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史常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吴晗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最为赏识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编!

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胡厚宣、何兹全、戴逸等审定!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历史常识!

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最佳读本!

《中国历史常识》为向青少年介绍中国历史,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包括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人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常识》为向青少年介绍中国历史,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包括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人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北伐战争,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识、典章制度,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目录

第一编

 中国猿人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黄帝 炎帝 蚩尤

 尧 舜 禹

 夏 商

 殷墟 甲骨文

 文王 姜子牙

 周公

 春秋 战国

 五霸 七雄

 管仲

 子产

 卧薪尝胆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苏秦 张仪

 火牛阵

 完璧归赵

 将相和

 毛遂自荐

 信陵君救赵

 图穷匕首见

 端午节

 诸子百家

 四书 五经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韩非

 孙武《孙子兵法》

 班门弄斧

 屈原

 都江堰 郑国渠

第二编

 秦灭六国

 秦始皇

 灵渠

 孟姜女哭长城

 陈胜吴广

 约法三章鸿门宴

 破釜沉舟四面楚歌

 汉初三杰

 汉武帝

 司马迁《史记》

 赵过

 苏武牧羊

 昭君出塞

 王莽

 绿林赤眉

 党锢之祸

 佛教道教

 《论衡》

 班昭

 张衡张机

 扁鹊再世华佗重生

 黄巾起义

 赤壁鏖兵

 曹操

 文姬归汉

 三顾茅庐

 晋朝的建立

 石崇、王恺斗富

 八王之乱

 南北朝六朝

 闻鸡起舞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魏孝文帝

 葛荣起义

 王羲之

 顾恺之

 祖冲之

 范缜

 《文选》《文心雕龙》

 《齐民要术》

 《水经注》

 云冈、龙门石窟

第三编

 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崩溃

 隋末农民起义

 贞观之治

 魏征

 文成公主

 武则天

 唐代的长安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刘知几杜佑

 李白杜甫

 白居易元稹

 唐代著名书法家

 唐代著名画家

 唐代著名的雕塑家、音乐家、

 舞蹈家

 孙思邈

 玄奘取经

 敦煌艺术

 五代十国

 周世宗柴荣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杨家将

 澶渊之盟

 范仲淹

 包公

 王安石

 《水浒》描写的梁山好汉

 方腊起义

 契丹

 女真

 宋代临安

 八字军

 黄天荡之役

 岳家军

 郾城大捷

 秦桧

 唐宋八大家

 宋初四大类书

 《资治通鉴》

 《梦溪笔谈》

 李清照

 辛弃疾陆游

 宋朝四大书法家

 宋朝著名的画家

第四编

 元朝忽必烈

 文天祥

 元曲

 郭守敬

 黄道婆

 红巾军

 朱元璋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

 明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靖难之变

 迁都北京

 土木之变

 于谦

 戚继光

 澳门被占

 反税监、矿监的斗争

 东林党

 《永乐大典》

 李时珍

 潘季驯

 徐光启

 明朝著名画家

 李自成

 张献忠

 努尔哈赤

 吴三桂

 史可法

 江阴人民抗清斗争

 郑成功

 康熙皇帝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文字狱

 马戛尔尼率团来华

 嘉庆年间的秘密结社

 《四库全书》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聊斋志异》

 《红楼梦》

 洪升孔尚任

第五编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正式纪年

 我国历史上的朝代

 我国的民族

 首都北京

 六大名都

 天干地支

 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我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

 我国古代兵役制

 世卿政治官僚政治

 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央官制

 从秦汉到明清的地方官制

 古代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

 三教九流

 我国古代主要的农作物

 四大发明

 弓箭弩

 养蚕缫丝

 六畜

 船舶

 瓷器

 砖瓦

 漆器

 煤石油

 酿酒

 糖

 茶

 汉字

 少数民族文字

 文房四宝

 书

 报纸

 锅灶

 家具

 跪拜

 穿衣打扮

 音乐

 舞蹈

第六编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陈化成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

 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北伐

 杨韦事件

 石达开

 曾国藩湘军

 帝国主义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陈玉成李秀成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化

 小刀会

 大成国

 捻军

 张秀眉、杜文秀和李文学

 宋景诗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

 北京政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浮动地狱

 租界

 中国海关

第七编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天津教案

 中法战争

 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

 大规模的反帝斗争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邓世昌

 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的

 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

 公车上书

 强学会保国会

 《时务报》

 严复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大同书》

 世纪后期的反教会斗争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东南互保

 扫清灭洋

 颐和园

 慈禧太后

 赫德

 李提摩太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的银行

 退款兴学

第八编

 新政预备立宪

 派遣留学生

 日俄战争

 英国侵略西藏

 年的反美爱国运动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保皇会

 《革命军》《警世钟》

 《猛回头》

 苏报案

 秋瑾

 中国最早的铁路

 保路运动

 长沙抢米风潮

 莱阳抗捐斗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文学社共进会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

