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栏目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提升观众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日播型栏目。它由主持人和嘉宾以闲聊趣谈的方式,讲述生动、有趣、有文化内涵的历史故事,通过专家、学者对故事深入浅出的诠释,让观众轻松读历史,快乐品文化。
本书由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帮您向庄子讨教人生困惑的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困惑问庄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傅佩荣//李霞//今波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化中国》栏目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提升观众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日播型栏目。它由主持人和嘉宾以闲聊趣谈的方式,讲述生动、有趣、有文化内涵的历史故事,通过专家、学者对故事深入浅出的诠释,让观众轻松读历史,快乐品文化。 本书由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帮您向庄子讨教人生困惑的答案。 内容推荐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把他奉为“圣人”不足为奇,那为什么把庄子称为“神人”呢?庄子和老子并称为“老、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那么,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帮助吗?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都急躁地旋转于“高速”的漩涡中,匆匆忙忙地随波逐流。有人叹息过不上缤纷绚烂的物质生活,美好的生活越来越远;而有人拥有了千万财富,却仍然在唉叹幸福没有光顾。人生困惑问庄子,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帮您向庄子讨教答案。 目录 第一讲 庄子何许人也 第二讲 贫困与快乐 第三讲 义与利之间 第四讲 不为名所累 第五讲 面对生老病死 第六讲 与他人相处 第七讲 上下级相处的艺术 第八讲 快乐当孝子 第九讲 与自己和谐 第十讲 与自然和谐 第十一讲 争与不争 第十二讲 不要迷信算命 第十三讲 书本与智慧 第十四讲 把工作变成艺术 第十五讲 逍遥人生的最高境界 试读章节 相传有一个富商生意做得很大,每天操心算计,多有烦恼,而紧挨着他家高墙外面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夫妻俩做豆腐为生,虽说清贫辛苦,却是有说有笑、快快乐乐。这让富商的太太感觉到非常的嫉妒,富商知道后就说,那有什么难的,我叫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说完,一抬手就把一大锭金元宝从墙头扔了过去。第二天,这穷苦夫妻发现了这锭金元宝以后,心情大变,一边揣测着钱的来路,又琢磨着能否再弄到更多的金元宝,就这样他们开始茶饭不思,寝食不安。自此,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欢声笑语了。富有和贫穷,到底哪一个更让人快乐呢? 主持人:开头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怎么穷人的快乐在那么短暂的时间内,就会发生改变?那么庄子认为,是贫穷好还是富贵好? 傅佩荣:像这样的问题非常好,但是让庄子来回答的话,他不太会说哪一个好,他要看情况而定。因为庄子看人生他有两个特色,第一个从长远来看,第二从整体来看。长远就是说,你今天有钱,但是过去呢?将来呢?我们说“富不过三代”,所以从长远来看的时候,有钱可能是暂时的;穷困也是一样,可能是暂时的。第二个,从整体来看,一个人在整个一生里面,他可能有某个阶段,像目前经济繁荣,他突然有钱了,但他在小时候恐怕很穷。那么,他小时候觉得快乐是因为跟父母、家人的亲情非常的温暖,他现在恐怕慢慢觉得,钱是有了,但是好像快乐减少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让庄子来考虑,他会从整体、从长远来看,穷人、富人各有各的快乐,只不过说你要问自己:你怎么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因为一个人越容易受外界影响(像价值观从外而来,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他越不容易快乐;相反,他如果了解“我这个人要如何把握我自己的生命”,就会知道,有钱或者是贫穷至少都活着,活着是基本条件,有这个基本条件之后,我再往上去问:我这一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掌握到我生命的一个特质,然后求发展? 主持人:您提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就来仔细考量一下当前社会的这种价值观念。人们总认为,富有有什么不好?富了以后,我想干什么干什么,那我不就快乐了吗?而穷呢,成天为自己的生计而烦恼,烦恼、贫穷能快乐吗?这个好像和庄子价值观念的取舍不太一样。 