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朱耷的故事,也是一部他的生平传记体小说。书中配有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多幅,因此,本书也可以说是我们研究八大山人的史论者及书画收藏者的必备书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八大山人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丁家桐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朱耷的故事,也是一部他的生平传记体小说。书中配有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多幅,因此,本书也可以说是我们研究八大山人的史论者及书画收藏者的必备书籍。 内容推荐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 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据王方宇先生考证,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八大山人在许多绘画作品上的款跋,相当精彩奇巧。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八大山人也能诗,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题上自己随兴发挥的诗,意境就充足了。本书为描写明末清初著名画僧八大山人生平的传记体小说。其中配有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多幅。是研究八大山人的史论者及书画收藏者的必备书籍。 目录 1 危城雪夜 2 有一粒眉间痣的女人 3 老树悬空 4 六朵菊 5 逆子 6 娘给了一只海螺 7 扁担军 8 难走的棋 9 光头大脚殿 10 两只秃瓜 11 个山僧 12 魂断追云谷 13 锦水舟 14 十年枯佛巢 15 蹇驴走新昌 16 洪崖哭母 17 画像天宁观 18 梦川丽人来 19 强项鸟 20 驴屋亭前乌桕树 21 觅一个自在场头 22 花自飘零水自流 23 丑孔雀 24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5 火烧北兰寺 26 避驾天妃宫 27 小船摇进扬州城 28 发妻别有夫 29 残阳白发约来生 30 孤梅,绽放在雪塔之巅 试读章节 1.危城雪夜 公元1648年,明清之交。 一个到处弥漫着血腥味的年代。 古老的驿道上立着一方开始腐朽的木牌,箭头指向南昌。“南昌”的“昌”字上挂着一件血衣,在呼啸的朔风中飘动,宛如死亡的幽灵在做绝望的舞蹈。 落了雪。雪花渐大,渐渐覆盖了路牌,覆盖了血衣。 杂沓的马蹄声,渐来渐近。 数不清奔腾的马蹄,践踏着江南白雪。雪花飞溅、舞动,在做绝望的挣扎。 大清国南下的八旗精兵。 南昌城外,雪白的“坟包”绵延不断。大清军队的帐篷。 每个“坟包”前竖一杆狼牙旗,旗上绘龙。旗帜在风雪中飞舞,那北方龙便显得凶恶万状。 雪,覆盖着残破的南昌城墙。城楼坍了一角。 城门紧闭。城头上偶尔出现几个士卒紧张的面孔。 士卒们疲惫、饥饿。守城已经半年了。 天色渐暗,风雪依然。 蓦然间,清人营垒中,几千盏成串的灯笼亮起了灯火。 白雪红灯,璀璨一片。 几百名衣着整齐的清兵,排着方队,走近南昌城门。 领头的说:“定!”几百人立定,宛如木桩。 领头的喊:“举!”几百人举起了喇叭筒。 领头的喊:“念!”几百人一个声音: 明日黎明五鼓,天兵踏破南昌! 今夜开城归降,富贵与尔共享! 明日黎明五鼓,天兵踏破南昌! 今夜开城归降,富贵与尔共享! 嘶喊声霸道、威严。有节奏,有顿挫。顺着风声,声音在雪夜中穿过斑驳的城墙,穿过布满瓦草的屋脊,穿过高大翰林坊,穿过大街小巷,穿过古老残破的绳金塔。 绳金寺,绳金塔,里里外外都是守城的明兵。 一堵危墙,即将坍塌。 老和尚耕香满面泥污,拾砖装车。 装满了车,老和尚直起腰,叹息:“城上箭已射完,只能用砖头了!” 准备推车的士兵恨恨地说:“砖头砸死他!” 士兵推车,车太沉,难于起步。 一个矮而壮实的汉子饶宇朴,赶过来背起绳子,车子便启动了。 绳金寺外,到处有因饥饿倒毙的尸体。 围城半年多了,城里断了粮食。 暗地里,一汉子拎着一只老鼠,对饶宁朴:“救命肉,救命肉,二两一只,二两一只。” 饶宇朴啐了一口。 士兵说:“秀才莫见怪。乱世银子不值钱,这是市价!” 汉子手中一只鼠,拎着尾巴晃来晃去。 背后,耕香老和尚朝塔上喊:“八郎,八郎,阁老找你。” 塔的中层,有人传话:“八郎,八郎!阁老找你!” 