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美国旧金山。第三届国际银屑病会议在这里召开。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学者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下讲坛。他身材高大,步履稳健,清镬的脸上露出奕奕神采。一位美国记者迎上前去,贸然问道:“李教授,为什么你们国家能够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消灭性病,而我们美国却办不到?”
“关键是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老学者略一沉吟,朗笑答道。言诤诤、意切切,几多情思,万般感慨,他终于实现了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超过洋人的夙愿,他对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感到无限自豪,为自己一生的奋斗感到由衷的欣慰。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病学、性病学专家李洪迥教授。
李洪迥1908年3月28日生于上海。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外侮内乱的生活煎熬,促使他早早便立下成才创业的志向。他发愤读书,20岁便以优异的成绩从东吴大学医预科毕业,考入美国人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25岁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5年后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学院进修,获性病管理学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央大学医学院任职。才过而立之年的他,就晋升为副教授。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在当时的情形下,正直的知识分子,纵使有满腹经纶、回天之术,也无法逃脱辛酸和苦难的厄运。李洪迥教授自然也不例外。
1941年,北京协和医院被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李洪迥不愿辱节事敌,愤然辞职。到哪里去工作呢?经过再三考虑,他毅然拋下妻子儿女,历尽千辛万苦,只身一人来到内地成都。但是,他很快便失望了。这里绝非他理想的一片净土,而是罪恶的渊薮。蒋介石政府阋墙而不御侮,在这里集结精锐部队以对付共产党;达官显贵们丧国而不悔恨,在这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官商大亨们在这里大发国难财,贫苦百姓则在这里悲饥号寒。在极度的悲愤与苦闷之中,他开始偷听新华电台的广播,阅读《西行漫记》、《解放报》、《鲁迅报》等进步书刊,逐渐了解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回到北京后,他又利用个人开业行医的机会,结识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一位名叫张友恒的地下党员在东四遭中统特务追捕,被枪打伤,李洪迥冒着“通共”杀头的危险,多次到张友恒同志的秘密住所为他医治,直到其痊愈。在这个过程中,他接受了不少革命道理,逐步由一个不问政治的医生,转变成相信、拥护共产党的进步知识分子。
1949年,祖国解放了,协和恢复办院。年富力强的李洪迥教授欣喜若狂。他立即关闭了个人诊所,回到协和。随后又担起了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的领导重任,倾全力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作贡献。国家经济有困难,他主动交售了自己积蓄的黄金,用这笔钱买了公债。为了消灭危害子孙后代的性病,他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既搞科研,又亲自抓试点,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我国以15年的时间彻底消灭性病的伟大创举中,有着他多少心血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党、对祖国忠贞不渝的医学专家,十年浩劫中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横遭批斗,并且强迫他到病房打扫卫生。他辛辛苦苦创建的皮肤科被砍掉了,一向被他视为协和“三宝”的教授、病案、图书馆也被废弃了。痛心、愤懑、莫名其妙、忧心忡忡,各种滋味一时间涌上心头,真是“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但,他对党、对祖国的忠贞之心从来没有泯灭。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洪迥教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重建协和皮肤科的工作中。他以古稀之年,亲自跑设备,选人员,坐门诊、查病房,亲自编教案,带研究生,亲自抓科里的业务学习和制度建设,亲自出诊,完成中央首长的保健任务……
1986年,李洪迥教授退休了。他实在舍不得离开自己亲手创办的皮肤科,但毕竟年龄太大了,医院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提出了自己唯一的要求:请允许他每周到皮肤科去两次,应应诊、查查病房,看望一下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志们。几年过去了,李洪迥教授一直坚持着这一“规矩”。现在,他已步入耄耋之年,仍然不肯悠然闲居,经常应邀讲学,出诊,参加有关会议,并坚持用书信形式为患者继续治病,通过多种方式向中央和有关部门提出培养高级医务人员和防治性病的建议。这正是秋风不用吹华发,济世行医要此身。
李洪迥教授一直从事皮肤病、性病的防治和研究,在这个领域里有许多重大建树。尤其是在我国解放初期防治并最后消灭性病的过程中,李洪迥教授更是殚精竭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青年时期的李洪迥,并没有想到今生会与皮肤病学、性病学结下不解之缘。在协和医学院读书时,他一心想当个外科或内科医生。但是,皮肤科的“洋”主任却看上了这个精明强干又刻苦努力的小伙子。李洪迥一毕业,“洋”主任马上聘他到皮肤科当住院医师。当时他很不高兴,但转而又想,人有大志在,何处不翻飞。皮肤科虽然是小科,只要有决心,肯钻研,也一定可以做出成绩。何况皮肤科的门诊病人很多,病种多到一千多种,常见的也有一、二百种。尤其是梅毒,在当时流行很广。这种病可损坏人体的任何组织系统,晚期可致人以残废、死亡,并可遗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贻害子孙,影响民族健康。有志青年的良知与勇气,梅毒患者的痛苦与绝望,促使李洪迥下定了以皮肤病学为专业,以性病为主攻方向的决心。
P98-100
这本画册完成之际,我仍深深地沉浸在对李教授的崇敬和怀念之中:我是1984年被幸运地分配到协和医院皮肤科的,李教授那时已退居二线,但每周三上午他会风雨无阻地来病房进行英语查房,之前我们都会紧张地进行准备。在用英语汇报完病情之后,李教授会耐心地纠正我们的发音,并给予诊断和治疗上的具体指导。查房时李教授常常会在询问病情之前和病人握一下手。从那时起我科一直坚持每周科主任查房中用英语汇报新病人病历的传统,使住院医师和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在编辑画册的过程中,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往事奔涌而出。
