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季美人秦怡画传(海伦的诉说)/中国电影百年人物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澍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透过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让我们跨越世纪的百年,在光与影的交替穿梭中,去寻觅一个永恒的四季美人,长达八十余年的人生轨迹,一代影后传奇般的艺术之旅,与“电影皇帝”37年真实的情感生活,都会在这定格的影像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内容推荐

秦怡,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现为中国表演协会顾问、上影艺委会顾问、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上海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水产大学和上海师大等校兼职教授。

秦怡从艺近七十年。抗战期间,她辍学离开上海,转赴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参拍《好丈夫》、《日本间谍》等四部抗战影片;后加入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中华剧艺社等话剧团体,在四川各地演出《大地回春》、《战斗的女性》、《茶花女》、《桃花扇》等二十余部话剧。抗战胜利后,她重返上海参拍《忠义之家》、《遥远的爱》、《母亲》等七部影片。

本书主要记述了中国20世纪著名影星秦怡的人生经历,在光与影的交替穿梭中,去寻觅一个永恒的四季美人,长达八十余年的人生轨迹。

目录

序一:浪花细沙几多情——秦怡写给刘澍的信

序二:“秦娘美”——吴祖光

序三:秦怡姐姐永远美丽——新凤霞

序四:东方维纳斯——陈钢

第一步

过年

我的老师

我又参加了红十字会

意料之外

一个永远不会忘怀的日子

女青年会

第一次上台

纯阳洞51号

遥远的苦竹林

苦中有乐

参演《清宫外史》

爱上了我的工作

成都,我怀念你

好景不长

西康之行

重返话剧舞台

回忆在重庆的日子里

我爱上了电影

《遥远的爱》——一步步朝前走

《母亲》——不该被遗忘的一部有价值的电影

《失去的爱情》——我一直看不到自己的身影

打腰鼓追解放

上阵——主演上影第一部故事片

幕后英雄

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

《两家春》里我长了黑痣

真正的努力,必然有收获

《马兰花开》——我开始接触了角色

在摄影棚里接吻

《女篮五号》中的假运动员

《铁道游击队》出演芳林嫂

难忘陈毅市长

特殊的两年

参加全国文联慰问团

重上话剧舞台

拍献礼片《林则徐》

谈谈创造林红

林红,我看到你了!——《青春之歌》在日本

《摩雅傣》的膀子太粗了

银花“瞎了眼的共产党员”

《浪涛滚滚》——我最满意的一部电影

电影疯子

儿子与我的工作

风浪后的《风浪》

最可宝贵的爱——写在《梦非梦》献演前

忆阿丹

访日杂记

希望的一页

幸福的回忆

生活与创作

心泉

把心交给党

只有永久的思念没有永久的分离

忆白杨

跑龙套

金焰与我二三事

我想妈妈

孩子与我

秦怡获奖全纪录

秦怡电影一览表

作者简述

试读章节

是什么把我引向文艺工作的呢?这是人们问过我千百次的问题了,我有时自己也觉得奇怪和意想不到。小时候我出生于封建的封闭家庭,30年代时,我还是个中学生,跟社会没有什么接触,除了从家到学校,几乎就与世隔绝,同学间的来往也不多,在学校里我总是爱玩一个人玩的项目,如翻单杠、双杠、跳平台、爬立杆等等,连家里人也不知道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但有一点却十分明确,我自小喜爱文学,非常喜欢看电影,性格内向,表面平静,内心世界却很活跃。也许正因为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也就更向往外面的自由天地,心里经常会翻起一种快点离开这个家,让我出去飞翔的念头。然而这一切如果没有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恐怕也难以实现。上海被日寇侵占后,我真是如坐针毡,一刻也按捺不住了。早年时我就参加了中华职业学校的红十字会,与土木科的女同学一起参加过活动,做急救包、学抬担架、学包扎伤口等等。抗日的烽火,早已燃烧到了我的心坎,时时刻刻想着能在前线当一名战地护士,特别是在祖国遭到蹂躏的时刻,一种义愤填膺的情绪促使我什么也不顾了,年轻人是不会对死感到害怕的。终于,可以离开上海的机会来了,我的同学家里住了几位交大毕业生,他们将赴四川工作,于是我离家的决心逐渐形成了。另外我又有一名同班同学,她也有离家的愿望,十几岁的孩子,思想十分单纯,感情极易冲动,我们草草商量以后,就决定与那批大学生一起离沪。可是就在我离开上海的前一刻,发生了意外:与我同走的女同学被她的家人发现而把她逼回家中。于是我一人单枪匹马,无依无靠,就这样被逼上梁山,成了一个走南闯北、不坚强也得坚强的人了。当然偶然的出走,有其必然的原因,尽管我并没当成一名真正的战地护士,可又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走上了一条我从未想到而又是必然的道路,我终于到舞台上去当了一个“战地护士”。我想这跟我自幼热爱文学是不能分的。

