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戏剧的味\道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黄美序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着作者结生作为一个教授的戏剧经验,熔铸着他作为一个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妙悟。它不但是一部很好的初学入门的戏剧必读书,对研究戏剧者也有参考价值,在普及戏剧上将会起很好的作用。深入浅出的行文,相得益彰的实例,古、今、中、西戏剧知识的全面涵盖,理论与实务的并重兼行。同时,“学术精神、通俗写法”,“不断提问、刺激思索”则是作者收者书写的最大特色及贡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戏剧这个领域里看戏、读剧、教戏、跟中外戏剧工作者交流心得的“笔记”或“随笔”。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就是:

品尝剧文的趣味——伴你开启二度空间的戏剧文学之门、径,寻幽探胜。

问津剧场的门道——告诉你如何走进编、导、演、设计、儿童剧场和教育戏剧的大门,如何分工合作创造三度空间的剧场。

探索剧史的演变——简单探索中、西戏剧发展的“元(源)与变”。

挑战剧话的思辨——一些个人的“偏见”和疑问,提出来供大家共同思考。

这本书也可以叫做“剧本、剧场、剧史、剧话”的“导游手册”或“小丛书”吧。读者可以用“自助旅行”的方式,随兴自选“景点”,例如如果你对某部分不感兴趣,可以跳过,有兴趣时回头再看。本书企图通过古今作品的比较来说明一些变迁的状态,以及几点个人在创作和审美方面的“偏见”或“痴人梦话”。

目录

读美序的《戏剧的味道》

致读者

序幕借问戏剧何模样

 戏剧是怎样产生的剧本与剧场

 戏剧的分类

 看戏

需要学习吗(我们要学习看戏吗)

 剧本的形式

 舞台的形式

一 品尝剧文的趣昧

第一幕 入境何妨先问俗

  芝麻芝麻请开门

  情节与故事

  人物与人物塑造

行动与动机

  情节经营的艺术

  综合示例结语

第二幕 道是无晴却有晴

文字的趣味与魅力

  结语

幕间戏(Ⅰ)零零星星说剧场

剧本、剧场释义补

二 问津剧场的门道

 第三幕 但肯寻戏便有戏

 编剧之道

  编剧方法示例

  最后的检验

  结语

 第四幕 胸罗万象八阵图

 导演的智能

  导演的类型

  导演的自我准备

  导演工作步骤

  导演工作示例结语”

 第五幕 红花还需绿叶衬

 表演的艺术

  演员的必要准备

  设计群与制作群

 第六幕 小不谨则乱大矣

 儿童剧非儿戏

  儿童的年龄与兴趣儿童剧场与创

 造性戏剧

  儿童剧场的实施原则

  儿童剧分析示例

 第七幕 望闻问切说良方

 浅谈教育剧场

  教育剧场常用方法简介

  教育剧坊工作坊纪实

  一个演出实例教学戏剧个案示例

 结语

 幕间戏(Ⅱ)心有灵犀点点通

  进出剧本话合作

  结语

三 探索剧史的演变

 第八幕 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行)

为什么要去看剧史

  古代俳优

  两汉散乐

  唐代参军戏

  唐代的梨园

  傀儡戏与影戏

  述事性诗歌

  变文

  宋元戏剧的迷津

  元代的戏剧”

  明清杂剧与传奇

  京剧(皮黄)的兴起、特质与没落

中国现代戏剧与剧场

 第九幕 台风西雨新舞台(中国台湾行)

光复前的台湾戏剧

  光复初期的台湾戏剧

  小剧场与校园戏剧

  儿童剧场概况

  商业剧场的发展

台湾现当代剧作家选介

 第十幕 旧新古典浪淘沙(古西洋行)

希腊、罗马悲剧

  希腊、罗马喜剧

  神秘、奇迹、道德与艺术喜剧

新古典主义

 第十一幕 浪漫写实话荒谬(今西洋行)

