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范曾散文三十三篇新编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范曾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范曾先生的散文三十三篇。这些散文,如同范曾先生的画一样,立意深远,秉承“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之大纛,探求和打通天下之“文心”、“诗心”。范曾先生的散文有奇特的运思方式,他“用诗人之心观物,用诗人之舌言情”,置驿中西文化的畛域,穿透文史哲艺的壁垒,使诸学科磨砺互证,建构了一个色彩瑰丽、气势恢弘的思想圣境。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范曾先生的散文三十三篇。这些散文,用词讲究,语言雄奇多彩。

读先生的散文,如同《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如沐春风,欣然有会,不知天下君子读后与我有同感乎?

目录

大美不言

沙尘,我奉上永恒的诅咒

警世钟

梵高的坟茔

风从哪里来

道法自然

书道赘语

画法琐言

画苑琼林

李潘之辨

天经百劫云归淡

鸿鹄悲天

彼美一人

信天游

和她共赴天涯

往事堪怀

童心可珍

众生有情

诗雄千秋

紫气东来——老子篇

蒙庄轶载——庄子篇

大乘起信——释氏篇

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篇

大丈夫之词——论辛稼轩

鱼藻波寒—一王国维和他的审美裁判

何期执手成长别

黄宾虹论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谈战争与《诗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谈和谐社会

寂静的世界

中秋谈月

大美之“大”

美的解释——单纯、混沌和秩序——与杨振宁先生于新加坡谈美

魂魄犹在江山图——可染恩师百年诞辰祭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书道赘语

甲骨文为中国文字之滥觞,或亦中国书法之源头。周秦之世,文字象形意味减少,笔画日趋简化,由象形趋向符号。大篆解体,小篆及古隶流布,在此过程中,人类审美意识的注入,书法之初祖出焉。虢季子白盘、散氏盘、石鼓文为大篆典范,结体之精美绝伦有无以复加者。至汉魏六朝碑刻,书法面貌的变幻直如屈子所描述之诸神来降:“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名碑不可胜数,开阖伟岸如石门铭、石门颂,古拙天籁如爨宝子、爨龙颜,浑雅朴茂如瘗鹤铭、郑文公碑,真可谓石破天惊,蔚为大观。此时之碑铭略如古希腊之雕刻,永为后世楷模,成为古典文化的源头活水。

宋姜夔之《续书谱》、清康有为之《广艺舟双楫》,对书史持扬魏贬唐之见。于贬唐,可谓偏见;而于扬魏,岂无精论?康有为以魏碑比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此说甚是。而以为“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亡,然浇淳散朴,古意已漓,而颜柳迭奏,澌灭尽矣!”此评则偏甚矣。苟无钟繇羲献,岂有颜柳?苟无颜柳,何来苏黄米蔡?历史长河不可割裂,诗史亦不可有汉魏风谣而无唐宋近体。唐孙过庭《书谱序》所谓“何必易雕宫为穴处,反玉辂为椎轮者乎?”“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是书论中持平之见。世人传晋人重韵、唐人重法、宋人重意;韵、法、意之侧重,时代使然,正不必评其甲乙。以此观念论元、明、清之书法。亦不必如包世臣之重碑轻帖,似乎碑学之兴,方足挽狂澜于既倒,更不必如傅青主之欲置赵孟频于死地而后快。诗坛、书坛、画坛之相互谔谔,自古已然,非自今日始。倘非偏见,即为“好蔽美而称恶”之陋习。便以赵孟頫而言,其文采风流所被,数百年间云集而景从,使我想起“山到成名毕竟高”之俗语,并不以赵氏为宋朝贰臣而因人废言。重碑贬帖之说固有深旨奥义在,固有大手笔如邓石如、何绍基、伊秉绶在,然而并不能因此陷帖学于万劫不复之地。

中国文字六义中有“象形”一说,而书画同源历来被奉为圭臬。书画之工具相同,此同源之一证;用笔道理相通,此同源之二证。最重要的是,书画线条之奥秘源自宇宙万物之变幻。中国书法家历二千年孜孜砣石乞的努力,将目之所察、心之所语一一收入笔底,在点画中将宇宙万有之生灭、荣衰、运转、排列、轻重、长短、厚薄、浓淡、方圆、利钝、徐捷高度抽象,使全人类的文字产生了一枝独秀的有情世界,在符号和造型之间有感情荡漾的广阔天地。人们往往以大自然之变幻状书法之奇美,钟繇如“云鹊游天”,王羲之如“虎卧凤阙,龙跃天门”。晋卫夫人有《笔阵图》以万岁枯藤比垂笔,以高峰坠石喻点笔。孙过庭在《书谱》中更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真浩浩乎气弥六合、雷霆万钧之论矣。中国艺论,骈文神韵,藻饰纷陈,但求心悟,不欲实证,真知灼见,若隐若现,此中国形而上学之长处,亦其短处;然用长舍短于中国画斯亦足矣。

书法家的实践为画家铺平道路,在用笔上遥遥领先。东晋王羲之《题笔阵图后》已将用笔之变化比之用兵之谋略,这在同时代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中,似乎尚不见端倪。当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时,吴道子也做到了“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然而吴道子的莼叶描,比之狂草尚有距离。至南宋梁楷始以狂草入画。画家的悟性往往晚于书法家数百年之遥。这种情况宋元之后结束,书家与画家两位一体,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书画线条的前进。

