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1932年初版于美国,此书一出,立即轰动美国,仅在出版的几个月内,就在美国国内售出近14万册,第二年,就出现了德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瑞典文以及中文等14国文字的译文。1939年它出了英国版,改名为《人类的家园》。
这本出自房龙之手的地理书,是一本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书”概念的著述。它完全无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他所关注的是人在地理中的活动踪迹。在他的这本书中,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放在了第一位。他关心的是在一个个国家和地区中,人类在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上的种种活动,并以历史的视角来透视人和与之共生的环境的关系。
《地球的故事》(又译《房龙地理》)是美国著名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初版于1932年。此书一出,立即轰动美国,仅在出版的几个月内,就在美国国内销售出近14万册。至今已被译为20多种文字,销售量达1000万册以上。在这本书里,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紧扣“人”的观念,将人的活动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从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理以及地球的关系,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
第一章 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第二章 “地理”的定义及本书的阐释
第三章 我们的行星:它的诸种习性、风俗和规律
第四章 地图和航海技术
第五章 季节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六章 思考这个行星上的小块陆地,为什么其中的一些被称为“洲”,而另一些不是
第七章 有关欧洲的发现及生活的种族
第八章 希腊,地中海东部的岬角,古老亚洲与新兴欧洲的桥梁
第九章 意大利,根据其地理状况,一旦条件齐备,就能够扮演海上霸主或陆上霸主的角色
第十章 西班牙,处于非洲与欧洲的冲撞处
第十一章 法国,拥有所需的一切的国家
第十二章 比利时,一纸条约建立的国家,除了国内和谐,它在各方面都很丰足
第十三章 卢森堡,一个历史奇迹
第十四章 瑞士,由崇山峻岭、优秀的学校和团结一致但使用四种不同语言的国民组成的国家
第十五章 德国,成立太晚的国家
第十六章 奥地利,不再被重视的国家
第十七章 丹麦,在某些方面是小国胜过大国的典范
第十八章 冰岛,北冰洋中一个有趣的政治实验室
第十九章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瑞典王国和挪威王国的领地
第二十章 荷兰,北海岸边的沼泽地,却成为了一个帝国
第二十一章 大不列颠,一个岛屿,却关乎世界1/4人口的福祉
第二十二章 俄国,地理位置让人无法弄清其属于欧洲还是亚洲
第二十三章 波兰,作为一条走廊而遭受不幸,现在终受益这条走廊
第二十四章 捷克斯洛伐克,《凡尔赛和约》的产物
第二十五章 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个产物
第二十六章 保加利亚,巴尔干王国中得天独厚的国家,大战中押错了宝,终食恶果
第二十七章 罗马尼亚,一个拥有石油和王室的国家
第二十八章 匈牙利和它所遗留下来的东西
第二十九章 芬兰,通过艰苦劳作和聪明才智战胜恶劣自然环境
第三十章 亚洲的发现
第三十一章 亚洲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意味着什么
第三十二章 中亚高地
第三十三章 亚洲西部大高原
第三十四章 阿拉伯,何时成为亚洲的一部分,何时又不是了
第三十五章 印度,自然和人都在辛苦地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地方
第三十六章 缅甸、暹罗、安南和马六甲,占据南亚另一个大半岛的国家
第三十七章 中国,东亚大半岛
第三十八章 朝鲜、蒙古
第三十九章 日本帝国
第四十章 菲律宾,墨西哥的老辖区
第四十一章 荷属东印度,尾大不掉
第四十二章 澳大利亚,大自然的养子
第四十三章 新西兰
第四十四章 太平洋上的岛屿,那里的人同我们一样生活
