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工业社会的社会心理问题)/开放人文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德)阿诺德·盖伦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这本西方哲学人类学名著中,德国著名哲学家阿诺德·盖伦以社会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独创性地提出了一套社会心理学理论,并把他的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当前社会,透彻分析了人类当前所处的立场。作者认为,现代文明的内在矛盾及其所造成的人类心理失调,并不是人类文明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危机,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坐标系的危机。

内容推荐

在这本西方哲学人类学名著中,德国著名哲学家阿诺德·盖伦以社会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独创性地提出了一套社会心理学理论,并把他的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当前社会,透彻分析了人类当前所处的立场。他认为,以往几千年的传统社会是一种稳态的农业社会,具有各种各样的稳定制度,但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类告别了那种宁静的常规社会,打破了那种稳定的制度,步入了一个节奏快、变化大的现代社会,而人类的精神、思想、伦理等都将在这种未定型的社会中被迫迎接这一巨大挑战。人类在挑战这一巨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冲突,因此也产生了各种心灵危机。现代文明的内在矛盾及其所造成的人类心理失调,并不是人类文明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危机,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坐标系的危机。

对于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期待任何一部著作能够给出最后的回答,但盖伦在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的同时,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独特见解,相信他的这些见解定会给我们以启发。

目录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中译本修订再版赘言

中译本序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人与技术

第二章 新颖的文化现象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发现

第四章 新主观主义

第五章 世俗的视野

第六章 文化发展中的危机

第七章 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分析

第八章 自动作用

第九章 人格

试读章节

阿尔弗雷德·韦伯大声疾呼着一种恐惧,即后一类的这些个体可能不干体力劳动者所干过的事,他们不是使自己疏离机械装置(Apparat),而是会“把它提供给他们的生活看作就是生活本身,把它指定给他们的那种狭隘的、专门化的、严密控制的活动当作就是活动,把机械装置的进步当作就是他们自身存在的中心方面”。韦伯对于这种危险只看到唯一的一种反应:“我们必须力求摆脱机械装置而保存自己,力求保持人类、个人、生命力。……在评价一个个体时,我们不应该询问他的工作和他的工作做的是什么,反倒是应该询问他是怎样使自己摆脱它的,在完成工作时他是向它投降还是在精神上对它保持独立,从而在精神上保持了生命力。”

简短的引文有时候把问题概括得太尖锐了。韦伯有一定的理由所惧怕的,确实是一架庞大的、无孔不入的机器,亦即在偏执的学究或是那些小神柢——埃及人或中国人所看到的职掌各个地方或各种职能的小神祗——的现代继承者的支配之下自行成长起来的、有着虚假生命的那样一架机器的可怕形象。但是要使自己在内心里远离这架机器,或者(这是同一回事)远离人们的职业,或者把自己在精神上从自己的工作之下解放出来,就只有在人们转而追求精神上对于文化领域至关重要的某种东西才有可能,它可以逃避日常生存的常规化。然而,凡是把自己的闲暇用在文化上面的人,往往这样做都只是当作审美欣赏方面的一种锻炼,这便产生了格维努斯(Gervinus)称作是“一种精致的精神利己主义”的东西,而它集中环绕着的那些兴趣,无论多么高尚,也只不过是一种更高级的消费者的兴趣而已。

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另外一种现象。在政治、经济、高等教育、行政、司法以及自由职业(律师、医生)——他们还不曾受益于工作日的缩短,并可能继续忙于病人或文件直至深夜——等方面,存在一个广泛的行政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的阶层。 当我们讨论阿尔弗雷德·韦伯为了拯救人的活力的战略时,即一旦使自己疏远了常规化了的职业烦恼之后,要去从事文化追求的战略,这种模式就必须予以考虑了。与一位作家去争论他50年之前所写过的一句话,那将会是很可笑的事,但我们将用它来作为讨论一种更受到普遍关注的参照点。

本质上,高等文化涉及的乃是对高尚思想和重大决策长达若干世纪的一场加工和传递的过程,它们使这一过程成为可能,而这一过程已经体现为牢固的形式,因而尽管平庸的灵魂能力有限,但这些形式也能够被传递下去。这些产物就以这种方式不只是在反抗时间,也在反抗着人类本身。然而它们仍然构成为一种“低概率”现象,而永远无法确定它那更长远的期限。单纯观赏这些财富,并不能自行保证它们那种持久的意义。保存文化成就的方式只有两种:把它们定型,或者把它们铸成常新的形式。在第一种情形下,只有在它们取得一种垄断的地位时,它们才能保持它们的社会意义,譬如各种不同的宗教、罗马法的各种概念或者由埃及人所发展出来的某些独特风格的设计,它们被认为对于一切时代和一切情势理所当然都是有效的。在第二种情形下,文化产物由于改变着自己的形式而在各种竞争的趋势面前保存了自己的有效性;用当代的例子来说,这就是戏剧面对着电影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绘画在摄影的压力之下由于向现实主义投降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同样,毁灭或者是抽空文化的形式也有两种方式: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策略问题,或者是由于它们丧失了它们的社会作用。当既定的各种文化形式对于个体、尤其是对于审美趣味,都变成了那么多的刺激时,后一种现象就可能发生,因为它们已被转化为各种精巧的小玩意了。比如在绘画中,古人把模仿自然这条原则看作是很显然的,而凡是反之试图把存在的现实加以高贵化的人,就必须证明他的作品是美丽的或是崇高的:这些是基本的审美范畴,而且它们表现着某种可见的东西,既出乎自然而又超乎自然。随着农业文化的结束,也就是封建时代的结束,这些同样的范畴便丧失了可信性。在当代的绘画中,我们再也看不到作品中活跃着的中世纪的宗教热诚,或是文艺复兴中杰出人才们对荣耀的渴望,或是巴洛克时期的生活欢乐,最后再也看不到有高度教养的、非政治的中产阶级的“理想主义”了。绘画尽管正不可避免地朝着变为纯装饰品的方向前进——有如庞贝城的绘画或晚期巴洛克的绘画那样——但它却迟迟不肯使自己完全委身于其中。无客体的绘画那种玄妙的艺术主题、超现实主义那种被拔高了的情感境界,是只能由极少人所分享的。而即使是对于这些人,它们也只等于是消费品的一种格外精致的形式而已。先前安心于自己世俗传统的艺术,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既然这类艺术不再有任何东西可以提供给业余爱好者,那么艺术学校还要教绘画,就是不可理解的了。P140-142

序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