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二——《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共计55本,于上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该《丛书》记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简单介绍了怒族的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怒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怒族简史编写组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二——《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共计55本,于上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该《丛书》记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简单介绍了怒族的历史。 内容推荐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本书为《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之一。 目录 绪论 一、分布概况、地理及物产 二、语言状况 第一章 古代的怒族 第一节 族源 第二节 17世纪以前的怒族社会 第三节 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怒族社会 第四节 怒族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第二章 近代的怒族 第一节 怒族地区的开发 一、怒江地区的开发 二、殖边队的进入与怒族社会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第二节 怒族人民迎来了解放 第三章 建国前怒族社会的经济形态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原始交换 第二节 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 一、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二、原始公有制 三、伙有共耕制 四、几种原始协作形式 第三节 家长奴隶制的特点及其崩溃 第四章 建国后怒族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及发展 一、化解隔阂,实现团结 二、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三、自治县及民族乡的成立 四、怒族干部的培养与成长 第二节 开展社会调查,进行民族识别 一、开展社会调查 二、进行民族识别 第三节 人口的发展及特点 第四节 “直接过渡”与经济发展 一、“直接过渡”至社会主义 二、“大跃进”的错误及其纠正 三、改革开放,激发活力 四、积极扶植,加快发展 第五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社会组织、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 第一节 传统的社会组织 一、氏族、胞族及图腾崇拜 二、家族组织和村落公社 第二节 传统的政治、军事和习惯法 一、传统的政治及军事联盟 二、习惯法 第三节 婚姻形态及其变化 一、传统的婚姻形态 二、婚姻形态的变化 第四节 父子连名制及其变化 一、父子连名制与财产继承权 二、现今怒族的命名 第五节 亲属称谓与亲族制度 第六节 宗教信仰及丧葬习俗 一、宗教信仰 二、丧葬习俗 第七节 主要节日和物质生活 一、主要节日 二、物质生活 第八节 文化艺术 一、刻木、结绳纪事 二、诗歌与故事 三、舞蹈与乐器 四、文化艺术成果丰硕 后记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一、氏族、胞族及图腾崇拜 碧江怒语称氏族为“起”,福贡怒语称氏族为“体戚”,贡山怒语称氏族为“那”,即同一个始祖的后裔都可称为一个氏族。碧江县怒族的每一个氏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图腾名称作为区分各个氏族集团的标志,原碧江县第九行政村怒族的氏族图腾名称有“别阿起”(蜂氏族)和“拉云起”(虎氏族)两个氏族,“蜂”、“虎”便是这两个氏族所崇拜的图腾。福贡县普乐、老母登两个村的怒族有“米黑华”(马鹿)、“米伯华”(麂子)、“亚脚华”(蛇)、“拉伍华”(虎)等几个氏族。贡山怒族虽缺乏图腾崇拜,但存在图腾现象,有“茸干那勒”(虎氏)、“习布那勒”(熊氏)等氏族。 各个氏族对于他们的氏族图腾都有各种不同的传说。蜂氏族传说他们是女始祖“茂充英”的后代。“茂充英”含有“从天上降下来的人”之意,传说女始祖“茂充英”白天而降之后与黄蜂交配,所生后代即称为“别阿起”。“别”意为蜂,“起”意为氏族,连起来即是“蜂氏族”。这个传说说明怒族在他们的古代历史时期曾经历过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因此“茂充英”便作为一个女始祖而成为蜂氏族所崇拜的对象。后来,当世系转为父系并按照父系来计算后,“茂充英”便成为第一个始祖,至今属于蜂氏族的各个家族在他们背诵家谱时都要追溯到这个女始祖“茂充英”。虎氏族也认为“茂充英”是他们的女始祖,并传说“茂充英”白天而降之后曾与一黑虎交配,所生后代即称为“拉云起”。“拉”即虎,“云起”即氏族,连起来即“虎氏族”。 蛇氏族有两个优美的传说:其一,相传很久以前有两姊妹上山砍柴,砍毕,姊妹二人各自背柴回家,姐姐先行,妹妹在后,妹妹感觉所背的柴越背越重,最后行走不动,便将柴卸下置于路旁休息。