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南客家/客家区域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古小彬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八节 促进经济发展,创建文明生态村

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的儋州市那大镇石屋冒坤村的客家人胡松于1958—1960年间,任职石屋大队书记,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率领社员群众开山辟岭,广种橡胶,并种植木薯、香茅、香蕉等作物,生产获得大丰收,经济发展成为当时广东省的一面红旗。当时,石屋大队集体的银行存款就达到百万元以上、余粮达百万公斤以上,并拥有粮食加工厂、橡胶加工厂、养鸡场、养猪场等价值人民币3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60%的农民住上大队统一盖的二层小楼,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就像今天所说的文明生态村,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极罕见!胡松作为致富带头人,先后受到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据现:任石屋村支部书记范新城先生介绍,目前石屋村橡胶种植户中,每天橡胶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就有14户,每天橡胶收人在500元左右的就更:多了。

儋州市和庆镇美万新村是海南最早建立的文明生态村。过去这里的年轻人娶不到媳妇,200多人的村子后来只剩下38人。在当代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美万新村党支部书记黄业前,住山靠山,脚踏实地,带领当地群众按照“山顶造林、山坡植胶、坡下种果、水面养鱼”的立体生态模式,进行多种经营生产,1994年全村总产值达到135万元,人均收入2650元,黄业前书记被评为海南省先进党支部标兵,和庆镇美万新村也被誉为“海南生态第一村”。全村经济迅速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至1996年,这个仅有48户人家、125个劳动力的小村庄,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000多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被儋州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之村”。这些年来,美万新村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指导、帮助下,搞起生态农业试验。他们在山头种植小叶桉和加勒比松,在山腰种植橡胶、柑橙、龙眼、油梨等,在水面养鸭,用鸭粪养鱼;山坡上养牛羊,庭院内养猪、养鸡,还建起了沼气池、卫生厕所和太阳能设施。人畜粪便被冲入沼气池内,变成沼气做饭照明,沼液成为优质的有机肥。现在美万新村成了富裕村庄,人口达256人,全村孩子全部免费上学,村民住进了统一修建的两层别墅式生态型民居。诗人曾冠英在《参观美万新村感赋》中写道:“小康疾步展鸿猷,生态文明第一流。岭上橡林盈乳水,山间花果满枝头。湖中鱼跃翻波浪,巷里灯华照翠楼。点缀江山成锦绣,臻村似在画游中。”

儋州市那大镇侨南村人江水先,从1980年起,凭着一股闯劲,由养鱼到养鸡、养猪,依靠勤劳、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发家致富,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赢得了村民的信任,1998年被推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一班人认真研究侨南村发展规划,认为要致富,必须带领群众走种加养并举之路。他从典型抓起,重点扶持困难农户发展养殖业,多次为潘永能、邱亚汉等养殖示范户提供种苗、饲料和技术,扶持冯海忠等7个困难户养鸡5000多只。同时邀请农业专家上门“把脉”,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会诊”,最后开出了“靠山吃山,综合利用”的发展药方。江水先采用集体出资、个人入股等方法,陆续购进运输机、耕作机、排灌机,组建了侨南农机作业服务队,设立了农机维修站。目前,侨南村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排灌机械、打穴机、橡胶加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共167台,机耕程度达86%,机械收割程度达到70%,机植程度达50%以上。作业范围从儋州市扩展到三亚、东方、乐东等市县,成为儋州市第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村。侨南村委会于2000年4月开始创建“侨南文明生态村”,至2004年1月,三年中共投入资金80多万元,村民投工投劳25018个,共硬化道路等32798平方米,整治完善排水沟8630米,种植花木等4863株,绿化面积6075平方米,新建了村文化“五位一体”(即3个以上村庄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宣传长廊、文化活动设施和庭院经济发展等连为一体)系列工程。历经几年的艰苦创业,如今侨南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顶种胶、山腰种果、山脚种稻、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的立体产业链。2003年全村农业总产值5531万元,集体收入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至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人为4260元)。侨南村亦先后被评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创建先进单位”、“海南省‘五好’村党支部”、“海南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单位”,是“海南省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

琼海市大路镇“伊甸园山庄”,是台湾省新竹客家人、海南省政协特聘顾问、海南省台商投资协会资深会长林保森先生于1994年投资兴建的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综合性农场,环境典雅幽静。该山庄是海南省生态文化研究会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海口市景山学校生态教育实践基地,海南儿童环保暨校外教育活动基地。2001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颁发该山庄“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称号;2003年2月,海南省科技厅授予其“海南省星火科技示范园区”称号。