中国书论中的“屋漏痕”一词见诸唐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颜真卿与怀素的一段对话。颜真卿盛赞怀素用笔,以为积点成线、力透纸背之“屋漏痕”,怀素有之矣,较怀素之师邬彤内含坚质而富弹性的“折钗股”为胜。先师可染先生对“屋漏痕”情有独钟,非徒然也。书论中尚有“锥画沙”言用笔之中锋浑圆,“印印泥”谓笔力之沉着均衡,“坼壁”言笔势之无矫造,这些名词也无非是大自然现象的启示。

中国画家正是运用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抽象的线条构筑自己的世界。宋元之后优秀的画家无一不是优秀的书法家,而对线条把握能力的高低,运用线条传神造势以达气韵生动之境的本领,成了衡量艺术家高低雅俗的极则。

少年时厕身恩师可染先生门墙,聆听教诲,耳目顿明,宛坐三生石上,颇悟前因。先生每教执笔运行,务求凝重徐缓,不尚浮滑飘忽。匆匆三十年弹指一挥,恩师已为陈人,而言犹在耳,岂可忘心?又忆先生云,近代以还,画坛线条能过关者未必有十人,先生未言其详,十人云者,宽约而言,非为定数。嗟夫,学艺之难若斯。然则高峰已见,唯怀糈计程而上,余其勉旃!

P55-57

后记

时光荏苒,《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自2001年6月问世以来,竟六年有余矣。期间世事变化剧烈。国力鼎势彰现,身逢盛世。范曾先生更是精神抖擞,握翰吮豪,笔耕不辍。每年都有雄文大作问世,海内传抄,洛阳纸贵。癸未年(2003)有《岂日无衣,与子同袍——谈战争与(诗经)》,甲申年(2004)有《(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序》,乙酉年(2005)有《大丈夫之词——论辛稼轩》、《鱼藻波寒——王国维和他的审美裁判》、丙戌年(2006)有《何期执手成长别——忆陈省身先生》、《黄宾虹论》,丁亥年(2007)有《美的解释:单纯、混沌和秩序——与杨振宁先生于新加坡谈美》、《魂魄犹在江山图——可染恩师百年诞辰祭》。先生这些文章一问世,海内外报刊竞于转载,一些鲜为人知的话题,一经先生点拨,新意盎然,立刻成为世人和学界争相谈论的“显学”。

范曾先生的散文,如同他的画一样,立意深远,秉承“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之大纛,探求和打通天下之“文心”、“诗心”。范曾先生的散文有奇特的运思方式,他“用诗人之心观物,用诗人之舌言情”,置驿中西文化的畛域,穿透文史哲艺的壁垒,使诸学科磨砺互证,建构了一个色彩瑰丽、气势恢弘的思想圣境。范曾先生通晓中外经典文献,或文,或史,或哲,或艺,无不了然于胸,随手拈来,自成高格;范曾先生“以博雅之学、惊世之言”,对天地万物进行了“诗意的裁判”。

范曾先生的散文,如同他的画一样,寓意高远,真正实现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诗与思的对话”。先生近年来,对西方哲学兴趣益浓,其用功不辍。清晨五点钟起床,即展卷攻读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每天阅读两个小时,先后花了六百多个小时,通读康德的“三大批判”。康德的书,“深文隐蔚”,世人视为“天书”。先生读康德的书,却乐此不疲,津津有味,读至兴会处,常常拍案称奇,视康德为异代他国知己,以为神交久矣。会通之时,秉笔批注,在书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先生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批语,意酣神侔,弥足珍贵。先生把研习康德哲学融化到新文的神思之中。先生在《魂魄犹在江山图——可染恩师百年诞辰祭》一文对康德进行了诗意的解读,他说:“康德永远在艺术上坚持一种观念,即诗艺是至高无上的,而绘画之所以高于音乐,是由于绘画具有诗艺的深入理念的境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把李可染先生的作品视为无声之《离骚》——康德以为绘画的审美是持存性的,而音乐则是短暂性的。在此,康德不免将不可比性的事物置于一处而分其轩轾。然其妙处在于康德申述了绘画于教养上的持存性,人们日积月累的有所感动。”

范曾先生的散文,用词讲究,语言雄奇多彩,这和他的绘画颇异其趋。先生近年的绘画,用笔取八大之精魄,高简淡雅,以有限之笔墨写无限之深意。而行文,先生却常常告诫我们要承继《左传》之雅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先生的行文老到天成,自由挥洒,诗、词、歌、赋、楹联皆入文章,错落有致,而意境深远,“此中妙处难于与君说”。获2006年全国散文一等奖的《何期执手成长别——忆陈省身先生》一文的开篇文字可展现先生斑斓之文思:“赤橙黄绿、宫商角徵、芳草奇卉、甜蔗苦莲,那有色、有声、有香、有味的事物,斑驳错杂、陆离纷陈于前;宇宙洪荒、龙光牛斗、沧海广漠、崇山峻岭,那至大、至高、至奇、至妙的景象,穷方竟隅,并生遍列于后。迅雷激电、飘风骤雨、兔起鹘落,那是速度的光荣;晨晖夕阴、朝花夕拾、青丝白发,那是时间的慨叹。这一切,佛家说都是‘空’,一切的描述都是皮相之判。然而这皮相的背后,有人偶开只眼,看到了‘数’,他们之中的大智大慧者称为数学家。”

读先生的散文,如同《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如沐春风,欣然有会,不知天下君子读后与我有同感乎?《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自刊布以来,多次再版;丁亥秋,出版社又请求再版,先生嘱我重新修订后再交出版社出版。惶恐受命,不敢怠慢,遍寻先生近来的散文,陶醉之余,编辑成册。用先生最近的新撰写的文章十一篇换下了原有的十一篇,书名不变,篇幅有增。先生阅后,表示满意,忐忑之心方始稍息。

丁亥秋门生薛晓源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9: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