复利的威力,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理财顾问。
如果你有稳定收入却没时间理财;如果你有理财计划却又担心风险;如果你在寻找一种省时又省心的理财方式,本书将告诉你简单易行的理财思路和最合适的理财工具:将会改变你和你的家庭财富积累的方式,让你和你的家人更充分的享受财富带来的幸福和从容。
2.必须改变错误的理财观念
随着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理财的需要。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错误的理财观念。须知理财是关乎人一生的大事,错误的理财观念将使人多走弯路,甚至遭受失败。所以,我们首先要改变错误的理财观念。
错误观念一:我现在没财可理,等有了钱再说
好多人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我现在没有财可以理,等有了钱再说。”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有这种想法的更多。
难道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会从中受到启发。
李小姐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快一年了,月工资2500元;吴小姐专科毕业,参加工作有2年时间,月工资1800元。按常理说李小姐每月收入2500元,比吴小姐多700元,她应该更具备理财的条件,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同样是1年时间,吴小姐存下了7000元,李小姐只存下了不到100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看看两人的收支情况:李小姐在衣食住行上的开销都要高出吴小姐,除去这些基本消费,她在游玩、购置自己喜爱的电子产品等方面还有一大笔支出,粗略算下来,她的2500元月收入所剩无几。而吴小姐虽月收入不高,但精打细算,每月基本消费只有1000元,她比较喜欢看书,每月要花费100元左右买书。这样算下来,吴小姐每月的开销大概是1100元,1年能节余8400元,除去一些额外的开销,吴小姐1年下来存了7000元,之后她又用其中的5000元购买了康宝灵活配置基金,享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从上面的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声称自己没有财可理的李小姐,真的没有财可以理吗?若真是那样,为什么收入比她少的吴小姐却有积蓄?
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其实李小姐并不是没有财可以理,而是根本没有理财的意识。现实生活中,比吴小姐收入低得多的大有人在,他们一样能理财。对我们来说,关键是要具有正确的理财观念,要明确地告诉自己:“我要从现在开始理财!”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无财可理,只要有经济收入就应该尝试开始理财。这样才能不断地给自己的财富大厦添砖加瓦。
错误观念二:我不需要理财
还有一些人,自身条件好、工资也比较高、工作很稳定,因此就觉得自己没有理财的必要。当然,如果你有足够高的收入,而且你的花销不是很大的话,那么你确实不用担心没钱买房、结婚、买车,也不用担心意外风险的出现,因为你有足够的钱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仅仅这样你就真的不需要理财了吗?要知道理财能力跟挣钱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着高收入的人应该有更好的理财方法来打理自己的财产,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或者说为了自己的下一个“挑战目标”而积蓄力量。况且,天有不测风云,任何人都会有需要大笔支出的时候,若没有使财富获得相应的增值,就会给生活造成很大的风险。
小李,27岁,在某公司做大客户经理,工作4年,年收入15万元以上。她自己买了一辆大众POLO汽车,每天开车上下班,平时消费很高,也从来不在家做饭,穿戴基本都是名牌,晚上还经常去三里屯或是后海的酒吧消费,不可谓不潇洒。而且她一直也认为,像她这样的情况根本不需要理财。对于公司业余组织的理财咨询课她也从来不听。工作几年下来享受了不少,可“银库”里没存下什么“银子”。都消费了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老家突然来电话告诉她母亲患了肺癌,需要做手术,手术费要十几万元。家里人认为小李的收入高,应该能承担这笔费用。这下小李傻眼了,平常花钱如流水,真到急用的时候,没钱了。怎么办,没钱母亲的病也得治啊,只好去借。还好小李周围有些好朋友还有一些积蓄,东拼西凑总算把救命钱给拿出来了。小李急忙把钱汇给家里,算是救了急。而这些借钱给小李的朋友都很奇怪,小李这么高的收入,工作都4年了,怎么连十几万元都拿不出来?她的钱都到哪儿去了?而小李自己也很惭愧,她从这件事上长了记性,以后也不那么乱消费了,还慢慢开始学习理财。
按理说,像小李这种工作条件以及她的收入能力,平常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的话,一般经济问题都难不倒小李。可是偏偏遇到了母亲患大病的特殊情况,她的“风险防御系统”一下子就崩溃了。其实,如果小李之前稍微有一点理财意识,像她这样的收入,完全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而她的生活风险抵御能力也应该是很强的。正因为她认为自己收入高,不需要理财,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收入越高,越需要理财。因为,收入高的人因理财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会比收入低的人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更大。
错误观念三:没有时间理财
现代人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时间来了”。每日为工作而忙忙碌碌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的人,就像常怨叹钱不够用的人一样,是“时间的穷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来过的愿望。但上天公平给予每人一样的时间资源,谁也没有多占便宜。在相同的“时间资本”下,就要看各人运用的技巧了。有些人是任时间宰割,毫无管理能力,24小时的资源似乎比别人短少了许多;有人却能“无中生有”,有效运用零碎时间;而有些懂得“搭现代化便车”的人,干脆利用自动化及各种服务业代劳,“用钱买时间”。“时间即金钱”,尤其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更能深切感受,每天时间分分秒秒地流失虽不像金钱损失到“切肤”的程度,但是,钱财失去尚可复得,时间却是“千金唤不回”的。如果你对上天公平给予每个人的24小时资源无法有效管理,不仅可能和理财投资的时机失之交臂,甚至还可能人生终至一事无成,可见“时间管理”对现代理财人的重要性。既然想找上帝“偷”时间不可能,那么学着自己“管理”时间,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的途径。
时问管理与理财的原理相同,既要“节流”还要懂得“开源”。要“赚”时问的第一步就是全面评估时间的使用状况,找出所谓浪费的零碎时间;第二步就是予以有计划地整合运用。首先,列出一张时间“收支表”,以小时为单位,把每天的行事记录下来,并且立即找出效率不高的原因,彻底改善。其次,把每日时间切割成单位的收支表做有计划的安排,切实去达到每日绩效目标。“时间是自己找的”,当你把“省时”养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就会使每天的24小时达到“收支平衡”的最高境界,而且还可以“游刃有余”地处于“闲暇”的时间,去从事较高精神层次的活动呢!