 宋教仁

 二次革命

 袁世凯的皇帝梦护国运动

 张勋复辟

 北洋军阀

 护法运动

 京剧

 现代话剧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

试读章节

“殷墟”是指现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五里小屯村北面洹河两岸以及附近一些地方。这里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商代后半期从商王盘庚迁都以后直到纣王灭亡二百七十三年间的国都所在地。商代灭亡后,这里就成为废墟,后来人们就称它为“殷墟”。

“甲骨”是指乌龟的背甲和腹甲、牛的肩胛骨和肋骨。商王和贵族奴隶主是最迷信鬼神的,不论有什么疑难的事都要用甲或骨来占卜,占卜后就在上面刻写下占卜情况的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当时通用的文字,也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一种文字——研究这种文字的学者称它为“甲骨文”。甲骨文是1899年(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在“殷墟”开始发现的。

根据殷墟的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再结合古书中有关商代历史的记载一并研究,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奴隶制文明大国,共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又以盘庚迁殷(小屯村)为分界,分为前后两期。这时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使用的农具大部分为木、石、蚌类制成,同时也开始使用青铜制成的工具;种植的农作物有黍、麦、稷、稻、粟等。畜牧业也很发达,猪、马、牛、羊、鸡、狗已成为驯养的家畜,并且还能够驯养大象。捕鱼、打猎的技术也有了进步,用镞、用弹丸、用网打渔,用车攻、火焚、箭射、陷阱等方法捕捉野兽。

青铜的冶炼、铸造,陶、石、玉器的制作等手工业已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了规模较大的作坊进行生产。尤其是青铜器,种类非常多,有日常生活用器,祭祀用的祭器,生产工具和兵器,器物形制很精巧,花纹清晰美观,达到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品制造的高峰。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祭器),重一千四百市斤,就是这时期的代表作。也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发现的最古最大的青铜器之一。

我国古代早期城市的规模在商代后期也比较完整。具有民族形式特色的宫殿建筑遗址,在“殷墟”也发现了。

商王和贵族奴隶主是商代的统治阶级。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统治机构,有维护奴隶主政权的军队组织。他们过着剥削广大奴隶的寄生生活,吃的是酒肉,穿的是华丽的衣服,住的是宫殿和漂亮的房屋,整天歌舞淫乐。而广大奴隶们的生活是很悲惨的,吃的是猪狗吃的食物,住的是茅屋土坑,成天不停地在田里和作坊中劳动,有的在劳动时还要戴着锁链,而且连生命也得不到保障。从甲骨文中就可以明白地看出:商王和贵族奴隶主还把奴隶当做牲口屠杀来祭祀天帝和祖先。从发掘殷墟许多墓葬的结果看出,杀殉奴隶是经常的事。有一次,在一个大奴隶主的墓葬里发现,被杀殉的奴隶就有一百多个。

同时从甲骨文中也可看出:商代统治阶级对广大奴隶的这种残酷压迫和剥削,也受到了奴隶们的坚强反抗;奴隶们以逃亡、暴动等方式来进行斗争,此伏彼起,再接再厉。商代就是在这种斗争中灭亡的。

很早的时候,至少从夏代末年开始,周族部落就住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商朝后期,周族的首领古公■父(即太王),因为遭到戎族和狄族的侵扰,率领周族从岐山之北迁到岐山之南的一片叫做“周”的平原上居住。古公直父改革风俗,建筑城郭室屋,开垦荒地,设立官吏。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粗具规模的国家;周族的势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古公■父的儿子季历在位的时候,周族的力量渐强。商王文丁感到周国的威胁,竞将季历杀害了。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就是周文王。周文王是个政治家。他征收贡赋有节制,周国的百姓都很拥戴他。

商王纣看见周的势力日渐强盛,感到恐惧,曾下令将文王囚禁在■里(在今河南汤阴西北)。后来周国向纣王奉献美女、名马和其他珍宝等物,并且买通商的大臣,向纣王求情,文王才被释放。文王见到纣王暴虐无道,决心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以便一有时机,便兴起问罪之师,推翻商朝。  文王的臣僚中,虽然也有不少人才,可是还缺少一个极有才干能文会武的大贤做他的辅佐。他常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甚至在睡梦中也梦见大贤在向他微笑招手。

