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是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人们能够从他的思想中发现全部近代哲学的源泉。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他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诅”。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笛卡尔的履历,轶事以及他的主要著作和成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笛卡尔(当理性遭遇信仰中英双语版)/思想者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唐尼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笛卡尔是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人们能够从他的思想中发现全部近代哲学的源泉。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他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诅”。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笛卡尔的履历,轶事以及他的主要著作和成就。 内容推荐 《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本书介绍了笛卡尔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相关重大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介绍了笛卡尔的代表作,以及该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影响;以审慎生动的方式来研习该作品的言论;解释关键术语及概念;援引简洁易懂的实例;提供深入探讨的问题。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他们的奋斗阅历、成功经验、切身体会以及对事业、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料。对青年读者来说,会起到励志的作用,使得今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时时感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中老年读者来说,也可以对比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经历,获得新的感悟。 目录 笛卡尔:当理性遭遇信仰 一 第一位近代哲学家/3 哲学是什么/3 经院哲学/4 笛卡尔——第一位近代哲学家/6 二 笛卡尔的生平/9 出生/10 军旅时光/11 锅炉房/11 梦和幻觉/12 流浪者/12 定居荷兰/14 晚年生活/15 结论/16 三 科学家/18 代数学和几何学/19 世界/20 光和视觉/22 气象学/22 错误/23 四 方法和原理/26 简化论/27 量和思维性事物/28 清楚分明的观念/28 先在因和终极因/29 观察和科学方法/30 理性主义者/31 五 怀疑论者和“我思”论/33 对基督教某些真理的论证/33 《沉思录》/34 沉思的六天/35 对《沉思录》的回应/40 六 上帝/43 证明上帝的存在/44 笛卡尔循环/45 因果适当性/46 我们应如何理解本体论论证/47 终极实在还是深度/49 哲学家的上帝/49 上帝与运动/51 联系理论/53 笛卡尔真正信奉什么/56 七 灵魂/59 机器中有幽灵吗/60 原始观念/63 感知和表现/64 灵魂的激情/65 精神能够影响物质吗/66 肉体能够影响精神吗/67 晚期思想/68 八 “动物机器”:笛卡尔与动物/71 动物是自动机器吗/71 动物机器/72 仅仅是自动机器吗/73 没有思想和语言/74 有意识,但不是自我认知/75 当今如何看待/76 九 笛卡尔与女性主义/78 新视点/78 身心分离/79 可视性/81 自然与文化/84 好奇和空间/85 偏离自我/87 疯狂和理智/88 整体颂/90 十 向笛卡尔告别吗/92 精神是否有别于肉体/92 可以理性地分析宇宙吗/101 纪念/107 试读章节 沉思的六天 六天包括下列主题: 第一天: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通过感觉获得的知识具有误导性;例如,我们可能产生幻觉,或者受到视觉幻象的影响,又或者错误地解释数据。事实上,我们可能会在醒着的时候也可以拥有很生动的梦境。笛卡尔想象着,他坐在炉火旁,手中所持的纸笔,实际上就在他的脑海中。即便如此,这些意象也是建立在普遍事实和给定事物的基础之上的。即使奇异的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的画像也是借助了给定物体以及人和动物的一些特征。从这些普遍的物体中,我们可以推断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原理。这些是否就一定是坚实而可信的呢? 随后,更有趣的是,笛卡尔创造了一个行骗的魔鬼的形象,他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欺骗我们。我们所有的感觉,甚至数学的普遍原理,都有可能是错觉。 第二天:论人类精神的本质;以及它比肉体更容易被理解 尽管魔鬼的确欺骗了我们,笛卡尔还是将所有的疑虑都去除了,这时出现了一个受欺骗的人——我脑海中的“我”,他坚信他的想法以及产生这些想法的意识。 因此,所有经过充分而审慎地思考的事物都必须坚持“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这一命题,只要由我来表达,或由我的思想来构思,那么它总是正确的。 《沉思录II》 这就是他的著名格言,cogito,ergo sum,经常被翻译为“我思,故我在”。这是明显存在的灵魂的一个特征,而其他特征,例如感知,则依赖于身体和感官。 第三天:论上帝及其存在 人们祈求上帝捍卫“我思”的真理以及由普遍原理和对象演绎出来的真理。一个善良而完美的上帝是不会欺骗我们的。或许我们的能力是有限,而且会犯一些错误,特别是当我们粗心大意并且草率得出结论的时候,但是,世界是存在的,我也存在,因为上帝存在。 在这一部分中,他对上帝存在的“论证”建立在上帝的思想必须代表一个更广大的现实的基础上,即上帝本身。他认为,如果这种观点存在于他有限的思想中,那么一种无限的神性必然将它放置在那里。它不可能仅仅来自于自己的想象:“然而,在认识到我是一个有限的存在的情况下,我不应当产生有关一个无限的物质的想法,除非这一想法是在有限的现实中由某一个实体赋予我的。” 第四天:论真理和谬误 笛卡尔详述了“我思”和上帝的本质,以及“我思”的特征——知识、意志和想象——如何成为上帝的无限特性的苍白无力反映。他把自己想象成上帝的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桥梁。