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究和揭示了众多劳模的心路历程里折射出的当代职业精神——他们凭借的是怎样的信念和方法,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经验和启示,以更好地照亮也许并不豁朗的职业前途,或印证脚下已然坚定的人生道路。
书中提到的人物,有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各行业基层涌现出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劳模,他们是单位里一流的员工,是行业中的精英,他们是优秀一线工作者中的翘楚。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所拥有的还不仅是有形的成果和外在的荣誉,更有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职业与人生境界同步提升的博大情怀。
愿本书能为读者在工作和事业上更平添几分信心和启示。
我们大部分人所从事的都是平凡的工作,不是所有的人都可能成为政治或商业领袖,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每一个现代工作者都可能,并且应该做到的。
劳动模范们是从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卓越的典范,他们是以一种最令人信服和尊敬的方式取得职业成就、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本书所探究和揭示的即是从众多劳模的心路历程里显现出的当代职业素养——他们凭借的是怎样的信念和方法,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经验和启示,以期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职业生涯和人生境界的同步提升。
前言 起于平凡成于卓越/1
从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卓越的意识
第1章 事业意识: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11
一、事业心:任何工作都要干出名堂/12
带着理想和感情投入/12
选我所爱,踏实实干/15
只要下心思,小事也成大业/18
二、进取心:胸怀抱负.不断超越/21
为自己和企业争口气/21
超越本位,追求高远/22
三、立足点:自信的定位,豁达的选择/25
不当干部,就当一名好工人/25
践诺理想:不做官员做站员/27
四、价值观:企业是社会的,舞台是自己的/28
珍惜利用企业平台发展自我/29
将个人发展融入集体和社会/31
从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卓越的行动
第2章 学习·钻研:在孜孜求索中锐意进取/35
一、以勤奋学习插上成功的翅膀/36
学习:从平凡迈向卓越的阶梯/36
做享受学习的成功者/44
二、学中干干中学/45
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46
工作岗位就是大学/48
立足本职,靠学习不断提升自我/50
广学多用,知识为“梯”步步高/52
工作在进行,学习就在进行/53
三、刻苦钻研,孜孜以求/54
让钻研成为技术攻坚的法宝/54
常做一个有“心”人/55
勤学巧练,不断攻坚/57
知识改变命运,技艺丰富人生/59
第3章 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勇攀高峰/61
一、创新的意识/62
挑战权威,创新不是难事/62
“只有创新才有出路”/65
创新无处不在/66
二、创新的凭借/68
在生产应用中跟自己“较劲”/68
在实践中磨炼、观察、积累/70
从生活中发现创新的灵感/72
让责任成为挑战任务的朋友/74
以远见和勇气开创新天地/75
从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卓越的情怀
第4章 执著之心:“较真儿”的精神和“一根筋”的信念/81
一、严谨细致精益求精/82
“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82
“较真儿”较出的效益/83
二、执著是成功者的通行证/86
像“偏执狂”一样执著/87
“锥子纳鞋底”的道理/89
三、聪明人也要下“笨工夫”/91
先有汗水才有灵感/92
冠军经由磨砺而来/94
第5章 永葆激情:干工作的热情和“打硬仗”的斗志/97
一、用热情和微笑置换成就与幸福/98
“微笑天使”的心得和启示/98
热情换来成就感和幸福感/100
奉献真情,每天都感到充实/102
将激情注入人情与工作/103
二、凭激情和斗志攻克难关/106
不服输的豪情/106
像男人一样去战斗/108
追随“铁人”的拼搏精神/110
带着激情“啃硬骨头”/111
从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卓越的境界
第6章 分享·合作:大成就是与团队协力共进/117
一、为什么要分享/118
分享的真谛:能“分”才能“享”/118
从一双手到“千手观音”/119
更多分享,更大成就/120
二、做乐于并善于分享的好师傅/124
乐于分享/124
善于分享/126
三、协同是业务运转的基因/130
有效协同,紧要时刻更显威力/131
