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纪大讲堂(第16辑)
分类
作者 凤凰卫视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著名讲坛,权威学者,民众话题,框架严密,百家争鸣!

这里是自由的、思想的论坛;这里是思想的盛宴、学术的殿堂;这里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园地;这里没有任何偏见,强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里是大中华文化圈的学者阐释独特思想、展示最新学术成果的传播平台。

让经典学术走进民众视野,我们不愿给学术披上盛装,因此极力避免与那些总是乐于用曲高和寡诠释学术的人遭遇。我们要做的,恰恰是把在暗室尘封的理论搬入广场,放置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之中。学术应该是透明的,像阳光一样,照亮大多数人的生活。

内容推荐

以“学术一样让你听懂”为宗旨的“世纪大讲堂”是一档将严肃学术话题融于活泼电视形式的对话节目,自2001年1月6日在凤凰卫视亮相以来,因其独具的文化品位,十足的现场互动感和对严肃学术问题深入浅出的解构而在电视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节目邀请到近百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世纪大讲堂”里讲学论道。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和查尔斯·汤斯教授,北京大学经研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北大经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教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何大一教授等都亲临大讲堂,与莘莘学子进行了深入、生动的学术交流。

本书是《世纪大讲堂》的结集之一。该书以全记录的形式实录了16集“世纪大讲堂”的演讲稿和答问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水利、气象等等领域和范畴,涵盖中西,信息密集,阐微发幽,打通古今。通过此书,读者可以获得国内外最权威的专家学者们的学术成果和新世纪人文、自然科学最新动向资讯,领略到国际一流大师框架严谨、大气磅礴、引人入胜的演讲。

目录

刘长乐 为意外的成功作序——写在《世纪大讲堂》结集出书之日

李君如 中华民族振兴的旗帜和道路

贾康 财政体制改革的反思与对策

杨振宁 对全球GDP猛增的反思

余秋雨 世界视野下的中华文化

王康 俄罗斯精神的另类解读(上)

王康 俄罗斯精神的另类解读(下)

茅于轼 贫富差距在中国

张曙光 透析人民币升值

王宇 世界经济的失衡与均衡

刘梦溪 大师与传统

方立天 佛教文化的当代意义

刘国深 台湾乡土文化变迁

傅佩荣 儒学在台湾

傅佩荣 道家智慧的当代价值

戴锦华 电影文化新格局

袁钢明 日本泡沫经济之真相

阎学通 台湾与中国未来

高建群 游牧文化与中华文明

周大地 中国能源的挑战与战略

邓正来 中国法学的困境与出路

试读章节

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发展史,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发表了数十部著作,其中《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被称为“毛泽东研究三部曲”。

中华民族振兴的旗帜和道路

曾子墨: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在全世界都被称为是一个奇迹,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的西方媒体一直在就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比如说中国会不会以自己的意愿来影响国际体系,中国会不会像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还有中国如何走上政治民主改革的道路以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未来会走向何方。现在正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许多国内外各界的人士都在关注高层的动向,希望能够从中解读政策。同时也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有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先生。

李君如:你好。

曾子墨:刚才短片当中介绍了您这些年从事的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等等。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可能对于这些理论性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所以我们也特别想了解当初您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是什么触动了您开始对这些问题感兴趣?

李君如:其实很简单。一是我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势必要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场革命。为什么我们作为年轻人都满怀激情地投入这场革命,最后结果和我们的初衷有那么大的差距。这需要我们去研究。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毛泽东和他的思想是怎么形成发展起来的?以及他为什么会在晚年犯那么大的错误?应该留下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这些都是触动我去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原因。

曾子墨:十七大马上就要召开了,很多人对这次会议也都特别地关注。我们先回顾一下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时候就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到现在已经实施了有一段时间了。大家也想了解一下,和谐社会从提出到现在,效果怎么样?它其实是一个古老的哲学理念,把这个哲学理念运用到今天中国的执政政策当中,应该怎么去理解。

李君如:去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做了一个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决定。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献,有了目标,我们就开始起步,自觉地往这方面努力了。但这不等于我们已经什么都和谐了,目标有了、纲领有了,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去努力,去做。与其说有什么进展,有什么变化那些大话,还不如说我们正在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做。

曾子墨:就是说我们处在努力的过程当中。十七大马上就要召开了,您感觉有哪些内容会在这次的会议上成为比较强的声音呢?

李君如:我不是算命先生,十七大开了就可以知道了。但是应该注意的一条就是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感到要重视,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十七大要解决的一个中心课题。

曾子墨:好,谢谢李君如先生。那接下来我们就掌声欢迎李君如先生给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

百年探索,一朝崛起。

经济奇迹的背后。

如何解读历史,把脉政治?

社会主义究竟为何被选择?