小时候,什么电影我都爱看,家里给我很少的零用钱,除了有时吃三个铜板的花生之外,全部都用作看电影。零用钱车钱等省下来,有时一个月可以看三四场电影。当时电影院放一些旧影片。如《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等,只需五分钱就可以看,这样我每月就可以看得更多,总之只要有机会,我必不放过。

在这里我必须提一提我的父亲和大姐。我父亲是做财会工作的,然而他的爱好是看书读报,听交响音乐会,看电影等等。父亲性格懦弱,一副文弱书生样,他人极其善良,好脾气,对我母亲非常体贴,当然母亲也不厌其烦地侍候他。父亲白天在外上班,下班后,他就经常剪报,凡是认为有价值的资料,他都从报上一张张剪,一本本贴。每当夜深人静以后他经常轻轻地打扫房间,到屋外去洗刷茶具等,把一切凌乱的衣物等都齐整安放,擦得窗明几净后,才悄悄入睡。当我们第二天醒来时,虽然仍然是这个破房子,仍然是这些旧家具,然而因整齐清洁而感到舒服,这也会让我母亲一扫隔日的疲劳,鼓起勇气再去操持一天繁重的家务。这一切在我16岁离家以前天天如此。

父亲虽然表面看来软弱,但他也有内在的反叛精神。由于他非常注重读报,所以他也特别希望能知天下事。他喜欢的是外面的世界。听音乐、看电影这些喜好对封建家庭来说都不是好事,可是他没有放弃,这是他唯一的寄托。他因子女多,经济十分拮据,但他却总是想方设法适当调剂一下自己的身心,因此我也就沾了光。他曾带我去上海的大光明(那时的大光明是上海最有名的高级影院)听星期日上午的星期音乐会,当然我什么也不懂。可是走进那样富丽堂皇的影院,看到那么多人穿着礼服,坐上舞台,闪烁的灯光照耀着那些奏乐的男男女女以及那些金光锃亮的乐器,真是令人陶醉。爸爸跟我说,听音乐时不要说话,他有时还在这种场合塞给我~根像雪茄烟似的巧克力糖,这是我小时候认为最最好吃的东西,也是偶然得到的东西。即便是这样,我也不会在听音乐时吃那根糖,因为音乐的优美旋律,舞台上的一切,是那样令人神往,真有不可思义的魔力啊!但音乐会一结束,走出大门时,我便亟不可待地偷偷地去吃一口糖,并向父亲问长问短。可父亲却不太愿多说话,他总是半晌不答理我,好像还沉浸在那些音乐的意境中。其实我父亲也并不懂音乐,只是那意境使他暂时摆脱了家里的一切烦恼。父亲还带我去看外国电影,外国的男明星凡伦铁诺、考尔门、弗立德马区等等,女明星瑙玛·希拉、珍妮·盖诺,以后又是格丽泰·嘉宝、蓓蒂黛·维丝等等,我都能背一大串名字。我看了电影后也像父亲听了音乐会一样,爸爸只沉默了短时间,我看了《七重天》却几天几夜都沉浸在里面。几乎20世纪30年代稍有名气的中国演员、导演我全能背出来,但阮玲玉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演员,阮玲玉的所有片子我几乎全看了,当阮玲玉去世时,我们一群学生竟然闹罢课,为了去殡仪馆瞻仰阮的遗容,我们许多人都哭了几天几夜。当然是由于阮玲玉所扮演的那些动人的形象,使我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情。

大姐给我的影响就更直接和更大了。南市有个少年宣讲团,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田汉老的许多独幕剧如《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等,我都是在那里看的。当日寸还有些角色是女扮男装,是我姐姐的同学演的。我还在那里听过宣讲,看过芭蕾,回家后夜晚做过许多梦,梦中的我芭蕾舞跳得棒极了,我还能飞起来。但我梦醒后就会感到非常懊丧,因为我什么也不会。我唯一看过的一次话剧,是大姐带我去看的复旦剧社演出的话剧《雷雨》,是由复旦剧社的演员凤子演的,后来我在重庆认识了凤子大姐,就感到有种特殊的亲切感。记得那次看话剧,晚上较晚回家,就挨了家族长辈严厉的训斥,以后妈妈就不许我们出去看戏了。可是,看各种各样的书就不会受到什么阻拦。没有什么人知道我在读什么书,中国作家的作品,18、19世纪的外国文艺作品样样都看,这些书绝大部分都是大姐借来的,她先看,我后看,有时也向图书馆借。实际上我根本谈不上理解,有的表面懂一点,有的不懂,但似乎朦朦胧胧意会点儿什么。那时我看得最多的是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陀斯妥也夫斯基等,以后在重庆时我更多地看了高尔基、谢德林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等的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等作品也看了不少。我根本没有什么选择,不论懂不懂都如饥似渴地吞下去,我想这好像一个人的饮食一样,吃得广了营养自然也就丰富了,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为文学艺术在人们的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必然会渗透到思想、意识、爱好、习惯等等与人的精神世界有关的各个方面,那些文学作品使我得益匪浅,可以说我后来的成长与此密不可分。

