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星照耀的家庭(共和国开创者家事追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共高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庭生活真实记录,名门往事红色家族往昔追忆,独家首现红色后人亲笔实录。柯庆施、王任重、聂荣臻、乌兰夫、刘建勋、李雪峰、熊向晖、周荣鑫等老一辈中共高层政要、共和国的开创者和领导人,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是怎样面对和教育子女的?这在大众心中是个神秘而好奇的话题。有的人可能会想象,执掌政权的中共老一辈过的是何种的名门贵族生活,他们的子女又是怎样的“高门子弟”。其实,真实的情况与人们的想象不同。……

内容推荐

老一辈的中共高层政要、共和国的开创者和领导人,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是怎样面对和教育子女的?这在大众心中是个神秘而好奇的话题。本书专门约请17位元帅、副总理、部长一级的中共高层的子女,回忆并亲笔记录年少时的家事。通过他们的记忆,展示共和国领导人真实、生动而又不为人熟知的一面;而选取的角度,也多为亲情、家事等真切感人的一面,通过这点滴的记忆,折射出父辈人格的光辉。本书文笔真挚感人,记录真实可信,能让人了解五六十年代中共高层家庭生活的真实景象。

目录

心中的父亲是坦荡的乐天派 陈知进(陈赓女)/1

 谁敢说我的女儿难看/3

 我的漂亮裙子/4

 儿子被“共产”/5

 写字如同做人/6

 要能受得住委屈/6

 爸爸生气是真的/8

 爸爸当了“辣椒将”/8

 他愿意做实验品/9

 父亲的恨与爱/10

 他要去老区看看/12

 要让孩子们多了解些过去/13

 “机器一开动,哪能停下来”/14

父亲教育我们健康成长 陈瑞生(陈正人子)/17

 父子重逢/18

 有志者事竞成/22

 “共产党员的字典里不应该有特权的字眼”/26

家事家教家风 金戈(金城女)——怀念爸爸金城/31

 红装素裹皆相宜/33

 儿女如花尽歌舞/37

 梦回拳拳慈父心/42

 爱——及人之老幼/45

 生为天下百姓忧/47

 不教女儿觅封侯/53

爸爸柯庆施的身影 柯六六(柯庆施女)/57

 南京的家/58

 南京度过的童年/62

 上海度过的童年/66

 工人新村的家/72

 康平路的家/74

 对儿女言传身教/79

 和爸爸在一起/87

我们永远怀念你 李晓林(李雪峰女)——纪念父亲李雪峰诞辰100周年/93

 根据地养育了你们,不能忘记太行山/95

 不学八旗子弟,不要搞特殊化/98

 父亲关心我们成长/100

 “人不可只关心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应多关心自己

在宇宙中的地位”/103

记忆中的父亲 林梅梅(林枫女)/107

 儿时记忆里,父亲好像并不喜欢我,我很怕他/108

 一夜之间父亲被打成了“黑帮”/112

 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四个月/114

 父亲讲述秦城生活/116

 父亲在深夜里把我叫醒,和我说了他想念母亲的心情/118

 “不要说很多话,要说一句话。”/120

 听父亲讲述抗战八年在山西的生活/122

 父亲和母亲传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124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刘立强(刘建勋子)——献给敬爱的父亲和母亲/127