伊甸园山庄占地约1500亩,充分利用了海南特有的热带气候、森林资源以及丰盛的水资源优势,发展水电清洁能源供应区内使用。养鸡、养羊、养猪、养鱼,种植蔬果,生息不断,对区内日常生活所需自给有余。山庄还保留近半数保护地,响应退耕还林还草之政策,希望能与大自然永生共存,区内现有放养及野生的鸟兽为数不少,筑巢引凤,成效显著,值得扩大推广。在农业生产上利用高科技育种技术,成功引进台湾优质水果如台湾珍珠番石榴、香水柠檬、香蜜杨桃……生产上施用将区内自产农家肥菌化处理后所形成的安全有机肥料,大力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为改善区内林相生态,现已引进阿勃乐、台湾栎树、榄仁树等台湾优良树种万株以上,特别注重鸟食树种与蜜源树种之栽种,以期还林予鸟。山庄还设有休闲健身之骑马俱乐部,田园纵骑,湖边漫游,悉随尊便。区内设置露营专用星象广场,可供200名学童作野外生活教育之用,让我们的下一代多接触大自然,对人类环保绝对有其正面的意义。

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中,海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名优特产品,发展庭院经济,加快了增收致富的步伐。儋州市那大镇委、镇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市区带城郊、以沿路带山区、以中心村带周边村”,多种形式、连片推进的创建新思路,加快推进全镇文明生态村建设。如今,那大镇的石屋(客家村)、横岭(客家村)等不靠市区、不靠公路、不靠沿海的“三不靠”村庄,相继建成了“道路硬化相连、绿化美化相连、宣传长廊相连、庭院经济相连和文化活动相连”的连片文明生态村。

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总结、提高和创新,琼州大地遍地开花:儋州市的客家村——那大镇侨光村、南丰镇武教村、兰洋镇兰洋村,被评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那大镇横岭村、那大镇江茂村、南丰镇上麦草村、地方侨值农场万发队,被评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村”。

P37-40

后记

今天能亲自为《海南客家》主笔,缘于2004年10月在江西赣州市召开的“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当时,我和刘治尧会长等海南客家社团一行,与广西师范大学熊守清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余鑫晖教授等,一同下榻于赣州市财政局培训中心宾馆,正谓“客家亲,摇篮情”,因此与熊、余二教授相识。

2006年1月1日,在广州市黄花岗国际大酒店参加“首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团长)联谊会暨2005年岭南客家文化风情节’’时,我和刘治尧会长就海南客家社团的发展与海南客家文化的研究,展开讨论,并主动请缨编写一部史书《海南客家人》。嗣后,2006年2月18日,我专程从深圳赶赴海南省,参加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年会。年会中有一议题就是筹办“海南客家文化研讨会”,而它的前提就是要先把《海南客家人》编印出来,作为会议之资。

在没有什么资料的情况下,空手去写海南客家史是何等困难。闭门造不了车,不得已,只好请假而为之。事在人为,不畏艰辛也是一种客家精神嘛。当书稿写到几万字时,我于2006年3月17日下午突然收到熊守清教授的传真,说在《客家风情》杂志里读到拙作《渡琼客家人》,并有意共同合作完成“客家区域文化丛书”之《海南客家》。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我对岛内各县市的客家先民遗迹及100多个客家村庄进行了田野调查,并认真查阅了岛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客家姓氏族谱,拜谒各氏祠堂、公屋等。尽管人地生疏,甚至走了不少弯路、冤枉路,历尽平常想象不到的艰辛,甚至冒着酷暑或暴雨进行作业,但最终还是以翔实的资料呈现读者面前,略堪欣慰。

该书能顺利出版,除了要再三感谢丛书总主编钟文典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建周书记,以及熊守清教授、余鑫晖教授给了我这个锻炼、学习的机会之外,还得感谢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刘治尧会长和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以及允假于我去海南采访的深圳市华恒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古军喜。内弟李富昌,不辞辛劳,冒着酷暑,用摩托车拉我到南丰镇各客家村庄采访,精神难能可贵,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对提供资料的王集门、邓文和、邓明光、邓海源、邓锡敏、邓记全、古小东、古亚成、古玉良、古亚蕃、古亚生、古贤兴、古今明、叶君标、叶琼新、叶方尧、叶荣忠、冯君亚、江娇、孙少仁、许琪瑞、许李棠、李芳、李日异、李中超、李亚华、李松坚、李国铮、吴官海、林干英、林玉清、钟振超、钟富兴、钟建强、钟汉光、钟桂标、钟常思、杨福昌、杨旭昌、杨晓波、杨开球、杨开勋、胡童、曾繁超、范李金、范忠鼎、廖木新、廖记文、温文华、温宏伟、陈国昌、陈扬招、陈安心、黄玉香、黄春汉、黄肇芬、黄立友、梁春田、梁亚红、徐公恩、徐捷文、赖柏林、赖记德、骆松发、袁志坚等,表示诚挚的谢意!因笔者才疏学浅和时间的关系,书中存在错误、疏漏在所难免,祈请读者海涵,并望方家不吝赐教。(E—mail:gxbin689@sohu.com)

