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者粱宾宾的作品集。粱宾宾的散文具有独特的人文视角和艺术感染力;以自然而然的韵致,唯美的文风,富于哲理的智慧解读了生命的意义。作家通过看其琐碎、具体的生活体验,以及从医的经历,加之与时代共进的记忆和思考,探索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也不乏对丑陋灵魂及浮躁世况的批判与追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对草也当歌(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者作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宾宾 |
出版社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者粱宾宾的作品集。粱宾宾的散文具有独特的人文视角和艺术感染力;以自然而然的韵致,唯美的文风,富于哲理的智慧解读了生命的意义。作家通过看其琐碎、具体的生活体验,以及从医的经历,加之与时代共进的记忆和思考,探索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也不乏对丑陋灵魂及浮躁世况的批判与追问。 内容推荐 中国作家在线网评价梁宾宾作品时写道:作者关于生死、爱情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和感悟,在她含蓄、简洁的文字背后渗透着关怀与温情,于不期然的相遇中让人怦然心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社会在物质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造就属于自己的中等阶层,拥有具中国特色的中等阶层文化。梁宾宾的作品恰在这一层面上提供了一份中等阶层的精神文化报告,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不久的将来,中国中等阶层精神文化的宏大图景。 本书收录了梁宾宾的散文精品。 目录 对草也当歌 海上宫殿 跨过世纪的繁茂与优美 关爱共同的家园 首尔风情 墨香里走出王昭君 对草也当歌 燕园四月天 窗口 在雨季——献给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弦外之音 微笑的雪人儿 小白鼠 槭叶寄情怀 善于赞美乃人之美德 心灵的等级 文字人生从这里开始 柔刚并济外圆内方 追星 谈女人魅力 心灵的等级 我做器械护士 生命有约 关于BALB/c 世上最苦是情种 马年说马 诟如不闻 两个四百五十元 以“爱”取胜的墨西哥老片 我们看《创伤》的日子 书的颜色与味道 书的颜色与味道 我读卓娅和舒拉 送给孩子们——《名家名篇欣赏》序 获得纯洁和善良的灵魂——小说集《屋檐内外》自序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散文集《生命有约》序 世界不能没有爱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大会获奖感言 生活赋予小说生命 ——小说《突然感觉到的是一种心情》创作谈 以人道的火炬照亮人类神圣的殿堂 ——《移植生命的院士》创作手记 勾勒与渲染——读木心 我的处女作散文《对草也当歌》 真诚地面对生活 艺术鉴赏与欣赏 亲情载满每一个年 亲情载满每一个年 你总得放开妈妈的手 在康乃馨盛开的日子里 我的小学老师和同学 妹妹的奶奶我的奶奶 黄花白絮送她远行 哦朋友让我谢谢你 情 我的前辈作家张峻 人、文、画的和谐——韩羽 往昔——与铁凝 镜里镜外窦文涛 有缘相识不觉晚——与曹彭龄、卢章谊伉俪 自然也是一种美——追忆戴爱莲先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纪念邓丽君 试读章节 跨过世纪的繁茂与优美 驰名海内外的天津“五大道”,坐落在天津市的和平区体育馆街,“五大道”是指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以及之间的睦南道,大理道和重庆道,为早年的英租界。而也有人说“五大道”指得是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依我看来这都无关紧要,虽然在她周围还遍布着数不清的街道,但只有这五大道最令人神往,她之所以引人关注,是由于在这五条道路上排列着姿态迥异,具有异国风采的建筑,它们使这里成为了世人瞩目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近年来,天津市政府正计划对五大道进行整修和改造,让眼前这个具有百年风情的区域增添几分现代感,致使它成为津城里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 横贯于河北路的五大道如今依旧向世人们展示着她的风采:马场道的繁茂,睦南道的静谧,大理道的洋气,常德道的华贵,重庆道的唯美,成都道的从容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她的独树一帜,她的幽深宁静,和她丰厚的历史积淀以及淳厚的异国情调,让每一位走近她的人都忍不住唏嘘惊叹!而我之所以记住她,欣赏她,珍视她,除了因为她曾经是外国佬的租界地,因为她分布着许多名人故居,因为她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因为她独特的优美和宜人的环境之外,还因为这里曾经是我的栖息地。 四十三年前,河北省政府的所在地就设在天津市,我的父母亲都是省直系统的干部。当时母亲还很年轻,是河北省文化厅秘书处的一名干部,她的工作单位就在同属于租界地的桂林路上。我的家住在马场道的一处名宅里,在那里,我度过了一到两岁的幸福时光。 