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北断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幼棣//夏歌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沿着古迹一路踏访,执着地对历史进行追索,叩问。他们的目的是要“凝视远古人类的足迹,思考人类未来的走向。”从本书中能感觉到他们不断游逛的灵魂,在那非常遥远、非常粗犷的西北中国大地上接受一次一次撞击。

内容推荐

朱、黄二位的散文,记叙的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历所得。他们旅行过的地方,有些是名气很大的旅游胜地,如敦煌、潼关、奉节、雁门关、青海湖;但更多的是游子很少到达的地方,天龙山、万佛山、雪灵山、麦积山、千佛洞、沙坡头、破城子、墨口石、牛皮城、无定河、天鹅湖、汾河大峡谷……

目录

穿行在关中

无定河

白城子

叩响潼关

边关文化

追问丝路

左公柳

百年孤独:直上大像山

敦煌墨池

华发边城

古城遗址的证明

河西歌行

陇上行

破城子

沙海中的佛塔

阳关海.

谒李广墓

交河时光

北庭诗情

抵达明屋

倾听塔里木河

沙埋于阗

探访唐代高僧悟空遗迹

天山北麓的千佛洞

高昌

青海湖的诱惑

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古格王朝

黑云下的城——访雁门

终极理想——晋陕古道之一

雾锁天龙山——晋陕古道之二

唐窑之谜——晋陕古道之三

汾河大峡谷——晋陕古道之四

达来呼波与天鹅湖

牛皮城

现代废墟与生态难民

岩画、草原与沙漠

回望奉节

走过曾铣巷

试读章节

关中平原,渭河两岸,是我20年中一再往返之地。

潼关、华阴、华县、渭南、长安、咸阳、眉县、宝鸡……还有,绕不过去的临潼、骊山和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沉静下来的时候,很多片断都会蜂拥而至——

1

尽管通往秦陵博物馆和兵马俑的道路永远拥挤,尽管乾陵山一般的剪影永远沉默,但在外人的眼中,八百里秦川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谜一般的地方。

它是古老中国不再博动的心脏,是掩埋文明的深井,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

开始的丝路长旅中有几个不变的常数:西安碑林、钟楼、大雁塔、兴教寺、法门寺,以及素砖钩缝的灰黑色古城墙,和升腾着热气的羊肉泡馍——据说这是最好的佳肴——无可非议的烹饪大师不是来自黄土高原小镇客栈,便是成才于市井陋巷,于是有孙家李家的称呼。在太现代太喧哗而仍然土气的西安街头,人群川流不息,并没有新鲜的映亮眼瞳的风景,你很难从匆匆闪过的似曾相识的脸上,读出当年长安人那种阔大、豪放、自信、从容、雄视天下的心态。你想象不出这里与汉朝、大唐,与丝绸之路有什么联系,你甚至会怀疑,这里是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么?曾有世界最大都会的辉煌么?

不错,西安古老的明代城墙仍然保存完好,这是中国唯一一座完好的州府城池。可是城内却长出了许多钢筋水泥高层建筑,像一个古朴的花盆中,插上了长长短短的“木棍”。

西安已经不是长安,历史的变迁强调了这一点。

旅游是西安的经济支柱。应当感谢祖先,还有“皇上”。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就像陕北的羊群一样涌动,并给当地带来大量收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这里有许多共通之处。购买不菲的门票,参观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几个景点,千篇一律的讲解是我们早已熟知的。

在关中大地行走,很少有人注意史诗般伟大的往事。在寻常的单调的风景中,不时会突兀出古代文明深刻的细节。有溢满心灵的撞击和感动,还有,磨难一般的思考。

2

最初印象是难忘的。20年前去秦始皇陵的路拥塞难行,路况差。除去兵马俑博物馆,皇陵封土堆耸立的旷野里,像一座小山,无围墙铁栅栏之类圈着。当然也不用买门票。

教文史的父亲就想看看兵马俑,一辈子都未能遂愿,直到去世。而我却幸运地多次“参观”。每到西安,无论什么会议,还是陪同领导考察,都要安排这个游览项目。对参观时存包、禁止照相之类的要求厌烦透顶(法国凡尔赛宫、罗浮宫等大博物馆都无此类禁令),老有人格受到侮辱的感觉。情绪还是一再影响了游览的心情。长形土坑中,一律铁青色的军阵不再移动,灰头土脸的士兵也毫无生气,一切像是泥土中长出了不该生长的东西。在兵马俑坑边,感到压抑,只有逃离的欲望。

都比不上那个下午。独自一人在秦皇陵封土堆上转悠,“满山遍野”的石榴树林,随手摘下果子,那酸酸的液汁沁人心脾。山上很安静,只有我一个人徜徉——现在据说始皇陵上已经修起通路,还用水泥什么的砌起了个“观景台”。

石榴正红的秋天。红的绿的,密密匝匝,组成了迷离的图景。秋色满目,秋声盈耳。我总觉得那是个奇怪的地方,费劲地琢磨着满山的石榴树。除了那些路过的行人和附近的村民,这山和林子,今天,只属于我。坐在山上小憩,没有行走或飞奔的欲望。

石榴树原长在西亚,是不是两河流域,不清楚。反正关中决不是原产地。周围的村子里也只有杏、李子、苹果之类,那年月引以自豪的苹果叫“秦冠”,硕大而脆,多汁。石榴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的。在驼峰上“移来的”还有其它树林水果,像无花果、葡萄、番茄之类。石榴落户始皇陵的时间应晚于秦。驼队带进的该是种子,石榴树要不要嫁接呢?

