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新出土的考古资料为本,为您呈现千年之前的思想盛宴!从诸子百家的思想出发,为您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的起源与影响,最现代的阅读方式,最流行的编撰手法,为您读懂先秦思想提供新的方式!
荟萃基础学科、传统经典与潮流新知,现代生活必读藏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完全图解诸子百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严超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最新出土的考古资料为本,为您呈现千年之前的思想盛宴!从诸子百家的思想出发,为您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的起源与影响,最现代的阅读方式,最流行的编撰手法,为您读懂先秦思想提供新的方式! 荟萃基础学科、传统经典与潮流新知,现代生活必读藏书! 内容推荐 纵览中国历史,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黄金时代。诸子各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宇宙、社会、政治、教育、科学、军事、逻辑等 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之间频发激烈的争辩,在当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局面。本书在介绍儒、墨、道、法、兵各家的同时,结合最新出土文物,以现代图解方式诠释其中的奥妙,将各家的思想特点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有机会贪图这一思想盛宴。 目录 编者序: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 本书阅读导航 什么是诸子百家 1.什么是“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分类 2.新出土的考古发现:诸子百家研究的新依据 3.郭店楚简的发现:如何确定百家著作的时间 4.诸子百家研究界的第二次冲击:上博楚简的发现 5.儒家、墨家、兵家、道家的相继问世:初露端倪的诸子百家 6.法家、名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的诞生:诸子百家全部出现 7.诸子百家的黄金时代:临淄——思想界的中心 8.秦始皇的思想镇压:诸子百家走向终结 9.以个人理念的实现改变世界:诸子百家的精神 10.大一统——思想的终结:百家思想界的困境 儒家 1.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的一生 2.孔子以礼学为招牌广集门人:礼学是什么 3.儒家是否拥有前朝礼学的真传:孔子札学的真实情况 4.只有周王室的官吏才是礼学的专家:被垄断的王朝礼仪 5.孔子的礼学老师究竟是谁:孔子之学的流派之谜 6.先王教诲与孔子教诲的双重性:孔子的宏伟抱负 7.孔子的政治野心:《论语》中的证据 8.以无官无品而结束:孔子的结局 9.后世儒家的宣传活动:《春秋》学 10.《中庸》的作者——子思:子思学派著作的出土 11.子思学派与孟子:子思学派对孟子的影响 12.孟子向大国国君推荐自己:孟子大显身手 13.没落的后半生:孟子的晚年 14.孟子对君主的规谏:王道的本质 15.王道政治果真能实现吗:王道政治是空想的产物 16.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与告子的争论 17.行恶是形势所迫:人本性善 18.弑主又何妨?:易姓革命 19.更替丧失统治能力的王朝是理所当然:中国——充满革命的国家 20.儒家的后世之师:荀子的一生 21.人性本恶:荀子的性恶说 22.判断善恶的标准:性恶说的特点 23.遵守圣人规定的礼仪规范:荀子的礼治主义 24.人类无须思考上天:“天人之分”的思想 25.苟子与诸子思想的矛盾:荀子在齐国 26.儒家的分裂:儒家的正统化斗争 墨家 1.晚于孔子出现的墨子:墨子的生活时期 2.墨子的出生地:从史籍中寻找答案 3.墨子的身份阶层:来自社会的思想家 4.墨子的门人中懒汉云集:墨家私学的状况 5.墨家集团的统帅——钜子:墨子的教育难题 6.墨子思想中的十项主张:十论的形成 7.十论诞生于墨子时代:《墨子》中的“十论” 8.墨子私学中的分工:私学的运营和组织 9.墨家学者的成长:战国时期的墨者 10.第三代墨家“钜子”——孟胜:为阳城君守义事迹 11.墨家思想为何日益激进?:墨者质变的原因 12.不同势力的扩大和分裂:墨家最终分裂为三派 13.墨家集团突然消失:墨家思想消失的原因 14.人与人之间的爱:“兼爱” 15.“自爱”是万恶之源:“兼爱”拯救世界一 16.