遇到问题,协作比竞争更重要/133
第7章 责任·奉献:幸福感来自担当与付出/135
一、成就是责任换来的/136
尽职尽责是成就事业的根基/136
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成就/138
付出爱和责任,路越走越宽/141
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143
以忠诚对集体负责/144
对职责的信仰和坚守/145
三、赤诚的心灵,使命般的责任/147
坚守天生的使命/147
平凡的工作,不凡的足迹/148
感恩的心,感人的贡献/150
长路成于跬步,坚守见证不凡/151
承诺因爱而生,恒久铸就伟大/152
后记 变革的时代永恒的真谛/157
一、事业心:任何工作都要干出名堂带着理想和感情投入
刘博涛是北京亨得利钟表公司的一名普通店员,他从小就喜欢摆弄手表,填报工作志愿时直接就写的是亨得利公司,到这家著名的钟表公司上班,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刘博涛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做最好最出色的营业员。”
“现在看来,当时不仅仅是找了一份工作,自己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这个工作影响了我的一生。”将理想寄托于工作,折射出刘博涛的事业心。
众所周知,除了要精通产品使用知识,销售行业最头疼的就是和一些难缠的客户打交道,但这些对刘博涛而言都不是问题。他把顾客当朋友亲人一样对待,用真心和热情跟他们相处,很多顾客都把他当成了好朋友、好“哥们儿”。同时,他从心底深处喜欢这个职业,即便是在自己生活最困难、在物质诱惑面前,他仍然信守原则。
有一次,一位出手阔绰的顾客买了两块名表,但没过多久就找刘博涛说表出了问题。刘博涛发现是因为顾客不小心把表和带磁的物品放到了一起,从而影响了手表的正常使用。修完表后,刘博涛又非常细致地给顾客讲解了钟表使用与维护方面的知识。他的耐心和热情令顾客非常感动,临走时拿出一万元现金推到刘博涛面前,感激地说:“哥们儿,收下吧,这是老哥哥我感谢你的。”
“见到钱我也动心,但我必须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为顾客解决问题是我的本职工作,这是我的责任。”刘博涛坚决拒绝了。
还有一次,一位脾气非常暴躁的顾客因为表链的问题在店里大发雷霆并扬言要摔表。刘博涛耐心地解释,并积极依据客户政策向总店申请了3000多元钱的新表链,圆满地处理了问题。
正是凭着过硬的业务水平、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出色的业绩,刘博涛成为大客户经理,连续几年被公司评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并进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一名新上岗的普通店员成为业绩卓著的大客户经理,刘博涛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刘博涛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当别人把钟表销售服务看成店员差事的时候,他把它当成了一辈子的事业倾注全部热情。
做最好最出色的营业员,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务实的信念,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朴实的事业心,刘博涛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和公司的重用。
很多人都常有这样的感受:当初与自己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朋友得到了重用,职位和薪酬都超过了自己,而自己却为依旧原地踏步而焦灼;很多原本比自己资历浅,或素质跟自己也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聪明机敏的同事已经开始在企业里担当重要角色,而自己却为徘徊不前的职业生涯而自怨自艾。
很多时候,人的成就分高下,并不是源自才智上的差距或客观条件的好坏,也没有什么依据可以将结果归咎于人际争斗和纷扰,或是什么暗箱操作。在嫉妒、愤怒或怨艾之余,冷静分析和重整旗鼓才是正确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距?到底是什么阻滞了自己成功的道路?而又是什么机缘使他们成就卓越、获得荣光呢?
如下的情形或许是造成原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却在途中逐渐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当很多人只是抱着能交差的态度干事的时候,有些人想的却是要将一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当很多人在想着尽快完成任务以便赶紧享受空闲玩乐的时候,有些人却在心无旁骛地从工作中感受充实;当很多人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束之高阁或敷衍了之的时候,有些人却在百折不挠地钻研和探究……后者就是像劳模们那样取得了不凡成就的人的缩影,而对于前者,会有哪位领导放心让其独当一面、委以重任呢?
