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霍妮文集译丛”精选的六本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精神分析的新方向》,本书中,女性心理学的开拓者霍妮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一书犹如一片智慧的海洋,不仅对神经症者的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而且对文学,传统和文化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的论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为自我实现而奋斗)/学术系列/锦绣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卡伦·霍妮 |
出版社 | 上海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霍妮文集译丛”精选的六本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精神分析的新方向》,本书中,女性心理学的开拓者霍妮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一书犹如一片智慧的海洋,不仅对神经症者的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而且对文学,传统和文化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的论述。 内容推荐 霍妮是知识女性的一面旗帜,是精神分析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也是女性心理学的开拓者。霍妮年轻时接受弗洛伊德派的精神分析训练,但在此后的生涯中却公然与弗洛伊德派决裂,分庭抗礼,自创门派,独树一帜。这在当时确实具有过人的胆识。 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 目录 序言:聆听大师的声音 引言:道德的演化 一 追求荣誉 二 神经症的需求 三 专制的“应该” 四 神经症的自负 五 自我憎恨与自卑 六 破坏性力量疏离自我 七 缓解紧张的一般方法 八 扩张型解决方法:控制的吸引力 九 自谦型解决方法:爱的吸引力 十 病态型依赖 十一 放弃:自由的吸引力 十二 人际关系中的神经症困扰 十三 工作中的神经症困扰 十四 精神分析治疗的道路 十五 理论上的思考 试读章节 一个儿童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成长,只要没有智力缺陷,他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人接触,并将获得某些技能。但是他身上也有一些力量不是通过学习就可以获得和发展的。你不需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教一粒橡子成长为橡树,但是只要给橡子一个机会,其内在的潜能就会得到发展。同样,只要给予人类个体机会,他往往能使他特殊的人类潜能得到发挥。他会发展他真实自我所具有的独特活力:澄清和深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和兴趣;使自身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加强自己的意志力;开发已有的特殊能力或天赋;表达自己和主动与他人交往。所有这些会及时地使他发现自身价值和生活目的。j总之,他会朝着自我实现成长,而不会偏离太多。这就是我现在所要讲述的原因,在整本书中,真我被视为内部核心力量,所有人都拥有这种力量,但每个人又表现不同,它是人类成长的深刻根源。 只有个体自己才能发展他既定的潜能。但是,就像任何其他生物体一样,人类个体需要有利的环境得以“从橡子成长为橡树”;他需要一种温暖的氛围,这种氛围能给予他内心安全感和自由感,使他能够拥有自己的情感、思想,并能够表达自己。他需要他人的善意,这种善意不仅有助于满足他的多方面需求,而且能指导并激励他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自我实现的人。他也需要与他人的愿望和意志进行正常的摩擦。如果他能够在爱与摩擦中与他人一起成长,他也就能够真正的达到自我成长。 但是,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可能不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成长。这些不利的因素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主要归结为这一事实:处于某种环境中的人,由于过于沉溺于自己的神经症,以至于不能疼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不能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像他一样的特殊的个体;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神经症需求和反应。简单的说,这些态度可能是:支配、过分保护、威胁、恼怒、过于苛求、溺爱、怪异、偏爱其他孩子、伪善、冷漠等。它从不是某个因素的问题,而是所有的因素对儿童的成长施加影响: 结果,儿童不能形成“我们”的归属感,而是代之以深深的不安全感与莫名其妙的担心。在这里,我称之为基本焦虑。这是生活在一个想象中充满潜在敌意的世界里,个体所感到的疏离感和无助感。这种基本焦虑所引发的紧张压力阻止了儿童主动与他人交往,被迫另寻方式应对压力。他必须(无意识的)以各种方法应对压力。这种方法不会引起和增强焦虑,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基本焦虑。这种特殊的态度来自于无意识的策略性需要,而这些无意识的策略性需要取决于儿童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环境的偶发事件。简单的说,他也许会试图依附于身边最强有力的个体;也许会背叛和攻击;也许会向他人关闭自己的心扉,不再投入感情。总之,这意味着他可能会接近、反对或逃避他人。 在正常的人际关系中,不排除相互之间的接近、反对或逃避。需要和给予爱的能力、放弃的能力、攻击的能力、维持自我的能力——它们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说是一些必须的补偿性的能力。