但当她回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一条巨蛇卷曲在她的背箩中,昂首张口,妹妹惊悸之余,正欲逃跑。突然,巨蛇对妹妹说:你不要怕,如果你做我的妻子,你的生活会变好。妹妹无法,只好答应与蛇婚配,所生子女即为蛇氏族。其二,相传古代有一个善于织麻和唱歌的怒族姑娘,每当她织麻的时候便唱起美丽动人的歌,惹得许多青年男子前来偷听并向她求爱,但都被姑娘拒绝了。姑娘每天还是照样地织麻、唱歌,她悦耳诱人的歌声打动了附近的一条巨蛇。巨蛇变成一条小虫,每当姑娘织麻唱歌之际,这条小虫便爬到姑娘的身旁来听姑娘唱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姑娘发觉每当她唱歌之际,这条小虫便爬到身旁,她很不高兴,使用扫帚将小虫扫出门去。但每次扫出之后,小虫又爬了过来。有一天,姑娘很生气,对小虫说:你再爬到我身边,就要把你打死!突然,小虫讲起话来,对姑娘说:是你的歌声把我引到你身旁的,如果你答应我一件事,我立刻会变成人的。姑娘说:你这条小虫会变成人吗?我答应你好了。小虫说:如果你答应做我的妻子,我会使你吃用不完。姑娘说:好吧,我答应你,看你会不会变成人。姑娘的话还未说完,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已站在她面前,姑娘惊喜之余,便答应与他结婚。婚后,姑娘才知道小伙子原来是一条巨蛇,以后所生子女,便是蛇氏族。 上述几个有关氏族图腾的传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母系氏族阶段,由于“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因此一个女性始祖所传的后代只好托故于一种动物作为女始祖的配偶。第二,这些动物既被传为女始祖的配偶,因而必然受到其后裔的尊敬,并成为区分各个母系氏族集团的标志,因此形成了图腾崇拜。第三,各个氏族所选择的图腾大都是与所居住的环境有关的。例如怒江地区过去盛产黄蜂、老虎和巨蛇,在古代这些动物经常出没,有的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在畏惧之余,亦把它作为神灵来崇拜;有的则与经济生活有关,如蜂氏族是以擅长采岩蜂和制蜂蜡出名的,因此把蜂作为图腾来崇拜,显然是与经济生活密切关联着的。第四,图腾一旦成为一定血缘集团人们的共同标志之后,它便被神秘的宗教色彩所渲染,并以此作为区分氏族集团、维系和激励氏族成员的一种精神象征,图腾标志便被神化。如原碧江县第九行政村的蜂、虎两个氏族所祭祀的“坐米起”便是这种氏族的精灵。它被认为能去凶赐吉,能佑护整个氏族所有成员的安宁,因而成为全氏族所共同敬奉的精灵。由这个事实出发,图腾崇拜显然也是导源于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并且是聚万物于一个比较固定的神灵了。 各个氏族都以血缘亲属关系结成一定的聚居村落,并按照山岭、河谷、溪流、森林等自然特点来划定本氏族的区域界限。这种界限的划分,一方面是为了区分各个氏族集团之间的差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其他氏族侵犯本氏族的利益。各个氏族区域范围内的山林、土地、猎场均为本氏族公有,只有本氏族成员才享有自由开荒、狩猎和采集等权利。其他氏族成员在未征得本氏族同意时,不得在本氏族区域内开荒、狩猎和采集。 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氏族头人,碧江、福贡怒语称之为“阿沙”,贡山怒语称之为“路米乘”。碧江怒族的氏族头人在过去是由氏族成员共同推举的,氏族头人和其他成员一样参加各种劳动,并负责排解纠纷,对外则收集贡物纳贡,指挥作战,缔结盟约等。如果头人失职,氏族成员在“老人会议”上可以提出将其罢免,并另选能者担任。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神山”和“神树”,这是各个氏族祭祀本氏族神灵的地方,只有氏族头人、巫师和年长的男子才能参与祭祀,绝对禁止妇女参加。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公共墓地。 由于氏族人口的繁衍以及狩猎、采集经济流动性较大的缘故,一些较大的氏族,如蜂、虎、马鹿、蛇等氏族便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居住。这些分散出来的氏族又重新构成新的聚落,如蜂、虎两个氏族便分散至九村、普乐、老母登等四五个村落居住;马鹿、蛇两个氏族分散至普乐、果课、老母登等三个村落居住。有的氏族由于居处相近或因共耕、通婚和共同抵抗其他族人,通过经济的、婚姻的和政治的关系而使他们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两氏族的联合,组成一个胞族,怒语称之为“霍”。如原碧江县第九行政村所属甲加、罗宜益等十个村落便是由蜂、虎两个氏族共同组成“斗霍苏”、“达霍苏”两个胞族,其成员共同占有耕地、互通婚姻、对外共同抵御入侵者,因而结成一种永久性的氏族联盟。居住在福贡县老母登的蜂、虎两个氏族同样地分为“斗华苏”和“达华苏”两个胞族,并结成比较固定的联盟关系。 P105-108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共计402本,一亿多字,该项目自1958年启动至1991年基本完成,历时30多年,涉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个编写组,1760多人参与,分别由全国30多家出版社出版。纵观历史,像这样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丛书在中国前所未有;横看世界,像这样由政府部门组织为国内各少数民族著书立说实属罕见。 盛世修史、修志,这是中国的传统。