美学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定义,就是“距离产生美”。已经远离她四十三年后的今天,我和丈夫带着女儿到天津旅游,无论其它地方有多精彩,而“五大道”一定是我观光的重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这儿的一幢幢漂亮洋房和花园寓所里住着百姓人家,那一处处玲珑、娟秀的楼房,伟岸、豪华的名宅有的已被国家或公司征用。一排排花草掩映着的庭院,一尊尊石砌的粗犷围墙,在荫影的遮蔽下显得幽静、舒适,凸显着津门神秘而独特的异域风情。她的尊贵典雅,洒脱向上,会让人抛开浮躁,感受安静。当我置身于街道中央,环顾四方时,恍若时光倒流,回归到童年,重新体会自然、体会心灵、体会人生的初始状态,体会这里蕴涵着的鲜活和厚重。哦!只有天知道,这个我记忆里仿佛不存在的地方,已经让我惦念了四十三个年头。一直以来,我把她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个角落里,固守着这片净土并视她为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绝不允许世故与恶俗近她一步,让她永远保持着我当时那个年龄看她时的纯真与圣洁。 于是,我在心灵深处为她腾出了一片神圣的领地,我愿意坚守、探究并保存发生在这里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自1919年到1926年这七年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来修建道路。重庆道便在1922年建成,先被命名为爱丁堡道,后为剑桥道、重庆道;在七年之后的1929年,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成都道先后落成,当时它们一律被冠以英国街名。 “五大道”以西式建筑群体景观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景,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地,从而使这五大道成为了近代名人的荟萃之地。她有22条马路,总长度为17公里,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汇集了罗马式、罗曼式、日耳曼式、哥特式、希腊式、俄罗斯古典式、文艺复兴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的经验组合。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名居就多达三百余处。 马场道建筑的颜色红白柑间,庄重、和谐。她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路长3216米,路宽20米,还设置了街心花坛。十九世纪末,因她通往英租界跑马场而得名,是近代天津达官显贵云集、交错、往返的一条主要道路。据资料记载,末代皇帝溥仪,清朝各色遗老,民国下野政客,失意的军阀、贵族均在此路留下足迹。道路两侧的西式建筑交相辉映,一派欧陆风情。坐落于马场道的第121号小洋楼,当年为英侨学者达文士所居住,所以被称为“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别墅成为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坐落于马场道上的还有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的博物馆之一,“工”字型建筑,具有罗马式风格;工商学院是三层设有地下室的主楼,顶部外檐为大块蘑菇形石面,曼塞尔式瓦顶,楼体正面镶有圆形大钟,具有典型的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如今这两座建筑均留存于天津外国语学院内。 沿着马场道旁边的小路,右拐穿过居民区,就走进了睦南道。她全长1968米,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有22处。最早被称为香港道,后改为镇南道、睦南道。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高大繁密;房屋错落有致,行人稀少,显得异常幽静。睦南道20号原本是国民党军阀孙殿英的住宅,建于1930年,是一幢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为豪华气派。睦南道24号是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的旧居,外形极尽欧洲古典建筑的风貌。位于睦南道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原是天津八大家“李善人”后代,原天津殖业银行经理李叔福的居所。睦南道50号为原国民党总司令张学良二弟张学酩的故居,红砖清水墙,坡瓦顶,精致、厚重,为英式庭院别墅。 回首远望,道路两旁的树荫掩映着风格各异的洋楼,花束在楼栏前摇曳。漫步其间,忽然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就仿佛钻人了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为我们设下的圈套:“多年前那彩图明信片上的雄伟大宅,优雅,精美,一无瑕疵,比我梦中见到的形象更加完美!宅子由平坦的草地和绒毯似的草坪环绕,坐落其间;庭院平台倾斜着伸向花园……走到小径的尽头,鲜花在我们头顶构成拱形,我们不得不弓着腰从下边钻过去。当我再次站直身子,抹去头发上的雨珠时,我发现幸福谷已同杜鹃花和树林一起被抛在后头。” 带着这诗幻般的感觉我们又转入了大理道。她原名为新加坡路,全长1745米。该道以拥有各种欧式的单体小洋楼而著称。