但是,由于其基本焦虑,儿童感到自己置身于危险的环境之中,这些行为则走向了极端和僵化。例如,爱变成了依附,依从变成了姑息。同样,在特殊的环境中,他无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不适宜的态度,而进行反叛或保持冷漠。这种态度的盲目和僵化与他内心潜在的基本焦虑是成正比的。 由于在这些条件下儿童不是朝向一个方向,而且是朝向所有方向发展。他从根本上就形成了对他人矛盾的态度。因此,接近、反对和逃避这三种行为就构成了一种冲突,即与他人的基本冲突。随后,他试图通过使其中的一种行为占主导地位来解决这种基本冲突,即试图使顺从、攻击或冷漠这三科态度其中的一种成为一种主要态度。 最初试图解决这类神经症冲突的尝试,其影响决不是表面化的。相反,它对其神经症进一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它不单是关心对待他人的态度,而且不可避免的引起整个人格的某些改变。根据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儿童也会形成某些适当的需求、敏感、禁止和道德价值的开始形成。例如,一个非常顺从的儿童,不仅是倾向于屈从他人、依赖他人,而且能够尽量的不自私和善良。同样,一个具有攻击态度的儿童开始重视力量,重视忍耐和战斗的能力。 然而,最初解决方法的整体效果不像我们在后面所要讨论的神经症的解决方法那样具有稳定性和广泛性。例如,一个女孩表现的非常顺从。这些顺从表现在盲目地崇拜权威人物、具有取悦与满足他人的倾向、怯于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没有原则的做出牺牲。在八岁时,她将一些玩具放在大街上以便让那些更为贫穷的儿童发现,并且没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十一岁时,她在祈祷中以其儿童的方式试图寻求一种神秘的屈服,即幻想受到所迷恋的那位老师的惩罚。但是,到她十九岁时,她也会很轻易的陷入他人所设计的报复某些老师的那些计划之中。尽管大部分时候,她像一只小绵羊,但是偶尔也会在学校里带头造反,以及由于对其教堂的牧师感到失望,她由明显的宗教信仰转变为暂时的冷嘲热讽。 这种整合不够严谨的原因——这种例证是一种典型的代表——部分在于个体成长的不成熟性,部分在于早期解决方法的目标主要是取得与他人关系的一致性。因此存在一定余地,事实上是一种需求,来达到更稳定的整合。 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这种发展并不是一致的。在每一个案例中,不利的环境条件的特殊性都是不同的,因此,这些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是不同的。但是它一直削弱个体的内在力量和一致性。因此引起某些关键的需求以纠正由此产生的缺陷。尽管它们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们还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尽管个体早期试图解决与他人的冲突,他依然被排除,个体需要一种更为稳定的、广泛的整合。 个体一直没有机会形成真正的自信有许多原因:由于不得不进行的防御、被他人的排除,以及早期解决方法所形成的片面发展方式,其内心力量一直受到削弱,从而使其人格的大部分领域不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因此,他急切地需要自信,或是一种自信的替代品。 他在独处时并不觉得软弱,只是觉得与他人相比,不是特别强大,对生活没有很好的充分准备。如果他有归属感,那么他的自卑感就不会严重到成为障碍。但是生活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从内心感到——正如他所感到的那样——被隔离与敌视,因此,他只能形成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急切需求。 甚至比这些因素更为基本的是,他开始踪离自我。不仅是他真实的自我阻止他顺利地成长,而且由于他还需要发展一些人为的、策略性的方法来与他人交往,因此这种人为的、策略性的方法使他无视自己的真正情感、愿望和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安全成为最重要的事情时,其最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上,这种最内在的情感和思想不得不沉默下来,变得不再那么清晰(不管所感到的是什么,他只要处在安全状态)。因此,他的情感和愿望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说,他不再是一个主动者,而是一个被动者。这种自我排除不仅在整体削弱他,而且通过增添混淆的因素,加强了这种竦离;他不再知道他身处何处,或他是“谁”。P1-4 序言 聆听大师的声音 在精神分析学和心理治疗的历史发展大河中,有两位传奇式的人物:男性是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女性当属卡伦·霍妮(K.Horeny,1885——1952)。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已经是并不陌生了,有不少的人在听说他如此这般耸人听闻的精神分析理论后,其反应竟不下于“谈虎色变”。在有些人心目中,弗洛伊德的理论类似于那些写情色小说的作家,或者像儿童不宜的电影一样,最好不要轻易涉足。其实这些误解和疑虑是完全不必要的。然而,霍妮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学术界,特别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士对霍妮的研究十分贫乏,至于普通的读者则更少有人问津了。 霍妮是知识女性的一面旗帜,是精神分析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也是女性心理学的开拓者。霍妮年轻时接受弗洛伊德派的精神分析训练,但在此后的生涯中却公然与弗洛伊德派决裂,分庭抗礼,自创门派,独树一帜。这在当时确实具有过人的胆识。 如果说20世纪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创立作为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来记载的话,那么心理学研究还有一次颇具历史意义的变革——即女性价值观取向的学说建立,同样是石破天惊的,而扭转这一乾坤的大师就是卡伦·霍妮。在这之前,精神分析的理论流行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心理学观,专家们老是在弗洛伊德的“阴茎羡妒”,“女性受虐说”和“阉割恐惧”的理论中兜圈子。