第四十五章 非洲,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大洲
第四十六章 美洲,无上幸运之洲
第四十七章 新世界
比利时,一纸条约建立的国家,除了国内和谐,它在各方面都很丰足
现代比利时王国由3部分组成:北海海岸一带的佛兰德斯平原,位于佛兰德斯与东部群山问富有煤铁资源的低矮高原,还有东部的亚尔丁山脉,默兹河流经亚尔丁山脉,流向离东部不远的低地国家的沼泽。
沉积在以列日、沙勒洛与蒙斯等城市为中心的地区的煤铁资源是如此丰富,以致在德国、法国与英国的煤铁资源被消耗殆尽相当长一段时期后,比利时仍能继续向世界奉献这现代生活的两大必需品。
但这个被上天赐予了德国人经常称为“重工业”的国家,奇怪的是自己竞没有足够多的优良现代港口。比利时海峡一带的海滨地区较为狭窄,被极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泥沙堤岸与浅地所包围,该地没有与其名字相称的港口。比利时已在奥斯坦德、泽布吕赫与尼乌波特开凿了人工港,但其最重要的港口安特卫普却距北海40英里之远,而斯海尔德河的最后30英里则流经荷兰地区,这是个略显荒谬的安排,从地理角度看可能会被称作“不自然的”,但在一个被由庄严国际会议上的代表团所签署的条约所统治的世界上,这种安排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比利时正是由这一系列会议直接产生的国家,我们就应该知晓历史上他们的先人舒服地坐在绿桌周围决定世界命运的过程。
罗马人的比利时高卢由凯尔特人(与不列颠和法国的原住民同种)与许多德国小部落定居。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承认罗马人的宗主权——罗马人向北进发,穿越佛兰德斯平原,越过亚尔丁的群山,直到他们到达后来诞生荷兰共和国的难以涉过的沼泽地为止。然后比利时就成了查理曼帝国一个小省份,再后来,由于公元843年签署了痛苦的《凡尔登条约》,这里成为洛太尔中央王国的一部分。然后它被分割为许多不完全独立的公国、郡县与主教辖区。然后为中世纪最有竞争力的地主哈布斯堡家族所占据。但哈布斯堡家族并不想在此寻找煤铁资源。他们所希望的是一份稳定的农场收入与迅速的贸易回报。因此比利时东部(今日是其最重要的地区)就被视作半荒野地区。但佛兰德斯地区却被给予种种机会来发展其潜在力量,它也确实这样做了,在公元第4、第5两个世纪,它成为北欧最富裕之地。
该地富裕的原因包括幸运的地理位置,它使得中世纪尺寸适中的船只能够深入内陆地区,此外还因为早期佛兰德斯的统治者都是有非常杰出才能的男人与女人,他们鼓励工业发展,而其他封建主顽固地死守农业,打心里蔑视资本主义,就如同教会蔑视投资借贷业的观念一样。
这项极为英明的政策的结果就是,布鲁日、根特、伊珀尔与坎布雷等地变得繁荣富强,这使得其他国家也要为自身打算而效仿佛兰德斯——如果这些未开化的居民允许自己的国家抓住自身机遇的话。这些早期资本主义工业中心衰落的原因是地理与人性因素的混合——主要是人性。
地理因素的作用体现在它将填充布鲁日港与根特港的几股北海的潮流变成大量突如其来的泥沙,于是这些城市完全为陆地所包围。而劳动联合会(互助会)开始还是巨大的能量来源,但很快蜕变为残暴短视的组织,该组织除了减缓和阻止每种工业活动形式之外无其他目的。
当旧帝国灭亡,佛兰德斯暂时为法国占领时,此地就无人涉足了,来来去去的潮水将佛兰德斯变成了一处令人昏昏欲睡的地区,被潮水洗白了的悦人的小农场,美丽的遗迹,这些激发了英国年迈妇女的灵感,她们由此创作了一些最糟糕的水彩画。但在古老的房屋遗址上磨光的鹅卵石间,青草从未停止生长。
改革完成了其余的工作。因为在路德教派教义的帮助下,佛兰德斯在经历了短暂而激烈的剧变后仍保持了对母教的忠诚。当北方的邻居荷兰赢得独立时,它(荷兰)就急忙关掉了他们敌人保留下来的最后一个港口,而安特卫普与欧洲其他部分一分隔开,整个比利时就进入了长时间的冬眠期,直到瓦特饥渴的蒸汽机将整个世界的关注集中到它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上为止。
然后外国资本迅速进入默兹河河谷,在不到20年时间里,比利时就成了欧洲领先的工业国家之一。此后,华龙或者说法语区(布鲁塞尔以西)彻底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东西,因为尽管这里的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2%,但这里很快成为整个国家最富的地区,而佛兰德斯人却降格为半为他人所主宰的农民群体,他们的语言在厨房与马厩中尚被允许,但在有教养的家庭的会客厅中是绝不允许使用的。
使事情更为复杂的是,1815年欲为世界解决永久和平问题的维也纳会议(一个世纪前的凡尔赛会议)认为将比利时与荷兰合并为一个国家是合适的,这样可以在北方拥有与法国均衡的势力。