有一次,文王带着大队侍卫出去打猎,在渭水的支流——■,遇见一个老人,正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钓鱼。文王同这老人谈话,向他请教了很多问题。从那老人滔滔不绝见解卓越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才能出众、学识渊博的人。文王于是很高兴地向他说:“我的父亲从前常向我说:‘将来一定会有贤能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帮助我们治理国家,我们周族将会因此昌盛起来。’您是一个很贤能的人,我们想望您已经很久了。”说完,就请老人一同上车,回到京城。回去后,就立老人为“师”(武官名)。因为老人是太公(指文王的父亲)想望中的大贤,当时人们都称他做“太公望”。(文王得到“太公望”的辅佐这是史实,但是否有访贤这一情节,历史记载中说法不一。)

太公望本来姓姜,名尚,字牙,他的祖先助禹治水有功,封在吕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故历史上又把他叫吕尚。后人则称他为姜子牙或姜太公。“子”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称他为姜子牙,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周文王自从得了姜子牙这样的好助手,便更加励精图治。周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文王开疆拓土西到密(今甘肃灵台县),东北到黎(今山西黎城县),东到邗(在今河南省沁阳市附近),对纣都朝歌采取进逼的形势。随后文王又进一步扩充势力到长江、汉水、汝水流域一带。文王晚年,周的土地,三分天下有其二,力量大大超过殷。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姜尚的努力分不开的,更是与周国全体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姜尚的努力和周国人民的发愤图强,文王才能奠定灭殷的可靠基础。

但是,文王没有实现灭殷的大志,便死去了。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就是周武王。武王经过积极准备后,兴兵伐纣,完成了他父亲的遗志,推翻了殷商,建立了统治全国的周朝。周把镐京(“镐”音hao,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丰水之东)作为国都,历史上叫做“西周”。姜尚因辅助武王灭商有功,后来被封于齐(在今山东省的中部和东部),为齐国始祖。

(王业猷)P14-17

序言

前辈史学家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自1963年起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陆续出版,第二年出齐八册。此次重版,仍按原有体例,合编为一本。本书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和一般读者,但参与选题和审订的,有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何兹全、戴逸、汪筏、陈乐素、胡厚宣、谢承仁等史学名家;一些当时较为年轻的撰稿人,后来也都成为著名学者。“大家编小书”是本书质量的前提之一。

这套历史普及读物,上溯至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近年的考古发现,已将中国猿人的活动上限大大提前了),下止于中华民国创立初期,时空跨越50万年。吴先生在原序中,曾提及这套书的三大特点:一是形式活泼,各个题目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内容简短精悍,给读者以必要的历史常识,不同于专业论文;二是取材广泛,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概况、著名人物及历史掌故,不同于教科书和辞书;三是文字通俗,识字两三千的读者都能读懂,内容中穿插故事情节。

有读者可能会问:46年后重新编辑出版这套《中国历史常识》,有什么意义吗?当然有。当今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有两样东西稀缺:一是常识认知,二是历史反思。常识是全人类共通且认同的识见,体现了文明的价值。例如“民主是个好东西”就属于常识,但被长期屏蔽,今天不得不重新补课。又如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光明也有阴暗,缅怀历史的辉煌固然可以振奋人心,揭示历史的耻部也有助于避免重复错误。

在本书出版前6年,曾有一位著名学者批评当时的“四大倾向”: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轻视过去,迷信将来。这些既不尊重常识,也不尊重历史的倾向,很快结出了苦果:“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颠覆了常识和历史,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上迭遭重挫,给全国人民造成了巨大苦难。本书的主编吴晗先生,也成了“文革”祭坛上的第一个牺牲品。但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在今天的教科书上只是一笔带过。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时空记录,今天的现实,明天将汇入历史,因此,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以及各种偏见和利害关系的制约,往往令历史的观察和评述难于客观,甚至被有选择地屏蔽。在常识中掺人“狼奶”,造成时序上越贴近现实的历史,越是难于表述。但我们仍可从凝固的历史镜面中,对照现实发现真相,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史为鉴”。

从常识的角度认知历史,还原真相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对真相背景的分析,最后才谈得上评说。本书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宗旨,但由于写作背景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在叙事观点中不免带有成书年代的印迹。重编者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做了适当处理,也希望读者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有所识鉴。

2009年5月12日

风雨读书楼

书评(媒体评论)

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从哪里取得呢?很显然,学习历史,正确地吸收祖国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我国历史时期这么长,历史文献这么多,要人人都学点历史,有点历史常识,真是像前人所说,一部二十四史,从何下手呢?从何学起呢?

我们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编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就是为了适应这个强烈的要求,帮助广大青年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并且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吴晗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时空记录,今天的现实,明天将汇入历史,因此,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现实。

前辈史学家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和一般读者,但参与选题和审订的,有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何兹全、戴逸、汪篯、陈乐素、胡厚宣、谢承仁等史学名家;一些当时较为年轻的撰稿人,后来也都成为著名学者。“大家编小书”是本书质量的前提之一。

——章立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