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人力资本理论、产权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本和人力资本概念的文献梳理,确认了生产功能和获利生息功能是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基本特性。它通过对人力资本交易的历史呈现,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交易的产权制度基础,揭示了人力资本交易从人力资本等级制、到人力资本对物力资本的依附、再到人力资本化交易这些具有规律性的历史变迁,指出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是人力资本化交易的社会条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力资本交易原理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石邦宏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人力资本理论、产权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本和人力资本概念的文献梳理,确认了生产功能和获利生息功能是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基本特性。它通过对人力资本交易的历史呈现,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交易的产权制度基础,揭示了人力资本交易从人力资本等级制、到人力资本对物力资本的依附、再到人力资本化交易这些具有规律性的历史变迁,指出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是人力资本化交易的社会条件。 内容推荐 本书以人力资本理论、产权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呈现了人力资本交易从人力资本等级制,到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依附,再到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这些具有规律性的历史变迁,指出民主社会、发达的市场经济是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社会条件,现代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揭示人力资本的资本特性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人力资本租赁、人力资本出资情景下的人力资本交易实践,提出了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机制、交易模式、制度保障等具有创新意义的人力资本交易思想,预见了人力资本交易的资本化趋势。 丰富的案例、生动的解读,学术品味和可读性兼具,是本书的重要特点。 目录 第一章 人力资本的资本特性 第一节 资本的界定 第二节 人力资本的资本特性 第二章 人力资本交易的产权基础 第一节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第二节 人类历史上的人力资本交易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力资本交易 第一节 现代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核心途径 第二节 现代教育推动人力资本全面异质地生成 第三节 教育在人力资本交易中的信号作用 第四节 现代教育推动人力资本市场细分 第四章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实践考察 第一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壁垒逐步消失 第二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实践 第五章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原则与机制 第一节 影响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原则 第三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机制 第六章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模式 第一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生息模式 第二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生产模式 第三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上市模式 第七章 人力资本交易价格生成技术 第一节 人力资本定价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租赁情景下的人力资本定价 第三节 出资情景下的人力资本定价 第四节 人力资本定价权的争夺 第五节 人力资本会计处理的方案 第八章 人力资本融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间接融资 第二节 人力资本直接融资 第三节 人力资本融资选择 第九章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风险 第一节 人力资本交易的制度风险 第二节 人力资本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 第十章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法律制度构想 第二节 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体系设计 第三节 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风险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原始农业时期的人力资本交易特征 在食物采集和原始农业阶段,人力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由于工具极其简陋,人们获得食物和生产粮食的能力仅能维持氏族群体的基本生存,再加上人类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极为柔弱,人力的单独使用效率低下并时刻面临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危险,这就客观上迫使人力资本成为公共资源,特定群体中的人们共同采集食物和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采集物、粮食与畜牧产品归群体或氏族社会所有。 原始社会中,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主要有:婴幼儿的养育成本由群体或氏族社会支付,人力资本的进一步积累主要依靠生产过程中长者的经验传授和个人获得的实践知识,这种个人获得的实践知识不断地上升为经验知识并在氏族社会内外传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力量。在没有大量剩余产品出现的原始社会中,人力资本主要体现为体力和生活经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以血亲为纽带结成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没有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占有和剥削关系,也未形成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性别歧视。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仅以维持群体生存为限度,缺乏追求剩余的动力和机制,因此原始社会中人力资本的交易原则显然是公平优于效率,各氏族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闲置,这一现象随着原始农业所导致的生产率提高而变得更为明显。这种无效率的人力资本交易方式最终被更有效率的交易方式所取代。 2.奴隶社会时期的人力资本交易特征 原始农业社会后期,铁器和灌溉等技术的广泛采用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农业发展、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以及社会制度变革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推动力量。人口增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需要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农业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食物剩余使社会供养一定数量的管理阶层成为可能,于是人类社会逐步地向以城市中心、国家权力、贡赋、阶级或等级、文字等为代表的文明社会过渡。奴隶社会时期人力资本交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本使用领域的强制分割。宗教或世俗的奴隶主为贵族阶级,其人力资本运用于国家统治和阶级统治,体现为世袭的绝对特权,通过剥夺奴隶的人身权从而全面控制奴隶的人力资本并使之成为为奴隶主阶级创造财富的工具;奴隶的人身权利被强制剥夺,不享有公民权和人身自由,其人力资本的使用被限定于生产与劳务服务领域,他们所创造的财富被奴隶主阶级无偿占有,贵族世袭制度决定了奴隶没有通过自身努力或阶级间通婚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可能,但有少量奴隶可通过赎买人身权而变成有少许自由的平民。 第二,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的途径增多。社会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途径有:首先,奴隶主阶级通过教育形成管理型或统治型人力资本,从而形成维护国家和本阶级利益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积累,如中国商周时期、古希腊奴隶制城邦时期的贵族阶级都非常重视本阶级的知识教育和军事教育;其次,奴隶主通过给奴隶保留仅能维持其生存所需的食物及生活用品,而维持以体力为主的人力资本再生,保证生产和服务所需的人力;再次,通过战争获取奴隶成为奴隶社会获取奴隶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手工业者和少数自由平民在生产中的经验积累及其家族式传授是社会人力资本增长的重要力量。