傅佩荣:我们从两点来看。第一个是,你有钱之后选项很多,譬如,我现在有钱了,我可以环游世界,我甚至可以去太空,但是选项多了以后,烦恼就在里面。对于穷人来说,我只有一个烦恼——养活一家人,这就很单纯,在单纯的观念里面,生命就容易变得比较深刻。因为我单纯,只有一个念头,看到一家人温饱我就很开心了;我有钱的话,就变得欲望无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另一方面,关于价值观的问题,庄子对于世俗价值观有一种完全颠倒的看法。 主持人:怎么个颠倒法? 傅佩荣:因为他是战国时代中期的人,那时候社会上各种有利的成就在他看来都隐藏着危险。 主持人:庄子都指出来哪些方面是危险的呢? 傅佩荣:譬如,你属于非常受人羡慕的这一类,像长得俊美,古人认为胡须长,很漂亮。 主持人:美髯公嘛。 傅佩荣:对,然后身高、体壮、非常勇敢等等,他列出来的所谓的好处有八种,是每个人都羡慕的。庄子认为这反而是到最后让你穷苦不通啊。 主持人:您所说的应该是庄子所提出的“穷有八极”,包括貌美、须长、身高、魁梧、强壮、华丽、勇猛和果敢。换在我们现在来看的话,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八个优点,那肯定是佼佼者,他们会为人所羡慕。可庄子为什么说这种人是很危险的呢? 傅佩荣:你可以想想看,这个人他有自己的生活吗?从年轻的时候崭露头角就开始被人所用,选你当班长,因为你长得最体面;然后让你做所有的事情,到最后恐怕只有三个字:过劳死。如果说你有各方面的优点的话,这个社会真的需要你出来做许多事情,这本来不是坏事。但是,你很容易就以这个作为自己的特色,一路发展下去,不可收拾。相反,我们要讲“三必”——三种必定通达的路,也许你看到后会说:谁要这个?第一个,到处依赖别人;第二个,穷困不通,走投无路;第三个,受到各种委屈、耻辱等等。 主持人:在一般人看来,这叫一塌糊涂啊。但是庄子怎么样来看待这“三必”? 傅佩荣:庄子处在乱世里,这三个弱点反而变成最好的隐藏、保护色,就是:我在社会上不被别人注意,反而可以生存下来。我们常说,一个人常常有病的话,他反而活得很久。因为他病久了之后,知道自己的弱点,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收敛自己。 主持人:说通俗点,第一叫做小病不断,大病不犯;第二,久病成良医,反倒能够自我保护。 傅佩荣:没错。在《庄子》里面,谈到价值观的时候,他不会只看当下,像我前面说的,他会注意到长远跟整体。你处于弱势的话,现在这个社会对弱势特别照顾,你反而得到许多方便。当然我们现在讲庄子的思想,有时候听着好像是他专门唱反调,跟一般人想得不太一样,但是你不要忘记,人生本来就有两面,通常我们只看一面,只看一面的话就是一边倒,就变成只有这种价值观了,到最后变成大家都要,大家都要的地方就有危险,竞争、战争、斗争统统出来了。如果说我知道自己的优点,但是我守在我的弱点里面,像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柔弱胜刚强”这些,反而就好了。 那么接着要提到“六府”,六种刑罚,也都是由一般人羡慕的优点而引致,如智勇兼全,非常聪明杰出,又行仁尚义,做好事,这反而会带来各种困扰。所以有些人做好事怕人家知道,为什么?如果你知道我捐款,那所有的弱势团体都来了,你是善人,所以说找你捐款,到最后你也吃不消。为什么庄子讲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有一点打击士气,让我们年轻人想要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就的时候,这样一听之后好像被浇了盆冷水。事实上,庄子他是提醒你,不要太乐观,也不要太悲观,而要达观。 主持人:这个“达观”非常的妙,你不要乐观也不要悲观,凡事看得开,想得实际一点。做到这一点好像不是太容易啊。我们想看看,庄子自己到底做得怎么样。譬如说,庄子的生活状况就比较穷。用三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住在穷街陋巷,穷困得织鞋为生,饿得是面黄肌瘦。在这样的状态下,他怎么能达观? 傅佩荣:在他那个时代,庄子做过小公务员,管过一座漆园,漆就是油漆的漆,在古时候作为粘剂用的。到后来他就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因为当小公务员很辛苦,赚的钱也不见得够。他就自己织鞋为生。可见,他的穷困是要考虑到,如果我要避免穷苦,那我要付出什么代价,那他认为,没关系,我安贫乐道,也设法养家糊口,所以过得非常穷困,跟你说的一样。但是我刚刚讲的这一段是要说明:时也,命也,运也。你碰到这样的时代,你再有本事,你也只好接受命运的安排;但是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快乐呢?在庄子来说,他后面会提到孔子的说法,叫做“穷亦乐,通亦乐”,换句话说,庄子拿孔子做例子来解释,他是要强调:快乐不在于穷或通,而在于能够乐道。“能够乐道”这句话,儒家讲“贫而乐道”,道家也讲“贫而乐道”,只是不一样的道。在庄子这里,刚刚说到穷困这一点,还有很多的细节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 主持人:做到达观挺不容易的。庄子的生活并不富有,应该说是非常的穷困,我觉得这好像比孔子的大弟子颜渊还要穷困呢!而且他自己有妻、有子,你说他如何扛得起这个生活的重担,如何快乐得起来呢?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他有时候实在也是受不了,自己可以节衣缩食,但小孩子需要营养啊。他有一次就向他的朋友借米,这朋友是一个官,负责一条河流的,定期可以收税,庄子以前大概跟他是同学吧,跑去借米。