由于《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出版时间长,涉及地区广,出版单位分散以及受当时环境条件局限,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体例版本不统一;二是有些解释不准确;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为适应民族工作发展和民族问题研究的需要,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国家民委决定从2005年开始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修订再版。 这次修订再版的总体原则是“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统一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 《中国少数民族》的修订,旨在原版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结构,更新有关数据和资料,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增加各少数民族在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发展成就。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修订,本着“适当修订、适量续修”的原则,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观点、表述进行更正,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实予以补充。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的修订,力求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成就和经验,新编1987年以后成立的16个民族自治地方的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的修订,旨在改错,增补新的研究成果,增写《满族语言简志》,并合订为6卷本。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的修订,主要是尊重史实,修正错误,增加注释。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修订再版工作,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地方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党校、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黑龙江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民研所、云南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哈尔滨学院、吉林民研所、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博物馆、广西民研所、甘肃党校、凉山大学、中国教育部语工委、云南语工委等单位的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同志共1000余人积极参与了修订工作,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修订再版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将以更全面更完整更科学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李德洙 2007年8月 后记 《怒族简史》是在1956-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调查资料基础上,和1963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的《怒族简史简志合编》铅印本基础上修改定稿的。 1956年夏到1959年秋,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怒江分组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属四个县的怒族社会历史进行了深入调查,搜集和整理铅印怒族调查资料数十万字。当时参加调查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怒江州委、丽江专署等有关科研、干部及翻译人员共数十人。 本书于1959-1963年曾两次油印、两次铅印。1959年,参加两次油印稿编写的有宫振春、杨毓才、洪俊、张云卿、高国忠、许鸿宝等。1960--1962年,参加两次铅印本编写的有杨毓才、张乃华。原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所长侯方岳、副所长圈对两次铅印稿进行了详细的审阅。 1985年,参加最后修订稿编写的有杨毓才、洪俊、王恒杰。在书稿修订过程中,杨毓才做了较多的工作。黄惠规同志负责本书的审稿工作。 图版的部1分照片由刘达成、彭义良(怒族)、和道(纳西族)、尹善龙(普米族)等同志供稿。 本书在修改过程中得到各有关方面提供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谨致谢意。 《怒族简史》编写组 1985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