中国政治改革又将走向何方?  李君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旗帜和道路”。中间就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那么从哪里讲起呢?我想先谈谈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问题。记得美国的《全球主义者》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这篇文章名为《中国与全球化》,它说,中国现在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牵动世人的心,不论是制造业还是全球关注的安全问题,甚至中国颁布的法规都会引起关注。中国是全球最有活力、最受瞩目的国家。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有意思在哪里呢?它不是一般地写,而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问,是作者问的问题。答,是借用世界上一些名人之口来回答。而这些问题的要点是什么呢?就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走向问题,就是一个近代以来历经苦难而正在奋发图强、并大踏步走向世界的13亿中国人的中国梦。1840年到1949年,经过这一百多年的浴血奋斗,再经过1949年到2050年这一百多年的开拓进取,我们的梦想将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这不是一句空话,因为经过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的精心探索,从1978年底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大转折。这一大转折不仅仅是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一个转变,而且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方面体制的历史性大转折;是全社会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乃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方式的大转折;是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强大而可亲的现代化国家的大转折。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经过1978年到2006年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性的大转折已经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梦想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我这里说了几个时间段,一个是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1949年到2050年,又是一百多年。这是两个一百年。然后我又说了两个时间段,1949年到1978年,相差近30年,又说了1978年到2007年,相差又是近30年,两个一百年。两个近30年,把中国梦的过去、现在、将来历史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海内外人士关注当代中国的走向是一种历史性的关注,是全方位的关注。他们关注当代中国的经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关注当代中国的文化及其同世界各个文明的关系,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年轻人的民族心理、民族心态的走向等。

我作为观测者,作为学者感到高兴,为什么呢?多少年来被人看不起的中国人被关注了。这当然是好事,至于关注中国人的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管不了。但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是要用事实和有说服力的道理来回答人们关注的种种问题。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走向世界,靠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靠的就是这个民族历经苦难找到了能够融会贯通古今中华文化精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人是怎么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呢?这个问题,学者们已经发表了很多的意见,而且都很有价值,这里我想从历史的角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当然这里有三个问题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理论是从外国引进来的,中国人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社会理论、社会理想呢?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既然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理论能够解决中国问题,为什么还要中国化呢?为什么还要去讲求中国特色呢?第三个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加中国特色,或者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和新发展呢?我想对这么一个好像习以为常、似乎不需要进行思考的命题进行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恐怕还是有必要的。

辛亥革命为何换来假共和?

苏联道路为何未能复制?

理论与实践不停冲撞。

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怎样完美结合?P1-4

序言

为意外的成功作序

——写在《世纪大讲堂》结集出书之日

凤凰卫视公司董事局主席 刘长乐

当我们决定创办《世纪大讲堂》节目时,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我们找不到任何范本。也就是说,把学术直接搬上电视荧屏,尚无任何的成功先例。我们只是觉得,让现实世界了解学术思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们多是尊崇实践大于尊崇理论,而理论指导生活发生的频率实在太少。我们重视的理论,多是对刚刚发生过的实践的仓促总结。而每一位走进过大学校门的人都知道,学院派理论绝不仅于此,它是丰富的,多元的,五彩斑斓的,引人入胜的,甚至它们之间也有着类似戏剧性的激烈冲突。假如我们把它搬上电视,至少是一部分读书人,可以离开书册之累,躺在舒适的床上,透过现代化电子传媒,了解深邃的理论世界。

于是,凤凰卫视同仁经过一番准备,于2001年元月推出《世纪大讲堂》栏目。

起初,我们只是觉得,把学术搬上电视,不管有没有人看,都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由于预见到这样的节目可能会因为没有观众而失去广告商青睐,最终导致节目自生自灭,于是我们创办这个栏目之初,多少带有几分悲壮。但是我们成功了,这使许多同行——包括许多凤凰卫视同仁——大吃一惊。

我们的实际观众群,也大大突破了原先预想的范畴,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海内外学子和那些具有一定知识积淀,而又时刻关注着国家命运的观众。其间,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每个星期六都可以免费享受一次大学教育;正在大学工作或学习的人,可以不经过图书馆的烦琐手续,轻而易举地得知其他教授和其他学术领域的动向和观点;而已经走出大学校门的人,可以旧梦重温,不出家门,便听到久违的恩师或新锐学者对国家和改革的诤言。

由于国际一流大师经常出现在节目中,比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世纪大讲堂》显得大气满城。名校名师风采相继得到公平展示,《世纪大讲堂》也就变得内容磅礴,框架严密,百家争鸣。加上主持人游刃有余的穿插,化淤节于瞬间,使得如此严肃的节目中有了会心的笑和毫不拘谨的交流。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使《世纪大讲堂》出人意料地在一个极不起眼儿的非黄金时间,迅速蹿升为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之一。到此为止,这个得到观众厚爱的节目,已经播出将近六年时间。所以,我们继续推出这部实录书籍,以慰关心我们、鼓励我们、给我们以好的建议的广大电视观众。在这篇简短的序言的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凤凰卫视同仁,说一声“谢谢”。有了大家的关爱,才有了这个电视学术节目出奇制胜的成功。

2008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