侵略战争=犯罪:“非攻” 道家 1.《老子》的完成时期:《老子》的谜团 2.《老子》完成于汉初?:有关帛书《老子》 3.《老子》在战国前期便已存在:竹简本《老子》的发现 4.郭店楚简《老子》属于哪种版本?:有关竹简本《老子》的内容 5.《老子》的成书方式:抄本说是正确解释 6.《老子》的作者究竟是谁?:有关老聃 7.有关《老子》的命名问题:《老子》是否有确切的书名? 8.“道”是宇宙的造物主:《老子》中的思想 9.“道”支配万物:“道”是万物之宗 10.善建者不拔:脚踏实地最重要 11.《太一生水》中的宇宙形成论:“太一”是宇宙的造物主 12.《太一生水》之道:道的实质为天地 13.地位被降低的“道”:太一是最高的存在 14.《老子》之道获得了最终胜利:《太一生水》的失败 15.混沌的魔术师:有关庄子 16.庄子出生在宋国:极度贫困的生活 17.思想可以认知世界吗:思想的作用与能力 18.思想是假象的产物:思想的本质 19.真理的标准:思想无法拯救不幸 20.被价值判断蒙蔽的世界真相:判断标准的实质 2I.“存在即合理”:“道”贯穿一切 22.平等与自由的庄子之道:道是否倡导平等与自由 23.爱不会拯救世界:混沌之死 24.生活在混沌的世界中:悟道的矛盾 25.死后的世界没有忧愁:庄子的人生观 兵家 1.历史上的两位孙子:《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2.中国兵书之祖:《孙子兵法》的特点一 3.战争的巨大耗费:《孙子兵法》的特点二 4.兵法的真谛:“兵者,诡道也” 5.开战前应充分分析敌我实力:“庙算”的重要性 6.持久战会摧毁斗志:战斗一定要速战速决 7.制胜战的四个等级:伐谋-伐交-伐兵-攻城 8.“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孙子的虚实观念 9.以迂为直:分进合击的战术 10.事物具有得失两面:洞察的能力 11.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君主和将军的责任及义务 12.齐威王的传奇军师:孙膑传记 13.战国时期新的战争形式:新时期的孙膑 14.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孙膑兵法》:两部兵法的不同之处 15.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之战:上博楚简中的兵法 16.中国古代最占老的兵法:《曹沫之陈》中的正面进攻 17.辗转诸国的军事家:吴起的传记 18.少数精锐主义的勇猛战斗:《吴子》兵法 19.只有必死的信念才能取得胜利:将军意志的重要性 法家 1.中国官僚制度基础的建立:“形名参同” 2.将丁作委托于民众和官僚:慎到的法治理念 3.重视法的客观性:改人治为法;台 4.法家思想的先驱:商鞅变法 5.大秦帝国根基的建立:商鞅的悲惨结局 6.思想家中的贵公子:韩非子传记 7.为什么要有“法”:法治的目的 8.对于“法”的两种看法:法治的必要性之一 9.以“法”惩戒人类的天性:法治的必要性之二 10.严厉惩治贪官污吏:“形名参同”的威力 11.韩非子的赞美:能法之士 12.杰出君主的出现概率很低:韩非子的幻想 13.秦国的衰败:后世的法家思想 试读章节 “诸子”的意思是各家学派中的代表人物,“百家”则指当时的诸多学派,凶此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实际上,诸子学派不可能有“百家”之多,而且诸如名家、法家、阴阳家等许多学派的名字,在“诸子百家”活跃着的春秋战国时期还未出现。 这些学派的命名始于西汉末年的学者刘歆。刘歆的父亲刘向,在汉成帝时曾受诏领校秘府中(皇宫中的图书馆)所藏典籍。刘向每校…一书,都会编写出目录和其中的内容介绍,然后将其作为叙录附于各书后上奏皇帝。就这样,刘向将这些典籍编录为《别录》。但是《别录》在后世失传,只有很少一部分在被其他著作引用时流传来。 刘向在全部校对整理工作尚未完成之时便去世了,汉哀帝便命令其子刘歆继承其校对整理的工作。刘歆在继承并完成父亲遗业的同时,将这些秘府典籍又分为七个部分,著成《七略》。《七略》共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这七大部分,最前面的“辑略”是总论,因此实际上是六部分内容。 《七略》虽已失传,但东汉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艺文志》中沿袭了《七略》的体裁,因此通过《艺文志》一书便可了解它的分类方法。以此为依据,《诸子略》中分为十家,即(1)儒家,(2)道家,(3)阴阳家,(4)法家,(5)名家,(6)墨家,(7)纵横家,(8)杂家,(9)农家,(10)小说家。 其中最后的小说家是街头巷语、民间传说的意思,不能称之为思想。所以通常除去小说家不谈,称之为九流百家。而关于兵家,由于其另外著有兵书略,所以也并不包含在“九流”之中,实际上也可认为算上兵家在内共有十流。 春秋时代后期,孔子在鲁国创办私学,就此揭开了诸子百家时代的序幕。