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教授韩湘玲等编著。内容从二十四节气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入手,探讨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道理,并用现代农业气候观点对二十四节气加以重新认识,结合近年来农业气候资源清查、分析以及区划等科研成果,阐述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二十四节气的地区规律,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年型特征,为农业生产把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适合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气象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1)
(一)什么是二十四节气(1)
(二)二十四节气的形成(5)
1.二十四节气的起源(5) 2.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时期(5)
(三)二十四节气的科学道理(7)
(四)二十四节气的农业气候意义(10)
1.春分、秋分(10)2.夏至、冬至(10) 3.立春、立
夏、立秋、立冬(11)4.雨水(11)5.惊蛰(11) 6.
清明(11)7.谷雨(11)8.小满(11)9.芒种(11)
10.小暑、大暑(11) 11.处暑(12) 12.白露(12)
13.寒露(12)14.霜降(12)15.小雪、大雪(12)
16.小寒、大寒(12)
(五)二十四节气的延伸与发展(15)
1.七十二候(15)2.九九(16)3.伏(17)4.梅雨
(19) 5.时令农谚(20)
二、二十四节气的地区规律(22)
(一)地区的普遍性(22)
1.大气候背景的形成(23) 2.我国的气候特点及其
变化规律(28) 3.农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
(34) 4.各种四季的划分(39)
(二)地区的特殊性(45)
1.东北区(47)2.黄淮海地区(52)3.长江中下游
地区(64)4.华南区(68)5.西南区(73)6.西北区(79)
三、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年型特征(86)
(一)气候变动与农业(87)
(二)农业气候年型的确定(90)
1.抓住关键节气及其关键气候因子(90) 2.确定年型划分指标(91)3.年型的确定(92)
(三)二十四节气农业气候年型实例分析(92)
1.温度年型(92) 2.水分年型(95) 3.产量年型(107)
结束语(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