这个人看到庄子就跟他说,好,我下个月收税之后,借你三百金(金是古代的一个单位)。庄子立刻变了脸色,然后跟他说,昨天我来找你的时候,在路上听到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在路上被车轮压凹的地方躺着一尾鲫鱼。我就问它说,鲫鱼啊,你叫我吗?鲫鱼说,是啊,我是东海来的,现在快渴死了,给我一点水喝吧。我就对鲫鱼说,我去找吴国的国君,请他们开一条河流,把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鲫鱼就变了脸色,然后说,你还不如去鱼干店里面找我算了。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庄子穷到向别人借米,别人稍微推托之后,他就变了脸色,他立刻的反应是什么呢?讲一个寓言,寓言里面的鱼需要水,我稍微推托一下,鱼也变了脸色。当然我们不知道鱼怎么会变脸色,但是至少说明,庄子他很能够自我调侃,他也知道说,时势比人强,你就是那么穷困,你再有本事也没有用,你只好去借米。像这样的情况,我们想到的就是,他凭什么还会发挥出整套庄子的思想,而且里面还有很多精彩的部分? 主持人:当然在刚才这个寓言故事当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庄子的一丝愤怒:到干鱼铺子里面去找我吧。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穷,你说要是搁到现在,庄子的书可以卖得很火,光拿版税他就够了,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不用借米。不过我们还是说,他都已经穷成那个样子了,他有没有想到,通过一些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想办法发家致富? 傅佩荣:基本上他有很多机会做官,但他也衡量过,做官要付出代价,所以他屡次拒绝。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惠施,当时是梁国的宰相,惠施曾经担心他抢自己的位置。所以你看这个社会,好朋友之间有时候还是会有戒心。在整本《庄子》里面,只有一个朋友是有名字的,叫做惠施,偏偏这惠施又怕他抢位置。 在《庄子》里,庄子有一次见到一个国君,国君说,你老兄怎么那么萎靡不振的样子啊?庄子说,很抱歉,我是贫穷不是萎靡,萎靡是读书人有理想不能实现,这才是萎靡。这句话跟儒家完全一样,读书人有理想不能实现。他说,我只是贫穷而已,那我为什么显得很萎靡呢?他说,大王见过猴子吗?猴子在高大的树上翻来跳去,连神射手都射不中他,神气得很。但是一旦落在荆棘丛中,在灌木丛里面一动就被刺到了。他说,大王,今天是昏上乱相,所以我没有办法,你不能怪我。他箭头一指,就指向你大王自己没有做好,让我这样的人才不敢出来做官、做事,一旦出来做官、做事,一旦富贵,我知道后面的危险。这是庄子当时的情况。我们从他具体的生活处境和他的反应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主持人:其实庄子在这段话当中是坦白地承认自己生活是比较困顿的,当然他觉得可能是时事没有造就他这个英雄,他叫生不逢时。那么面对这种生活现状,他心里面坦然吗? 傅佩荣:庄子思想是属于道家的思想,他们有一招是最厉害的,就是把道当作整体。从整体来看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就没有什么得失成败的问题,譬如说,天地与我同时存在,万物与我合为一个整体,有这样想法的人,他的生命可以摆脱每天当下的需求。我只要有最低的生活条件,只有让我勉强活得下去,其他万物都是我的。很多人为了追求最低生活条件之上,像富贵、各种享受,就忙碌不堪,到最后是本末倒置。我们现在问,开头说的贫穷跟富有哪个比较快乐?重要的是你那个快乐,你用了多少心思去掌握、了解它。很多人都以为有钱就快乐,于是一辈子都追求有钱,忘记了什么叫快乐;有些人接受了贫穷的命运之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追求快乐,这个快乐就不得了,他可以开发各种心灵的能量,譬如,喜欢一些欣赏大自然的活动,跟朋友来往,一家人相处,他有各种方法珍惜各种情感的深度。以庄子来说,可以跟“道”去设法结合,所以在这里面显示道家的特色。 P21-27 序言 我每次回沪都会留意SMG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比起在其他电视台的“论坛”、“讲座”类节目,它对我更有吸引力,颇有“目不转睛”的感觉。《易经》、孔子、《老子》并不容易诠释,但是《文化中国》做到了。它能针对现代人的心理,通俗地以古人的哲学智慧予以点拨,达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 不要小看了讲故事,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禅师说过,人与真理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故事;他还说,一枚丢失的金币,就是在点燃一根小小的蜡烛后找到的。 我还注意到,《文化中国》不仅是单一的影视节目,还配合有出书、讲述人评选和“轻松读历史,快乐品文化”等高品位活动。我忽然悟到《文化中国》成套的文化产品不正是“海派文化”的创新吗?与其用很多时间去挖掘“海派文化”的历史,不如用大部分精力来创造新的“海派文化”。 “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这要靠全国文化界的努力。我相信《文化中国》也必会按此要求而更上一层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