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紧扣玄学思潮,在对魏晋玄学的内涵、产生和分期、历史评价等方面作了概要论述的基础上,依据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线索,着重从史的角度,对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中朝)玄学、东晋玄学的思想作了系统考论和诠释,既考察和梳理了玄学发展、演化的逻辑进程,又发掘和彰显了玄学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思辨性。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魏晋玄学是继两汉经学之后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发展阶段和形态,与两汉经学相比,它探玄究赜,提出并探讨了天地万物之存在的“有”、“无”、“独化”等本原、本体类问题。作者紧扣玄学思潮,在对魏晋玄学的内涵、产生和分期、历史评价等方面作了概要论述的基础上,依据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线索,着重从史的角度,对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中朝)玄学、东晋玄学的思想作了系统考论和诠释,既考察和梳理了玄学发展、演化的逻辑进程,又发掘和彰显了玄学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思辨性。本书与作者已出版的《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一书是姊妹篇。
第一章 魏晋玄学概论
一、魏晋南北朝时代及其社会形势和思想任务
二、什么是魏晋玄学
(一)“玄学”
(二)“三玄”
(三)“玄”
三、魏晋玄学的产生
四、魏晋玄学的评价
五、魏晋玄学的分期
第二章 正始玄学
一、正始名士
(一)正始之音
(二)正始名士
二、何晏的《无名论》
(一)何晏生平
(二)何晏的《道论》和《无名论》
(三)何晏玄学思想的局限性
三、王弼与正始玄学理论的诞生
(一)王弼生平
(二)王弼的玄学思想
(三)王弼“无”本论的理论矛盾及正始玄学的逻辑演化
第三章 竹林玄学
一、竹林七贤
(一)竹林清音出现的时代背景
(二)竹林七贤
二、嵇康、阮籍的生命体悟
(一)嵇康、阮籍与竹林玄学的主题
(二)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
(三)嵇康、阮籍的思想矛盾与对生命的真切体悟。
三、向秀与魏晋之际玄学的发展
(一)向秀与《庄子注》
(二)向秀的玄学思想
(三)“向子期以儒道为一”——向秀与魏晋之际玄学的发展
第四章 西晋玄学
一、中朝名十和元康放达派
(一)西晋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形势
(二)中朝名士
(三)元康放达派
二、裴颁的“崇有论”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一)裴颥其人和“贵无”、“崇有”二论
(二)裴顾的“崇有论”
(三)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三、郭象与玄学理论的完成
(一)郭象生平
(二)郭象的玄学思想
(三)郭象“独化”论在魏晋玄学史上的理论贡献及地位
第五章 东晋玄学
一、中兴名士
(一)东晋中兴及其社会的政治、思想任务
(二)中兴名士
二、永和玄言
(一)江左玄风及其特点
(二)永和玄言
三、张湛与玄学理论的终结
(一)张湛其人及其《列子注》
(二)张湛的玄学思想
(三)张湛与玄学理论的终结
四、僧肇的佛学“空”论
(一)“空”论
(二)“物不迁”论
(三)“般若无知”论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 玄学“言意之辨”中的“忘”
附录二 王弼的“无”与“大衍义”
附录三 论《易》的“象”思维认识
附录四 郭象“独化”范畴释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