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一词最早在1870年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但它为何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被频繁提及?20世纪60年代又为何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艺术大爆炸的时代?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线,细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8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里的人类发展历程,对政治、经济和文艺界的重大议题、敏感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剖析,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讲述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后现代时期的发展进程与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后现代的故事/大学生艺术文化素质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王其钧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后现代”一词最早在1870年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但它为何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被频繁提及?20世纪60年代又为何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艺术大爆炸的时代?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线,细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8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里的人类发展历程,对政治、经济和文艺界的重大议题、敏感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剖析,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讲述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后现代时期的发展进程与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的作者王其钧教授是目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的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史博士,对建筑、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的努力钻研,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地。他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以中国人的思维分析世界历史,以中国人的价值观衡量西方的文化。因此,本书在内容的深层面上保持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客观、全面、准确、公正地介绍世界,是提高读者民族自信心和让读者真实了解世界的完美结合读本。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更好、更好、更好!——美国战后的蓬勃生活 第一节 高起点的恢复期 第二节 流行文化兴起 第二章 百废待兴——欧洲忙乱的战后恢复 第一节 英国在战后的发展 第二节 法国在战后的发展 第三节 意大利在战后的发展 第四节 德国在战后的发展 第五节 欧洲其他国家在战后的发展 第三章 新生活时代的到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第一节 社会、政治生活的动荡 第二节 新生活、新艺术 第四章 社会运动时代——20世纪6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 处于全面嬗变期的英国 第二节 欧洲其他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 第三节 日本在战后的发展 第五章 政权更迭与危机丛生——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第一节 权力!权力! 第二节 生活!生活! 第六章 20世纪70年代的几个欧洲大国的发展 第一节 连锁反应中的一环——英国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 第二节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其他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 编年简史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麦卡锡闹剧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政治局势的发展也充满戏剧性。1950年,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在一次演说中信誓旦旦地宣布他掌握了205名渗入国家重要行政部门的共产党人名单。这一爆炸性的新闻一经发表震惊四座,麦卡锡立刻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此后,洋洋得意的麦卡锡开始在各个州的巡回演讲,其“共产威胁论”得到以艾森豪威尔为总统的政府默许,因此一场普及全美的大调查活动展开,美国处于一片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漩涡之中。直到1954年麦卡锡主义受到参议院的谴责而衰落之间的四年中,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社会各界,尤其是军队、进步团体和宗教组织均遭到严密监视和调查,大批持不同见解或对社会主义持同情态度的人士遭到打击、报复。比如与中国关系密切的著名记者斯诺(Edgar Snow),因为战时深人中国解放区采访,又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而受到迫害,一度行动自由都受到限制,因此不得不移居瑞士。 尽管最后事实表明,麦卡锡掀起共产威胁论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挽回他在政界日趋衰败的地位。因为在提出这一连串惊人观点之前,麦卡锡因为受贿、谎话等劣迹已经受到各界的指责,而从他抛出拥有205名“共产分子”名单的言论之后,这位参议员不仅重拾旧日风光,而且一度还成为议院会议的主角。而实际上,麦卡锡所谓的名单只不过是一些无用的旧资料,当他在国会宣读这份所谓“名单”时,甚至有些资料袋是空的,或者只是一些后勤补助的申请表。麦卡锡上演的反共闹剧只是在他即将谢幕的政治生活中擦出了一点火花,不但没有达成他“咸鱼翻身”的目的,而且还导致他在一片谴责和嘘声中退场。但麦卡锡主义所代表的政治倾向,之所以能在美国横行了四年时间,并在之后还存在强烈的影响,归其结果,同那时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及国际政治局势的不明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说麦卡锡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演了一出闹剧,但由此产生的麦卡锡主义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其后的领导人保留了下来。 麦卡锡在凭借他的206个“秘密”名单给他的从政生涯划上轰轰烈烈的一笔之后,也基本上背着坏名声结束了他的议员生活,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喜忧参半的发展趋势 不管政治怎样混乱,美国人在战后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目标终归实现了。战后美国国内的工业总产值相当于世界工业总产值的60%,并于1945年研制成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报纸、酒吧、舞会与兼卖百货、食品的超级市场,同这个国家研究的新武器、飞机、航空母舰同样保持着快速增长。虽然经历着战后由传统工业经济体系向轻工业和高科技工业经济体系的转型,但无论是东部的高科技企业还是南部的航天、石油业都已经开始赢利。商业、休闲娱乐业的发展,也使服务业为国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保持着平稳的发展态势。 然而此时在美国国内也并非是一片繁华盛世,杜鲁门和其后的艾森豪威尔总统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安置从部队复员的大量士兵。因为大量返回家园的士兵首先需要住房和工作,随之是教育、福利、提高工资等问题。除此之外,美国国内借助战争发展起来的经济在战争之后该何去何从,也都已成为导致社会经济、政治不稳定的因素。