这场奇怪的政治联姻于1830年结束,那一年比利时脱离荷兰,法国赶忙予以支持。大英帝国如通常一样,迟到一小步。科伯①的一位王子,维多利亚女土的叔叔(利奥波德叔叔是一位非常严谨的绅士,他对他亲爱的小侄女影响深远)被推为比利时国王。他刚刚推掉了希腊方面同样的邀请,他对他的选择不感遗憾,因为新王国被证明是个成功的范例。斯海尔德河河口仍在荷兰人手中,但安特卫普再度成为西欧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欧洲列强正式宣布比利时为“中立国家”。但利奥波德太精明了,他不会相信这种“请远离草坪”式的书面标记。他努力使自己的国家多少超越三流小国的水平,但仍不得不在其更为富有的邻居的同情下存活。当一位名叫亨利·斯坦利的绅士从非洲中部回来时,利奥波德成功地将其邀至布鲁塞尔,这次会晤诞生了刚果国际联合会,这使得比利时成为了现代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之一。
在其正处于北欧最繁华地区的中央这一美妙的地理位置的条件下,经济问题不再是比利时面临的首要问题。首要问题是种族问题。在公共教育、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问题上,佛兰德斯的多数派正在迅速赶上讲法语的少数派。佛兰德斯多数派正竭力要求在统治权中获得自己应有的一份,而自从王国独立以来,他们就一直被剥夺政治权利。他们还要求佛兰德斯语要彻底获得与法语一样的平等地位。
但我最好不说这个问题了。它使我困惑,我不能理解为何会是这样。佛兰德斯人与瓦龙人有着共同的种族起源,在近20个世纪中分享着同样的历史。但他们仍水火不容。下一章我们将见到讲着四种不同语言的瑞士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穆斯切语(一种存活于恩格达恩群山间的奇怪的罗马语言),他们相处友好,不存在真正的根本的摩擦。这里一定有原因,但我得承认它超越了我自己的理解能力(不仅是我一个人)。
P111-114
十年前您给我写了封信,今天您将得到回复。您当时所写的是(我引用原文):
“……是的,可地理又怎么样呢?不,我不仅仅想要本新地理书。我想要一种属于我自己的地理,一种会告诉我我想了解的一切而将其余部分全部略掉的地理。我想让您给我写这本书。我在一所将地理这门课极其严肃对待的学校就读过。我所学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不同的国家,它们如何划定疆界,它们的城市概况,它们各有多少居民;我也学到了所有山脉的名字,它们都有多高,那里每年生产多少煤炭。可我学得多快,忘得就有多快。这些知识之间缺乏联系。它们把自身分解为一堆不能好好消化的记忆,就像一座装了太多图画的博物馆或一场冗长拖沓的音乐会。这些知识对于我实在没有什么价值,每次我需要某些精确的数据,我不得不到地图、图表书、百科全书或别的什么书上去查。我想其他的很多人也同样苦恼于这种情况。我代表这些可怜的受害者恳求您,给我们写一本会对我们有所帮助的地理吧!把所有山脉、城市和海洋标注在您的地图里,而只要给我们讲讲住在那些地方的人,讲讲他们为什么住在那里,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在做什么——一种适于地理的趣味人类故事。并且请着重描述那些真正有意思的国家,而不要在其他仅意味着一些名字的国家上花费太多笔墨,因为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全部记住它们,否则……”
收到来自您的要求,我感到既急切又责任重大。但现在我可以回过头来对您说:“亲爱的,您想要的就在这儿!”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我竭力所写的是一部“人的”地理,因为我坚信,任何一块土地的重要性完全取决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以科学、商业、宗教或某种艺术形式为全人类的幸福所做出的不论大小的一切贡献。
——房龙
房龙在写遍了全世界后,却小心翼翼地告诉人们,我们竟然都生活在同一颗行星之上,每个人的幸福和灾难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幸福和灾难,我们所有人都应为我们碰巧共同生活着的世界是否安宁负起责任。
——亚马逊网上书评
这绝不是一本普通的地理书。它不仅简要地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视角独特地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透过房龙诙谐睿智的文字,你能找到日本在近代向外扩张,而国土同样狭小的瑞士却保持中立的答案;还能明白丹麦人沉溺于宁谧的书斋,而西班牙人则热衷于广袤的天地的原因。
——美国著名学者威廉·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