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文观止/中国古典文化珍藏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吴楚材//吴调侯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所收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本书选文都是代表性强,影响力广的传世佳作,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炼,便于更多普通读者诵读。

内容推荐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为叔侄二人,浙江山阴人。清吴兴柞在《古文观止序》中说:“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至《韶》舞,赞叹:‘德至矣哉!大矣’。”认为无美不具,于是说:“观止矣。“书名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目录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子鱼论战

介之推不言禄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吕相绝秦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子革对灵王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里革断罟匡君

叔向贺贫

诸稽郢行成于吴

宋人及楚人平

郑伯克段于鄢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对秦客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

司马错论伐蜀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谖客孟尝君

庄辛论幸臣

触龙说赵太后

鲁仲连义不帝秦

唐雎说信陵君

乐毅报燕王书

汉文

五帝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传

屈原列传

酷吏列传序

高帝求贤诏

文帝议佐百姓诏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过秦论(上)

上书谏猎

李陵答苏武书

光武帝临淄劳耿弁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六朝唐文

陈情表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北山移文

谏太宗十思疏

滕王阁序

春夜宴桃李园序

陋室铭

阿房宫赋

原道

原毁

杂说一

杂说四

唐宋文

师说

送董邵南序

送杨少尹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柳子厚墓志铭

桐叶封弟辨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愚溪诗序

钴铒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黄冈竹楼记

书《洛阳名园记》后

岳阳楼记

谏院题名记

朋党论

《释秘演诗集》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宦者传论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管仲论

辨奸论

范增论

凌虚台记

石钟山记

寄欧阳舍人书

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

明文

阅江楼记

卖柑者言

尊经阁记

信陵君救赵论

吴山图记

青霞先生文集序

试读章节

译文

管仲辅助齐桓公,使他称霸诸侯,排斥夷狄,直到他死,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专权用事,桓公在混乱中死去,五个公子争夺王位,灾祸蔓延不断,直到简公,齐国没有一年安宁过。

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的日子,而是必定有它成功的起因;祸乱的发作,不是发作在作乱的日子,也是必定有它作乱的征兆。所以齐国的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牙;到了出现动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这样说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他们固然是扰乱国家的人,但是任用他们的人,却是齐桓公啊!有了虞舜,才知道要流放四凶;有了孔子,才知道要除掉少正卯。那齐桓公是什么样的人哪?使齐桓公得以任用那三个坏人的,是管仲啊!

管仲病重的时候,齐桓公问他谁可继他为相。当这个时候,我以为管仲会推举天下的贤人来回答,可是他所说的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近人情,不可接近而已。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能够不用这三个人了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好多年了,也应该知道齐桓公的为人了吧?齐桓公是个耳朵不能停止音乐,眼睛不能断绝女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没有办法满足他的欲望。他们在最初不被重用的原因,只是有个管仲罢了,一旦没有了管仲,这三个人就可以弹去帽子上的灰尘,而互相庆贺了。管仲以为临死时说的话,就可以束缚住齐桓公的手足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个人,而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这三个人不过是三个普通人罢了。不然的话,天下难道还缺少像这三个人一样的人吗?如要齐桓公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那些人,管仲能够全都数出来,去掉他们吗?唉!管仲可以说是一个不知道根本的人。如果趁着桓公问他的机会,推举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齐国也不能说没有管仲了。那三个人有什么可怕呢?不对桓公说,也是可以的。

五霸中,没有谁能胜过齐桓公和晋文公。晋文公的才干,超不过齐桓公,他的臣子又都不及管仲。晋灵公暴虐,当然更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是,晋文公死后,诸侯都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留下的威力,还能够做诸侯的盟主一百多年。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晋国的君主虽然并不贤能,却尚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在啊!但是,齐国在桓公死后,便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惑的,他们只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又死了!

天下从来不会没有贤能的人,往往是只有贤臣而无明君。齐桓公在世时,说天下不会再有管仲那样的人了,我不相信。管仲的书中,记载有他临死时,谈论的鲍叔、宾胥无的为人,并且分别列举了他们的短处。是他的心里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足以托付治国的重任,而且还预料自己快要死了,可见这部书荒诞不经,不足为信。我看春秋时的史鲻,因不能在生前进荐蘧伯玉,而斥退弥子瑕,便在身死之后以尸谏君;汉朝的萧何,临死时举曹参代替自己为相。大臣心中的考虑,本来就应当这样啊l国家往往可以由于一个人而兴旺,由于一个人而衰亡。贤能的人不悲痛自己的身死,而担忧国家的衰败。所以再找一个贤能的人继任,然后才可以死。那管仲,为什么不这样做就死去呢!

译文

事情发展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情理有原本如此的根源。只有天下最冷静的有修养的人,才能看到细微的变化便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周围起晕,将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人事的发展变化,道理情势的因果关系,其空疏难知、变化莫测的程度,怎能与天地阴阳之事相比,可是贤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么缘故呢?爱憎扰乱了他们的思想,利害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啊!  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就说:“将来祸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郭汾阳见到卢杞,就说:“这个人如果得志,我的子孙就会被他杀得一个不留。”今天分析起来,那道理确实是可以预见到的。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容貌漂亮,能说会道,确实有可以欺世盗名的本钱。然而,他不妒忌,不妄求,只是随波逐流,假使晋朝当时没有惠帝这个呆子,哪怕仅是一个中等的君主,虽有千百个王衍,又从何处能把天下搞乱呢?卢杞的奸险,固然足以败坏国家,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谈不足以欺世,如果不是遇到鄙陋昏庸的唐德宗,又怎会得到重用呢?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二人的预言,也可能未必有那样的结果啊!

现在有个人,口中背诵着孔子、老子的词句,亲身实践着伯夷、叔齐的行为,招纳一些好名誉、出风头、不得志的士人,共同制造舆论,自我标榜,把自己说成是颜渊再世、孟轲复生,实际上却像贼一样阴险狠毒,与一般人的旨趣不同。这是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将来造成的祸害岂可用言语细说呢?面孔脏了不忘揩洗,衣服脏了不忘洗涤,这是人之常情。现在这个人却不然,穿奴仆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蓬乱像囚犯一样,满面灰尘像居丧一般,却大谈神圣的诗书,这难道是人的真实情感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用盖世的好名声,来促成他尚未形成的祸患。虽然有想把国家治好的君主,爱好贤才的宰相,还是会举荐他,信用他的。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将是必然而没有疑问的,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拟的了。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无显赫的功勋。”假使这人不被重用,那么我的话就是过分忧虑了,而这个人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谁能知道祸患将会达到上述严重地步呢?假使不是这样的,他受到了重用,天下将要受到他的灾祸,而我会获得远见卓识的美名,那就太可悲了。

……

P268-272

序言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左传》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当演出虞舜的《九韶》之后,季札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认为已经观赏了最高水平的了(观止矣),其余的就不必再看了。编者以此冠书名表示本书已将古文中的精华选尽了。这是一部无名的编者选定的名声极大的读本。编者吴楚材、吴调侯不见于文献记载,连生平都不为他人所知,可是《古文观止》300年来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错的好文选。言其纵,是因为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之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言其横,则是指《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

《古文观止》所收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

受篇幅所限,本书选文都是代表性强,影响力广的传世佳作,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炼,便于更多普通读者诵读。因编者才疏学浅,时间仓促,书中难免疏漏舛误之处,诚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正。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