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萨苏移民去日本前,祖母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把当年萨家与日本人之间的恩怨一一道来。
曾经和平的燕赵,乡人为关公和颜良修庙引发过哪些有趣的纷争?来自异国的修女马神婆如何造福乡里?抗日战争中,闯关东的祖父怎样死里逃生,又见证了大帅张作霖被刺?祖母的表哥晋梦奇司令如何指挥千军万马,最后慷慨赴死?
《梦里燕赵》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社近期出版。本书为旅日作家萨苏纪念其祖母及乡亲的倾情力作,笔调生动,情节曲折。书中另收录了发生在70年代,北京一个会武功的科学家的传奇故事《京师铁拐李传奇》。
“在地图上北京这个地方滴上一滴酒,看着它北面漫过燕山,南边浸过黄河,这块土块,我们中国人把它叫作燕赵。
我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被称作燕赵的土地上,不在北京,在易水南面的地方。
人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我祖父一生的故事堪称传奇,而我对此,直到他去世那年,才稍稍知道。
我祖父祖母都是河北人,两家所在的村子相邻不过几里地。1994年我祖父去世前夕,河北老家有两位老人来看望,带了厚礼,要求将我祖父带回老家去,将来“老了”可以土葬。“到时候再唱两台戏”。我祖母和他们极是亲热,把其中一位白发如雪的老者称作“和尚”,让我感到十分奇怪。这个主意当然不可行,我祖父的病情也不适合移动。后来两个老人到我祖父床前磕了头才走。
听我祖母说,此人当年真的是个和尚,我祖父于他有恩。
“和尚”幼年家贫,父母双亡,到庙里当了和尚。穷人,又做了和尚,大约一生只能无所作为了,但此人脑子非常聪明,善于经营,靠着做和尚居然慢慢发迹起来。他发家的办法并不靠装神弄鬼,而是利用和尚庙的优势——和尚庙有什么优势?和尚不吃荤腥,但也是人啊,一天到晚萝卜豆腐,豆腐萝卜,一年到头出家人也要造反的。因此和尚庙里素菜都做得特别好,比如木耳、黄花、蘑菇、面筋,都比一般市场上做得出色。“和尚”当了五年和尚,经书读了多少并不知道,一手素菜却是做得出神入化。每到过年,他便做好了素菜,以感谢施主的名义给各个大户人家送。年节下,大户人家都吃得油腻,“和尚”的素菜吃来别有风味,以后不用他送,人家就到庙里来买了。那时没有素菜馆,“和尚”的素菜出了名,他又勤勉而善于周旋,结交了许多有权有势的人,不知不觉竞成了当地的一个名人。“和尚”挣了钱索性还俗,娶的媳妇据说相当漂亮,还给他生了六个孩子。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