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和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来支撑和推动。当代中国,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一个历史课题,又是一个时代课题;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又是一个实践课题。因而,加强和谐文化的研究,既要深刻把握历史,与时俱进,深化理论创新;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和谐是古今中外人类普遍追寻的理想和目标。中华民族在悠悠数千年的文明发展长河中,创造和积淀了风格独特、宏伟浩瀚的和谐文化传统,是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最直接和最切近的思想理论资源。西方传统文化虽然主要侧重于矛盾及其斗争性的论述,但和谐思想也蕴藏其中。深入考察西方传统文化中韵和谐思想,借鉴其合理成分,有利于全面科学理解和把握当代和谐文化的建构问题。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其理论精神的实质所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的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现实表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回顾历史,系统梳理,继承和改造历史上中西关于和谐文化的思想资源,开掘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和谐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这就需要我们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建构一个包括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基本特征、构成要素、社会功能、实践理念、价值目标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一,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和谐文化是指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的观念体系,它与和谐政治、和谐经济等并列而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和谐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哲学等表现形式。从和谐文化的动态历史过程来看,它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性状,即某一具体历史时期某一种文化形态的和谐特性,以及多种文化理论或文化体系共生共荣的平衡状态。从和谐文化的静态功能和作用来看,它主要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心理结构、思维习惯、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土人情、,道德风尚、文化产品、社会制度等方面。其二,和谐文化的基本原则和特征。和谐文化的精髓、灵魂和命脉是通过其基本原则即宇宙和谐、系统和谐与对立和谐体现出来的,这些基本原则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世界普遍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丰富了人类辩证法思想的宝库,体现了独特的智慧特征。这些独特的智慧特征具体表现为共处和融通性、变动与创新性、开放与有序性、中和与适度性等。其三,和谐文化的构成要素。和谐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理论体系,它的基本要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给定和完成,而总是处在不断地生成和变动过程之中。一个完整的和谐文化体系,主要包括和谐文化主体、客体、介体和环境等要素,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共同构成和谐文化的整体系统。其四,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是和谐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依据和意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核心要素,和谐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实践规范、精神整合、素质培育、思维塑造等社会功能。在现实实践中,为保证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顺利实现,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测评机制。其五,和谐文化的实践理念。和谐文化的实践理念是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转化为社会的实践规范以及人们的具体实践的中介,体现了和谐文化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建构和谐文化的实践理念,最重要的便是科学把握和谐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予以规范、制约、引导的观念和原则问题,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和共建共享等,它们虽然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从本质上讲,其仍然属于主体的观念表征,因而又是主观的。其六,和谐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文化实践理念的实践过程,实际上也是一定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和谐文化总是要受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与支配,总是要为一定的实践活动服务,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和谐文化的价值目标,即天人和谐、身心和谐、人我和谐、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主要是关于和谐文化的根本价值属性的定型与定位,其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主体如何对待自然、自身、他人、社会等的关系问题。以上六个方面,对和谐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构建,将为和谐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平台。
分析和谐文化的理论沿革,建构和谐文化的理论体系,归根结底是为了在实践中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从时代和实践的层面来讲,和谐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概念。这就需要我们理论结合实践,分析建设和谐文化所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新世纪新阶段,时代主题的转换与全球化趋势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的实践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人们思想解放的深化与观念的更新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稳固的思想前提。但从我国目前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和谐文化建设却客观存在诸多问题,如大众文化的滥觞和精英文化的式微、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的淡漠、价值紊乱和道德失范、体制障碍与发展滞后,等等。鉴于这样的条件和基础,我们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了简单梳理:第一,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第二,应合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正确处理文化积累与文化创一新、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第三,应营造和谐的社会风尚,正确处理价值再造与道德重建的关系;第四,应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竞争与文化公平的关系;第五,应建立科学的文化体系,正确处理文化生产与社会需求、文化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总之,随着和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建设力度的增强,社会将步入一个和谐文明的发展新境界。
该文追寻和谐文化思想的渊源,系统梳理了中华、西方和马克思主义有关和谐文化思想的理论资源,以继承和发展和谐文化的理论思维。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和谐文化的理论思维作了全面的诠释,论述了和谐文化宇宙、系统、对立的三原则和共处与融通、变动与创新、开放与有序、中和与适度的四特征。追究了和谐文化的构成要素,凸显了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实践规范、精神整合、素质培育、思维塑造等社会功能,以及其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共建共享的实践理念,这样和谐文化就可以落实到现实,使和谐文化原则、理念转换成可践履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行为,以焕发其经世致用的品格。开发和谐文化的天人、身心、人我、社会、世界和谐的价值目标,这对于和谐文化理念体系的建构,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发挥很大的理论与实践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