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
分类
作者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特区中的“特区”——蛇口,通信落后问题更为突出。

1979年7月8日,南海之滨的虎崖山下,炸响了“开山第一炮”,腾起了浓浓的硝烟,蛇口工业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它陆续吸引了几百上千家外资企业入驻,红眼睛、蓝眼睛的老外们活跃在蛇口街头巷尾,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银行、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蛇口模式与深圳速度,一起推动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前行。商业环境的逐渐形成对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全市500门的电话容量犹如沧海一粟,实在无力应对。外商蜂拥而入,参观考察寻找商机;政府殷勤接待,介绍特区前景及优惠政策。但当外商心驰神往欲给上司汇报时,却发现电话打不通,只能赶回香港或广州打长途。就因为电话不通,眼看就要谈成的项目变成了“回去研究研究”,甚至有的港商来谈生意不敢在深圳过夜,怕电话不通掌握不到股市行情。就这样,一些几百万、几千万的投资项目流失了。

新华社还就此事写过内参,“蛇口通信”的落后状况惊动了中央。1980年9月12日,时任国家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泽民受时任副总理谷牧的委派,到蛇口解决通信问题。会上决定,在深圳的通信设备解决之前,蛇口工业区先安装一台进口的专用交换机,可直拨香港,由招商局自己管理。即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蜂拥而来的通信需求。

内需的解决滞后,已经令人难以容忍,而大批急需的外资引进项目因电话不通而被搁置,更使官员们忍无可忍。

“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样决绝的用语,今天读来依然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对于中国社会现状有着最清醒和现实了解的邓小平,预见了这场改革的艰难。那时特区的事业面临很大的压力,那些特区创业的领导者们,不但要与贫困、落后搏战,更要与“卖国”、“姓资姓社”的种种指责和非议抗争,他们太需要用特区经济的发展与富裕来证实改革开放和自己的抉择的正确。所以,这时候当通信成为特区发展的巨大障碍时,他们怎能不心急如焚、怒火中烧!

如果挨几顿骂、甚至跑断腿可以让特区通信状况好起来,王勇也许会留下来,留在这块他曾经苦苦奋斗的土地上。然而,搞了几十年通信,王勇明白,凭着仅有的500门电话、20条长途电路和少得可怜的投资,要适应特区的需求几乎不可能。

当初赴任时,王勇就住在宝安县邮电局一栋两层仓库的一个小房间里,既用来办公也用来住宿,深圳邮电局正在搞基本建设,房子旁边堆了一堆木头,来了人谈工作,就坐在木头上聊。为了尽快将特区通信建设搞上去,王勇只身一人领着大家天天往外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倒头便睡,干了几十年革命的他坚信只要拼命干,总能有起色。

可是,面对汹涌而来的通信需求,王勇带着大家累了个半死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自企业、来自政府的抱怨愈来愈激烈。其实,又有谁能清楚,特区的通信需求,并不是一个市邮电局就能解决的。

面对通信的严重落后,邮电部门是怎样的一种困窘与艰难啊130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情势,也很难体味到亲历者的感受了。

这位轻伤不下火线的老革命军人最后选择了离开,1981年8月,王勇向省局请辞,他希望屈位让贤,派更有能力的干部来推动特区通信的进步,两位副局长也打了退堂鼓。深圳通信——这个佛山邮电局局长王勇都玩不转的领域更令广东省邮电系统的其他干部望而生畏。

怎么办?特区通信形势让广东省邮电管理局一筹莫展。

刘禹堂——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微波站副站长,省邮电技术骨干,就是在此时进入了省局党组的视野。刘禹堂是广东邮电系统的业务“大拿”,而且他办事果断、敢作敢为。他曾在省会局广州担任业务技术科科长、长话局局长,还曾和梁湘有过工作上的配合:梁湘在任广州市委第二书记时,主抓过保证卫星上天的701通信保障工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刘禹堂作为广州市电话局的业务技术科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有这个渊源,省局心里更有底了——派刘禹堂去,准没错。

1981年8月,省局党组任命刘禹堂为深圳市邮电局副局长,希望多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深圳的通信问题。