错误观念四:把钱存进银行就等于理财
有些人对理财的理解非常狭隘,认为把钱存进银行就是理财,而且这种做法最安全,没有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外币储蓄存款余额首次超过11万亿元。国内居民储蓄增长速度也同样让人吃惊,从2000年的7万亿元到2001年的8万亿元,用了22个月,从2001年的8万亿元到2002年的9万亿元,则用了10个多月。应该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储蓄理财是最安全、最稳妥的。但是,鉴于目前、利率(投资报酬率)处于很低的水平,把钱存在银行从短期看好像是最安全的,长期而言却是不很明智的理财方式,因为利息收入远远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不适于做长期投资工具。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结果,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只要及时改变错误的理财观念,就意味着迈出了成功理财坚实的第一步,最终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P4-7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是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的必修课。很多人也已经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行动起来,他们的理由是没财可理。其实,这是对理财的误解,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理财不是用大笔的钱进行投资,而是对自己的收入进行合理的安排。不管收入是多是少,只要找到合理的投资工具,并借助时间和复利的威力,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理财顾问。
关于理财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从前,一个小山村里住着李姓和赵姓两户人家,为了让家人喝上干净的水,老李和老赵每天都要到离村子很远的一眼山泉去挑水。由于路途遥远,每次挑水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留给他们下地干活的时间很少,庄稼的收成自然也不好,生活十分艰难。有一天,老李发现老赵把挑回来的水分出来一小部分倒人一个大水缸中。老李觉得很奇怪,就问老赵为什么这样做。老赵说,我每天都往这个水缸中倒一点水,虽然很少,但时间长了水就会多起来;等水缸有很多水以后,我就可以少去挑水,用更多的时间下地干活,到时候收成就会比现在好了。老李听了以后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每次倒那么一点水,根本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于是他还是沿用以往的方式继续挑水。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春播的时候,老李还是像以前那样每天辛苦地挑水,没有太多的时间下地干活。可是,老赵就不一样了,他已经有了满满一缸的水,不用每天都去挑水了,而且有时间进行精耕细作。结果收成提高了,生活也改善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就像是在给自己挑水,也许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挑水自不在话下,但当我们老了,没有力气去挑水的时候,我们的水缸是否已准备好充足的水呢?其实,理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为自己准备一只大水缸并把它灌满。
理财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理财不是一时冲动,不是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运气,而是一种恒心,一种智慧,一种和时间赛跑、战胜自我的毅力,是每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都可以掌握的一门学问。
本书吸收了国内外新颖的理财观念,结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收支情况,介绍了很多实用、有效的理财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战指导意义。同时,还详细论述了最常用的理财工具,从信用卡、房产、股票、基金、外汇、期货、债券到教育投资、保险规划、养老规划和储蓄,涵盖了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理财方法;提供了针对不同人群量身定做的理财规划和一些值得借鉴的理财案例;分析了如何规避风险,让理财进行得更理性、更安全。本书对理财工具的介绍全面细致;讲授的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推荐的方法科学实用,切实可行;内容贴近生活,紧跟时尚,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科学理财之需。它将以专家顾问和参谋助手的身份,为您的理财事务提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参考意见,帮您把握时代脉搏,发掘创业商机,共济财富自由。
物质决定精神。人只有首先获得了物质上的自‘由,才能真正拥有精神上的解放。财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只有获得财富上的自由,才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理想,不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脱节。富有的人不一定是会理财的人,但善于理财的人一定是富有的人。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无数中产阶级的产生使理财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历时半年多,经过许多专业人士的精心设计和编写,本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的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参照了许多理财专家的理财心得和实用方法,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只能表示深深的谢意!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主要还有李桂英、梁海、卢广文、路军丽、王金花、赵河俊、王金枝、李军、王佳、路晓洁、李宇林、张立志、侯慧娴、韩阿庆、陈兵礼、崔铉福、高秀英、崔金明、黄姬英、李敏、崔光明、胡家、罗飞、张晓荣、王建玲、冯婷、崔日明、申娟、胡飞、李青霞、陈忠杰、赵莲花等,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深表谢意!
作者
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