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家批注道德经(插图本)/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唐)唐玄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道家最著名的经典之一,它思想深邃,内容极为丰富。《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后四十四章为《德经》,讲的是处世的方略。本书的编排具有以下特色:首先,全书从“道经”到“德经”共八十一章,每一章的开头都设有题解。其次,把各位名家的注述附在原文中相应的内容后面,帮助读者读之就能明了原文的意思。再次,我们在每一章末尾都附有与本章内容相对应的经典事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生动的故事,阐释精辟的道理,使今日之我们更容易理解两千多年前老子思想的精髓。最后,本书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古代版画。这些古版画都是从中国古代珍贵的刊刻资料中精选出来的,并且恰当地配合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内容推荐

《道德经》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言简意赅而善用譬喻,分为上下两篇,老子在开篇便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称为《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称为《德经》,讲的是处世的方略。

本书的编排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全书从“道经”到“德经”共八十一章,每一章的开头都设有题解。主要表达此篇主要内容、思想意旨等,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对此章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体把握,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和期待地投入到《道德经》的阅读当中,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收放自如。

其次,把各位名家的注述附在原文中相应的内容后面,帮助读者读之就能明了原文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历代人对《道德经》的研究和探寻中,感受《道德经》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并从中博采众长。

再次,我们在每一章末尾都附有与本章内容相对应的经典事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生动的故事,阐释精辟的道理,使今日之我们更容易理解两千多年前老子思想的精髓。

最后,本书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古代版画。这些古版画都是从中国古代珍贵的刊刻资料中精选出来的,并且恰当地配合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试读章节

【题解】

在这一章中,老子再次为我们阐述了“道”,但由于“道”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因此他列举了“道”的一些表象上的作用,即“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来讲解“道”中玄妙的道理。“道”是虚空无形的,但它却无处不在,“道”是一个永恒而又无限的绝对体,是万物产生的本源,即使真的有天帝存在,那也不过是“道”的产物。

【原文】

道冲河上公《河上公章句》:冲,中也。而用之或不盈,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有生成之道,曾不盈满。渊兮似万物之宗;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庄子》曰: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虚而静,不与物杂,道之体也。惟虚也,故群实之所归。惟静也,故群动之昕属。是万物之所系,一化之所待也。故日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王弼《道德真经注》: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湛兮似或存。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和光同尘,而妙不杂,故湛兮似有昕存。吾不知谁之子,河上公《河上公章句》:老子言:我不知,道昕从生。象帝之先。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象者,物之始见。帝者,神之应物。物生而后有象,帝出而后妙物。象帝者,群物之始,而道宴先之。

【译文】

“道”是虚幻并且无形的,但它的作用却是永远不会竭尽的。它是那样的渊深,就好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能不露锋芒,化解纷争,调和光芒,接纳尘埃。它又是那么幽隐,好像没有却又仿佛存在。我不知道它产生于何处,似乎在天帝出现之前它就存在了。

【读解心得】

老子说“道”就像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永远注不满却也永远不会空,庄子也说过“道”是广阔深远、用之不竭的,就像可纳百川的大海,又像无穷无尽的神秘难测的虚空。因为大海永不满溢,所以才有千万条河流汇聚于此。而“道”的虚幻也正是他的源泉所在,正是因为他的虚无才使他的作用无穷无尽,深邃可包容世间万物,乃万事万物的根本。

既然“道”是如此深不可测的,那么如何理解“道”,如何传“道”呢?老子便从“道”的作用谈起,让人能更好地理解何谓“道”。

要理解体会老子所说的“道”,文中“冲”字如何理解是关键,“冲”是虚无而没有形状的状态,冲字是“水”加“中”字,所以冲是要居中守中,在万事万物之中取平衡之法。“冲”的象形里有在水中间之意。万股水流入海,又从海中蒸发变为雨重新落入万千河流,如此不断循环着,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这是“冲”的“中和”之理。“道”的本体是虚空,“道”的功用是中和。“道”的冲和,在于避免过和不及,因为物极必反。老子的“道”是维持平衡状态,调和万物的阴阳。揭示了“道”是虚无,是“中和”后,他又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说出了“道”的作用。体现了东方世界的圆滑、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处事方法。做到不锋芒毕露,不怨天尤人,心胸宽广,做事做人要留有余地,不可执著求全,便是所谓有容乃大。

从老子对“道”的作用的阐述,可以体会到“道”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他玄而又玄,神秘难测,但又确实左右着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虽然老子也没有确实的地告诉我们什么是“道”,“道”又从何处而来,但通过他的论述,可以体会到“道”的无处不在,永远保持在一个不溢不满的平衡状态,它的空虚是相对于有形世界而言,但它虚而有物,它的奥妙之处只能由人的心灵世界去感悟、去体会。