如果认为在造物主所创造的世界中,任何事物的背后都存在着可以坚信的普遍原理,那么人就会陷入欺骗与谬误的泥潭中,因为意志是先于知识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决定某个行动或某个观点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全部的因素: 由于我经常将我的意志局限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因而它无法形成除了清晰地反映事物之外的判断,因此,我从来不会被欺骗;因为每一个清晰可见的观念都是确定不疑的,而这不可能毫无来源,而是上帝所必须赋予其创作者的必然性…… 《沉思录Ⅳ》 第五天:论物质性事物的本质;再论上帝及其存在 笛卡尔运用诸如长度、宽度、深度和运动之类的特征来考虑物质性事物的一般属性,比如它们的数量或者在现实中范围。这些事物也是由许多共同发挥作用的部分组成,和灵魂或上帝不同的是,它们并不是简单且不可分割的实体。这些量在思想中是明显存在的,它们的存在被人们认为是合理而必要的,甚至可以用三角形的概念来解释。三角形的抽象因素来自于人类理性,而非来自于生活中所见到的真实的三角形。 上帝也是以这样一种内在的方式,作为一个必要的存在被人们感知。如果上帝是完美的,那么他必须为笛卡尔而存在,因为完美包括存在于现实中。他反对将本质从存在或者纯概念和真实的形式/现实中区分出来: 但是,当我更加留心考虑它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是,上帝的存在不能从他的本质中被剥离出来,就像不能将一座山从一个山谷中分离,或者等同于将它的三个角从一个三角形的本质中割裂开来;因此,想必构思一座没有山谷的山,构思一个上帝更为可能,他是无比完美的一个存在…… 《沉思录V》 这是经典的本体论的一种形式,有关本体论的更多内容见第六章。 这似乎是建立在某种特定假设的基础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迁回的推理,但是对于笛卡尔来说,这种推理清晰而且富于理性。他认为,所有内在而理性的前提,或者他称之为“清楚分明的”观点,都必须是真实的:“但尽管如此,事实上,我应该希望所有能够在我的理解力范围内清楚地呈现出来的规则都是毋庸置疑的。” 《沉思录V》 第六天:论物质性事物的存在, 以及人类心灵和肉体之间的实际差别 笛卡尔将概念和想象区分开来,正如透过心灵的眼睛去观察一样。当实体性物质就像一种对话或相互作用呈现出来时,概念就是对“我思”的能力的一种运用。他推测自己或许能够对多边几何体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理解,例如由一千条线组成的多边形,但是他无法想象出这个图形。任何可以被想象出来的图形,例如三角形或五角形,人们都是借助感官经验与实体性物质的世界相联的。 他意识到,人类有一种接受感官信息的本能,这是一种被动的本能,而且这些感觉一般都是可靠的,就如感觉到饥饿、热和疼痛一样。的确,这些感觉为我们提供了部分信息,但有时也可能会欺骗我们,例如,一座方形塔从远处看来好像是圆的。尽管他承认具体事物可能与他的观点和通过感觉对它们作出的解释不一样。在思想中演绎所得的普遍原理以及“清晰独特的”观点,实际上是指他自身以外的事物。因此,他的拥有具体细节的经验可被看作真实的而非想象的。 他很小心地在他的感觉和事物本身之间作出区分;例如,火焰能使他产生热的效果,但是他无法推断“热”,甚至“疼痛”是火焰自身的内在属性。“热”与“疼痛”是火在他的身上产生的某种东西。他的肉体属于这一通过感觉来体验的外部秩序,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个机制,而他的灵魂或思想却是独一无二,庄严卓越的。 对《沉思录》的回应 《反驳》揭示出笛卡尔的许多反对者并不理解他的推理方法。他们经常抓住他某一个荒谬的观点——虽然笛卡尔随后又推翻了那种观点——把其作为笛卡尔错误观点的典型。耶稣会士皮埃尔·伯丁在《第七组反驳》中针对笛卡尔最为严厉的答辩提出意见。伯丁反对始于《沉思录I》的怀疑论的极端形式。这就忽视了笛卡尔的关于极端抽象和程式化的怀疑形式的主张,这种怀疑形式是用来寻找绝对确定性的。他指引伯丁参阅《沉思录》的最后一部分,在那一部分他推翻了自己先前的怀疑论(例如,欺骗人的魔鬼),并将其评为“可笑的”。笛卡尔向法国的耶稣会领导人,狄奈神父上诉。同时,笛卡尔提到了在乌德勒支大学时,他的贬低者吉尔伯特·沃埃特斯和他的盟友亨利库斯·莱纳里之间的一场争辩。这是一场刻薄而充满讽刺的辩论。除了在一封致狄奈神父的公开信中向他的反对者解释他们的误解外,笛卡尔还呼吁恢复对他著作的肯定态度。他宣称,他的著作比经院哲学的著作更好地为信仰提供了基础,他还向索邦神学院写信说,他不想破坏传统神学的任何方面。的确,笛卡尔将上帝和灵魂的存在视为科学方法存在的必然。物理学是由灵魂来认知的一种知识,而上帝保证了物质世界的存在。 经院哲学家受怀疑论者的影响,认为人类从世界中能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上帝才能知晓万物,因此,他们研究的只是一个封闭的哲学和科学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惰性思维,但是整个世界的观点和社会秩序都依赖于它,新的观点是对已有秩序的挑战。 P35-41 序言 《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这套丛书作为入门向导(A Beginner’s Guide),能够把每一位伟大人物在学术或艺术上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其著作中所阐述的深奥哲理,用极其通俗的语言加以简明扼要的阐述,并且时有画龙点睛式的提示,使一般非专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些大思想家的突出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他们的奋斗阅历、成功经验、切身体会以及对事业、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料。对青年读者来说,会起到励志的作用,使得今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时时感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中老年读者来说,也可以对比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经历,获得新的感悟。 这套丛书原文用英语撰写,目前在中国出版双语版。中文有较好的可读性,英文的文笔简洁明快。出版者保留了全部英文,可使读者在参照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文化的内涵。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为了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在我国出版业的百花丛中又绽放出一枝奇葩,实在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众托 2008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