个人人力资本形成和优化的两种途径是:奴隶主人力资本通过世袭特权和教育形成,奴隶人力资本通过经验传授和生产实践形成。 第三,人力资本运行的低效率。尽管与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的人力资本运行效率有所提高,但是这种运行仍然处于低效率状态。首先,贵族世袭制度使奴隶主阶级接受教育的动力大大减少,他们不需要奋斗就能取得贵族爵位、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长此以往奴隶主阶级人力资本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奴隶无偿劳动的提供和奴隶来源的扩大(通过战争掠夺、奴隶交易等方式),奴隶主阶级一贯使用奴隶劳动替代新技术,使奴隶劳动永远被限定在体力劳动的范围内,严重阻碍了技术进步和人类的文明进程,压抑了更高级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人力资本的交易基础是政治统治、军事控制和等级制度。由于奴隶社会存在严格的阶级界限和等级界限,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人力资本不可能实现自由交易,奴隶劳动效率的提高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监督奴隶劳动的措施主要依靠严厉的处罚,但是由于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的财产”,压迫越多,抵触越大,因此监督的成本越来越高,甚至不时爆发奴隶的反抗,建立强权政治和依靠军事力量是维持这种扭曲的人力资本交易制度的根本保障,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政治统治和森严的阶级界限取代了原始社会以血亲为纽带的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 第五,多层次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等级体系。当我们把国王设定为一般的最高统治者时,然后则依次是贵族奴隶主、自由民、奴隶,奴隶主对奴隶享有生杀大权;在一个家庭中男人是绝对的权威,对妻子儿女享有生杀大权;由于男人在体力上具有优越性,并且体力劳动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奴隶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丢弃女婴的恶习曾在很多奴隶制国家流行,这种歧视严重压制了女性人力资本的成长,导致女性长期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原始社会男女平等的美好状态从此在人类社会中彻底消失了。这种社会关系和性别关系的不平等集中体现于中国的商周时期的宗族等级制度、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的种姓制度中。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制度对于人力资本交易的决定性影响。 第六,以奴隶买卖为特征的人力资本交易和向下的阶层流动。奴隶的人身权及其人力资本所有权虽然与其人身不可分离,但是其所有权却属于奴隶主,因此奴隶自己无权进行人力资本交易,而奴隶主却有权买卖、赠送自己庄园里的奴隶,因此在古代欧洲的奴隶制国家中,奴隶市场非常发达,奴隶的价格则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由于贵族奴隶主的爵位世袭制,限制了向上的阶层流动,纵向的社会流动主要表现为向下的阶层流动:奴隶几乎没有可能变成贵族,但是由于战争、灾祸和管理不善,奴隶主沦落为平民、自由民沦落为奴隶的现象却大量存在;债务奴隶构成奴隶的重要来源,这一社会现象即使在封建社会也十分普遍。P42-45 序言 我国三十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培育出了大量的企业家,他们拥有财富或财富控制权,其财富拥有量和控制量决定了他们在经济生活中话语权的大小。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持续享受财富带来的荣耀和满足时,知识经济悄然来临了。知识经济带给他们的是快速的市场变化以及惊人的市场淘汰率。也就是说,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今天的千万富翁,明天就可能身无分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线索逐渐明朗起来,那就是真正能够把握市场变化的是人才,而不是机器或货币本身。从此,人力资本的力量被发现、被重视、被利用。一开始,这种利用是廉价的,但是当人力资本所有者发现机器离开他们就是一堆废铁的时候,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权利,很多学者也从理性的角度帮助他们寻找答案,于是人力资本的资本特性迅速为人们所知晓,人力资本所有者追逐租金或利润收益的市场基础日益成熟。 历史跟中国的“资本家”开了个很大的玩笑。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资本家还没有强大起来,满含共同富裕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成为新中国成立的基础,从此民族资本家逐步在中国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后,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旗帜下,涌现出了一些积累了一定资本的企业家,他们本来以为只要通过各种途径控制了物质资本,就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和荣华。现在这种曾经很起作用的理解受到了知识经济的挑战。似乎中国的市场经济又要跳过一个历史阶段,而直接进入人力资本主导经济的时代,这或许又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初衷。 物质资本所有者不得不选择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平相处、分享利益。然而,这种选择不是心甘情愿的,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毁约。政府也不得不根据其雇员的市场价值制定和调整雇员的薪酬,但这种调整也往往滞后于市场价格变化和增长的速度。人力资本交易过程中存在机会主义动机和风险,例如人力资本购买方有降低人力资本租金和利润收益的动力,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搭便车”和偷懒的动机。长期看,这种微观的权利斗争不仅有害于双方,也有害于整个经济的质量与活力。如何保护人力资本的资本权益,如何构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赢的制度与机制,成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就是本书试图解决的问题。本书有以下几个看点:①通过对人力资本交易的历史呈现,揭示了人力资本交易从人力资本等级制、到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依附,再到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这些具有规律性的历史变迁,指出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是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社会条件。也就是说,人力资本作为资本在市场上交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分析了现代教育在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促进人力资本全面异质地生成、发挥筛选信号作用、推动人力资本市场细分等方面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③人力资本交易的本质是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让渡人力资本使用权,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有三种模式,即生息模式、生产模式和上市模式;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在坚持自愿、契约、诚信、保险、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基础上受价格机制、谈判机制、保障与保险机制的制约和调节。④人力资本交易价格的生成是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难点,本书从人力资本交易的实务出发,以人力资本租赁和人力资本出资为交易背景,赋予了人力资本定价技术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指出人力资本定价权是人力资本交易各方争夺的焦点之一。⑤在人力资本生成和交易的过程中,离不开与物质资本的合作,因此人力资本融资是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工具及其创新都可以为提高人力资本交易水平和交易质量效力。⑥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存在市场风险,这包括制度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本书最后部分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全书以人力资本交易为线索,收录和设计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案例,以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帮助读者加深对人力资本资本化交易的理解。本书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谨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致谢。书中观点来自作者多年的观察、研究与思考,偏颇之处,诚恳地接受批评。 石邦宏 写于清华大学 2008年8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