而1953年的新一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则面临着钢铁工人罢工和要求提高待遇、黑人民权斗争等挑战。同时作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前苏联已经于1957年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而这意味着在美、苏两个大国间军备竞赛中,美国已经处于下风,这些问题都足以使总统和政府官员伤透脑筋。 除了对未来发展忧心忡忡的政府和大人物之外,可以说此时美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白人的生活大多是惬意而愉快的。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免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几乎2/3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四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发达的生产和服务行业为人们提供周到的服务,郊区带有后花园的住宅里有现代化美观又实用的各式家具和电器,城市中收入丰厚的工作,舒适的生活使人们对各种消费品的热情增高。同时,持续高出生率所带来的婴儿潮,也可算得上是人们乐观生活的最直接表现。人们不仅养活得起更多的孩子,还坚信孩子们在未来将会获得更好的生活。P33-36 序言 书籍是传播文化知识的最有效的工具。即便是在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本仍然是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的正常课程中学习,还是从其他渠道的知识传播形式中学习,阅读图书的这种传统学习手段将一直得以保留,并且永远不会落伍。同时,随着知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人们对书籍本身的品质和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熟悉形式鲜活的现代传媒手段的高校学生来说,如何提高书籍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这套《大学生艺术文化素质丛书》就是在这种质量和形式的双重高要求下诞生的。 以“大学生艺术文化素质丛书”为名,正是我们这套丛书的最大特点。趣味性与严谨度、形象的文字与生动的图画的完美结合,保证了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年轻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能获得准确严谨的知识,又能陶冶文学与艺术情操,提高广泛阅读的高雅兴趣。 这套丛书的内容以介绍世界文化、艺术、历史等为主,具体涉及的内容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地的历史、文化、建筑、绘画、文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目前常见介绍世界文化历史的书大多是翻译的读本。对于学习西方文化的学生来说,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受到其世界观、价值取向的影响。西方人看待世界是和中国人看待世界的基本观点不一样的。大多数西方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近1/4人口的大国的历史与文化是不够深入了解的。因此,也很难有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世界文化书籍。而用中国人自己的视觉来深入看待世界,将是中国在高速发展时期必将面对的现实问题。 本书的作者王其钧教授是目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的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史博士,对建筑、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的努力钻研,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地。他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以中国人的思维分析世界历史,以中国人的价值观衡量西方的文化。因此,本书在内容的深层面上保持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客观、全面、准确、公正地介绍世界,是提高读者民族自信心和让读者真实了解世界的完美结合读本。 这套丛书美文美图,知识结构严谨,是中国学者自己编撰的介绍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的别具一格的丛书。对西方及外国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套非常实用的文艺课外阅读书籍。 由于工作时间紧,因此,难免会出现作者或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欠缺或错误。因此还欢迎业内的专家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改进。 后记 后现代是20世纪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风格阶段。后现代艺术对于人们的生活观念、设计思想、建筑形象、绘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影响。但反过来思考,也正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对精神生活产生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艺术才得以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它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而产生的。在工业化不断改造着世界的大背景下,许多传统都受到了新事物的冲击,比如照相机技术大大冲击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新型的钢和玻璃技术大大冲击了石头和木料的传统建筑材料。同样,这种冲击也深刻地反映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工业化最显著的表现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们急需更多的建筑,造型简洁的现代住宅,因为能更快地修建完成而在社会中普及开来。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体,而富裕起来的人们也需要更多的绘画布置家庭,抽象主义绘画便可以满足这些人的要求。 但是,二战以后的西方社会,在经济迅速发达之后,人们家中的各种经过工业设计的家具、电器、日用品以及室內装饰,已经开始逐步取代绘画作为室內唯一装饰手段的主体地位。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口袋里又有更多可随意支配的钱的现代人,开始追求更具个性化的新艺术形式。这些新艺术形式不同于高高在上的古典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没有一定之规。各种异彩纷呈、多元共存的新艺术表现形式一个接一个出现,艺术家可以用人体、用大地、用环境、用现成的任何物体来诠释他们的艺术理念,还可以在诸如国会、屋顶、荒原、澡盆等人们想不到的场所来表演或展示他们的新艺术。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新艺术和新艺术表现方式,深深吸引了更多普通人的注意,不仅使原来很少去芙术馆和画廊的普通人更加关注艺术和艺术的发展,也借助各种各样的新艺术形式,将敏感的艺术家对于人类社会的种种认识传达给普通人,用戏谑的手段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更多的社会问题。 而在绘画、雕塑、行为表演等纯艺术领域之外,后现代也更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如建筑开始重新恢复传统语素,重视装饰和细部。工业设计则更注重以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去满足不同社会群体消费者的需要。总之,温和的折衷是后现代主义区别于粗暴、偏激的现代主义的主要标志。 我的内人王谢燕是我撰写本套丛书的主要助手,并负责管理参与本书工作的学生。我的学生积极参与了本书写作的资料收集、翻译和插图绘制工作,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才使我的写作计划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內得以顺利完成。 我首先要感谢的是吴亚君,她负责本册书的全面组织工作。李文梅则协助其工作。王晓芹负责资料翻译,张瑞清、暴彦丽、刘杰、刘慧、邓晓蕾负责文字资料的整理。插图绘制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而参与的学生很多,刘景波、郝升飞负责,参与的有王丽霞、任正阳、晁茜茜、耿乔、焦林林、刘婧、张俊霞、何晓丽、王斌、刘雅、王丽娜、吴清、魏立巍、韩立岗、朱春华、刘丽、史康、任超、李亚娇、胡永召、唐琼慧、杨雅楠、郝喜娟、易萌、戚鑫宇、丛婕。参与扫图和拼图的有李秀云、黄宏英。参与版式设计的有刘薇(刘桂华)、陈奎。 在此一并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