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传世言(中国历代传世格言总集)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清)金兰生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蕴含五千年文化和人生智慧,集历你贤哲传世名言之大成。

该书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一部历代传世格言总集,与《菜根谭》等同类书不同,该书的特点是不崇佛道玄虚,不谈林泉山水,不作浓情艳语,而是大力阐扬经世致用和“内圣外王”之道,具有强烈的入世倾向。书中所选格言,字字精切实用,句句有益于人,常在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国五千年文化和历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同时,全书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将所收格言分为十一大类;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和在诠释中引述的历代哲人有关语录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立身处世、理家治国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无论什么人,亦无论遇到什么事,翻阅此书,都将受到无尽的启迪和激励。

内容推荐

《传世言》这部书,原题《觉觉录》,正式问世于18世纪50年代初。纂集者金兰生,字缨,浙江省江阴人。曾继承父志,辑成《几希堂续刻》等书。他用数年功夫,遍览经史典籍和先哲语录,遇有警醒世人、言简意赅、在人们口头或文章里代代相传的名言即予抄录;后因卷帙浩繁,刊刻资金难以筹集,于是再三选绎,删繁就简,将其中部分语句先行刊出,成为此书。该书正式问世后,立即传播到大江南北,风靡了全国乃至日本、朝鲜等邻近国家,风靡时间达百年之久。先后有近百种版本行世,一些书商还在卷尾附以许多道家经典、儒家语录、中草药方等篇什,企图借助其影响牟取利润。百余年间,地不分南北,户不论贫富,几乎家置一编,人人诵习。许多人还将此书置于座右,朝夕参悟;或作为课子授业的经典,反复解说。其风靡的程度和对人们思想影响之深,是“四书五经”之外所仅见的。

该书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一部历代传世格言总集,其他格言类书籍,如《菜根谭》、《小窗幽记》、《幽梦影》等,都只是出于一人之手笔,分量和价值自不能同日而语。

目录

前言

学问类 教你学有所成

 舍弃事功,没有实际的学习;学不致用,不成实际的学问。

 学习即使不能成名,也可以医愚免俗。

存养类 教你尽己性情

 天赋无不可贵人,人人都是可造之材,关键在于扬长避短,量体裁衣。

 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尽事物之精微:四合为二,合二为一,以极心性之高明,二者相反相成,缺一不可。

持躬类 教你人敬己安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过苛的节制不能持久,而且伤身。

摄生类 教你身心康泰

 身体是生命之宅、做事之本,不重养生是无志,无端病弱是耻辱。

 一动一静,一喜一悲,一寒一暖,一饮一食,其间隐藏着生命的奥秘和玄机,或被伤或得养,全在你自己。

敦品类 教你品格高贵

 以财富分阶级虽属当然,以品格分阶级也是正理。

 成大事者必有高风;性格即命运,品格即命运。

处事类 教你建功立业

 做事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精通者可以成大功。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计不用筹策,善行无辙迹;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接物类 教你水乳交融

 待人接物,妙在刚柔并济、外圆内方,更妙在刚柔俱灭、方圆无体。

 人性是个跷跷板,既要事事在理,又要处处含情。

齐家类 教你家富人和

 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疏于治家,难免进退失据,无所作为,甚至形同流浪。

经济类 教你济世利民

 大丈夫为人一世,如不能干一番事业,济世利民,与草木一秋无异。

 只要胸中有主,自会天地因你而立,万物因你而存。

惠吉类 教你吉祥如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可以是唯物主义。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邀福。

悖凶类 教你避凶免祸

 祸福无门,苍天有眼!

 君子有三畏:畏天、畏人、畏已。

试读章节

[原文]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汇评]

传家久远,总不外“读书积德”四字。若纷纷势利,真如烟花过眼,须臾便灭。

古联云:“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

又云:“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

又云:“天庥静迓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

又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又云:“立品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云。”

皆格言也。

[原文]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汇评]

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原文]

为善最乐;

读书便佳。

[汇评]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努力修

[译文]

古往今来世代显赫的家族,无不由积德造就:

天地之间最为高尚的人品,还是从读书养成。

[译注]

要想家业世代兴旺,总要靠读书积德,如果纷纷热衷于权势财利,那就像过眼的烟花,顷刻间就消散了。

古代对联说:“培养高尚道德,才能继承祖先的鸿业;传授圣贤经典,才算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又说:“培养道德的根本,只有孝敬和友爱;传家接代的至宝,在于经史与文章。”

又说:“等待天降的福禄,只有积善;延长祖宗的恩泽,在于诗书。”

又说:“要想门第显贵,应多做善事;要想儿孙成才,须刻苦读书。”

又说:“培育人品,应当追求达到白璧无瑕;读书课业,目的不仅在于直上青云。”

这些都是格言。

[译文]

读书即使不能成名,也会使人品格高雅;

修德即使不图报答,也能使人恬然自安。

[译注]

不能为了报答才去做好事,怎能为了博取功名,才去发愤读书呢?