浪漫主义的特色;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反写实的演变;现当代喜剧的貌变与质变

四 挑战剧话的思辨

 第十二幕 戏曲戏台面面观

从《西厢记》看传统戏剧;传统表演程式的思考;传统舞台的空与简;中国戏曲有悲剧吗——兼谈补偿

 第十三幕 客问笑从何处来

笑的原理;喜剧艺术的难

 第十四幕 依样葫芦探形神

模仿与创作;几个与创作/模仿有关的问题

尾声今古剧观观喜悲古今喜/悲剧戏剧观简介;现代悲剧的精神呢;古典悲剧VS新古典悲剧;古典悲剧VS现代悲剧;古典悲剧VS黑色喜剧

谢幕辞

参考文献

外文人名、作品、名词中译对照

试读章节

一 品尝剧文的趣昧

第一幕 入境何妨先问俗

芝麻芝麻请开门

戏剧的殿堂是个大宝藏,你要知道怎么开门问路,才能进去参观、寻宝……

对任何艺术的欣赏都必须“入境问俗”,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才会“玩”得顺利、高兴。戏剧欣赏自然也是如此。

其实,戏剧欣赏并不是什么难事。很少人小时候没有玩过扮家家酒、听大人讲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哪吒三太子》、《小红帽》、《白蛇传》、《济公传》、《包公案》等等。长大识字后更是极少人没有看过故事书、连环画、小说、电影、电视剧等。也即是说,实际上我们从小就开始就跟戏剧(或者说构成戏剧的元素)结缘了。我们都喜欢动人的故事——用比较专门的话来说“动人的情节”,而动人的故事或情节正是好的戏剧(不管是“剧本”或“演出”)中应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我想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候我们看了一部非常喜欢的电影或一出舞台剧,但是当我们要向朋友推荐,或者是当朋友问它好在哪里时,常常说不出“所以然”来,说不出“为什么我喜欢这出戏或电影”或是“为什么我不喜欢”,好像我们喜欢白雪公主、灰姑娘,讨厌她们的后母等,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任何理由似的。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在真实生活中后母也有心地善良的,生母也有虐待自己骨肉的;长得好看的人也有内心很恶毒的,长得难看的人也有非常慈爱的。简单地说,我们之所以常会“以貌取人”,单凭个人的“感觉”来决定一个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困在某些个人的喜、恶标准里面,不想跳出来(或跳不出来)。艺术欣赏则教我们如何跳出个人的喜恶,去拓展我们的思维,去和别人交流。

大家都听过“行话”这个词吧?“行话”就是每个行业中的人常用的专有语言,它的好处之一是在交换意见时比较省时、省力、有效。在谈论戏剧时也有一些常用的语汇,通常称为术语,也就是能增加交谈效果的“共通语言”。现在我们先从几个关于戏剧整体建构的术语开始吧。

情节与故事(plot and story)

亚里士多德说:“情节是悲剧的灵魂”;我们应该也可以说:“情节是戏剧的灵魂。”虽然有些当代的大导演认为“剧作家都该死亡了!”也就是说,演出一出戏不必先有写好的剧本,也不必有所谓的“情节”。事实上,绝大多数读者(观众)还是喜爱一个有动人情节的作品。老生常谈的道理并没有老死。

什么叫情节呢?一位英国的名小说家兼理论家举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好例子,他说:

a.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

b.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伤心而死。(Forster。93—4)

在a句中我们只知道国王先死、王后后死两个“事件”(events)而已——这是“故事”。但是b句还告诉我们王后的死因,让我们知道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国王之死引起王后的悲伤,悲伤引起王后的死亡——这是“情节”。简单地说,

“故事”只是依“事件”发生先后次序的叙述;“情节”则告诉我们事件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也就是事件演变的前因后果。或者说:

“情节”是一连串事件的逻辑性的行动和变化,是“过程”的动态呈现。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因为两人的家族是世仇,所以产生一连串的冲突而引发种种因果性的变化。又如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一个人与别人结冤,结果被仇人杀死了,那么结冤是因,杀人和被杀是果(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追溯以前结冤的“因”)。反之,如果一个作家描写一则“两个男生爱上一个女生”的三角恋爱,最后用跟他们的爱情无关的“突发意外事件”(如车祸、天灾)让其中的一个男生死掉来结束三角难题,恐怕现代的读者(观众)多不会喜爱和赞赏。为什么?大家不妨试列出你的理由,然后与我们即将要谈的“情节经营”一节中的各点来做个比较,测试一下你的欣赏能力,相信你会比上述那样的作家高明。

当然,有时候事件本身就是依因果变化进行的。在这种情形下,故事就是情节。情节既然是戏剧的灵魂,我们稍后将会进一步去认识这个灵魂的奥秘,现在先来看看人物与行动两个基本元素。

人物与人物塑造(charactel。and characterization)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称一个伟大的英雄、伟人为“大人物”,一个市井小民为“小人物”。在谈小说和戏剧时,我们称故事中的那些跟我们一样能够思想、说话、做事的人、动物、神仙、器物(如《美女与野兽》中的茶壶、茶杯)等为“人物”(character,也可称为“行动者”)。简单地说,所有故事中有生命的“人”或“非人”都是人物。小说家和剧作家如何呈现或描绘人物的技巧或方法,就是人物塑造(characterization)。

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类型,如好人、坏人、男人、女人、天才、笨蛋、大人、小孩等。但是在讨论文学创作时,人物常被简分成“扁平人物”(natcharacter。)和“立体人物”(round thaicter)两种。

(一)“扁平人物”也叫“定型人物”(stereotype或stock Character),如一般在戏剧中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什么精神上的成长或任何性格上的改变、始终如一的人物。通常严肃剧中的配角、喜剧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例如《白蛇传》中的法海,不管你认为他是一位除妖的有德高僧,还是代表高压的邪恶,从戏开始到结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二)“立体人物”像一个立体的雕塑,从不同方面看有不同的形象,并且在情节进行中会有变化,例如在戏开始时是好人,到戏结束时变成了坏人;或者在开始时非常消极,后来变成非常积极。(《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在戏开始时是妖,然后成为爱奋斗的妻子和母亲。前后呈现一种精神或人格上的成长。

P23-26

序言

读美序的《戏剧的味/道》

美序兄将他的新作《戏剧的味/道》的付印稿交给我,要我随便写几个字。对我来说,则是诚惶诚恐。

在多年同台湾的戏剧界的朋友的交往中,对于马森教授和美序教授深为敬佩。他们是学者,又是剧作家,又是教授,甚至还是导演。不但对中国的话剧有研究,对中国的戏曲也深有功底,外国戏剧更是他们所熟稔的。以内地的说法,他们是‘‘多面手”,是“三栖”、“四栖”专家。而相对像我这样单是研究中国话剧史的“学者”,只能算是一只“跛足鸭”了。因此,对美序教授的大作,岂能是“随便写几个字”所能了得。

坐在书房里,静下心来,读老朋友的书稿,似乎美序兄就坐在我的眼前,一边喝茶一边同我品味剧本之奥妙,讨论剧场之行道,更听他纵论中外剧史。我如在山阴道上,流连忘返。

这是一部饶有趣味、引入入胜的书,读起来不能罢手。不到三天,我就将这部书稿读完了,可谓美不胜收,获益匪浅。

此书共分四部分。美序教授在“致读者”中,说到此书是十分谦虚的。他说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只是本戏剧的“导游手册”或“小丛书”,只是他多年来在戏剧这个领域里看戏、读剧、教戏、跟中外戏剧工作者交流心得的“笔记”或“随笔”……以及几点个人在创作和审美方面的“偏见”或“痴人梦话”。