 先从母亲说起/128

 少年时对父亲的一些记忆/131

 父亲的爱好/134

 我记忆中“文革”前期的一些事/137

 父亲和母亲的最后岁月/143

回忆父亲陆定一 陆德(陆定一子)/151

 为了理想而革命/152

 我名字的来源/154

 积极推动并形成“双百”方针/155

 狂涛激流中的坚定/157

 父亲的言传身教/159

我们这一代受父辈的影响太大了 罗箭(罗瑞卿子)/163

 那时候虽然很艰苦,但大家都感觉很快乐/165

 我在革命大家庭的妈妈们手中转来转去/167

 父亲给我们兄弟三人改名字,寄托了他最大心愿/169

 “我儿子立了功,今天我请他吃烤鸭”/173

 “文革”中我和弟妹们的遭遇/176

关于家的几个片段回忆 聂力(聂荣臻女)/179

 再见了,爸爸;再见了,妈妈/181

 十四年后重有家/189

 “我们家有了第二代军人啦!”/193

 总理关心、元帅参加的婚礼/196

怀念父亲 谭泾远等(谭震林女)/201

 爸爸的忙/202

 硬着头皮学习/205

 一块普通白布临时赶制的装老内衣/206

 “打不倒的谭震林”/208

竹庄草青青 陶斯亮(陶铸女)/213

忆慈父 王晓平(王任重女)/221

 童年记忆中父亲的影像/222

 记忆深刻的话和三封信/223

 牢狱中的父亲震撼了我/225

 父亲的三峡情结/226

 “不怕不怕,爸爸不怕”/227

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吴持生(吴德峰女)——忆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诲/231

 父亲长期是特殊战线上的无名英雄/232

 父亲被敌人称为“中共特务三大亨之一”/238

 父母亲在“文化大革命”中/241

 父母亲给我最珍贵的礼物/245

无大爱,何以言割舍 云杉(乌兰夫女)——写在父亲乌兰夫百年诞辰之际/251

 46年后的祭奠/253

 人民之子乌兰夫/257

 风雨相随50年/260

 世间珍重惟理解/262

有趣的老爹 熊蕾(熊向晖女)/265

 有趣的检查/266

 有趣的笑话/267

 有趣的神秘/268

 有趣的率真/270

 有趣的“另类”/271

 有趣的机智/272

 有趣的“低能”/273

 有趣的“情趣”/275

 将有趣进行到底/277

回忆父亲周荣鑫 周少华(周荣鑫女)/279

 父亲早年的革命生涯及家庭生活/280

 建国初期父亲给我留下记忆深刻的几件事/283

 在杭州留下的美好回忆/285

 60年代前期父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287

 在“文革”初期的风暴里/289

 父亲一生中与家人相处最多的一段日子/291

 父亲“解放”了/293

 父亲1974年就预先报告了辽南和唐山一带可能有大地震/294

 危乱见坚贞,倔强对奸佞/297

 永生难忘的一幕/302

试读章节

谁敢说我的女儿难看

我是在部队进军大西南时,出生在昆明的,所以起名知进。司令部里上上下下都知道父亲得了个盼望已久的女儿而特别高兴。当闻讯而赶来的文工团的阿姨们看到司令员的宝贝女儿时却不禁大失所望。由于吃了缴获来的美国奶粉过敏,我的面部起了不少疙瘩,一位阿姨脱口而出:“司令员的女儿怎么这么难看?”这下可不得了,父亲听到后大发其火:“谁敢说我的女儿难看!”吓得以后谁要见到我都不得不大加赞扬一番。这段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以至于十多年后我到昆明时还有一些阿姨叔叔一见我就笑着说:“你就是司令员那个漂亮姑娘啊!”

父亲去朝鲜时,我才2岁。在火车站,不懂事的我哭着抱着爸爸的腿不让他上车离去。后来妈妈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寄给他以慰,没想到他回信却要找妈妈“算账”,“为什么把我女儿的头削掉了一块?”其实只是因为照片上我的头顶略微取景不全。

他最听不得孩子的哭声,据说是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那个牺牲在他怀中的小红军给他留下的刺激。弟弟生病后,正犯痛风的他拖着病腿被人架着过来看望,离去后一定要等到他回到自己屋里,把几道门都关紧后才允许医生给爱哭的弟弟打针。

父亲是有名的孩子头。从战争年代起,他身边就常聚着一群红小鬼、小八路。他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也慰藉了那残酷斗争环境中父亲的心。从延安时期开始,家里就有过很多的孩子。我记事起,我们家一到周末总是聚集了一群孩子,有时可达十多个,其中有烈士子女,有父母在外地、国外工作的,也有民主人士的孩子等等,我一直为有这么多哥哥姐姐而自豪。有爸爸在家里总是充满了快乐,这么多孩子围着爸爸听他讲故事,他会拿胡子扎人,逗孩子们笑,他带着大家玩,还亲自下厨房为我们做好吃的。爸爸做的鱼头豆腐可是天下最美的。因为再也尝不到他亲手做的美味,自他去世后我从此不再想吃鱼。