弗洛伊德本人也认为,描述女性的心理发展一直是令他很头痛的事情,他曾把女性的心理比喻成一块“黑暗的大陆”,弗洛伊德由于不能把从男性那里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准确地运用到女性身上而一度感到过焦虑。 而霍妮则以一本《女性心理学》一举打破了弗洛伊德的神话,让人们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此书为20世纪女性精神分析研究开了先河,也为此后许多女性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探究奠定了基础。霍妮试图把女性从男性的文明,男性社会的文化暗示中解放出来,她主张女性要认识自己的“天性”,剥离男性社会对女性心理的定位,力求获得一幅女性自我精神发展的真正蓝图。 这个神奇的霍妮与弗洛伊德是同时代的人,比弗洛伊德小29岁。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附近的小乡村。家庭的结构是由跨国婚姻所组成,父亲是挪威人,职业是航海的船长;母亲是荷兰人,一个泼辣、豪爽,富有魅力的家庭主妇。这个跨国婚姻组成的家庭生活,给童年的霍妮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比母亲大17岁,其父对这个相貌丑陋,天资愚笨的女儿并不怎么看好,而母亲则偏爱哥哥。霍妮从小立志从医,遭到父亲的反对,母亲为了维护女儿而不惜与丈夫分手。 1909年,24岁的霍妮与柏林的一位律师结婚。婚后育有3个孩子。1926年离婚。她的童年家庭生活和不幸的婚姻经历,对她的学术生涯和精神分析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使她对女性内心与人生的洞察无比的犀利和睿智。倾听她在著作中的论述和新声,每位读者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到一些深刻的人生启迪。 1913年,霍妮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的学位。此后,一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收专业的心理分析训练,一直到32岁时,才成为一名正式的精神科职业医生。1932年她赴美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的副所长,二年后又迁居纽约,创办私人医院,并创建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亲任所长之职。直到1952年12月4日逝世。享年67岁。 霍妮对于神经病的病理机制,精神疗法中的自我分析与人格成长,两性间的冲突,婚姻和爱情的分析,都得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例如良好的婚姻取决于婚前配偶双方情感的稳定程度;两性之间没有焦虑感和内心某些特定的矛盾冲突是不现实的,在每一个患有神经症的女性那里,都可以看到“心理性生活”紊乱的症状;在婚姻关系中不会有全部的满足,只有最佳的结合等。这些理论和创建使她与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等许多同时代的著名心理学家的成就并驾齐驱,成为一位大师级人物,而且它代表的是女性的声音。 然而霍妮的学术成就中最使我感兴趣的,也是众多的研究者忽视的一个方面,是她对东方文化和哲学的研究。这里,我要着重一提的是霍妮和荣格一样,都对东方人的禅的治疗效果发生热烈的兴趣。霍妮在生前曾亲自专程前往日本,观察一座禅院的修禅者生活实况。她认为禅者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体悟,一种心理的“本来解脱”和精神的完整,而不是借助于外在支持或依赖外力来完善自我。她认为禅的心理分析和治疗的实用价值极其之高。 霍妮的一生著述颇丰,贡献甚大。此次出版的“霍妮文集译丛”精选了她六本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任选一本,执卷读来,思想深邃隽永,熔智慧和哲理于一炉,字里行间依然充满着新鲜的魅力。《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论述了文化对神经症形成的影响,探究在长期基本焦虑的心理压力之下,个体所形成非理性的神经质欲求,是如何植入到人的性格中去的;在《我们的内心冲突》中,霍妮摒弃了弗洛伊德关于“神经症起源于文明与本能之冲突”的说法,着眼于人的自我内心冲突和矛盾,并提出了尝试解决的途径;《自我分析》一书可以看作是女性心理分析的杰作,对于从事精神分析疗法的专业人士有诸多的启迪意义;《女性心理学》是霍妮著作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她试图超越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要建树,此书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在《精神分析的新方向》一书中霍妮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一书犹如一片智慧的海洋,不仅对神经症者的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而且对文学,传统和文化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的论述。 本译丛的各位译者都是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她们的理论功底扎实,学术修养纯正,对霍妮的理论和著述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各位译者阐精释微的翻译,为本译丛各种书的内容平添了许多活力和色彩。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的编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心编排本书,使本译丛充满了新的创意和很强的可读性,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读先哲的书,聆听大师的声音,在人生的旅途上点起一盏明亮的新灯。 徐光兴 2008年3月春 于华东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