因此,人与人在成就上的差距,从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就已经奠定:有的人只是在“做事情”。而有的人是在“做事业”。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只把工作当做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长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但如巢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据说有一位教育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来到一个兴建桥梁的工地,工人们正忙忙碌碌地干活儿。他走到一个工人身边,询问道:“请问您为什么而工作?”工人头也没抬,没好气地说:“问我为什么而工作,哈哈,为什么,为了吃饱饭,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说到底,就是为了月底那被百般克扣的工资单!”教育家又走到一个工人身边,那个工人正在桥墩上搅拌混凝土,身上、脸上、手上溅满了泥浆。教育家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个工人望着正在矗立起的大桥,带着自信的微笑说:“我每天工作的时候都在告诉自己,好好干,这些伟大的建筑有你的一份功劳,这是我的一份工作,也是我的一份事业。这样,我工作起来就有劲多了,也有意思多了。”
这个故事折射出人们对待工作的状态。同样的工作,带着不同的观念和状态投入,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选我所爱.踏实实干
很多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当初真不应该选择这个职业,当初要是选择了那一个该有多好;如果当初我选择了那一行,我现在可能就不是一个小职员了,而至少是一个部门经理了……可是,N个理由也抵不上对自信、无悔、负责任的选择和踏实、专心实干有意义。
美国零售业大王杰西·彭尼说过,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最明智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件即使报酬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暂时有放弃是为了未来更好的获得。因为你在为公司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在想清楚自己适合于做什么,什么领域、什么岗位可以作为终身事业之后,就应该扎实地做下去。也许在事业发展的某些阶段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可能会有很多失落,今天所做的一切,都在为明天的成功打基础。如此,或早或晚,成功必然会来。
成为“技术比武大赛状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胡健就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胡健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包头钢铁学院毕业,令很多人诧异的是,他放弃了留校安稳地当老师的机会,也没有乘地利人和到包钢当技术人员,而是到邯钢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炼钢工人。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的选择。可胡健有自己的主见:
“当时全国企业都在热学邯钢,我想邯钢肯定正在大发展,在这大发展中我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也正是这个看似书生气十足的简单想法,让胡健经历了辛劳,体验了磨砺,更收获了成功。
初人邯钢的时候,他什么脏活、累活、苦活全都抢着干,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架子,连带他的老师傅们都交口称赞:大学生要都这样就好了。
正是这种全身心投入,让机遇垂青于这位年轻人。1998年,邯钢要从德国西马克公司引进最新的设备和技术,这是国家立项的冶金行业最大的紧凑式带钢轧制生产线。这个项目需要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工厂实践经验的年轻人。胡健有知识、有能力、勤学习、能苦干,顺理成章地被抽调参与筹建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胡健以优秀的表现成为项目组的核心人物。由此,胡健也迈上了职业生涯的新台阶,他也越发成为企业里不可替代的人才,手把手地带出80多个徒弟,成为热轧工艺的“掌门人”。
“我这人就是喜欢踏踏实实干成点事儿!”这是胡健的表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看准自己的目标。踏踏实实、勤学实干。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中脱颖而出,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P12-17
我们大部分人所从事的,都是平凡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政治或商业领袖,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作为现代工作者的每个人都可能,并且应该做到的。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所说,伟大的事业是靠很多普通人干出来的。
许振超,初中毕业到青岛港当码头工人,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当上桥吊队队长后,带领团队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吸引了全球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在青岛港上航线、换大船,使青岛港集装箱蚕吐量逼近世界前十强。
李斌,技校毕业后到上海液压泵厂当铣床操作工人,十多年来钻研并运用数控加工和编程技术,成功改进、开发了17台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研制成功了55项新产品,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效益。
孔祥瑞,在天津港码头从一个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成为现在拥有150多项大大小小的发明和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000多万元的高级技师。
王洪军,也是从普通工人干起,成为一汽一大众的高级技工,发明了一套系统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并以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全国一线工人第一人。
窦铁成,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为了中铁一局里理论功底扎实、技术过硬的明星电力专家。他负责安装的铁路变配电所,都是一次性送电成功并被评为优质工程;先后解决重大技术难题52项,排除各类重大故障310次,参加多条铁路建设,累计为国家节约和创造价值1380多万元;他还培养徒弟300多人,培养工人技师、高级技师40多人,被大家尊称为“工人教授”。
邓建军,中专毕业进入常州黑牡丹集团当普通技工,十多年间成功研发15项国际前沿纺织技术,独立完成145个技改项目,改造浆染联合机,在国内率先破解连续生产不停车的世界牛仔布染色难题,从而为企业创造了3000万余元效益;把牛仔布预缩率控制在2.5%以内,低于3%的国际标准,如此等等,一系列“中国创造”的奇迹在他手中上演。他如今已成为年薪上十万、拥有高级技师职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