在这之后,他的直传弟子、再传弟子乃至三传弟子的具体活动却并不为人知晓,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能够证明儒家思想形成干这个时代的文献。而统称为儒家“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究竟是怎样成为经典的,其过程当然也不得而知。 不过由于1970年以后,相关古代文献的相继出土,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1972年,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的西汉墓中,人们挖掘出记载干竹简上的兵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以及《六韬》《尉缭子》和《晏子春秋》等书。翌年1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的西汉墓中,再次发现记载于帛上的甲乙两种“老子》(帛书《老子》)、黄老思想文献《经法》《十六经》、题材类似于《战国策》的《战国纵横家书》,以及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古佚书《春秋事语》《易》和医书等大量书籍。 由于这些考古学的发现,《六韬》及《尉缭子》等一些从前被打上“伪书”烙印的书籍终于得以正名,并为围绕其形成年代而产生的争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但依然遗留着另一些问题——这些被发掘的坟墓大部分都是秦汉时期建造的,因此无法判断这些书籍究竟产生于先秦(即秦始皇统一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还是秦朝之后的汉代。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结束,百家争鸣的盛况无疑是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而《论语》《孟子》《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吴子》等这些中华民族的璀璨思想结晶,则多半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从1912年开始,关于诸子百家的著作问题便出现了混乱的争论局面,其中分为认同其如传说所言,为先秦书籍的“信古派”;认为是秦汉以后的书籍,对“信古派”表示怀疑的“疑古派”,以及对以上这两种态度采取折中的“释古派”,三派之间就这些著作的形成时间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从此,诸子百家书籍的完成时间究竟是先秦时期,还是秦汉以后,至今在古代思想史学界内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然而由于之前所介绍的最新出土资料,全部发现干秦汉时期的墓穴中,因而并不能成为解决这一最大争论问题的决定性证据。 然而在最近10余年中,局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3年,湖北省荆门市郭店的一号楚墓中出土了730余支竹简,而这一墓穴正位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都城郢北方,四周全是楚国的贵族墓地。通过后续的整理、破解,这些竹简中记载的全部内容,终于刊登在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一书中。这套竹简中包含三种《老子》的抄本、一篇名为《太一生水》的道家相关著作,以及一篇以《礼记》缁衣篇为首的儒家相关著作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出土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墓穴中的竹简,证明了这些著作创作于战国时代中叶(公元前343-前282年)的后半期,而从战国时期的墓穴中发现如此众多思想文献还是第一次。因为这些书籍的创作时间可以被确定在先秦时代,因此之前关于诸子百家著作的完成年代究竟是先秦还是秦汉以后的争论便也有了结果,获得了最终的定论。从这个角度上说,郭店楚墓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战国中期的墓穴中出士了《礼记》缁衣篇后,认为其完成干汉代的说法便不攻自破;加之判断出公元前3世纪前《易》便已经被视为儒家的经典,因此疑古派所抱持的论据最终完全消失。 按照这种情况,应认为《礼记》中的49篇大半出自孔子的“七十子”及其后辈之手。于是将《礼记》和郭店楚简当做资料,探索从孔子到孟子时期的儒家发展情况便成为可能。 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市场购回战国时期墓穴中出土的1200多支楚简。