[译文]

为善,是最快乐的事;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译注]

茅坤说:“人生在世,努力修养大道于身,则心旷神怡,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此事之最乐,而莫可加者也。若徒求诸绮席之丰,堂构之美,润屋润身,相去殆有天壤之别矣!”

张扬园云:“人第见近世游庠序者至于饥寒,衣冠之子多有败行,遂以归咎读书,不知末世之习,攻浮文以资进取,未尝知读圣贤之书,是以失意斯滥,得意斯淫,为里所羞称尔,安可因噎而废食乎?试思子孙既不读书,则不知义理,一传再传,蚩蚩蠢蠢,有亲不知事,有身不知修,有子不知教,愚者安于固陋,黠者习为巧诈,循是以往,虽违禽兽不远,勿耻也。然则诗书之业,可不竭力世守哉!”

[原文]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汇评]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刘直斋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若夫少时无所持养,不为事亲从兄之事,不闻礼义廉耻之说,但为无根浮道在身,就会心旷神怡,通体愉快,并且言行无不得当,做什么事能够这样呢?修道的快乐,是无以复加的。假如只是为了丰盛的宴席和华美的房屋,这种‘富润屋’与‘德润身’的区别,真如天壤之间了!”

张履祥说:“有人只因看到近世读书人有挨饿受冻的,而官宦人家的子弟,却多有伤风败俗的行为,于是就归罪于读书。他们不知社会衰败时,人们只是学点华而不实的文章,用来博取功名,而不了解读圣贤经典著作对于修养身心的重要。因此,失意后就行为越轨,一旦得志就耽于享乐,被百姓看不起。但怎能因为这些而否定读书呢?试想,子孙后代都不读书,就都不懂得道理,代代相承,后代就成了头脑迟钝的愚人。他们不懂得孝敬长辈,不懂得自身修养,不懂得教育子孙,愚昧的就安于见识鄙陋,狡黠的就施展奸诈的骗术,这样代代相传,后世的人就离禽兽不远。而不知羞耻了。对读书这样大的事业,怎能不竭力提倡,世代相承呢!”

[译文]

诸位到这里为了什么?难道仅仅限于学问和文章,掌握一点微末的技艺,便算得上读书之人?

在我所要求的并不高,只不过为子为臣为弟为友,尽到五种人伦的本分,共做恪守礼教的人。

[译注]

这是香山书院的楹联。

刘直斋说:“人才的衡量,要先看他的器量见识,然后再看他的文学技艺。假如年轻时没有关怀过别人,不伪之文,骤登青云之路,其不蔑弃君亲,草营人命者,鲜矣!”

[原文]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原文]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原文]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

巧妇,不可以主中馈;

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原文]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原文]

舍事功,更无学问;

求性道,不外文章。

[原文]

何谓至行?日庸行;

何谓大人?日小心;

何以上达?日下学;

何以远到?日近思。

[原文]

竭忠尽孝,谓之人;

治国经邦,谓之学;

做孝敬父母、遵从兄长的事,没有受过礼义廉耻的教育,只是会写一些虚伪华丽的文章,一旦仕途得意,不蔑视君王、嫌弃双亲、草管人命的,真是太少了!”

