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界定了与产权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通过追溯产权制度的演进过程,对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有关经济学理论对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指导意义。
本书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对该模式的创新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现有管理模式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制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研究了国有控股产权多元化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探讨了国有控股产权多元化企业的资产管理与监督机制;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实证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促进关系;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实施产权多元化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产权多元化是指由诸多要素所有者将其产权分解组合之后形成的产权集合。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性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便成为了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普遍选择。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我国也加快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被纳入民营化的序列,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但从目前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来看,我国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创新。
首先界定了与产权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通过追溯产权制度的演进过程,对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经济学理论对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创新模式。立足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紧迫性、现实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对该模式的创新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研究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制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内涵、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借鉴目前三种典型的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机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治理结构的若干措施,包括:促进产权多元化,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增强董事会的功能;强化监事会权威;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培育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外部市场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力度;完善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体系;设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建立公司治理文化等。
研究了我国国有控股产权多元化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探讨了激励理论与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对比分析了二元激励与多元激励,对企业激励与约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基于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产权多元化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与措施,包括: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确定国家、企业家和职工分享企业剩余的比例;建立多元激励机制有助于国有企业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起来;逐步引入股票期权、高额退休金、金降落伞等长期激励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市场评价机制,保障企业激励机制取得满意的效果;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特点的企业市场价值指标与企业会计指标相结合的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绩效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化体系监督建设,充分发挥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审核作用;规范国有企业责权利关系,进一步完善内外部责任追究机制。
探讨了我国国有控股产权多元化企业的资产管理与监督机制。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系,预测了我国国有企业金融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立和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的有效措施,包括:在中央一级,设立或明确一到两家国有资产投资机构;建立“分级所有,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建立全国联网的国有资产交易平台;将县级政府持有的国有资产委托地市级国资机构代为监管;着手研究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肯定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现实可能性,实证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促进关系。提出了我国国有控股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实现过程,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实施产权多元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三种现有管理模式,包括国有联合模式、招商引资模式、国退民进模式这些不同管理模式的结构及其特征,并对三种产权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了重点讨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产权、交易与契约的关系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公司产权多元化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第三节 中外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第三章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中产权清晰的股权结构模式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历史时期部分国有企业产权模糊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中股权结构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中产权清晰的股权结构模式的构建
第四章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当前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及其问题
第二节 当前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
第四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实现措施
第五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
第二节 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中激励与约束的综合模式
第六章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运营与监管机制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运营与监管体系的现状
第二节 国外国有资产运营与监管的机制分析
第三节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运营与监管机制的构建
第四节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运营与监管机制的措施
第七章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实现途径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实现过程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实现的形式
第三节 国有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第四节 优化国有控股企业产权多元化环境的措施
第五节 实现固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多元化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第八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