我的漂亮裙子

从小,父母就严格要求我们不能挑拣经过修补的破旧衣服。大孩子穿不下的衣服给小的,我的花衣服染染再给弟弟穿。记得弟弟小庶就曾因穿我的花衣服上学被同学笑话。我穿小的裙子则常送给父母战友的孩子。苏明阿姨的女儿苏小明到现在还对那时没能早点穿上小进姐姐的漂亮裙子而耿耿于怀。

父母从小学起就开始教我们学针线活、打毛衣,长大些后妈妈还把爸爸在战争年代用过的针线包送给我。那是一个粗布缝制的小布袋,是妈妈用旧军装布亲自做的,一直到参军后我都带在身边。

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父亲当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连他最钟爱的女儿都穿的是带补丁的衣服,这确是事实。但这只是反映了一个侧面。其实,在我记忆里,我有很多漂亮衣服。妈妈来自江南人家,从小练就一双巧手。我当兵后碰到不少父亲部队里的叔叔、阿姨,都说战争年代妈妈如何给他们的孩子做衣服,教他们带孩子。当他们面对新生的孩子束手无策时,爸爸就会说:“去找傅涯!”小时候常穿妈妈织的漂亮的毛衣,式样在当时还很新颖。 爸爸则用他的方式关心女儿。记得有一次从幼儿园回家,玩了一天的我把衣服弄得又脏又皱,爸爸看了很心疼,二话没说在箱子里找了一块粉红色纱布,趁着妈妈没下班,就带着我到东安门找裁缝做了两条连衣裙,回来后受到妈妈好一顿的埋怨。

那时的我,头天可以穿着漂亮入时的衣服,而第二天则换上带补丁的衣服,对这一切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自然,有什么区别。我想这就是父亲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吧。他不仅要我们学会节俭,还使我们能豁达、泼辣地对待人生,淡漠浮华。  

儿子被“共产”

这么喜欢孩子的父亲,也会遇到儿子被“共产”的无奈。那年父亲在广州疗养,遇到了他的老战友陈少敏妈妈。这位女工出身的老党员可是我党女中豪杰,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她是九大时唯一举手公开反对开除刘少奇同志出党的中央委员。

陈妈妈献身革命一生,历经坎坷自己却没有孩子。那年在我们家看到虎头虎脑、憨厚朴实的弟弟小庶后,一下就喜欢上了他。她让小庶给他当儿子,弟弟不干说我有爸爸妈妈了,陈妈妈问他:“你爸爸姓什么,我又姓什么?”弟弟回答:“姓陈啊”。陈妈妈接着又问:“你爸爸是不是共产党员,我又是不是共产党员?”弟弟点头称是,陈妈妈笑了:“那共产党员的儿子为什么不能给共产党员做儿子?”弟弟语塞了,只好点点头。

没想到从此却苦了爸爸。一到周末,性急的陈妈妈早早就把小庶从幼儿园接走了,害得想孩子的爸爸妈妈星期天还得到陈妈妈家去看被“共产”了的儿子。

写字如同做人

1959年夏天,生病后的父亲在颐和园休养。医生告诫性急的他要学会安静,所以他又捡起了毛笔,天天练字。他练过的字有好几箱,母亲一直保留至今。其实,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的他,国学功底还是很深的。小时候学过的文章、诗词依旧背诵纯熟。他在看过话剧《武则天》后,曾坐在沙发上激动地摇着头吟唱骆宾王的《讨武则天檄文》,那情景就像昨天的事。

我们家的孩子学写字,多是从上小学前爸爸教我们学写毛笔字开始的。我记忆最深的是他告诉我这写字其实和做人一样,见字如见其人,要实实在在,不要学花架子,像有些人毛笔字只会签名。他还欣然挥笔,为我写下了“毛泽东时代少年最幸福努力学听老师话知进”给我做模子,让我拓着练。这幅字我一直珍藏至今。虽然这么多年,我的字始终未练出个样子,但父亲教我如何做人的那些深入浅出的道理,始终在耳边回响。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