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促进经济发展,创建文明生态村
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的儋州市那大镇石屋冒坤村的客家人胡松于1958—1960年间,任职石屋大队书记,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率领社员群众开山辟岭,广种橡胶,并种植木薯、香茅、香蕉等作物,生产获得大丰收,经济发展成为当时广东省的一面红旗。当时,石屋大队集体的银行存款就达到百万元以上、余粮达百万公斤以上,并拥有粮食加工厂、橡胶加工厂、养鸡场、养猪场等价值人民币3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60%的农民住上大队统一盖的二层小楼,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就像今天所说的文明生态村,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极罕见!胡松作为致富带头人,先后受到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据现:任石屋村支部书记范新城先生介绍,目前石屋村橡胶种植户中,每天橡胶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就有14户,每天橡胶收人在500元左右的就更:多了。
儋州市和庆镇美万新村是海南最早建立的文明生态村。过去这里的年轻人娶不到媳妇,200多人的村子后来只剩下38人。在当代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美万新村党支部书记黄业前,住山靠山,脚踏实地,带领当地群众按照“山顶造林、山坡植胶、坡下种果、水面养鱼”的立体生态模式,进行多种经营生产,1994年全村总产值达到135万元,人均收入2650元,黄业前书记被评为海南省先进党支部标兵,和庆镇美万新村也被誉为“海南生态第一村”。全村经济迅速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至1996年,这个仅有48户人家、125个劳动力的小村庄,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000多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被儋州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之村”。这些年来,美万新村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指导、帮助下,搞起生态农业试验。他们在山头种植小叶桉和加勒比松,在山腰种植橡胶、柑橙、龙眼、油梨等,在水面养鸭,用鸭粪养鱼;山坡上养牛羊,庭院内养猪、养鸡,还建起了沼气池、卫生厕所和太阳能设施。人畜粪便被冲入沼气池内,变成沼气做饭照明,沼液成为优质的有机肥。现在美万新村成了富裕村庄,人口达256人,全村孩子全部免费上学,村民住进了统一修建的两层别墅式生态型民居。诗人曾冠英在《参观美万新村感赋》中写道:“小康疾步展鸿猷,生态文明第一流。岭上橡林盈乳水,山间花果满枝头。湖中鱼跃翻波浪,巷里灯华照翠楼。点缀江山成锦绣,臻村似在画游中。”
儋州市那大镇侨南村人江水先,从1980年起,凭着一股闯劲,由养鱼到养鸡、养猪,依靠勤劳、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发家致富,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赢得了村民的信任,1998年被推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一班人认真研究侨南村发展规划,认为要致富,必须带领群众走种加养并举之路。他从典型抓起,重点扶持困难农户发展养殖业,多次为潘永能、邱亚汉等养殖示范户提供种苗、饲料和技术,扶持冯海忠等7个困难户养鸡5000多只。同时邀请农业专家上门“把脉”,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会诊”,最后开出了“靠山吃山,综合利用”的发展药方。江水先采用集体出资、个人入股等方法,陆续购进运输机、耕作机、排灌机,组建了侨南农机作业服务队,设立了农机维修站。目前,侨南村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排灌机械、打穴机、橡胶加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共167台,机耕程度达86%,机械收割程度达到70%,机植程度达50%以上。作业范围从儋州市扩展到三亚、东方、乐东等市县,成为儋州市第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村。侨南村委会于2000年4月开始创建“侨南文明生态村”,至2004年1月,三年中共投入资金80多万元,村民投工投劳25018个,共硬化道路等32798平方米,整治完善排水沟8630米,种植花木等4863株,绿化面积6075平方米,新建了村文化“五位一体”(即3个以上村庄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宣传长廊、文化活动设施和庭院经济发展等连为一体)系列工程。历经几年的艰苦创业,如今侨南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顶种胶、山腰种果、山脚种稻、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的立体产业链。2003年全村农业总产值5531万元,集体收入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至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人为4260元)。侨南村亦先后被评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创建先进单位”、“海南省‘五好’村党支部”、“海南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单位”,是“海南省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
琼海市大路镇“伊甸园山庄”,是台湾省新竹客家人、海南省政协特聘顾问、海南省台商投资协会资深会长林保森先生于1994年投资兴建的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综合性农场,环境典雅幽静。该山庄是海南省生态文化研究会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海口市景山学校生态教育实践基地,海南儿童环保暨校外教育活动基地。2001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颁发该山庄“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称号;2003年2月,海南省科技厅授予其“海南省星火科技示范园区”称号。
伊甸园山庄占地约1500亩,充分利用了海南特有的热带气候、森林资源以及丰盛的水资源优势,发展水电清洁能源供应区内使用。养鸡、养羊、养猪、养鱼,种植蔬果,生息不断,对区内日常生活所需自给有余。山庄还保留近半数保护地,响应退耕还林还草之政策,希望能与大自然永生共存,区内现有放养及野生的鸟兽为数不少,筑巢引凤,成效显著,值得扩大推广。在农业生产上利用高科技育种技术,成功引进台湾优质水果如台湾珍珠番石榴、香水柠檬、香蜜杨桃……生产上施用将区内自产农家肥菌化处理后所形成的安全有机肥料,大力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为改善区内林相生态,现已引进阿勃乐、台湾栎树、榄仁树等台湾优良树种万株以上,特别注重鸟食树种与蜜源树种之栽种,以期还林予鸟。山庄还设有休闲健身之骑马俱乐部,田园纵骑,湖边漫游,悉随尊便。区内设置露营专用星象广场,可供200名学童作野外生活教育之用,让我们的下一代多接触大自然,对人类环保绝对有其正面的意义。
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中,海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名优特产品,发展庭院经济,加快了增收致富的步伐。儋州市那大镇委、镇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市区带城郊、以沿路带山区、以中心村带周边村”,多种形式、连片推进的创建新思路,加快推进全镇文明生态村建设。如今,那大镇的石屋(客家村)、横岭(客家村)等不靠市区、不靠公路、不靠沿海的“三不靠”村庄,相继建成了“道路硬化相连、绿化美化相连、宣传长廊相连、庭院经济相连和文化活动相连”的连片文明生态村。
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总结、提高和创新,琼州大地遍地开花:儋州市的客家村——那大镇侨光村、南丰镇武教村、兰洋镇兰洋村,被评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那大镇横岭村、那大镇江茂村、南丰镇上麦草村、地方侨值农场万发队,被评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村”。
P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