在“五大道”上坐落着两幢中西合璧的公馆,其中一处是大理道的3号和5号,为原江西督军蔡成勋的旧居。3号为主楼,外观呈法国罗曼式,内装修使用了中式木雕;5号则是中式四合院家庙,无论是垂花门或是门窗隔扇、砖、木、石雕,无一例外地显示着悦人的精道。 当我们步入常德道,呈现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致,它是五大道中较短的一条道,全长1219米,原名为科伦坡道。或红或白的各式楼房鳞次栉比,让人赏心悦目,集中体现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风貌。 重庆道和大理道的建筑多以白色调为主,洁净、典雅。重庆道全长1900米,多为英国联排式高级公寓房屋。如今这条路上娱乐餐饮场所有好几家,也不乏风情万种的酒吧。“五大道”的另一处中西合璧的优美建筑就设在这里。55号是“五大道”中唯一的一座王府——庆王府,是清王朝庆亲王第四代传人爱新觉罗·载振的公馆。它由两层楼的四合院构成,西式外檐,中式天井,顶层被尊为祖先堂。庭院东部为中式花园,设有假山、石洞和六角凉亭,别样的园林景致,为重庆道增添了另一番情趣。 P6-8 序言 出版这部文集时,需要作者提供一幅照片。在我众多的照片当中,我选择了这一张。 虽然时过境迁,而这照片所记载的,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她也是我认为不错的照片之一。 记得我曾聆听过一位老先生的艺术课。他强调绘画的意境——清静,一心一意。“一心一意”就好比练功,“练功”的状态要保持清静。还有绘画技巧、光的运用、传统形式与现代意识的结合,通过画面传达出作者的意图、思想和情感,打动自己也感染观众。 然而绘画与摄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跳出我自己的圈子来看,这幅照片在结构、色彩、意境、技巧、画面语言、精神面貌、情感表达、传统形式与现代意识的结合、自然光与灯光的互补上,基本符合老先生所讲述的创作要领。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侯我刚刚调来北京,成为中国首都的一名公民,我的先生还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读临床医学研究生,正在准备毕业论文。 在“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稿赏菊过重阳,枫叶留丹就在那秋山上,丹桂飘飘分外香”的一天,我们乘着这良辰美景,跟着人流爬上香山观赏枫叶。就在他紧张得已经分不清昼夜的日子里,下这样的决心并不容易。 我们在香山尽情地玩了一天,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山上的景色更加迷人。一时间,山野、林海和游客仿佛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金纱,在晚风的关照下,闪烁着得意的光彩。我们惊喜地眺望远方——山色清秀,层云飞霞。收回视线再看林中深处——含混暧昧,明暗交融。随着夕阳的移动,那层“金纱”也在不断地变换着色彩…… 留住她,留住他,留住它!留住这美妙的瞬间,留住这神话般的意境。我赶紧拿出了照相机。 一阵山风吹过,肩上的丝巾被掀起,遮住了相机的镜头,扯断了我的视线…… 他走过来,把身上的外衣脱下来披在我身上。 正当我再次举起相机的时候,两位与我们年纪相仿的男士走了过来。 其中一位问道:“为你俩拍张合影好吗?”这正中我们下怀。 于是,我俩相携在霞光映照着的枫树前。 那位男士打开相机的闪光灯,迅速地按动了快门。之后,他建议为我单独拍一张,我自然很高兴。我背光站在原地,他将镜头对准了我寻找着合适的角度,嘴里念叨着:“把阳光闪在身后,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前面再用相机补光,人物面部会显得明快。两种光源结合运用,就能收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么说着,照片已经拍完了,他们把相机还给我,跟我们道别。道过谢,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们猜想,他们大概是专业摄影师,至少也是摄影爱好者,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得到了意外的收获,不但学会了一种拍摄方法,也领悟了一个道理——美产生于自然、产生于和谐、产生于秩序、产生于情感,还产生于技艺。照片洗出来了,我们很满意。时过境迁,今天再看这照片已不像当初那么新鲜,照片的效果明显地受到了相机质量的制约,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记录了我当时的精神面貌,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所遗憾的是我无从得知拍摄者的姓名。 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如果他能看到这张照片该有多好!虽然我们只是擦肩而过,不会给对方留下任何记忆,可他这幅作品留给我们的却是无法复制的时光,她时常唤起我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尼古拉·斯帕克思在他的小说中写道:“诗歌写出来是为了启迪而不是推理,是为了触动而不是判断。” 而摄影和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实无论是摄影、绘画还是写作,都一样表达着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这个世界的虔诚。 作者于北京荣上居 2006年枫叶留丹之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