我读过他的《戏剧欣赏:读戏、看戏、谈戏》一书,但是,这部书确实写得更老到、更精萃了。我敢说,此书汇集着他毕生作为一个教授的戏剧教学经验,凝聚着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戏剧研究心得,熔铸着他作为一个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妙悟。因此,它不但是一部很好的戏剧教科书,也是一部导引戏剧初学入门的必读书。

真的细读起来,绝非美序教授谈得如此轻松。我很欣赏他这样一种深入浅出的写法,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但是,这样的写法又是谈何容易!我深知这样写法所需的功力。譬如他谈剧本时,把一些可以将人搅得头昏脑胀的戏剧原理,谈得明白如话。他再精选一些典型剧例加以佐证,就能使初学者豁然开朗。

美序说,这部书不是学术著作,其实不然,处处都有它的学术性。譬如关于悲剧、喜剧的大道理,定义就成百上千,但是,美序兄却把这些有争议的戏剧命题说得条分缕析,把一些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其中自有他的独到见解,把他的研究心得融入其中。

我看过一些谈编剧、导演和表演的书,往往把戏剧说得神乎其神,让入望而却步。而美序兄谈剧场,则把编剧、导演和表演的工作,讲得很实在,按照大陆的说法,很有“操作性”。也就是说,只要把美序讲的这些关于编剧、导演和表演的要领弄通了,就可以大胆地编剧、导演和演戏了。他破除了编剧、导演和表演的神秘性。这部书对于普及戏剧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谈剧史部分大约十五万字,把古今中外的戏剧史的精华和要目,精确地介绍出来。我真的佩服美序的本领。譬如中国戏剧史,写三卷五卷似乎也都不够的,他却用不到二十页的篇幅,从中国古代的俳优、两汉散乐、唐代参军戏一直讲到清代京剧。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中国戏剧史也可以“一目了然”了。尽管篇幅很少,他不但引经据典,还腾出手来讲他的研究心得。如他读《张协状元》,发现此剧反映出宋代即有戏剧比赛了,他认为这是一个“异常值得注意的史实”,“这是一个值得再探索的新方向”。谈外国戏剧,从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讲起,直到当代的西方后现代剧场,将一部西洋戏剧史勾勒得清清楚楚。

我以为这部书,不仅对初学者有益,对于研究戏剧的人也有参考价值。我相信这是一部雅俗共赏、一定会受到读者欢迎的著作。

在这里,我郑重地介绍给大家。  田本相

2008年6月11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书汇集着作者结生作为一个教授的戏剧经验,熔铸着他作为一个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妙悟。它不但是一部很好的初学入门的戏剧必读书,对研究戏剧者也有参考价值,在普及戏剧上将会起很好的作用。

——田本相,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话剧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华文戏剧节委员会主席

深入浅出的行文,相得益彰的实例,古、今、中、西戏剧知识的全面涵盖,理论与实务的并重兼行。同时,“学术精神、通俗写法”,“不断提问、刺激思索”则是作者收者书写的最大特色及贡献。

——徐亚湘,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教授兼系主任

《戏剧的味/疺》里面有中西戏剧的道路、道理和道行。如果你是戏剧的门外汉,它会为你启蒙、开门;如果你正在戏剧的道路上入徨,它会引导你去桃花源;如果你已经在戏剧的殿堂修行,它也可以帮你加深道行。

——司徒芝萍,儿童剧场博士

无论你是浅尝辄止,抑或是不由自主地陷溺于激情的狂啖之中,都不会忽视它的本质:自由、开放与毫不拘泥——就像吴尔芙笔下的说书人,让我们能够驻足停留于文学性的理论之间,给我们时间思考,而又能说服我们不断前行。

——刘光华,戏剧系毕业新鲜人

原来如此!多年来对戏剧的演化和种种专有名词,终于在看了《戏剧的味/道》后解开了迷思。它虽是本论述的书,写来却行云流水,洋溢着文学性的优美,毫无艰涩之感,让初探戏剧奥堂的人愿意一页页地看下去,确实是本引人入胜的戏剧“叩门书”。

——邓苦梵,戏剧叩门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