P1-4

序言

我们戏曲界有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影剧界也有四大名旦:白杨、张瑞芳、舒绣文、秦怡。观众们对各演员也常有评论,就是内行、外行中也常爱谈论演员。记得我那时还是个十足的影迷,抽出一切时间看电影、看话剧,为了跟小白玉霜打赌说影剧界四大名旦谁好看,在天津劝业场小摊上买了四个人照片,还没见本人,我就赌赢了。我说:“最好看的是秦怡。”小白玉霜说:“白杨。”后来找到唐若青的父亲唐槐秋先生,他是影剧界权威,问谁最美,唐很痛快答复:“秦怡,这是观众选的……”我得意地跳起来,小白玉霜输给我四块手绢。

1950年我跟吴祖光结婚,白杨、秦怡、张瑞芳、舒绣文都是祖光的老朋友,也就自然成了我的好友。她们来北京也都来过我家。秦怡和我头次见面是在北京东单栖凤楼我家,是《新民晚报》总经理陈铭德先生陪同来的。那天祖光不在家,我一看就喜欢这个出众的标准美人,两只大眼,双眼皮,想到评剧有一段形容女人美貌的唱词:

眼前只见一个人儿

圆圆的脸儿

弯弯的眉毛

高鼻梁儿、红嘴唇儿

闪闪双眼真有神儿

不高不矮苗条的身儿

姑娘生下的好女儿

宝贝、宝贝真还爱死个人儿

天上的仙女地上的美人

二十多岁,还是那么俊儿

细皮嫩肉像个小闺女儿

秦怡稳重大方又亲切自报名姓:“你好!我是秦怡……”陈先生更热情地说:“电影明星啊……”我请他们二位进了客厅聊了一会儿,秦怡说陈先生本要约祖光和我一起去吃饭,祖光不在,我也要演出不能去。秦怡虽和我初次见面,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果然我和小白玉霜打赌我赢了,秦怡不愧是最美的明星。

两年以后的1953年4月,我儿子欢欢生下不久,我刚刚由协和医院回到家,秦怡知道了,热情地来我家,她对养育小孩儿很有经验,要房间透空气,抱着孩子不要吹风,尤其刚刚满月的小毛头,给孩子喂奶时,大人要注意孩子头顶心,小孩子头顶心还是很软软的头骨,还没有长好,不要用手随便摸。秦怡帮我给儿子喂奶,自己从小手包里拿出口罩戴好,给我儿子洗澡,一手托着小孩儿腰背,头最要当心,她一边洗一边讲,像教学生一样。我怀孕八个月时,因演《刘巧儿》上桥时,景片没挂紧,分开了,把我摔在台上,立即送进协和医院,那日寸我属于总政治部解放军评剧团,协和是军营的医院。总政主任萧华命令:“一定保住胎。”林巧稚大夫非常负责,胎是保住了,可是预产期早过了。怎么还不生,10个月过去了,还是不生,我抱着大肚子天天上楼下楼,11个月后生了,好胖大!林巧稚大夫狠狠打了两巴掌:“这个小顽固……”

秦怡知道吴欢是11个月的结实儿,让我一定天天给他洗澡,可是我胆小,秦怡便一连三天都来帮我给儿子洗澡。秦怡说:“不要老抱着孩子,抱惯了放不下。”北方人刚生下的小孩要捆起手脚,秦怡不让捆,让孩子舒服发展。秦怡真细心,我觉得她太可爱了,那么细心,又是好演员,难得的贤慧女呀!

1954年,我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刘巧儿》,住在小白楼,同楼的有赵子岳、金焰、吴天等。在小白楼居住拍戏,我了解了秦怡的生活后更加喜欢她,我们从侧面了解到秦怡的生活并不幸福;金焰长年有病,家里精神负担、经济负担全落在秦怡身上;一个老大不小的有病儿子,还要妈妈照顾,有时秦怡拍戏迟到是因为儿子发病动手打了妈妈,可伶秦怡身上经常带伤,但她十分坚强,工作起来仍精神百倍,但回家到里却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和爱护。金焰去世后,秦怡负担更重了。我是秦怡的朋友、忠实观众,凡有她的电影,我都争着去看,我同情她生活艰辛,喜欢她的为人,这么困难可一点没有耽误事业,太了不起了。

我认识秦怡姐几十年,虽很少在一起细谈,心事却互相了解。我这些年也经受不少坎坷,受尽苦难,但还是受到家庭的支持的,人生本来就是经受考验的人,人和人相互考验,国家也和我们个人经受考验。秦怡姐已达七旬以上的高年,但还是保留着青春的美丽,愿她更加自信、自立、自乐、自求多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你会得到更多的友谊和支持的,请接受我对你的祝福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