序言

朱幼棣和黄继忠(夏歌)要把他们的一批游记散文结集出版,嘱我为其作序。这让我有点为难,因为我是个对旅游没有兴趣的人。偶有出行,也是走马观花,点到即止,了无意兴,少有心得。但我也很高兴,皆因我跟二位都是朋友。读朋友的文章,是一件很亲切,很愉快的事情。

文章有38篇、近30万字。厚厚的一堆稿子放在书桌上,让我暗暗吃惊。我把稿子通读了一遍。阅读每一篇稿子都有新的、不同的感受,这让我很感叹。

朱、黄二位的散文,记叙的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历所得。他们旅行过的地方,有些是名气很大的旅游胜地,如敦煌、潼关、奉节、雁门关、青海湖;但更多的是游子很少到达的地方,天龙山、万佛山、雪灵山、麦积山、千佛洞、沙坡头、破城子、墨口石、牛皮城、无定河、天鹅湖、汾河大峡谷……这些地名,于我都很生疏,感觉十分遥远。

但是这些地方却是历史沉积非常厚重的地方。远的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近则元代、明代、清代,都有一两百年、上千年历史了。也曾经繁华,曾经绮丽,曾经琼楼玉阁,曾经铁马金戈,曾经客舍青青,歌乐杂作,朗月清风。可是现在都荒芜了。作者所到之处,满目苍凉,荒草萋萋,连太阳都是浑黄的。在这些篇章中,随处可见的是:古栈道,古城墙,古驿路,古墓,烽火台;台堡遗址,寺庙遗址,兵营遗址,庭园遗址,断碑残碣,旧瓦朽木;还有寒鸦、残阳、疏林、佛塔,以及白茫茫的盐碱滩和干涸的护城河。作者当然是有意为之。他们沿着古迹一路踏访,执着地对历史进行追索,叩问。他们的目的是要“凝视远古人类的足迹,思考人类未来的走向。”他们的目标很宏大,他们的踏访也是非常仔细的。几十年了,他们多次往返于大河、边塞、荒漠、长城和古堡之间,感觉是往返于历史的起始与终结之间。他们还喜欢到最详尽的新疆旅游图册上都没有标示出来的地方游走。他们在《破城子》中写道:“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在浩浩漠风灼灼烈日下,破城子显得既小且破。登高远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与感慨。”他们不知疲倦地在一些少有人烟的古遗址上寻访,就是要寻找和夯实这种感觉。有些地方,几次穿越,几度往返,是为了把历史辨识得更清晰一些。有时驱车几百里,就是为了看一段旧城墙壁。他们到骊山九龙古浴池遗址的发掘现场探访,在当年杨贵妃沐浴的地方,仔细地研究了浴池的形制和给、排水系统,竟使文物专家大为感动。作者还深入到黄河边上的锄沟村,察看了村里面几十孔唐朝时的古窑洞,尔后写成文章,第一次把“唐窑之谜”引进公众的视野。很有意思的是,作者去探访了唐代高僧悟空的遗迹。对于高僧悟空生平的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也得了升华。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作者夜宿安西的一个小客栈,闲来无事,拿出一本民间版本的《河西诗选》翻看。那天晚上,他没有读那些名家的诗,一读再读的,是敦煌一个狱管员——现在叫看守长一类干警的诗:《丈夫失意赠吴延龄》。反复吟诵,竟是感慨万千,忍不住援手为文,专门写下一章。作者写了那位狱卒短暂人生的经历,引了诗人的全部诗作。“丈夫失意何所有,万卷残篇一杯酒……”诗人生性孤傲峭拔,悲苦与迷茫也愈深切。敦煌有莫高窟,有月牙泉,但这些景致都不能抚慰诗人的心灵。属于诗人的只有邈远的念想与想象。“沧桑劫火照昆冈,苔合芩分未有常。三叠骊歌官柳绿,一鞭驿路塞云黄。从此故人玉关去,五年断肠燕台树……”诗里表述的都是真情流露,写得不俗。诗人名叫王汝涛,身前身后都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作者单就喜欢了他的诗,说明了作者有眼光,重性情。这让我也有同感,让我很喜欢。

读着两位朋友的文章,能感觉到他们不断游逛的灵魂,在那非常遥远、非常粗犷的西北中国大地上接受一次一次撞击。作者是勤奋的,也是博学的。他们对于历史、地理、时政和自然的学识,是读书使然,而多年的游历。则加强了实感和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看得越多,对历史了解越深透,那种忧患意识也会越发强烈。他们是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写下这些沉重的文字的。读罢这些文字,给人一个很深的感触:历史,真是很怪诞。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都是由人物串起来的。集子中的每篇文章,都写到了人。作者写了历史上的很多人物。

其中最打动我的有两个人:一是曾铣,一是李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6: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