而后,刘禹堂见证了深圳通信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窘迫不堪到今日辉煌发展的历程,可称作特区邮电的“活字典”。但是,在30年后的今天,当这位老人回首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区通信时用了四个字:不堪回首。

辗转东莞,经历6个多小时的颠簸,刘禹堂从广州赶到深圳赴任,他看到的是令人咋舌的城市商业化扩张速度。短暂的调研后,刘禹堂很快进人了工作角色,他决定要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装一部电话就要保证它的畅通和高使用率。同时,尽快从技术手段上解决电话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1981年8月13日,深圳蛇口工业区开通了美国哈里斯D一1202型用户交换机,初装容量600门,后扩容到800门,以小交换机方式接人市话网。1982年,市邮电局又增容1000门HJ—921型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000门,初步建成了单局制市话通信网。通过技术的更新,深圳邮电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最为迫切的通信急需。但要赶上深圳速度,这还远远不够。

烈日下,刘禹堂带领技术人员穿梭在市区大大小小的工地上,勘察走线;晚上,他们还要在两层的小楼里通宵达旦连轴转,根据白天的勘察情况进行规划。

细致的规划和取证终于有了成果,刘禹堂带领工作班子连夜拟写了一份深圳通信建设的报告,兴致勃勃地来向梁湘汇报。看到刘禹堂,梁湘高兴地叫他“小刘”,刘禹堂向梁湘请示拟在近期增开2000门集装箱程控电话使市话增至4000门。梁湘开始听着还很高兴,但听到末了他不禁又发怒了——原来刘禹堂“图穷匕见”,说到底,还是来要投资!白手起家的深圳特区政府哪有钱给邮电?怎么这个小刘还是来要钱的?“来一个局长就是要钱,来一个局长就是要钱,我哪里有钱?!中央给我的只有政策!我不听,走开走开!”此后刘禹堂连续三次去向梁湘汇报工作,都被轰了出来。P6-8

后记

本书的撰著从2007年春天提出动议,经一年多的采写编撰,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终于同读者见面。为此,首先要感谢原信息产业部领导对于此事的关心,同意成立本书编委会:

主任:吴基传

副主任:奚国华王晓初王建宙张春江常小兵张晨霜

委员:刘利华苏金生李刚张晓铁刘阳生张枢魏茂洪钱晋群武锁宁

责任主编:张晨霜(兼)

责任副主编:武锁宁钱晋群

在编委会确定撰著大纲之后,由人民邮电报社专门组织了二十多人的采写工作组展开了撰著工作。参与采写工作的人员有王保平、顾震美、李景亚、张凤生、肖卓、胡虎、卢向前、史剑屏、蔡惠群、张英、姚传富、王兵、刘春辉、夏竞辉、王纯、邵素红、杨玲玲、徐达生、曾娅、郭庆婧、徐勇、张松延等。在采写组查阅大量资料、采访近千人次、占有大量材料后,编委会又在不同范围内组织了多次对本书的撰著方式、组织构架等的策划探讨,及对文稿体例、章节、目录设定的初审会议。除本书编委会人员外,还有张秉银、郑万升、孙甫、孟广业、赵国玉、崔勋、张春生、张居平、王国昌、李小平、胡旺山、沈长富、王建、徐龙、陈德兴、黄北宁等同志积极参与,给予了大力帮助。曾在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相关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赵品健、张忠恕、刘彩、孙士修、龚达才、葛镭、王占宁、赵新通、胡仲元等同志也参与研讨并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初稿形成后,又征得了朱高峰、宋直元、杨贤足、周德强、刘立清、张立贵等领导同志的意见。《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能在一年半左右时间与读者见面,有赖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尤其是亲历电信三十年发展历程的老同志的热情支持,以及编撰人员的努力工作。在此,本书编委会对所有关心和支持以及直接或间接参与撰写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人民邮电报社把撰著本书列为报社年度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感谢人民出版社的积极支持,使本书得以在较短时间内排印出版。

一本书,只能从有限的方面、角度,记载一段历史,但它是珍贵的。是党的政策的英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体电信职工的努力奉献,成就了中国电信业三十年迅猛发展的辉煌历史。这辉煌的历史是属于集体的,记载这辉煌历史的撰著也是属于集体的。