包起帆,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在港口生产第一线做出重要创新的专家,如今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属于他的不完全成绩纪录包括:开辟了我国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带有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商业运营集装箱班轮示范航线,被国外专家誉为“一场改变人类运输方式的革命”。二十多年来,他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1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在第九十五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独揽4项金奖,成为105年来一次获得该展会奖项最多的人。
……
上述以及本书中提到的其他人物,只是被授予“劳模”殊荣的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还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或是产业或区域性劳动模范;无论是从普通工人或服务员出身而成为“蓝领”或“白领”精英的,或是白手起家终于创立了雄厚企业的,或是经过若干年月的求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抑或终生都默默无闻、却为社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的,他们的职业、秉性可能各有不同,然而能起于平凡的岗位而终能成就卓著,确是这个群体最突出的共同特质。
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所获得的成就和荣誉并非源自超常的天赋或优厚的客观条件所赐,而是从与我们一样普通甚至远不及我们的境遇下干出来的。他们从平凡中成就卓越,是以一种最令人信服和尊敬的方式取得了职业成功和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便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学习的优秀样本。
本书要探究和揭示的,即是从众多劳模的心路历程里折射出的当代职业精神——他们凭借的是怎样的信念和方法,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经验和启示,以更好地照亮也许并不豁朗的职业前途,或印证脚下已然坚定的人生道路。
书中提到的人物,有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各行业基层涌现出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劳模,他们是单位里一流的员工,是行业中的精英,他们是优秀一线工作者中的翘楚。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所拥有的还不仅是有形的成果和外在的荣誉,更有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职业与人生境界同步提升的博大情怀。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不凡的成就,并愿意承担应属自己的责任,凭着勤奋和智慧为自己所供职的机构、所仰赖体面地生存其间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愿本书能为读者在工作和事业上更平添几分信心和启示。凭借勤奋和努力,不但将个人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还可能为集体创造更大的财富、为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那样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将何以复加?
本书成稿时,正值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又到建国60周年之际,“劳模”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特色概念,值得放进这个里程碑式的时间节点上众多值得研讨的话题之中。
本书的许多地方都提到了“使命感”,几乎可见于每一章。没有把使命感单独作为一条提炼出来,是因为它应当是对以劳模为典型代表的、赢得了事业成功和社会尊重的优秀人物精神境界的集中概括。
这是一个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变化;这是一个梦想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但是,毋庸置疑,这更是一个需要某种精神的时代。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梦想和踏实勤奋的实干,劳模们是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者。
时代是变化的,劳模们心中的使命感却是由来已久、与时俱进、并当永恒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飞翔,不仅需要梦想的高度,还需要有一双坚实的翅膀,以及拥有这双翅膀的精魂。
人在思维之中繁衍前行,在内在道德与外在规范的冲突与和谐中发展,修身、慎独始终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盛开的奇葩。而在这深藏的背后,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永恒的力量。
感谢劳模们身体力行地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样本,它使我们终能抓住一根寻找了很久的民族之魂的音弦;感激中国劳模,他们使我们透视到了生命世界的一种阳刚之力与浩然正气。
这是一本讲述劳模故事的书,我们努力寻求一种普通人发展的道路,我们竭尽所能去探求在这些成功者身上,我们可以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收获什么?
当年的那些老劳模的事迹还历历在目,他们说过的那些质朴却让人热血沸腾的话依旧言犹在耳。今天,不断涌现的新劳模继承了他们最核心的精神,并融入了这个新时代所特有的风范和意义。在此种意义上,当下的劳模们已经重新锻造了劳模的概念。在他们身上,更突出了创新、知识、激情、坚守等意义;在他们身上,放大了某些劳模的个性,也保存了劳模的本质。
当然,有一点是不变的:这些人曾经平凡,却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并在勤奋务实间保持着求真向上的心灵——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所有的辛劳、所有的艰难、所有的付出以及所有的拼搏都是为了追求卓越、活出自己、超越自我。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时代是变化的,成功的真谛却永恒——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素质;刻苦钻研、孜孜求索的进取意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乐于助人、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坚定的事业心、勤奋的学习钻研状态、敢于和善于创新的精神、持续的热情和斗志、与人分享并合作的境界永远都是追求不凡作为的重要凭借。
让劳模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和信念,让劳模精神促动我们追求卓越,成就梦想!让我们从平凡中成就卓越之道,从生活中探求生命真谛,从现实中谋求超越本质,从点滴中收获伟大成就,让我们像劳模们一样带着使命感投入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一起去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和更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