[译文]

聪明用在正道上,越聪明越完美,文才功名会使他锦上添花;

聪明用在邪路上,越聪明越荒谬,文才功名会使他更加奸放诈。

[译文]

战场虽有阵列,但以勇猛为根本;

丧事虽有礼仪,但以哀戚为根本;

士人虽有学问,但以品行为根本。

[译文]

飘摇的旋风,不能调和音调;

机巧的妇人,不能主持家务;

文章的高手,不能治理国家。

[译文]

经世的本领出自于学问,这本领才有本源;

心性的修养体现于事业,这修养才算圆满。

[译文]

舍弃事业成功,没有实际的学问;

追求性理道德,离不开经史文章。

[译文]

怎样才算高明的行为?中庸不偏的行为;

怎样才算有德望的人?小心恭谨的人:

怎样才能上知天命?要下学人事;

怎么才能远达目标?从近处思考。

[译文]

能竭忠尽孝,才可以叫作人;

能治国安邦,才可以叫作学问:

安危定变,谓之才;

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

万物一体,谓之仁。

[原文]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汇评]

此老子语。

日益则可以明道,日损则可以修己。道明而己修,则不假思索,不假作为,而无所不识,无所不为矣。益损:益智识而损欲求也。  一益一损,似相反,实则相成,士不学以益则不知道,不修而损则不化所学也。

[原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汇评]

此蒲留仙落第自勉联。

[原文]

学以聚之;

问以辨之;

宽以居之;

仁以行之。

[汇评]

此是《易·乾》九二之《象传》语。

能安危定变,才可以叫作才能;

能经天纬地,才可以叫作文章;

胸怀爽朗温和,才可以叫作风度;

万物看来只一体,才可以叫作仁爱。

[译文]

求学问的方法是日日有所增加;

修大道的方法是日日有所减损。

[译注]

这是老子的话。

日日有所增加才可以明了大道,日日有所减损才能够修养自身。大道明了,身心修成,就可以凡事无须思虑而洞察,无为而有所作为了。增加和减少,是指增加知识,减少嗜欲。

一个增加,一个减少,看去好像相反,其实是相成的,因为士人不学习,就不能了解道,而不通过切实修养于身,而减少欲求。所学知识就不能消化。

P3-6

序言

《传世言》这部书,原题《觉觉录》,正式问世于18世纪50年代初。纂集者金兰生,字缨,浙江省江阴人。曾继承父志,辑成《几希堂续刻》等书。他用数年功夫,遍览经史典籍和先哲语录,遇有警醒世人、言简意赅、在人们口头或文章里代代相传的名言即予抄录;后因卷帙浩繁,刊刻资金难以筹集,于是再三选绎,删繁就简,将其中部分语句先行刊出,成为此书。该书正式问世后,立即传播到大江南北,风靡了全国乃至日本、朝鲜等邻近国家,风靡时间达百年之久。先后有近百种版本行世,一些书商还在卷尾附以许多道家经典、儒家语录、中草药方等篇什,企图借助其影响牟取利润。百余年间,地不分南北,户不论贫富,几乎家置一编,人人诵习。许多人还将此书置于座右,朝夕参悟;或作为课子授业的经典,反复解说。其风靡的程度和对人们思想影响之深,是“四书五经”之外所仅见的。

该书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一部历代传世格言总集,其他格言类书籍,如《菜根谭》、《小窗幽记》、《幽梦影》等,都只是出于一人之手笔,分量和价值自不能同日而语。

与《菜根谭》等同类书不同,该书的特点是不崇佛道玄虚,不谈林泉山水,不作浓情艳语,而是大力阐扬经世致用和“内圣外王”之道,具有强烈的入世倾向。书中所选格言,字字精切实用,句句有益于人,常在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国五千年文化和历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同时,全书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将所收格言分为十一大类;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和在诠释中引述的历代哲人有关语录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立身处世、理家治国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无论什么人,亦无论遇到什么事,翻阅此书,都将受到无尽的启迪和激励。从这一点看,该书内容选择之精粹,搜罗之宏富,编排之严整,是很值得称道的。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在成书时就风靡一方的《传世言》却尚在尘封之中鲜为人知,这不能不令人感到万分遗憾。有鉴于此,我们取1931年郭泰棣精刊的《双百鹿斋丛书》本为底本,参以1919年上海石印本,精心校勘,译成白话,希望该书能继续发挥其传承借鉴、警醒世人之作用。

由于成书年代局限,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天地鬼神因果报应,贬低劳动妇女社会地位等封建糟粕。本次再版时,我们在尽量保持原书风貌的基础上,略作删节,以期达到去芜存精之目的。

愿此次重梓这部中国历代传世格言总集,能使海内同好爱之宝之,口诵心维,修养于身,晓谕于人,以不负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负历代先哲的良苦用心!

赵广忠

书评(媒体评论)

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讲习,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壁》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

——弘一大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