《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编委会

2008年10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令人窒息的瓶颈

 请关注——

 惊涛拍岸 通信困局 回天无力 深谋远虑

第二章 国策堂堂开大道

 请关注——

 重新认识“我是谁” 八副总理诊国脉 跳出计划谋政策 十七部委伸援手

 初装费的前世真身 “翻三番”确保“翻两番” “两个六条”高屋建瓴

第三章 三步并成一步走

 请关注——

 倾力寻找“突破口” 福建引进开先河 一步跨越五十年 “一条街”扭转被动局面 携手迈向电话王国

第四章 系统改革激活力

 请关注——

 以点带面寻突破 化繁就简定系数 系统思维探出路 条块结合天地宽 春风早度玉门关

第五章 八纵八横贯神州

 请关注——

 干线,干线,十万火急 上光缆还是上铜缆 一箭三雕“汉荆沙”

 八纵八横起宏图 千军会战南沿海 顽强拼搏攻两翼 军民共建贯东西

第六章 借钱买鸡下蛋还

 请关注——

 没有鸡哪来蛋 借钱买鸡可下蛋 一生三,三生万 依市大循环,财政减负担 宝贵的支持

第七章 大哥大走向大众化

 请关注——

 新部长点击新课题 南粤发现新大陆 点兵布阵大发展 破解“二代”难题 规模拓展移动市场 卖菜郎用上大哥大

第八章 世纪英才任纵横

 请关注——

 安得猛士拓四方 伯乐相马出奇招 海外实地大练兵 市场竞技选黑马 星光灿烂向未来

第九章 红筹巨舰闯香江

 请关注——

 香港回归引出“上市”良机 天波试水探索出海路径 “神秘”的谈判 “靓女”先出嫁 逆市而上显自信 香港股市的定海神针

第十章 信息时代筑路人

 请关注——

 建网络,成就梦想变现实 互联网,春江水暖鸭先知 抓应用,不畏浮云遮望眼 造梦网,引领网络出低谷

第十一章 放眼世界竞风流

 请关注——

 海外融资开先河 “人世”的道路多艰难 “弯道”机遇很宝贵 千帆竞发闯世界

第十二章 消化吸收扬国威

 请关注——

 沉重的抉择艰难的引进 艰辛的成长 坚定的支持 “巨大中华”群体突破 更高层次的95% 进入世界标准竞争行列

第十三章 形成竞争大格局

 请关注——

 改革,在发展中渐进 大刀阔斧定乾坤 波澜不惊的秘密 扶持联通的大动作 发展,在改革中继续

第十四章 脱胎换骨转机制

 请关注——

 走向市场的阵痛与勇气 中国移动:后起之秀争一流 中国电信:“百年老店”新跨越 中国联通:各路兵马大整合

第十五章 开创监管新时代

 请关注——

 精研细解立法规 垂直管理建体系 治理阻断下猛药 转变职能新作为 市场机制管市场 应急体系保“命脉”

第十六章 万水千山尽开颜

 请关注——

 难以割舍的牵挂 创新的抉择 关山飞渡多艰险 欢腾的山村

第十七章 凤凰涅黎再展翅

 请关注——

 电信发展又到十字路口 转型,主动的战略抉择 破茧通脉求新生 号码“搜”出新天地 掌上“音乐梦工厂”

第十八章 不是尾声是开篇

 请关注——

 2008,时代的叩问 会前会后看远景:“万物联网”引领无所不在的信息需求 会内会外论使命:“双节同庆”赋予电信更重发展职责

 会上会下问趋势:“五化并举”呼唤强大信息基础设施

结语 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后记

序言

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的国策实施整整30年。这30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及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变化,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而此期间,中国电信业的迅猛发展就是这种变化的典型之一。

经过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30年的发展,中国电信业已经有了跨越时代的惊人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翻天覆地,脱胎换骨。

从最原始的摇把子电话、架空明线铜缆,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程控交换机、大通路宽带光缆、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从单一的电报、电话语音业务服务,到基本可以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个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电信服务,今天的中国电信业已经拥有了世界第一的网络规模和现代化的先进通信能力。光缆走青藏,移动上珠峰,网络入乡村……一机在手,便可以让你身居斗室,联通天下。