这本画册的完成,寄托着我们对李教授的崇敬之情,也寄托着院领导和全科同志们的关注之情。赵玉沛院长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亲自组织讨论落实画册具体事宜。董炳琨老院长亲自为本书作序。党委机关的同志积极参与文图的编辑工作。李教授的孙女,现为天坛医院皮肤科主任的李清医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跟随李教授50年的文世骏老师给我们出主意,并为画册图片提供注解许多专家教授怀着深厚的感情写出发自肺腑的纪念文章,回忆李教授的点点滴滴;还有皮肤科的年轻医生和研究生们,利用业余时间采访各位老专家、老教授,整理出纪念文章。李洪迥教授的档案资料为我们编写其履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有这些为画册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弘扬协和精神,传承协和文化,大力“抢救”协和文化遗产,使协和精神和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辈人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发自内心的衷心感谢这些协和的先贤用心血和智慧铸就的伟业以及留给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向支持和帮助我们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孙秋宁
今年是我国皮肤性病学科奠基人、一代医学宗师李洪迥教授诞辰100周年。值此李洪迥百年诞辰之际,我们编辑出版《皮肤科医生李洪迥》一书,缅怀他的学术思想、卓著贡献、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对当前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协和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洪迥教授1908年3月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牧师家庭,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即被当时的皮肤科主任傅瑞思教授选中,从此走上皮肤科学的创业之路。李洪迥教授早在青年时期就在临床和研究领域显示出超群的实力,30年代末,时逢而立之年的他,与傅瑞思教授合著的《黄、白、黑三种人在梅毒免疫上的差异》引起全球关注。40年代撰写的巨著《梅毒学》成为我国梅毒学研究的指导范本。50年代他领导制定了中国的性病防治工作方案,担任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主要职务,培训医生,指挥督战,为中国在60年代全国范围内消灭性病立下了不朽功勋,也奠定了其作为我国梅毒学研究鼻祖的地位。
李洪迥教授一生治学严谨,重视临床实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堪称一代医学宗师。他学贯中西,兼收并蓄,辩证扬弃,创新发展,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的正确思路,创造性地开辟了众多皮肤病外用药的研制、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科疑难疾病的先河。他把自己定位在一辈子的带教老师上,悉心指导,广育英才,当代中国皮肤学界精英多数受到李洪迥的教诲,提及无不肃然起敬。他长期担任我国皮肤科学会的重要职务,活跃在国际国内的学术舞台上,为在当时条件下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协和医院皮肤科在其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停办,而三次恢复重建都是在李洪迥主任的组织实施下实现的。他以大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践行了50年代初重回协和时立下的“一定要把皮肤科办得比洋人更好!”的诤诤誓言。
李洪迥教授生前最喜欢人称他为“李医生”或者“李大夫”,这是我们为这本书命名为《皮肤科医生李洪迥》的起因。《皮肤科医生李洪迥》一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影印记载。收录了李洪迥教授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照片,再现了李洪迥教授事业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部分是纪念文集。收录了李洪迥教授亲笔的自传,他的院内外弟子、同事、亲属撰写的回忆文章。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崇高的理想追求。第三部分是李洪迥教授一生所发表主要论文的目录,清晰地展现了李洪迥教授发展皮肤性病学科的思想脉络和重要贡献。一帧帧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温馨的回忆,将我们的思绪带回那流逝的岁月,李洪迥教授高大英俊、博学多才、风趣幽默、亲切和善的形象力透纸背,跃然文字间。
李洪迥教授的一生是为我国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祖国的皮肤科学发展奋斗的一生。纵览李洪迥教授的一生,正可谓:伟人多奇志,命运常坎坷,信念永坚守。无论是三次恢复重建协和皮肤科,还是在文革后期倡导组织北京市各大医院皮肤科的疑难疾病大会诊,他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这体现了他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事业精神;一批批新药的研发和问世,体现了他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他婉拒奸的办公条件,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门诊,方便青年医师随时随地请教,他带领一批又一批青年医生在全院各病房辗转会诊,系统讲解每一种皮肤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病程规律及诊治技巧,这体现了他以关爱和培养青年一代为己任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患者复信指导治疗,病人赞誉“千里寄方,方到病除”,体现了他对待病人尊重呵护的爱伤精神。这些都是以李洪迥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协和人留给我们后辈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北京协和医院走过了87个春秋,既有坚实的事业基础,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传承协和精神,续写协和辉煌,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协和应有的贡献,是当代协和人的责任和使命。出版《皮肤科医生李洪迥》一书,重温李洪迥教授闪光的思想,崇高的风范,将让我们学有榜样,行有楷模,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正体现于斯。我们特別期望青年一代认真研读此书并从中受益。
在记念李洪迥教授百年诞辰之际,由鲁重美,赵玉沛主编的一本缅怀当代皮肤性病学界的宗师,书中介绍了李洪迥教授的人生经历和后代对教授的追忆。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影印记载。收录了李洪迥教授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照片,再现了李洪迥教授事业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部分是纪念文集。收录了李洪迥教授亲笔的自传,他的院内外弟子、同事、亲属撰写的回忆文章。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崇高的理想追求。第三部分是李洪迥教授一生所发表主要论文的目录,清晰地展现了李洪迥教授发展皮肤性病学科的思想脉络和重要贡献。一帧帧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温馨的回忆,将我们的思绪带回那流逝的岁月,李洪迥教授高大英俊、博学多才、风趣幽默、亲切和善的形象力透纸背,跃然文字间。
今年是我国皮肤性病学科奠基人、一代医学宗师李洪炯教授诞辰100周年。值此李洪炯百年诞辰之际,我们编辑出版《皮肤科医生李洪炯》一书,缅怀他的学术思想、卓著贡献、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对当前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协和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