古小彬于深圳

2006年8月15日初稿

2007年10月5日定稿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客家渡琼史

 引子

 第一节 五代之前的中原汉族移民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中原汉族与客家先民渡琼史

 第三节 明朝的客家渡琼史

 第四节 清朝客家人大规模渡琼

 第五节 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渡琼客家人

第二章 客家人对海南的贡献

 第一节 敷扬文教

 第二节 戍边安邦

 第三节 除弊兴利

 第四节 好义乐善

 第五节 修纂志书

 第六节 开发琼崖实业

 第七节 发展橡胶业

 第八节 促进经济发展,创建文明生态村

第三章 客家人的兴替与“土客之乱”

 第一节 渡琼客家人的兴替

 第二节 海南“黎客之乱”与“土客之争”

第四章 客家村落与社团

 第一节 客家村落

 第二节 客家社团

第五章 客家文化

 第一节 民俗

 第二节 语言

 第三节 衣、食、住

 第四节 童谣民谚

 第五节 山歌

 第六节 诗词

 第七节 宗教

第六章 姓氏

 第一节 追根溯源

 第二节 氏族文化在客家宗祠中的体现 

 第三节 字辈派语

第七章 客家人物

 第一节 儋州钟氏家族

 第二节 客家人的骄傲——文昌宋氏家族

 第三节 卓有绩效的海南客家实业家

 第四节 寿星

第八章 胜迹遗踪

海南客家大事简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海南岛在宋朝的时候就有“客户”,而目前流行甚广的海南话又被海南人、黎族人称为“客话”,但它与清朝以来自赣粤闽桂迁入的“客家人”所说的“客家话”不尽相同。调查资料表明,海南临高县罗氏、万宁市文氏,都是宋元时期自赣闽渡琼的客家先民。

此前,学者对海南客家之研究相对少些,往往轻描淡写而过,或沿袭客家学权威专家罗香林教授著作中的部分章节片段。其实,海南的客家文化非常博大精深,很值得研究。特别是客家人对海南的开发、文化教育、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于1991年渡琼,寄籍五指山,并参与创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客家组织——渡琼客家那大联谊会(后改名为儋州市客家联谊会),是第一、第二届联谊会的副秘书长,第二届增补副会长、常务理事,后来还娶了儋州市南丰镇客家女子为妻。尽管如此,我对海南客家的研究仍未尽意。今天在这里所说的“海南客家”,仅仅是谈些自赣粤闽桂迁居海南的客家移民之史实,对于海南原“客户”与“客话(海南话)”的史料,因不敢宗之,加上时间关系而弃笔。

据《儋县志》第716页记载:“操客家话者,多居住于本县的东南部山区。这些移民有老客新客之分。老客原为潮州人……”我曾多次在海南客家乡村调查,发现《儋县志》“老客原为潮州人”的说法没有根据,存在错误。而“客家人”与“潮州人”有着根源、语言、文化上的本质差别,“客家人”与“潮州人”、“广府人”是广东省的三大汉族民系,不能混为一谈。

在调查中还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没有族谱的客家人,当问及来自何地时,众口一词,均言“迁自福建”,经过详细调查,并在找到族谱之后,才发觉有所差别。如儋州市南丰镇那王村李氏,在没有看到族谱前,也含糊说是自福建迁来,但查阅族谱,实从广东梅县迁蕉岭,而后自增城县渡琼。又如儋州市南丰镇尖岭村李氏,入村时询及乡亲父老,亦言自福建而来,当族谱呈在面前时,才知道是乾隆年间自广东梅县渡琼,等等。

目前,海南没有纯客家居住县,“客家话区”也只是在儋州、临高、澄迈等县市较多,琼中县部分客家人,自称讲“艾话”,其实就是“客家话”。其他县市的客家人,大都被本土同化。所谓“同化”,就是说某些人放弃了本民族(或族系)原来的语言、风俗习惯,而采用了在当地占主导地位的民族(或族系)的语言、风俗习惯而被同化。再往上追溯,早期自赣粤闽桂渡琼的客家先民,其后裔也不会讲原籍地话语,他们同样入乡随俗,被同化了。

内容推荐

“客家区域文化”丛书以国内的几个客家大省(区)和客家移民较多的国家为基点,以一省(区)、一国、一书的形式,分别研究该地客家人的历史和现状,他们与周邻居民的交往、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认同等。通过区域“客情”的调查研究,为了解全国以至世界“客情”创造条件,从而使我们对客家民系的全貌得到比较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海南客家的好书。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古小彬历经多年辛勤采访编著而成,全书内容分为:客家渡琼史、客家人对海南的贡献、客家人兴替与“土客之乱”、客家村落与社团、客家文化、姓氏、人物等,图文并茂。本书研究价值比较高,是了解和研究海南客家的好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