绳金塔最高层。一组军民卧地,分别监视四方敌营动静。 城外白茫茫一片。到处是清军营垒,营垒前通红的灯火。 朔风吹来敌军喊话的声音,时隐时现。 朔风隐隐吹来耕香呼唤的声音。 朱耷,瘦削的书生,侧耳谛听。在王府同辈中,排行第八,人呼“八郎”。他和同伴交代了什么,返身下塔。 朱耷穿过积雪的小巷。一阵强风,吹来清军喊话声,清晰可闻。他停了步子,回首怒目。 他恨恨地踢翻路边的破罐。“嘭”的一声,陶片粉碎。 一个孩子的尸体。朱耷俯身,腰间解下一方巾,为她盖了睑。 雪地里,一串串朱耷匆匆的脚印。 大街上,挤满了惊慌失措的人群,扶老携幼,挟着包裹,家什,匆匆来去。 号哭声、喊叫声、哀怨声、车轮滚动声,还有呼娘喊儿的惨叫声,混成一片。 朱耷穿过混乱的人群,来到府学。 雪,越下越大了。府学空寂,出奇地静。 朱耷踉跄了一下。脚下,原来是一块匾。 匾堕在地上,被雪盖了。拨开雪,看清了是“为国求才”四个字。 “国”字,已经被踩烂了,踩了一个洞。 一片房舍,乌灯黑火,不再有往日的活气。 讲堂。只有讲堂,漏出一线烛光。 推门。门发出刺耳的声音,猛然,一阵大风,将呼喊声传进了讲堂: 明日黎明五鼓,天兵踏破南昌! 今夜开城归降,富贵与尔共享! 风的影响,两支白烛的火苗激烈地颤动。 偌大的一座讲堂,对坐着三个人。壁上的光影,高大而阴森。 朱耷悄悄入座。 端坐讲坛的闭目老人,眉毛抖动了一下。 老人长眉广额,神色安详。他叫姜日广,前朝大学士。他徐徐地说:“南昌四杰,来了三个,怎么还少一个?” 饶宇朴满面泥污,推门进来:“弟子到了。” 屋内寂静,一种不安的寂静。 耕香老和尚也进来了,在暗地里落座。 老人依然闭目:“老夫一生,有两大快事。第一件是什么?” 无人回答。 “七个月。” 诸人惊愕。 “老夫一生,位极人臣,尸位素餐,于社稷何补?所幸者这七个月。七个月来,老夫抛却田园,坐守危城,与诸君共抗北寇。昼夜不懈,甘苦与共。明日黄泉见孔圣人,圣人问我:一生有何功德?我便说:弃家坚守危城,坚持七月,让强盗不敢小觑江南!至于明日城破,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但人气不可灭。日后江南要过一二百年苦日子,这是大劫。只是南昌的鲜血让强盗明白:江南不可辱,江南不可侮,强盗也得装点正经,也该收敛一点。这是一。” 诸人相互看看。 “第二件快事是什么?” 没有人回答。 “便是收了尔等四个门人。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老夫于危城收了你们四个弟子,人称洪都四杰。四杰,好哇,都是有血性的华夏男儿,老夫此生堪慰。尔等四人中,有一人可比颜回——” 诸人屏息,看着宋荦。宋荦面如冠玉,文采风流。此时用期望的目光盯着恩师。 “对的,宋荦。”老人不睁眼,似乎什么都看见。 “胡亦堂呢?”老人又说。 胡亦堂是一个大头、微胖,一脸憨厚、诚恳的秀才。 “曾子,事母至孝,厚待朋友,不是曾子吗?” “饶宇朴呢?那是子路。” 饶宇朴用衣角正在拂拭脸上的泥灰。 老人睁开眼,盯着朱耷:“小王爷,你可比谁?” 朱耷脸红,无言。 老人起立,转了一圈:“出身贵胄,你的朋友只有花鸟。你好比是识鸟音的公冶长吧。尔等四人,来日方长,资质不凡,老夫高兴。只是今夜与诸君一别,再见便是来生了。告别诸君,老夫奉赠一物——” 诸人顺老人手指看墙。 墙上有画。画面为布幔遮着。 宋荦扯开布幔,出现了一幅郑所南画的兰花。 宋荦身材颀长,他指着兰花说:“这幅墨笔画,是隐怀亡国之痛的一幅血泪画。画人自署‘所南翁’,时间为‘丙午’,已到了元代。郑公为人,刚介耿直,入元后,淡泊功名利禄,不肯阿附权贵,自号三外野人,和文天祥一样,看重气节。这幅兰,是‘露根兰’。为何露根?因为没有土地。土地哪里去了?元人夺去了。国土沦亡之痛,亡国奴之痛,几笔兰花,再现得淋漓尽致!” 宋荦有泪。朱耷也有泪。 老人点头:“头头是道。”他又说:“何为气节?这幅兰花便是气节。读孔孟之书,守先王遗训,可以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切记!切记!” 寒风冲开窗户,老人家白须飘飘。 讲堂寂静,一片肃穆。 诸人告退,老人依然闭目:“去吧,去吧!” 蓦然,老人睁开眼:“小王爷!” 朱耷连忙过去,一片茫然。 “手伸过来!” 老人摸摸朱耷的手,睁眼看看,招呼背后的耕香说: “长老,老夫最担心的便是这双手,柔弱细长,绵和无力。这双手可以执笔,无力执刀。在如此一个用刀用剑说话的时代,这双手有什么用处?” 诸人回首,盯着朱耷。 朱耷惶惑地,烛光中看着自己的一双手。 耕香老和尚:“阿弥陀佛!” 朱耷突然激情奔涌,执着老人的手说: “学生是一棵小草,阁老,你是一棵参天大树。” 答非所问,想入非非,不成体统。 宋荦窃笑。 老人拍拍朱耷的肩头:“逃吧。你已是有家室的人,赶快逃吧。”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