30年前,我国平均每百人只有不到半部电话;而今天,截至2008年6月,我国固定电话每百人拥有量为27.4部,手机每百人拥有量为46.1部,电话用户数超过9.57亿,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3.56亿,手机用户数6.01亿,跃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日本和印度的总和。到2008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也达到2.5亿,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中国电信业不但可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日益丰富多样的通信消费需求,而且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开始进军国际通信市场。中国的通信产品和工程项目已经在世界各地十几个国家落地生根。早在2002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就都已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30年间,中国电信业以任何人都想像不到的如狂飚突进的势头向前发展,令世界震惊。它只用了二十余年的历史瞬间,就跨越了人类通信历史上漫长的百年发展进程。

过去30年的历史,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来说,这段被称之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历程,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行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电信业,以其翻天覆地的发展和脱胎换骨的改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十分成功的伟大实践之一。

这样的历史,不但是曾经的荣耀,更是未来的鉴镜,是值得也需要重温的。

2007年春天,时近改革开放30周年,电信业内许多亲历改革发展的老同志,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以撰写一本书的方式来记录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他们建议,由曾任邮电部部长、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同志主持这项工作。这项建议得到了原信息产业部领导的支持并组成了《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的编委会。

编委会认为,为中国电信业改革开放的30年留下一部史鉴,无论从本行业还是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来看,都是很有必要的。

《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一书的编著,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它是第一部以中国最近30年巨大的社会变革为宏大背景,以历史的真实为基础,比较全面深入地再现当代中国电信业的深刻改革和迅猛发展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进程的作品。其次,为使本书真正具有“史鉴”的价值,撰著者在收集、查阅史料,采访相关人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于30年来相关的媒体报道、会议文件、理论文集、史料书刊以及档案馆的重要记录等丰富资料,进行了广泛搜集与研究;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采访近千人次,特别是对于一些年事已高的当年事件的亲历者的采访,具有抢救性的意义。因而此书不仅真实厚重,而且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实。再次,此书不同于以往的史料性、理论性的论著,它是一部以纪实文学手法撰著的作品。它以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势为骨架,以重要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为血肉,以文学手法为塑型方式,构架、铺陈、描述、议论,让鲜活的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将读者带入中国电信发展的宏阔历史长廊。

总之,这本书是对当代中国通信行业改革和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与总结,是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是行业内人员从不同角度、层面了解研究本行业发展的读本,无论是管理者、领导干部还是基层职工,无论是当年改革故事的亲历者还是近年刚刚进入中国电信行业的青年人,乃至业内的教育、研究机构,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同时,本书也为社会学者从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研究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文本。

经过编委会及编撰人员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本书终于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前夕付梓。然而,中国电信业30年的发展奋斗,应当入书的事件、人物、资料,太多太多,而本书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把握主线,依照“事件选重大,人物随事走”的原则来撰述,其间必有弃舍以致忍痛割爱,敬请读者鉴谅、理解。同时,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本书的阙漏疏误亦在所难免,也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站在难忘的2008,让我们回溯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去领略和审视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编委会

内容推荐

《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一书以记人记事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中国电信业30年的发展历史。

该书以重大事件为线索,每章讲述一个重大事件,如从程控电话到移动电话再到互联网的发展,如从经济核算制的确立到负债经营思想的形成再到海外上市的决策,以及产业战略、体制改革、企业转制、通信监管、电信转型等。

这本书是一部以纪实文学手法撰写的作品,它以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势为骨架,以重要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为血肉,以文学手法为塑型方式,构架、铺陈、描述、议论,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编辑推荐

《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以记人记事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电信业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全书共分十八章,以重大事件为线索的架构,按事件讲故事,一事一章,如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的发展,光缆干线、“村通”工程建设,市话初装费的收取、经济核算制的确立、负债经营思想的形成、海外上市的决策,人才战略、开放战略、产业战略,以及体制改革、企业转制、通信监管、电信转型等,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脉络鲜明,有些史料还是首次“解密”。本书也为社会学者从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研究中国当代改革开放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案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