【经典事例】  汉文帝求道

汉文帝对于老子的《道德经》倍加推崇,他不仅自己熟读,还让王公大臣们都来诵读。尽管他在《道德经》上面下了不少苦功,可是有些地方他还是弄不明白,找人求教,也没有高人能够给予指点。于是他经常到四处寻访,希望找到能为他指点迷津的人。

后来,汉文帝听别人说有个叫河上公的人懂得《道德经》的精髓,于是派人前去拜访河上公,请教自己不懂的地方。

河上公对汉文帝派来的使者说:“道尊德贵,请教这样严肃的问题怎么能让别人来代问呢?”汉文帝得到使者的报告之后,就亲自来到河上公居住的河边小茅屋,亲自请教。尽管如此,河上公仍然没有对文帝表示谦恭卑下。文帝心有不甘,于是对河上公说:“《诗经》中说过,普天之下哪一块土地不是君王的,四海之内有谁不是我的臣民?老子也说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君王就属于这‘四大’之一。你虽然道行很深,可不还是我的子民吗?你为什么如此自高自大,不把君王放在眼里呢?”河上公听完他的质问,突然间腾空而起,稳稳当当地悬在半空中,离地数文之高。河上公这时俯身向仰视着他的文帝说:“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又不为人所累,又怎么算是你的臣民呢?”文帝听罢河上公的话,心中明白自已遇到了高人,于是马上向河上公跪拜说:“我实在是个无德无才之人,承蒙祖上的福荫,才继承了帝业,成为君王。我才疏学浅,怕自己难当重任。虽然我忙于国事,可我一心求道。可是我愚昧无知,难以明白经书中的真义,希望您能给予我指教。”

河上公见文帝确有一片诚心,于是就将两卷经书传授给他,并对他说:“你回去以后,仔细研读这两卷经书,你所有的疑问就都会得到解答。这两卷注解《道德经》的著作,只传给了三个人,现在你是第四个,千万要记住,绝不可向他人显示。”说完,河上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汉文帝知道自己遇见了神人,所以对这两卷经书异常珍惜,从此以后更是手不释卷,加倍努力地精心钻研《道德经》。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道”是纯自然的,它不屈服于任何统治者,是天地万物发展的唯一规律。“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说明了“道”是世界的本源,世间的君主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遵从“道”的原则行事。

P16-18

序言

老子的《道德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根,东方文化的代表,虽短短五千言,却似迷宫,玄达数千年。《道德经》中蕴含的闪光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其中的格言警句如“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也都成为脍炙人口的行动格言。

《道德经》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言简意赅而善用譬喻,分为上下两篇,老子在开篇便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称为《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称为《德经》,讲的是处世的方略。

大约是公元前492年,《道德经》一经问世,便注家峰起,不绝如缕。虽然短短五千言,但为通达其玄理的而起的注释却达几千种。历代文人墨客,从平民百姓,到帝王将相,都对《道德经》钟爱有加。曾经有四位帝王,即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和清世祖亲手批注《道德经》,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名家的注作有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河上公的《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王弼的《道德真经注》、唐玄宗李隆基的《御注道德真经》、司马光的《道德真经论》、宋徽宗赵佶的《御解道德真经》、明太祖朱元璋的《御注道德真经》、王夫之的《老子衍》等等。这些注作及注家的考证、论述是理解《道德经》内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此次出版的《道德经》汇集了各名家对《道德经》的注述,试图帮助读者最大限度地亲近老子。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心灵寻找可以休憩的港湾。《道德经》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给我们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体悟老子学说的智慧,本书的编排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全书从“道经”到“德经”共八十一章,每一章的开头都设有题解。主要表达此篇主要内容、思想意旨等,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对此章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体把握,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和期待地投入到《道德经》的阅读当中,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收放自如。

其次,把各位名家的注述附在原文中相应的内容后面,帮助读者读之就能明了原文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历代人对《道德经》的研究和探寻中,感受《道德经》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并从中博采众长。

再次,我们在每一章末尾都附有与本章内容相对应的经典事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生动的故事,阐释精辟的道理,使今日之我们更容易理解两千多年前老子思想的精髓。

最后,本书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古代版画。这些古版画都是从中国古代珍贵的刊刻资料中精选出来的,并且恰当地配合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道德经》浓缩了人生的华彩,并将之简化为那些短短的如诗一般的句子,其中蕴含的人生的感悟,生活的哲理,就如一股山间的清泉,清澈而甘醇。夜阑人静的时候,捧起这本《名家批注道德经》,读上几章,就有如三月里微风拂面,心灵会重新拾回宁静恬适。也许,这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吧,心灵如明镜,拭去蒙尘,自然就会空灵清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