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管制,由于孝文帝时期制度的两个《职员令》都已亡失,而《魏书》仅记若干零星材料和孝文帝时期制定的两个《职员令》中的官品令。本书是在众多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史籍、政书、碑文与墓志中钩稽北魏的官名,在考述中,除每一职官都引述其出处并溯及其来源外,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如北魏前期京畿实行分部制问题、八部大夫与八部帅是否一回事的问题、道武明元时期尚书省的解散问题,以及如何理解罢尚书诸曹与诸外署通设360曹的问题,均予以考释辩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魏职官制度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俞鹿年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北魏的管制,由于孝文帝时期制度的两个《职员令》都已亡失,而《魏书》仅记若干零星材料和孝文帝时期制定的两个《职员令》中的官品令。本书是在众多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史籍、政书、碑文与墓志中钩稽北魏的官名,在考述中,除每一职官都引述其出处并溯及其来源外,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如北魏前期京畿实行分部制问题、八部大夫与八部帅是否一回事的问题、道武明元时期尚书省的解散问题,以及如何理解罢尚书诸曹与诸外署通设360曹的问题,均予以考释辩明。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众多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魏书》、《北史》、《资治通鉴》等史书,《通典》、《文献通考》、《册府元龟》、《唐六典》等政书和碑刻、墓志中将北魏的官名钩稽出来,理出其设官的体系,尽可能复原北魏职官制度的全貌。本书的内容,先是考述北魏初期国家的形成,然后分别考述北魏前后期的设官情况。在对北魏前后期的职官制度考述中,除每一职官都引述其出处并溯及其来源之外,对于学者中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如北魏前期部落离散问题、京畿实行分部制问题、行政区划与分部的关系问题、八部大夫与八部帅是不是一回事的问题、道武明元时期尚书省的解散问题,以及如何理解罢尚书诸曹与诸外署通设360曹的问题,均予以考释辨明。除上述内容之外,本书还考述了北魏的人仕途径与职官管理制度。 目录 前言 一 拓跋族早期国家的形成及其设官制度 (一)拓跋族由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二)拓跋族早期国家的设官制度 二 北魏前期的中央职官 (一)大人官 (二)三都大官 (三)内侍官 (四)诸公官与诸大夫 (五)尚书省 (六)门下省 (七)中书省 (八)秘书省 (九)散骑省(集书省) (十)御史台 (十一)都水台 (十二)谒者台 (十三)诸卿 (十四)学官与僧官 (十五)武官 (十六)东宫官 三 北魏前期的地方职官 (一)司州建制及其职官 (二)北魏初期的地方行台 (三)都督 (四)州的建制及其职官 (五)郡的建制及其职官 (六)县的建制及其职官 (七)军镇的建制及其职官 (八)诸部护军 (九)领民酋长 (十)边疆诸将校 (十一)地方特遣使 四 太和中两个《职员令》的制定及其比较 (一)两个《职员令》的制定 (二)前后两个《职员令》的比较 五 北魏后期的中央职官 (一)诸公官 (二)文武散官 (三)尚书省 (四)门下省 (五)中书省 (六)秘书省 (七)中侍中省 (八)集书省 (九)御史台 (十)都水台 (十一)谒者台 (十二)诸卿 (十三)学官与僧官 (十四)武官 (十五)东宫官 六 北魏后期的地方职官 (一)司州建制及其职官 (二)北魏末年的地方行台 (三)都督与都督区 (四)州的建制及其职官 (五)郡的建制及其职官 (六)县的建制及其职官 (七)军镇的建制及其职官 (八)领民酋长 (九)边疆诸将校 (十)地方特遣使 七 封爵、内外命妇与其他官 (一)封爵 (二)内外命妇 (三)其他官 八 入仕途径与职官管理制度 (一)入仕途径 (二)铨选 (三)任用 (四)俸禄 (五)考核 (六)监察 (七)升赏 (八)降罚 (九)休致 (十)赙赠 附录 北魏职官简表 (一)拓跋族早期国家所设置的官职 (二)北魏前期的中央职官 (三)北魏前期的地方职官 (四)北魏后期的中央职官 (五)北魏后期的地方职官 (六)封爵、内外命妇与其他官 主要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