经过专家的整理研究,其成果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为名陆续公开出版。 上博楚简的内容以《易经》为首,涉及儒家、道家、兵家等著作80余片,约3.5万字。包含有《礼记》缁衣篇,《礼记》孔子间居篇,记载楚贵族和史官问答的“夫子答史留问”,孔子的诗论和“赋”、“乐礼”、“乐书”等有关音乐的篇章,还包括“颜渊”、“子路”、“子羔”、“曾子”、“曾子立孝”等孔子门人的相关文章,以及被认为是道家著作的《彭祖》和《恒先》,兵家著作《曹沫之陈》等。 上博楚简的出版分为6册,截至今天已全部完成。此外还将出版别册,收录其中某部文献中的一部分内容。上博楚简的内容一经公开,很多研究者就撰写论文,等不及杂志印刷就拿到互联网上争先发表,显示出白热化的研究态势。P12-18 序言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黄金时期。据各种资料记载,至少有十余派学者带着各不相同的思想活跃在这个时代;他们彼此论战,同时吸取对方理论中的优点,构成了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盛况。这些思想家被人们称呼为“子”,而为了形容这一盛况的规模,人们更将其夸张为“百家”。如在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便有“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的记载。 在当时,由于不同的学派之间反复进行着争论,使得他们相互影响、彼此提高了思想水平。表面上,他们虽然互相否定论敌的主张,却叉在暗中汲取对方思想中的优点。各个学派一边弥补自身的不足,一边磨炼批判其他学派的辩术。 诸子百家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不断的时期:在周王朝建立的初期,上百个封建诸侯国家通过侵略、吞并而逐渐减少;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到了战国时代则减少为十余个势均力敌的强国。在诸侯国大量灭亡的过程中,无数平民百姓惨遭杀戮,而勉强活下来的人们也失去了国土、亲人和财产。他们在饥寒交迫中勉强度日,很多人悲惨地死去。 或许正因为处于如此混乱的时代之中,世间才涌现出一大批对于人类的未来寄托以重望的思想家。百家诸子们围绕人类应该如何生存、国家社会应该如何存在、人类究竟是什么、世界到底是什么等终极的哲学问题展开讨论;为了解开这些难题,这些思想家们在思考的漫长旅途中不断地探索、前进。他们相信通过实现自己的思想便可以超越现实、改变世界;而这种“赤手空拳”式的斗争,正是思想的本质。 随着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各派的学者们开始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便正式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后人之昕以认为“诸子”也可作为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当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在向君主们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等。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为一门技术性科学,而阴阳家则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中国的大一统王朝政治来说,对其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三家。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空前自由的时代,诸子百家为后世留下了学术探讨的无限空间,也为之后的思想家、知识分子所羡慕、向往。本书综合了前人的记载及最新的考古成果,试图以最科学的方式为读者展示诸子百家时代的原貌。在编辑方法方面,本书首创以图解的形式解读古代思想,将这些深奥难懂的内容形象化,使其以最生动的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以“诸子百家”作为其名,内容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本应涉及名家惠施与公孙龙、纵横家苏秦与张仪、阴阳家邹衍、农家许行与陈相等人,但鉴于篇幅所限,本书未能收录。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以本书为契机,进一步探索那个时代中的其他杰出思想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